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辆外辅助踏板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外用的辅助踏板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挂置于车辆轮胎正面上,以利操作者踏置垫高用的踏板装置。
车辆(尤其是中型集装箱车或大型货卡等车辆)皆有相当的高度,故有时欲作捆绑物品(例如脚踏车)于车顶上的工作或作换装车上零件或作清洁车窗(前窗等)等较具高度的工作时,因高度的差异,操作者需以椅子或梯子垫高高度,不仅工作上不方便且易招致倾倒受伤的事情发生。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设计一种辅助用的踏板装置,其可以支架稳固挂置于车辆轮胎边(正面),以便在前方备具一踏板供操作者踏置垫高,方便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外辅助踏板装置,使用时挂置于汽车轮胎上,供操作者踏置垫高用,以利进行较高位置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主要包括一架体,其由弯折的横置杆与立杆接合,弯折横置杆所形成的空间可跨置于车辆轮胎上,立杆则悬置于轮胎前方;及一踏板组,借接合体与立杆接合,上方则固接一平面踏板,供操作者踏置垫高用。
在上述构造中,横置杆与立杆间有可嵌接接合再予以定位的构造,可调整横置杆与立杆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辐。
在上述构造中,该立杆与踏板组的接合体间有可插接接合定位的构造,以方便调整该踏板组的高低位置及可以收合踏板以与立杆贴合。
在上述构造中,横置杆与立杆间有可枢接接合的构造,可在横置杆与立杆间扳动旋转以利二者收合并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以下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A)及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定位体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调整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视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调整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是一辅助踏板装置1,其构造由一架体10及一踏板组20所组成。架体10由横置杆11与立杆12所嵌接接合而成,横置杆11呈平置的冂字型,立杆12则呈立┓型,有二支为一组。横置杆11的端口是开口111,邻近开口111的横向面上一侧开设有一穿孔112。立杆12的上方水平杆体部位侧面上横向开设数呈排列状的定位孔121,及其端口亦为一开口122,该开口122较横置杆11的开口111为大,致横置杆11的端头可嵌置入该开口122内而进入立杆12的水平杆体部位内接合,且穿孔112即会与其中之一定位孔121对准,再借一弹性定位体113予以定位,该弹性定位体113是以一弹性簧片1131呈弯弧状而抵置入横置杆11的开口111内适当距离处,在弹性簧片1131的一侧固接一向外设置的卡掣缘块1130,且使卡掣缘块1130的弧形前缘恰可由穿孔112及所选定的定位孔121伸出而形成定位状态,如图2(A)及2(B)所示;欲改变横置杆11与立杆12的水平杆体部位间的接合深度时,则可按压该卡掣缘块1130,使之抵抗弹性簧片1131的弹力而向内缩入,再拉动横置杆11与立杆12二者相对移动,则立杆12的壁体会迫使该卡掣缘块1130更为缩入,以利横置杆11与立杆12间的相对移动,当达到新选定的定位孔121时,弹性定位体113的卡掣缘块1130重新凸出以行定位。如此即可改变由该横置杆11与立杆12的水平杆体部位二者所共同围出空间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辐。
立杆12的直立杆体部位上亦排列数定位孔123贯穿侧壁;有一踏板组20由接合体21与平面踏板22组成。该接合体21由二片突出的板片211,面上贯穿穿孔212,二板片211间的间距与立体12的宽度约相当,二板片211下端侧缘向内共同联设成一底板213而组成。故以该接合体21的板片211可共同夹持住立杆12的侧缘,并使穿孔212对正其中一定位孔123,再以一插接杆13予以插接定位。此时因重力作用,这些接合体21即以插接杆13为轴心而有向下偏动的倾象,使该底板213的内缘抵住立杆12的正面,形成底板213为平面状的状态,然后在左右二底板213上共同接合一平面踏板22、底板213与踏板22间可用螺固,铆固或焊固等各种接合方式。
上述各元件组合后如图3所示,此时横置杆11嵌接入立杆11的水平杆体部位内,且由弹性定位体113予以定位。踏板组20的接合体21皆夹设住立杆11,而以一插接杆13插接定位,致踏板22形成平面状态。使用时如图7所示,以横置杆11所围成的空间罩套住车辆轮胎的上半部位(约三分之一部位),而二立杆12即顺垂于轮胎正面,致踏板22呈平面悬空状态。因此操作者即可以踩踏上去作换零件或擦拭车窗等位于较高高度的工作。
