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轮圈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56232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轮圈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碳纤维轮圈。该碳纤维轮圈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为管状而绕呈环状并定义一圆心,该本体定义一管状空间,该本体至少由一第一碳纤维层与一第二碳纤维层所叠合形成,该第一碳纤维层位于该本体的外表面而为编织而成的碳纤维布,该第二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管状空间之间,该第二碳纤维层包含至少一条碳纤维布条,该至少一碳纤维布条围绕该本体圆心设置。
【专利说明】
碳纤维轮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与轮圈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碳纤维轮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常见的轮圈是为金属材质的结构,相当沉重且不易于携行,又于使用上相对的消耗较多能量,是以重量较轻且结构稳固的碳纤维轮圈因应而生。
[0003]但是,此类已知的碳纤维轮圈成本高昂,且基于追求更加轻量化的目标,如何降低碳纤维轮圈的重量与成本并保有稳固的结构强度成为了目前亟待改善的问题。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碳纤维轮圈,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轮圈,可减轻重量及减少成本,同时保持稳固的结构强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碳纤维轮圈,包含一本体,该本体为管状而绕呈环状并定义一圆心,该本体定义一管状空间,该本体至少由一第一碳纤维层与一第二碳纤维层所叠合形成,该第一碳纤维层位于该本体的外表面而为编织而成的碳纤维布,该第二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管状空间之间,该第二碳纤维层包含至少一条碳纤维布条,该至少一碳纤维布条绕该本体圆心设置。
[000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碳纤维布条延该圆心绕设一圈,使各该碳纤维布条任一处至该圆心的距离呈定值。
[000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在其轴向上具有相对的两侧面,各该侧面的该第二碳纤维层是包含I至7条该碳纤维布条间隔排列。
[00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碳纤维布条与该本体径向平行的宽度为3至4毫米。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任二相邻的所述碳纤维布条之间的间隔为9.5毫米。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更包含一第三碳纤维层,该第三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管状空间之间,该第三碳纤维层包含复数个碳纤维布块,该复数个碳纤维布块沿该本体的圆周间隔设置,各该碳纤维布块的长度方向与该本体通过该圆心的径向方向平行,使该第二碳纤维层与该第三碳纤维层彼此相叠时形成格状结构。
[00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第二碳纤维层之间。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第三碳纤维层之间。
[00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碳纤维布块与该本体圆周平行的宽度为12毫米。
[001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任二相邻的所述碳纤维布块之间的间隔为10至20毫米。
[0017]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该第二及第三碳纤维层可减轻该碳纤维轮圈的重量且依然保持稳固的结构强度,又可减少该碳纤维轮圈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的本体组成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0021 ]图4为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3]附图标号:1:碳纤维轮圈;2:本体;3:管状空间;4:第一碳纤维层;5:第二碳纤维层;6:碳纤维布条;7:第三碳纤维层;8:碳纤维布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
[0025]请参考图1至图5,其显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碳纤维轮圈I包括:一本体2。该本体2为管状而绕呈环状并定义一圆心,该本体2定义一管状空间3,该本体2至少由一第一碳纤维层4与一第二碳纤维层5所叠合形成,该第一碳纤维层4位于该本体2的外表面而为编织而成的碳纤维布,该第二碳纤维层5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4与该管状空间3之间,该第二碳纤维层5包含至少一条碳纤维布条6,该至少一碳纤维布条6围绕该本体2圆心设置。藉此,该第一碳纤维层4的内侧不需再使用另一完整的碳纤维布即可保持该碳纤维轮圈I稳固的受力结构强度。
