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85300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
背景技术
现代的汽车越来越注重乘坐的舒适性,以致消费者往往将车的舒适性列为水买的ー个重要衡量标准。特别是对于越野车,在穿越高山、峡谷、沙漠、雨林地区时,如果行驶在高低差特大的路面上,车轮会因受重不均而打滑,甚至悬空,从而减小了车轮的推动力,甚至失去推动力,大大降低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并且使驾驶人员和乘客感觉非常颠簸和不舒适。对于改善因路面不平而影响车辆性能的问题,悬挂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カ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カ和カ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页地行驶。悬挂系统分为独立式悬挂和非独立式悬挂。其中,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运转跳动时,就会影响另ー侧车轮也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独立式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奉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ー边车轮不受波及,车身的振动人为減少,汽车舒适性也得以很大的提升,现有的越野车大多使用独立式悬挂,以克服路面不平带来的不利影响。然而,此种结构的越野车底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消除路面高低差不是很大时的颠簸感,车辆越障能力也不是很高。而车辆在野外行径时,经常会遇到路面高低差度较大的情況,车辆颠簸感仍然很強烈,车体摆动幅度仍然很大,甚至车辆无法根本无法越过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以克服目前越野车减震性能的局限性,提高越野车的整体越障能力和舒适度。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包括承载车身的脊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梁桥前端安装脊梁桥前半轴,脊梁桥前半轴前端连接前桥摇摆架,所述脊梁桥前半轴后端连接前液压摇摆调节器,所述脊梁桥后端安装脊梁桥后半轴,脊梁桥后半轴后端连接后桥摇摆架,所述脊梁桥后半轴前端安装后液压摇摆调节器,所述前液压摇摆调节器与后液压摇摆调节器之间通过液压系统连接,所述前桥摇摆架两侧连接车前轮,所述后桥摇摆架两侧连接车后轮。所述前液压摇摆调节器包括连接脊梁桥前半轴的前传动摇摆架,还包括铰接在前传送摇摆架左侧的左前液压缸,还包括铰接在前传送摇摆架右侧的右前液压缸。所述后液压摇摆调节器包括连接脊梁桥后半轴的后传动摇摆架,还包括铰接在后传送摇摆架左侧的左后液压缸,还包括铰接在后传送摇摆架右侧的右后液压缸。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连接左前液压缸与左后液压缸的左侧液压管,还包括连接右前液压缸与右后液压缸的右侧液压管,还包括连接左侧液压管与右侧液压管的连通液压管,连通液压管上连接有液压泵。前桥摇摆架和后桥摇摆架分别以脊梁桥前半轴和脊梁桥后半轴为承重支点和摇摆支点,当车轮轧过较低或较高的不平路面时,会带动前桥摇摆架和/或后桥摇摆架分别以脊梁桥前半轴和/或脊梁桥后半轴为支点转动摇摆,脊梁桥前半轴和/或脊梁桥后半轴通过连通的前液压摇摆调节器和后液压摇摆调节器缓冲、减弱转动摇摆动力,达到对车体减震的目的。当车体右侧或左侧车轮同时轧过较低或较高的不平路面时,可以自动或手动控制 液压泵调节左侧液压管和右侧液压管内的液压,从而保持车体平衡。上述的前液压摇摆调节器和后液压摇摆调节器还可置换为齿轮调节、链条调节或杠杆调节。所述后桥摇摆架包括与脊梁桥后半轴连接的轴头、固定在轴头上端的摇摆上支架、固定在轴头下端的差速器,还包括连接车后轮的上摇摆架和下摇摆架,所述上摇摆架与摇摆上支架铰接,所述下摇摆架与差速器铰接,所述摇摆上支架与下摇摆架之间连接弹簧减震器。所述前桥摇摆架与后桥摇摆架结构相同,前桥摇摆架、后桥摇摆架与脊梁桥之间通过前液压摇摆调节器、后液压摇摆调节器和液压系统实现相互牵制、协调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车辆行驶在高低差特大的路面上时,每只车轮都能自动调节高低来适应高低差不平的地面。而且,车辆在高低差大的路面上行驶时,每只车轮在攀爬高处时不会随着车轮的升高而增加自身的受重,从而使车辆在攀爬翻越障碍上更轻松有力,大大增强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另外,车辆在行驶时无论哪ー只车轮升高或降低,车身的升高和降低只是车轮升高或降低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车辆比现有的车辆在颠簸程度上减轻一半,从而使长时间驾驶和乘坐的人员更舒适。


