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发动机室与配重区域,且作为装载于该配重区域的配重而使用电池的工程机械,尤其涉及能够高效地排出电池所产生的热、同时不会在配重区域侧吸入发动机室的排气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
背景技术:
最近,为地球环境的保护为目的,在汽车方面,各公司销售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的汽车,在工程机械方面,以油耗的减少或CO2排出量的减少为目的,开发了组合发动机与电动马达的混合动力驱动方式、仅利用电池来驱动的电池驱动方式的工程机械。作为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的工程机械的蓄电设备,考虑如下情况,S卩,能够瞬时提供 大电力而使用蓄电容量小的电容器等的情况、无法瞬时提供大电力而使用蓄电容量大的铅电池或锂电池等的情况、以及同时采用两者的情况等。一般,这些蓄电设备的耐热温度低,需要利用比较低温的空气来进行足够的冷却的情况较多。尤其,铅电池的耐热温度低,需要足够的通风冷却。另外,一般,由于这些蓄电设备的重量重的情况较多,并且安装体积也大的情况较多,所以作为装载于车体的装载位置,设为车体后端部的配重区域,该例子记载在例如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I的日本特开2007-224585号公报中,关于电池驱动方式的工程机械,记载兼具如下作用的电池,即,在最后部的配重区域上装载电池而以风扇来冷却电池的例子、以及通过在配重区域装载作为重物的电池、来与起重臂取得重量平衡的配重的作用。但是,该发明中,不是从外部空气直接导入冷却风,而是将冷却油冷却器后的空气引导至电池冷却用风扇,由此来进行电池的冷却。该冷却构造中,在电池的装载数多的情况、或者电池的发热量大的情况、或者电池的耐热温度低的情况下,供给至电池的冷却风的温度与外部空气相比上升,从而有电池的冷却性能降低的课题。另外,专利文献2的日本特开2003-328392号公报中,记载有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的工程机械的设备配置构造。此处,记载了将电池配置于配重区域内部、并用罩来遮蔽该电池的构造,但没考虑对于该电池的冷却构造。因此,该电池装载构造中,在电池的装载数多的情况、或者电池的发热量大的情况下,电池周围的空气温度上升,从而有电池的冷却性能显著恶化的课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2458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3283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当考虑以工程机械、尤其液压挖掘机为对象的混合动力驱动方式时,在回转体内装载多个能够以插入(plug-in)方式进行夜间充电的铅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假定进行油耗的减少、CO2排出量的减少。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的情况下,除了以往的发动机、液压泵、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等,追加装载混合动力用的电动设备,从而有电动设备在回转体内部的配置大的课题。尤其,电池的重量大的情况较多,并且为了体现由插入引起的油耗减少的优点,需要装载多个电池,从而安装体积也变大。因此,作为电池装载于车体的装载位置,优选车体后端部的配重区域。但是,这些铅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一般耐热温度低,尽管发热量本身比较小,但需要特别的冷却的情况较多。因此,高效地冷却装载于配重区域的多个的电池成为课题。尤其,在邻接于配重区域前方,有发动机室,所以在考虑耐热温度低的电池的冷却方面,不使通风冷却发动机室后的温度上升的排气作为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风而被吸入成为重要的课题。另外,电池的冷却需要与发动机室的冷却流路相独立的专用的冷却流路,通过以使外部空气保持低温不变地直接向电池供给的方式构成流路、来提高电池的冷却性能成为课题。另外,在上述电池的冷却流路内,电池沿流动方向装载多层,从而冷却风的通风阻力变大,在吸气口至排气口的流路中,为了确保电池的冷却性能,防止漏风、空气流入成为课题。另外,配重区域是弯曲成圆弧状的空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也具有大的空间,从而为了提高电池的装载密度,不限定于规则的装载状态,在成为不规则的电池的装载状态的情况下,有必须控制冷却风的流动以使能够对各电池供给均匀的冷却风的课题。另外,电池冷却用的吸气口与排气口在配重构造体上作为开口部而构成,从而由于配重构造体的强度确保的制约等,无法准备很大的开口部的情况较多。因此,与电池的通风剖面的大小比较,吸气口与排气口的大小较小,从而有必须充分地扩大来自吸气口的冷却风来向电池的通风剖面供给的课题。另外,工程机械基本上为在屋外使用的情况,从而在夏季的烈日下,阻止太阳热向电池装载区域侵入成为课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对装载于配重区域的多个电池进行冷却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I方案是具有装载有发动机、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散热器、以及液压泵的发动机室;以及在内部装载有电池的配重区域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分别独立地形成,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的排气口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吸气口形成于不同面。根据上述第I方案,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不同面为该工程机械的相互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本发明的第3方案是具有装载有发动机、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散热器、以及液压泵的发动机室;以及在内部装载有电池的配重区域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分别独立地形成,在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大致相同。本发明的第4方案是具有装载有发动机、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散热器、以及液压泵的发动机室;以及在内部装载有电池的配重区域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分别独立地形成,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的吸气口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 吸气口形成于该工程机械的相同的侧面,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的排气口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排气口形成于与形成有上述吸气口的侧面相反的一侧的该工程机械的相同的侧面。