[0026]于本实施例中,各该碳纤维布条绕延该圆心绕设一圈,使各该碳纤维布条任一处至该圆心的距离概呈定值(即各该碳纤维布条6是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该本体2在其轴向上具有相对的两侧面,各该侧面的该第二碳纤维层5是包含I至7条该碳纤维布条6,较佳地,各该碳纤维布条6沿该本体径向间隔排列,且概与该本体2径向平行的宽度为3至4毫米且任二相邻的该碳纤维布条6之间的间隔为9.5毫米,可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碳纤维轮圈亦可视载重或抗震需求而将该等第二碳纤维层调整为其他例如但不限于8或9的数量,各该碳纤维布条之间的间隔或/及宽度亦可做出相对的调整且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数据范围,其中该碳纤维布条6亦可由复数条头尾连接为一圈,当考虑不同型态的轮圈配置时,该碳纤维布条6则可为一 C型或于周向间隔排列或呈波浪状等各种型态。
[0027]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2更包含一第三碳纤维层7,该第三碳纤维层7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4与该管状空间3之间,该第三碳纤维层7包含复数个碳纤维布块8,该复数个碳纤维布块8沿该本体2的圆周间隔设置,各该碳纤维布块8的长度方向概与该本体2通过该圆心的径向方向平行,使该第二碳纤维层5与该第三碳纤维层7彼此相叠时形成格状结构,进而更加强了该碳纤维轮圈I的稳固。较佳地,该碳纤维布块8概与该本体2圆周平行的宽度为12毫米且任二相邻的该碳纤维布块8之间的间隔为10至20毫米。可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各该碳纤维布块之间的间隔或/及宽度亦可针对使用需求而做出调整且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数据范围。
[0028]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碳纤维层5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4与该第三碳纤维层7之间,当然,该第三碳纤维层亦可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第二碳纤维层之间,即该第二及第三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之内即可。
[0029]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碳纤维轮圈的第二或/及第三碳纤维层亦可设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之外;该碳纤维轮圈亦可只设有该第一及第二碳纤维层,又或只设有该第一及第三碳纤维层,当然亦可额外增设其他同结构或不同结构(例如但不限于:结构为斜向交叉的碳纤维层)的碳纤维层或/及非碳纤维层以符合需求;为满足特定需求,该碳纤维轮圈亦可为该第二及第三碳纤维层组成,且亦可搭配其他非碳纤维层;该碳纤维轮圈的本体在其轴向上具有相对的两侧面,该第二碳纤维层亦可只设于一该侧面以符合需求;该碳纤维轮圈的管状空间亦可填充其他物体以符合需求(例如但不限于保丽龙)。
[0030]综上所述,该第二及第三碳纤维层可减轻该碳纤维轮圈的重量且依然保持稳固的结构强度,又可减少该碳纤维轮圈的制造成本。
【主权项】
1.一种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该本体为管状而绕呈环状并定义一圆心,该本体定义一管状空间,该本体至少由一第一碳纤维层与一第二碳纤维层所叠合形成,该第一碳纤维层位于该本体的外表面而为编织而成的碳纤维布,该第二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管状空间之间,该第二碳纤维层包含至少一条碳纤维布条,该至少一碳纤维布条绕该本体圆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碳纤维布条延该圆心绕设一圈,使各该碳纤维布条任一处至该圆心的距离呈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在其轴向上具有相对的两侧面,各该侧面的该第二碳纤维层是包含I至7条该碳纤维布条间隔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碳纤维布条与该本体径向平行的宽度为3至4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所述碳纤维布条之间的间隔为9.5晕米。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更包含一第三碳纤维层,该第三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管状空间之间,该第三碳纤维层包含复数个碳纤维布块,该复数个碳纤维布块沿该本体的圆周间隔设置,各该碳纤维布块的长度方向与该本体通过该圆心的径向方向平行,使该第二碳纤维层与该第三碳纤维层彼此相叠时形成格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第二碳纤维层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第三碳纤维层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碳纤维布块与该本体圆周平行的宽度为12毫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纤维轮圈,其特征在于,任二相邻的所述碳纤维布块之间的间隔为10至20毫米。
【文档编号】B60B5/00GK105922814SQ20161026083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李世鹏
【申请人】莹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