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46722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轻型卡车市场主要以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为主流产品,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启动、加速、爬坡性能,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并简化了操纵机构和转向机构。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地区市场需求,要求轻型卡车的行驶能力非常好,全轮驱动的轻型卡车应运而生。
[0003]分动器是轻型卡车实现全轮驱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全轮驱动轻型卡车的性能。分动器悬置装置又直接影响分动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如果不能保证分动器的位置,就会影响传动轴的安装夹角,就会影响分动器和整车的性能;如果不设计减振软垫,分动器的振动会非常大,会影响分动器和传动轴的可靠性。
[0004]如图1所示为现技术分动器悬置装置,包括有两个分动器支架1、两个悬置软垫2及一个分动器横梁3。
[0005]现有技术方案分动器悬置装置,它是两点支撑,稳定性差,在工作过程中容易晃动(左右摇摆和前后窜动),产生噪声,影响其使用寿命。
[0006]分动器晃动会引起传动轴夹角剧烈变化,从而影响传动轴正常工作,导致传动轴的使用寿命降低和传递效率降低,甚至传动轴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动器悬置装置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独立分动器在工作过程中晃动不稳定的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包括有分动器左支架、分动器右支架、左悬置软垫、右悬置软垫、分动器横梁、稳定拉杆总成及拉杆支架;
[0010]所述分动器左支架的一端与分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左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左悬置软垫与所述分动器横梁固定连接;
[0011]所述分动器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分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右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右悬置软垫与所述分动器横梁固定连接;
[0012]所述分动器横梁的左端与车架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横梁的右端与车架右纵梁固定连接;
[0013]所述拉杆支架固定于所述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上;
[0014]所述稳定拉杆总成的一端与所述拉杆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动器或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连接。
[0015]所述稳定拉杆总成包括有稳定拉杆、第一拉杆衬套及第二拉杆衬套;
[0016]所述稳定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衬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衬套连接。
[0017]所述稳定拉杆包括有拉杆本体及固定于所述拉杆本体两端的第一外钢套和第二外钢套;
[0018]所述第一拉杆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钢套内;所述第二拉杆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钢套内。
[0019]所述第一拉杆衬套与所述第二拉杆衬套的形状及结构相同。
[0020]所述第一拉杆衬套包括有第一内套管、第二内套管、外套管、第一橡胶层及第二橡胶层;
[0021]所述第一内套管与所述第二内套管之间硫化有所述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二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硫化有所述第二橡胶层。
[0022]所述第一外钢套与所述外套管过盈配合。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拉杆总成结构,限制了分动器左右摇摆和前后窜动,避免了分动器晃动产生的异响,提升了分动器悬置的可靠性;限制了传动轴夹角的剧烈变化,避免了传动轴异响和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保留了悬置装置的减震功能,分动器在上下、前后均可适当运动,通过悬置软垫和拉杆村套缓冲减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现技术分动器悬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动器悬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稳定拉杆总成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稳定拉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拉杆衬套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分动器支架,2悬置软垫,3分动器横梁,01分动器,02分动器右支架,03分动器左支架,04右悬置软垫,05左悬置软垫,06车架右纵梁,07分动器横梁,08拉杆支架,09稳定拉杆总成,091稳定拉杆,092第一拉杆衬套,093第二拉杆衬套,911拉杆本体,912第一外钢套,913第二外钢套,921第一内套管,922第二内套管,923外套管,924第一橡胶层,925
第二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为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有分动器左支架03、分动器右支架02、左悬置软垫05、右悬置软垫04、分动器横梁07、稳定拉杆总成09及拉杆支架08。
[0034]所述分动器左支架03的一端与分动器01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左支架0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左悬置软垫05与所述分动器横梁07固定连接。
[0035]所述分动器右支架02的一端与所述分动器01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右支架0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右悬置软垫04与所述分动器横梁07固定连接。
[0036]所述分动器横梁的左端与车架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横梁07的右端与车架右纵梁06固定连接。
[0037]在本申请中,分动器左支架、分动器右支架、左悬置软垫、右悬置软垫、分动器横梁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主要通过增加稳定杆总成,将稳定杆总成装配于车架纵梁与分动器之间,不仅能够限制分动器的左右晃动,而且能够限制分动器的前后窜动。
[0038]所述拉杆支架08固定于所述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上;在本申请中,拉杆支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上;在本实施例中,拉杆支架08固定于车架右纵梁06上。
[0039]所述稳定拉杆总成09的一端与所述拉杆支架0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动器01或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06连接。
[0040]所述稳定拉杆总成09包括有稳定拉杆091、第一拉杆衬套092及第二拉杆衬套093。
[0041]所述稳定拉杆09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衬套09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衬套093连接。
[0042]所述稳定拉杆091包括有拉杆本体911及固定于所述拉杆本体两端的第一外钢套912和第二外钢套913。
[0043]所述第一拉杆衬套09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钢套912内;所述第二拉杆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钢套内。
[0044]所述第一拉杆衬套与所述第二拉杆衬套的形状及结构相同。因此,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仅对第一拉杆衬套进行描述,第二拉杆衬套均同第一拉杆衬套相同,因此就不进行重复说明。
[0045]所述第一拉杆衬套092包括有第一内套管921、第二内套管922、外套管923、第一橡胶层924及第二橡胶层925。
[0046]所述第一内套管与所述第二内套管之间硫化有所述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二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硫化有所述第二橡胶层。
[0047]所述第一外钢套与所述外套管过盈配合。
[0048]本申请的带有稳定拉杆的分动器悬置装置,它不仅能有效限制分动器前后窜动、左右摇摆,而且可以减缓分动器的振动。
[00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动器左支架、分动器右支架、左悬置软垫、右悬置软垫、分动器横梁、稳定拉杆总成及拉杆支架; 所述分动器左支架的一端与分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左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左悬置软垫与所述分动器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分动器右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分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右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右悬置软垫与所述分动器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分动器横梁的左端与车架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分动器横梁的右端与车架右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拉杆支架固定于所述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上; 所述稳定拉杆总成的一端与所述拉杆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动器或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拉杆总成包括有稳定拉杆、第一拉杆衬套及第二拉杆衬套; 所述稳定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衬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衬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拉杆包括有拉杆本体及固定于所述拉杆本体两端的第一外钢套和第二外钢套; 所述第一拉杆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钢套内;所述第二拉杆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钢套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衬套与所述第二拉杆衬套的形状及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衬套包括有第一内套管、第二内套管、外套管、第一橡胶层及第二橡胶层; 所述第一内套管与所述第二内套管之间硫化有所述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二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硫化有所述第二橡胶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钢套与所述外套管过盈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独立分动器悬置装置,包括有分动器左支架、分动器右支架、左悬置软垫、右悬置软垫、分动器横梁、稳定拉杆总成及拉杆支架;拉杆支架固定于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上;稳定拉杆总成的一端与拉杆支架连接,另一端与分动器或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拉杆总成结构,限制了分动器左右摇摆和前后窜动,避免了分动器晃动产生的异响,提升了分动器悬置的可靠性;限制了传动轴夹角的剧烈变化,避免了传动轴异响和传递效率低的问题;保留了悬置装置的减震功能,分动器在上下、前后均可适当运动,通过悬置软垫和拉杆村套缓冲减震。
【IPC分类】B60K17/344
【公开号】CN204956106
【申请号】CN201520764926
【发明人】杨华波, 陈小平, 冯东亚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