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94600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座椅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加热座椅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车辆舒适系统,广为驾乘人员所欢迎。其比车载空调系统具有更为直接、迅速、节能的座椅加热取暖效果,逐步成为冬季寒冷地域车辆的基本功能要求,已越来越快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目前已有的汽车座椅电加热系统的应用中,往往采用的是由加热电阻丝或电阻纤维材料排布制成的加热织物/非织物垫体。此类加热垫体通常采用局部条状粘贴承载垫的固定方式或缝合座椅面套的风扇与座椅相结合。此类加热织物/非织物垫体由于加热均匀性差、温升控制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已经渐渐为应用市场所质疑而失去市场影响力。此类加热织物/非织物垫体通常采用复杂的生产工艺完成,其较高的应用成本也广为市场所诟病。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印刷导体型座椅加热技术研究应运而生。其是将导电金层或银层,与不同的石墨碳浆膜或石墨+有机粒子合成碳浆膜等进行合成,实现了更为均匀的箔式加热膜。此种座椅汽车座椅采用诸如丝网印刷等工艺,实现了更为简易的生产工艺技术,更为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更为均匀的座椅加热功能。同时,导电金层或银层与石墨碳浆膜或石墨+有机粒子合成碳浆膜等印刷在诸如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等优质塑膜基材上,加热器实现了更为牢固的耐用性。然而,印刷了导电层的塑膜基材的汽车座椅如何固定在座椅内部,并与座椅坐垫或靠背承载垫及面 套相结合,成为了困扰加热器安装方式的难题。如同以往加热织物/非织物垫体的安装方式,将会导致车辆座椅载人运行时,汽车座椅局部易于发生揉搓而皱褶,这种皱褶性折损将会直接导致内部印刷电路的回路损坏,进而导致座椅椅面产生温度失效的现象。因此,如何解决加热膜易于折损的抗逆性差的问题,加强塑膜基材上导电印刷层的抗磨损保护性,延长汽车座椅的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以解决加热膜易于折损的抗逆性差的问题,加强塑膜基材上导电印刷层的抗磨损保护性,延长汽车座椅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承载垫和箔式导电加热膜,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的主加热功能区域与所述座椅承载垫通过双面胶黏薄膜层粘贴。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包括塑膜基材,所述塑膜基材上印刷有导电金层或银层及碳浆膜导电层,所述双面胶黏薄膜层贴附在面向碳浆膜导电层的一侧。[0012]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碳浆膜导电层为石墨碳浆膜或石墨加有机粒子合成碳浆膜。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双面胶黏薄膜层为无基材的胶黏薄膜;或者为塑基或布基的双面胶黏薄膜层。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的沟槽穿越处和导电电极的铺设处贴附有所述双面胶黏薄膜层。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座椅承载垫上开设有沟槽,且该沟槽为梯形槽,所述沟槽的斜坡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25° 65°,所述导电电极沿所述沟槽铺设。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在所述沟槽内铺设的导电电极具有双面胶黏薄膜层的一侧粘贴有非粘性贴层。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非粘性贴层为塑基薄膜、织物层、非织物层或薄海绵层。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在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面向座椅椅面的一侧,贴附有
薄覆盖层。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座椅中,所述薄覆盖层为薄海绵层、无纺布垫层或织物层,厚度为0.8 5.2mm。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在箔式导电加热膜的主加热功能区域,全面积或基本全面积贴附双面胶黏薄膜层,以更好地实现座椅承载垫与箔式导电加热膜之间的牢固组装,使得二者组装后牢固地粘贴为一个整体总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加热膜易于折损的抗逆性`差的问题。同时,还有效地加强了塑膜基材上导电印刷层的抗磨损保护性,有效地延长了箔式导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箔式导电加热膜的导电材质层的大面积贴附双面胶黏薄膜层,使得此类产品更适于以连续化、批量化型式生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局部剖视图。其中,10为座椅承载垫;20为箔式导电加热膜;21为主加热功能区域;22为导电发热层;23为导电金层或银层;24为碳浆膜导电层;25为导电电极;26为连接导线;27为连接器;30为双面胶黏薄膜层;40为塑膜基材;41为非粘性贴层;50为沟槽穿越处;60为薄覆盖层;70为沟槽;71为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以解决加热膜易于折损的抗逆性差的问题,力口强塑膜基材上导电印刷层的抗磨损保护性,延长汽车座椅的使用寿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局部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承载垫10和箔式导电加热膜20,其中,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主加热功能区域21与座椅承载垫10通过双面胶黏薄膜层30粘贴。箔式导电加热膜20上的连接导线26及连接器27实现与外部电路(未示出)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在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主加热功能区域21,全面积或基本全面积贴附双面胶黏薄膜层30,以更好地实现座椅承载垫10与箔式导电加热膜20之间的牢固组装,使得二者组装后牢固地粘贴为一个整体总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箔式导电加热膜20易于折损的抗逆性差的问题。同时,还有效地加强了塑膜基材上导电印刷层的抗磨损保护性,有效地延长了箔式导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箔式导电加热膜的导电材质层的大面积贴附双面胶黏薄膜层,使得此类产品更适于以连续化、批量化型式生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地,箔式导电加热膜20包括塑膜基材40,塑膜基材40上印刷有导电金层或银层23及碳浆膜导电层24,双面胶黏薄膜层30贴附在面向碳浆膜导电层24的一侧。碳浆膜导电层24为石墨碳浆膜或石墨加有机粒子合成碳浆膜。塑膜基材40为基于诸如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的塑膜基材。