图I为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为前液压摇摆调节器、后液压摇摆调节器和液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ー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I 3所示,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包括承载车身的脊梁桥6,脊梁桥6前端安装脊梁桥前半轴2,脊梁桥前半轴2前端连接前桥摇摆架3,脊梁桥前半轴2后端连接前液压摇摆调节器4,脊梁桥6后端安装脊梁桥后半轴8,脊梁桥后半轴8后端连接后桥摇摆架9,脊梁桥后半轴8前端安装后液压摇摆调节器7,前液压摇摆调节器4与后液压摇摆调节器7之间通过液压系统5连接,前桥摇摆架3两侧连接车前轮11,后桥摇摆架9两侧连接车后轮12。前液压摇摆调节器4包括连接脊梁桥前半轴2的前传动摇摆架42,还包括铰接在前传送摇摆架42左侧的左前液压缸41,还包括铰接在前传送摇摆架42右侧的右前液压缸43 ;后液压摇摆调节器7包括连接脊梁桥后半轴8的后传动摇摆架72,还包括铰接在后传送摇摆架72左侧的左后液压缸71,还包括铰接在后传送摇摆架72右侧的右后液压缸73 ;液压系统5包括连接左前液压缸41与左后液压缸71的左侧液压管52,还包括连接右前液压缸43与右后液压缸73的右侧液压管54,还包括连接左侧液压管52与右侧液压管54的连通液压管51,连通液压管51上连接有液压泵53。
后桥摇摆架9包括与脊梁桥后半轴8连接的轴头92、固定在轴头92上端的摇摆上支架91、固定在轴头92下端的差速器95,还包括连接车后轮12的上摇摆架94和下摇摆架96,上摇摆架94与摇摆上支架91铰接,下摇摆架96与差速器95铰接,摇摆上支架91与下摇摆架96之间连接弹簧减震器9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车辆行驶在高低差特大的路面上时,每只车轮都能自动调节高低来适应高低差不平的地面。而且,车辆在高低差大的路面上行驶时,每只车轮在攀爬高处时不会随着车轮的升高而增加自身的受重,从而使车辆在攀爬翻越障碍上更轻松有力,大大增强了车辆的通过能力。另外,车辆在行驶时无论哪ー只车轮升高或降低,车身的升高和降低只是车轮升高或降低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这种结构的车辆比现有的车辆在颠簸程度上减轻一半,从而使长时间驾驶和乘坐的人员更舒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包括承载车身的脊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梁桥前端安装脊梁桥前半轴,脊梁桥前半轴前端连接前桥摇摆架,所述脊梁桥前半轴后端连接前液压摇摆调节器,所述脊梁桥后端安装脊梁桥后半轴,脊梁桥后半轴后端连接后桥摇摆架,所述脊梁桥后半轴前端安装后液压摇摆调节器,所述前液压摇摆调节器与后液压摇摆调节器之间通过液压系统连接,所述前桥摇摆架两侧连接车前轮,所述后桥摇摆架两侧连接车后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液压摇摆调节器包括连接脊梁桥前半轴的前传动摇摆架,还包括铰接在前传送摇摆架左侧的左前液压缸,还包括铰接在前传送摇摆架右侧的右前液压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液压摇摆调节器包括连接脊梁桥后半轴的后传动摇摆架,还包括铰接在后传送摇摆架左侧的左后液压缸,还包括铰接在后传送摇摆架右侧的右后液压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连接左前液压缸与左后液压缸的左侧液压管,还包括连接右前液压缸与右后液压缸的右侧液压管,还包括连接左侧液压管与右侧液压管的连通液压管,连通液压管上连接有液压泵。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摇摆架包括与脊梁桥后半轴连接的轴头、固定在轴头上端的摇摆上支架、固定在轴头下端的差速器,还包括连接车后轮的上摇摆架和下摇摆架,所述上摇摆架与摇摆上支架铰接,所述下摇摆架与差速器铰接,所述摇摆上支架与下摇摆架之间连接弹簧减震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摇摆架与后桥摇摆架结构相同。
全文摘要
一种车轮自动调整的脊梁桥越野车底盘,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承载车身的脊梁桥,脊梁桥前端安装脊梁桥前半轴,脊梁桥前半轴前端连接前桥摇摆架,所述脊梁桥前半轴后端连接前液压摇摆调节器,所述脊梁桥后端安装脊梁桥后半轴,脊梁桥后半轴后端连接后桥摇摆架,所述脊梁桥后半轴前端安装后液压摇摆调节器,所述前液压摇摆调节器与后液压摇摆调节器之间通过液压系统连接,所述前桥摇摆架两侧连接车前轮,所述后桥摇摆架两侧连接车后轮。本发明提出的越野车底盘行驶在高低差特大的路面上时,每只车轮都能自动调节高低来适应高低差不平的地面,另外,车辆在行驶时无论哪一只车轮升高或降低,车身的升高和降低只是车轮升高或降低的一半左右,与现有技术相比,车辆在颠簸程度上减轻一半,从而使驾驶和乘坐人员更舒适。
文档编号B60G17/04GK102806818SQ2012102909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管中林 申请人:管中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