一种车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20261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设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现在动力电池包设有两个低压连接器或连接接口,分别是整车通讯接 口 12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2用于在需要时连接相 应的连接插头来对动力电池进行诊断。在不使用时,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2始终是 外露的。因此,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2在车辆运行时在防尘防水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0003] 例如,在动力电池充电时,能够通过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的充电CAN线束 15与电池控制模块通讯,来采集电池电压、溫度、电池包内接触器状态等信息来判断故障原 因。但是诊断接口在车辆运行时可能发生进尘进水的问题。
[0004] 部分电池包取消诊断接口,可完全防止进尘进水的问题。但是,在动力电池充电部 分发生故障时,不能通过充电CAN线束采集电池电压、溫度、电池包内接触器状态等信息来 判断故障原因。
[0005]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 个。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 的至少一个。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000引电池包,其上设置有整车通讯接口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W及
[0009] 驾驶室,其上设置有整车诊断接口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0010] 其中,所述整车通讯接口与所述整车诊断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束连接,所述电池 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与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束相互连接。
[0011] 优选地,在所述电池包内设置有电池控制模块,所述电池控制模块通过电池包内 部线束与所述整车通讯接口相互连接;所述电池控制模块通过充电CAN线束与所述电池包 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相互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整车通讯接口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集成为一个接口。
[0013] 优选地,所述电池包内部线束与充电CAN线束集成为一个线束。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线束和第二连接线束集成为一个线束。
[0015] 优选地,所述整车诊断接口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集成为一个接口。
[0016] 优选地,所述车辆为纯电动车。
[0017] 由于电池包上设置的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束与驾驶室侧 动力电池诊断接口相互连接。从而,解决了电池包上设置的诊断接口在非使用状态下外露 而容易进尘进水的问题,同时也可W通过驾驶室内的电池诊断接口采集电池电压、溫度、电 池包内接触器状态等信息来判断故障原因。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诊断接口布置方案的示意图。
[0019]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诊断接口布置方案的示意图。
[0020]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池诊断接口布置方案的示意图。
[00別]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 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电池包和驾驶室。电池包上设置有整车通讯接口和电池包 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驾驶室上设置有整车诊断接口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所述 整车通讯接口与所述整车诊断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束连接,所述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 口与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束32相互连接。
[0025] 由于电池包上设置的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束与驾驶室侧 动力电池诊断接口相互连接。从而,解决了电池包上设置的诊断接口在非使用状态下外露 而容易进尘进水的问题,同时也可W通过驾驶室内的电池诊断接口采集电池电压、溫度、电 池包内接触器状态等信息来判断故障原因。
[0026]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诊断接口布置方案的示意图。图2中示出 了:电池包10、电池控制模块11、整车通讯接口 12、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电池包内 部线束14、充电CAN线束15、驾驶室20、整车诊断接口 21、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第 一连接线束31、第二连接线束32。
[0027] 采用图2所示电池诊断接口布置方案的车辆包括:电池包10和驾驶室20。
[0028] 电池包10内设置有电池控制模块11。在电池包10上设置有整车通讯接口 12和电池 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有利的是,整车通讯接口 12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设 置在电池包同一侧的箱体壁上。整车通讯接口 12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可W是任 何适当的连接器,例如可W是插针连接器,也可W是插孔连接器。
[0029] 驾驶室20上设置有整车诊断接口 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整车诊断接 口 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可W设置在驾驶室20上的任何适当位置。驾驶室20为 封闭结构或半封闭结构,从而,整车诊断接口 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具有良好 的防水防尘性能。可W理解的是,整车诊断接口 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可W是 任何适当的连接器,例如可W是插针连接器,也可W是插孔连接器。
[0030] 参见图2,整车通讯接口 12与整车诊断接口 21通过第一连接线束31连接,电池包侧 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与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通过第二连接线束32相互连接。
[0031] 电池控制模块11通过电池包内部线束14与整车通讯接口 12相互连接。电池控制模 块11通过充电CAN线束15与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相互连接。
[0032]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池诊断接口布置方案的示意图。图3所示实 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W下几点。
[0033] 整车通讯接口 12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集成为一个接口。从而有利于减少 接口数量,由此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0034] 类似地,整车诊断接口 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集成为一个接口。运也 有利于减少接口数量,由此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0035] 进一步地,电池包内部线束14与充电CAN线束15集成为一个线束。从而有利于减少 线束数量,由此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0036] 类似地,第一连接线束31和第二连接线束32集成为一个线束。运也有利于减少线 束数量,由此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0037] 有利的是,所述车辆为纯电动车。但是,所述车辆也可W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0038] 由于电池包10上设置的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13通过第二连接线束32与驾 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相互连接。从而,解决了电池包上设置的诊断接口在非使用状 态下外露而容易进尘进水的问题,同时也可W通过驾驶室内的电池诊断接口采集电池电 压、溫度、电池包内接触器状态等信息来判断故障原因。
[0039]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W上实施例仅用W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审IJ。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W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运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 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包(10),其上设置有整车通讯接口(12)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13);以及 驾驶室(20),其上设置有整车诊断接口(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22), 其中,所述整车通讯接口(12)与所述整车诊断接口(21)通过第一连接线束(31)连接, 所述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13)与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 22)通过第二连接线 束(32)相互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包(10)内设置有电池控制模块 (11),所述电池控制模块(11)通过电池包内部线束(14)与所述整车通讯接口(12)相互连 接;所述电池控制模块(11)通过充电CAN线束(15)与所述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13) 相互连接。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通讯接口( 12)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 诊断接口(13)集成为一个接口。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内部线束(14)与充电CAN线束 (15)集成为一个线束。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束(31)和第二连接线束(32) 集成为一个线束。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诊断接口(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 诊断接口(22)集成为一个接口。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纯电动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池包(10),其上设置有整车通讯接口(12)和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13);以及驾驶室(20),其上设置有整车诊断接口(21)和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22),其中,所述整车通讯接口(12)与所述整车诊断接口(21)通过第一连接线束(31)连接,所述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13)与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22)通过第二连接线束(32)相互连接。由于电池包上设置的电池包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通过第二连接线束与驾驶室侧动力电池诊断接口相互连接。从而,解决了电池包上设置的诊断接口在非使用状态下外露而容易进尘进水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驾驶室内的电池诊断接口采集电池电压、温度、电池包内接触器状态等信息来判断故障原因。
【IPC分类】B60R16/02, B60L11/18
【公开号】CN205113216
【申请号】CN201520915089
【发明人】郭靖宇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