图3中假想线部分表示踏板组20可收合的动作,其以插接杆13为轴心,而扳动水平踏板22往上旋转致与立杆12贴平即可。图4则表示横置杆11与立杆12的水平杆体部位间可以作距离调整,以及踏板组20可在立杆12上作上下位置调整的示意(拔出插接杆13并改变踏板组20的上下位置后重新插上插接杆13即可)。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为一辅助踏板装置3,其构造上包括一架体30及一踏板组40。踏板组40的构造与前述踏板组20的构造完全相同,同样由接合体41与平面踏板42组成。接合体41同样具有板片411、穿孔412及底板413。架体30则由横置杆31、立杆32及一枢接旋转体33所构成。横置杆31与前述横置杆11相同具有开口311及穿孔312;立杆32则纯为垂立的杆体,上段有一接合孔321,上下方皆为开口322,可各塞置一塞体324,侧面排列若干定位孔323,这些定位孔323供踏板组40选择适当高度后插置定位用。
枢接旋转体33由一杆体331前端固接(铆接)一接合体332而构成,杆体331的侧面开设若干定位孔3311及端头为开口3312,杆体331可供横置杆31的端头伸置入,并可作置入深浅的调整选择,当其中一定位孔3311对正穿孔312时再借横置杆31内的弹性定位体313的卡掣缘块3130予以定位;接合体332除与杆体331作铆接接合外,主要由二板片3321,面上贯穿穿孔3322,及其间联设一中间板3323所构成,二板片3321间的距离即与立杆32的宽度相当,故可同时夹持住立杆32的侧缘,并使穿孔3322对正接合孔321,再予以固接接合(譬如铆接),如此即可使横置杆31借着枢接旋转体33的存在而与立杆32作联接,而且横置杆31连同杆体331二者即可以接合体332的穿孔3322以及立杆32的接合孔321(亦即其铆接杆)为中心,而向立杆32偏转并置呈收合状态(如图6所示);或使立杆32保持垂立状态,则抬动横置杆31带动杆体331及接合体332向上转动90度使呈水平状态,且此时中间板3323的前缘会抵住立杆32的壁体,达成保持横置杆31与立杆32间呈约90度交叉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即可将之跨套于轮胎上,而达成与图7相同的使用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横置杆31可调整远近距离,踏板组40亦可调整高低位置,且可收合,这些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横置杆31与立杆32间还可并置收合,其可调整或收合的动作如图6所示。
以上所述的第一、二实施例是跨置于单一轮胎上的辅助踏板装置1或3的构造及使用说明。而在相同构造、相同目的、相同创意及相同使用功效之下,若延长水平踏板的长度,且增加一组横置杆及立杆以与踏板组接合,而同时跨置于前后二轮胎上,则形成更长的面积供操作者踏置使用,如图8所示的状态。此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而其横置杆与立杆间可为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固定约90°角度的接合,或如第二实施例所示为可收合可旋转张开的构造。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造即由横置杆与立杆接合成一架体,再与踏板组组合成整体装置。至于横置杆与立杆间能否调整距离或能否收合并置仅为设计上的次要选择。插接杆13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二杆体间的插接定位作用,故在相同功效下,能有多种构造存在,如若在杆体内设具向二侧穿孔略为突出的珠体,则可借其可抵入所嵌接杆体的定位孔内而插接定位;若欲调整则以手按压珠体使其略内缩即可使二杆体间滑移,当到达新位置时珠体即重新抵入定位孔内而定位,即提供一插接定位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用以辅助升高操作者的高度,极方便地用于将物品捆绑于车顶上或换装置车身高度处零组件或擦洗高处车身等需在较高高度处的工作,极具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曾采用过的车辆外辅助踏板装置,其结构简单、新颖且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外辅助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一架体,由弯折的横置杆与立杆接合,横置杆所围出的空间跨置于车辆轮胎上,立杆则悬置于轮胎前方;及一踏板组,由一接合体上架设的一可供操作者踏置垫高的一水平踏板组成,该接合体与立杆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杆为二根“┓”形杆,其水平端口设有一个可使横置杆的端口嵌入其内的开口,且在水平杆体的外侧面上设有数个定位孔,而横置杆呈平置的“冂”形,邻近端口的外侧面上设有一个与立杆嵌合定位的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杆的直立杆体部位设有一排贯穿侧壁的定位孔,而踏板组的接合体上设有一个与立杆枢接定位的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横置杆与立杆之间采用枢接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外辅助踏板装置,其主要包括一横置杆与一立杆接合成一架体,其间可嵌接接合再予以定位,两者的接合可调整二者间的距离,或可采用枢接接合的构造,以利二者可旋转收合并置;一在立杆上接合的踏板组,其以接合体与立杆接合,再于接合体上固置水平踏板而成。可适用跨置于车辆轮胎(一轮或双轮)外,供操作者踏置垫高,以利工作。
文档编号B60R3/00GK2151899SQ9224452
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4日
发明者刘耀煌 申请人:咏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