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4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冷却风流动方向下游部,设置产生上述电池的冷却风的送风机。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4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冷却风流动方向中间部分,设置产生上述电池的冷却风的送风机。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6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配重区域内,设置通过连接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冷却风的吸气口与排气口来形成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通风管,在该通风管内装载上述电池。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7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设置用于引导上述冷却风的流动的、例如后述的散风阻力板、导风导向板或者虚设阻力件等导向机构。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8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上设置隔热材。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9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10方案的特征在于,沿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上述电池间隔冷却风流通用的缝隙而安装。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10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11方案的特征在于,沿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间隔冷却风流通用的缝隙而装载上述电池。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11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12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配重区域内设置多层搁板,在各搁板上固定上述电池,在上述电池与该电池的上侧的搁板之间形成冷却风流通用的缝隙。根据上述第I方案至第12方案中任一项,本发明的第13方案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是从铅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组中选择的电池。发明的效果本发明如上述构成,能够提供可高效地对装载于配重区域的多个电池进行冷却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
图I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回转体的俯视剖视图。图2是其回转体的(a)左视图与(b)右视图。图3是其回转体的左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回转体的右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重区域的俯视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配重区域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的工程机械中,尤其在液压挖掘机中,考虑采用如下所谓的插入混合动力驱动方式,即,在夜间等不使用液压挖掘机的时间段,从外部的工业电源等接受电力,对铅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进行充电,而在使用液压挖掘机时,依次使用电池的充电电力来驱动马达。由此,与不是插入方式的通常的混合动力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实现油耗的减少、CO2排出量的减少,从而本发明尤其在插入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的工程机械中优选。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广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回转体)的冷却构造的图,图I是其回转体的俯视剖视图,图2 Ca)是其回转体的左视图,图2 (b)是其回转体的右视图,图3是其回转体的左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插入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回转体后半部、电池或其他的设备的冷却构造。如图I所示,在回转体I的大致中央位置装载有利用电来产生回转力的回转马达2,回转体I绕该回转马达2的中心轴3进行旋转动作。在回转体I上,设有以发动机4为主装载有多个液压设备或电动设备的发动机室5、以及在与该发动机室5邻接的车体后端部设置的配重区域6。在发动机室5上装载有配置于其中央部的柴油机式等发动机4、用于使起重臂等朝向该附图的右侧动作的液压泵7、以及配置于发动机4与液压泵7间而辅助发动机4的动作并驱动液压泵7的辅助马达8。并且,装载有用于驱动回转马达2的变换器9、用于再生并储蓄回转马达2的电力而在之后瞬时释放出的电容器10、用于进行发动机4的水冷的发动机用散热器11、送风风扇12、以及冷却水泵13 (Pl)等。发动机4所产生的热被利用冷却水泵13 (PD以及冷却水配管14来循环的冷却水吸收,而向发动机用散热器11输送热。送入发动机用散热器11的冷却水被利用送风风扇12而从附图的左侧供给的空气流冷却。冷却水例如以50%左右混合乙二醇、丙二醇等防冻液的液体,从而在冬季等低温下也不会冻结。
在送风风扇12与发动机用散热器11之间配置间隔壁15,从而在送风风扇12与发动机用散热器11间难以产生由空气流的泄露引起的吸入。在发动机用散热器11内被冷却后的冷却水被冷却水泵13 (Pl)加压,之后,冷却辅助马达8,并经由冷却水配管16再次向发动机4供给。另一方面,回转马达2、变换器9、电容器10也被混合有与发动机冷却水相同的防冻液的冷却水水冷,但是由于电容器10、变换器9的耐热温度比发动机4低,所以构成为与发动机的冷却水相独立的水冷系统。被冷却水泵17 (P2)加压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配管18向该电动设备的水冷系统中耐热温度最低的电容器10供给。冷却水在对电容器10进行水冷之后,依次对变换器9、回转马达2进行水冷,最后经由冷却水配管19而流入电动设备专用散热器20。电动设备专用散热器20设于发动机用散热器11的上游侧,并利用由送风风扇12产生的冷却风来进行散热。 这样,由配置于发动机室5的发动机4、辅助马达8、回转马达2、变换器9、电容器10等产生的热通过发动机用散热器11与电动设备专用散热器20而一并散热。用于对发动机室5内的两个散热器11、20进行冷却的空气流从设于发动机室5的左侧面的吸气口 21吸气22,按照电动设备专用散热器20、发动机用散热器11、送风风扇