塑膜基材40、导电金层或银层23及碳浆膜导电层24形成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导电发热层22。进一步地,双面胶黏薄膜层30为无基材的胶黏薄膜;或者为塑基或布基的双面胶黏薄膜层。进一步地,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沟槽穿越处50和导电电极25的铺设处贴附有双面胶黏薄膜层30。双面胶黏薄 膜层30的贴附区域不仅包含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主加热功能区域21,同时还包括在主加热功能区外,诸如沟槽穿越处50、导电电极25铺设处等辅助区域。如此,可以起到对塑膜基材40上印刷的导电发热层22的辅助增强抗磨损性的作用。粘贴了双面胶黏薄膜层30的箔式导电加热膜20,再与座椅承载垫10相互粘贴固定,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导电发热层22面向座椅承载垫10粘附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座椅的椅面常常出于椅面造型的考虑,座椅承载垫10上会设置若干椅面面套拉型的近于直角特征的沟槽。因此,加热垫体在穿越沟槽时,常常会面临片型折叠/折伤、面套金属/非金属拉筋硌伤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塑膜基材40的印刷型箔式导电加热垫体的拉筋沟槽穿越技术,本沟槽穿越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被折叠/折伤及拉筋硌伤的风险,可靠地实现箔式导电加热膜20不同主加热功能区域21的电路连接,提高产品的应用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座椅承载垫10上开设有沟槽70,且该沟槽70为梯形槽,沟槽70的斜坡71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25° 65°,导电电极25沿沟槽70铺设。在座椅承载垫10与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沟槽穿越处50,在座椅承载垫10的沟槽70双侧与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导电电极25收窄处,设置与收窄处相似宽度的呈25° 65°的斜坡71。箔式导电加热膜20在此处呈现收窄的特性,导电电极25铺设通过此收窄处。沟槽穿越处50与此收窄处重合或基本相重合。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导电电极25从沟槽穿越处50沿双侧25 65°的斜坡铺设,并穿越沟槽。如此,当有外力作用在此处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直槽状态下易于发生的折叠/折伤情况。同时,经相对缓坡通过沟槽底部,也尽最大可能避免了面套金属/非金属拉筋硌伤的风险。为了更为适应于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导电电极25的沟槽穿越处50的抵抗外力作用的特点,优选地,在导电电极25收窄处的导电材质层的一侧贴附了双面胶黏薄膜层30的基础上,加贴至少一层的非粘性贴层41,即在沟槽70内铺设的导电电极25具有双面胶黏薄膜层30的一侧粘贴有非粘性贴层41。此非粘性贴层41可以是塑基薄膜,也可以是织物/非织物层,或薄海绵层等。在导电电极25收窄处的导电材质层的一侧贴附了双面胶黏薄膜层30的基础上,加贴至少一层的非粘性贴层41,使得原本呈粘性的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导电电极25的底面,不再与沟槽穿越区域的座椅承载垫粘贴,而在此区域呈现可活动的状态。此时当外力作用在沟槽的一侧时,此区域呈现可活动的非粘性连接区实现了一定的拉伸变形区间,避免了外力更强地直接拉拽此收窄区域,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导电电极25在拉筋沟槽70区域的抗外力作用特性。当座椅承载垫10表现为更多造型构造的区块时,箔式导电加热膜20相应地也分布为更多的主加热功能区域21。相应的沟槽穿越特征也同样呈现更多的分布。进一步地,在箔式导电加热膜20面向座椅椅面的一侧,贴附稍具厚度(0.8
5.2mm)的薄覆盖层60,诸如薄海绵层、无纺布垫层或具有少许厚度的织物层。当椅面集中外力施压时,薄覆盖层60可以一定程度地增加来自的箔式导电加热膜20局部弯折半径,避免硬性折损所造成的箔式导电加热膜20内部印刷电路的损伤,更为有效地提高内部的导电发热层22的抗外力冲击·性能。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承载垫(10)和箔式导电加热膜(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主加热功能区域(21)与所述座椅承载垫(10)通过双面胶黏薄膜层(30)粘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20)包括塑膜基材(40 ),所述塑膜基材(40 )上印刷有导电金层或银层(23 )及碳浆膜导电层(24),所述双面胶黏薄膜层(30 )贴附在面向碳浆膜导电层(24 )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碳浆膜导电层(24)为石墨碳浆膜或石墨加有机粒子合成碳衆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黏薄膜层(30)为无基材的胶黏薄膜; 或者为塑基或布基的双面胶黏薄膜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20)的沟槽穿越处(50 )和导电电极(25 )的铺设处贴附有所述双面胶黏薄膜层(30 )。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承载垫(10)上开设有沟槽(70),且该沟槽(70)为梯形槽,所述沟槽(70)的斜坡(71)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25° 65°,所述导电电极(25)沿所述沟槽(70)铺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槽(70)内铺设的导电电极(25)具有双面胶黏薄膜层(30)的一侧粘贴有非粘性贴层(4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粘性贴层(41)为塑基薄膜、织物层、非织物层或薄海绵层。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箔式导电加热膜(20)面向座椅椅面的一侧,贴附有薄覆盖层(60 )。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覆盖层(60)为薄海绵层、无纺布垫层或织物层,厚度为0.8 5.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承载垫和箔式导电加热膜,箔式导电加热膜的主加热功能区域与座椅承载垫通过双面胶黏薄膜层粘贴。本实用新型在箔式导电加热膜的主加热功能区域,全面积或基本全面积贴附双面胶黏薄膜层,以更好地实现座椅承载垫与箔式导电加热膜之间的牢固组装,使得二者组装后牢固地粘贴为一个整体总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加热膜易于折损的抗逆性差的问题。同时,还有效地加强了塑膜基材上导电印刷层的抗磨损保护性,有效地延长了箔式导电加热膜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箔式导电加热膜的导电材质层的大面积贴附双面胶黏薄膜层,使得此类产品更适于以连续化、批量化型式生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0N2/56GK203093809SQ20132007795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张海涛 申请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