12、发动机4、辅助马达8、液压泵7的顺序在通风流路23内流动而冷却各设备,并从设于发动机室5的右侧面的排气口 24向外部排气25。能够通过插入而使用商业用电源来在夜间充电的电池、例如铅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与其他的装载部件相比重量重的情况较多,并且为了体现由插入引起的油耗减少的优点,需要装载多个电池,从而安装体积也变大。因此,作为电池装载于回转体I的装载位置,优选车体后端部的配重区域6。如图I所示,在由配重构造壁26包围的配重区域6内,装载有多个长方体的铅电池27。铅电池27的耐热温度低,尽管发热量本身比较小,但也需要特别的冷却。因此,需要高效地对装载于配重区域6的多个铅电池27进行冷却。并且,考虑耐热温度低的铅电池27的冷却方面,不使通风冷却发动机室5后的温度上升的排气25作为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冷却风来吸入成为重要的课题。因此,设为以下所示的铅电池27的空冷构造。冷却铅电池27的空气流从设于配重构造壁26的吸气口 28吸气29,通过用于防止垃圾等的流入的多孔板或百叶窗30,流入配重区域6内。排气口 31在配重构造壁26的与吸气口 28相反的一侧的侧面(位置)上设置。在从吸气口 28至排气口 31之间,设置连接吸气口 28与排气口 31的通风管32,在该通风管32内排列配置有多个铅电池27。利用该通风管32,能够防止由于沿流动方向装载多层铅电池27而通风阻力变大所引起的漏风、空气流入,从而能够提高铅电池27的冷却性能。在该通风管32内,装载有用于使导入的冷却风高效地移动的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该实施方式中,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在通风管32内的冷却风流动方向最下游部上装载,从吸气口 28吸气29的冷却风如通风流路34那样地通过铅电池27间并对全部的铅电池27进行冷却,而流入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有助于铅电池27的冷却的空气流通过多孔板或百叶窗35,而从排气口 31向机外排气36。这样,通过将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装载于通风管32内的冷却风流动方向最下游部,能够相对于各电池列产生均匀的冷却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通风流路34与用于冷却发动机室5的通风流路23相独立地沿大致相同的长边方向延伸,并且,铅电池27与发动机室5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构成为大致平行。而且,如图2 Ca)所示,相对于包括回转体I的旋转轴与起重臂动作面的回转体I的中央剖面37,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冷却风的吸气口 28与用于冷却发动机室5的冷却风的吸气口 21形成于相同的左侧面,并且如图2 (b)所示,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冷却风的排气口 31与用于冷却发动机室5的冷却风的排气口 24形成于相反侧的相同的右侧面。由此,能够使通风冷却发动机室5后的温度上升的排气25不作为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风(吸气29)而被吸入。因此,能够使外部空气保持低温不变地直接向铅电池27供给,从而实现铅电池27的冷却性能的提高。如图I所示,配重区域6是弯曲成圆弧状的空间,另外在上下方向上也具有大的空间,从而为了提高铅电池27的装载密度,成为不是该图所示那样的棋盘格状排列的不规则 的铅电池27的装载状态。此时,铅电池27的冷却风向容易流动的位置流动,从而有难以向各铅电池27供给均匀的冷却风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需要控制冷却风的流动。并且,电池冷却用的吸气口 28与排气口 31在配重构造壁26作为开口部而形成,而由于配重构造壁26的强度确保的制约等,无法形成很大的开口部。因此,与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通风管32的中央部的通风剖面的大小比较,吸气口 28与排气口 31的大小较小,必须充分地扩大来自吸气口 28的冷却风来进行供给。为了对应这些课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气口 28的内侧附近配置多孔板或者狭缝板等散风阻力板38,在该散风阻力板38的与弯曲成圆弧状的配重构造壁26对置的端部,以倾斜的状态安装有导风导向板39。如吸气29那样地从吸气口 28流入的具有强的指向性的冷却风与上述散风阻力板38接触,向散风阻力板38的外周方向扩散,另外,由于导风导向板39的引导,朝向冷却风难以到达的后端部引导冷却风。并且,在未装载铅电池27的区域、例如在配重构造壁26的圆弧状的侧壁部与铅电池27列之间,设置用于使风的流动顺畅的、例如剖面形状为三角形的虚设阻力件40。若未设置该虚设阻力件40,则冷却风优先流入未装载铅电池27的空间部,向装载有铅电池27的位置的冷却风的流入变少,从而产生铅电池27的冷却不均匀的弊害。如上所述,在成为不规则的铅电池27的装载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冷却风的流动,以使能够向各铅电池27均匀地供给冷却风。并且,相对于铅电池27的通风剖面,能够充分地扩大来自开口部狭小的吸气口 28的冷却风来整体上进行供给。在以回转马达2的中心轴3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动作的回转体I中,如图2 Ca)所示,用于冷却发动机室5的冷却风的吸气口 21与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冷却风的吸气口 28共同设置于回转体I的左侧面。另外如图2 (b)所示,冷却铅电池27后的冷却风的排气口31与冷却发动机室5后的冷却风的排气口 24共同设置于回转体I的右侧面。通过像这样构成,能够不使通风冷却发动机室5后的温度上升的排气作为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风而被吸入,能够使外部空气保持低温不变地直接向铅电池27供给,从而能够提高铅电池27的冷却性能。如图3所示,在配重区域6的内部,且在多层(附图中为3级)设置的搁板41上分别装载铅电池27,各铅电池27通过未图示固定夹具而固定。并且,各搁板41通过具有防振机构的安装夹具(未图示)而固定于配重区域6的内部。由此,在不平整的地上行驶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铅电池27防止受到由行驶引起的振动的影响。这样,通过使用搁板41而多层层叠铅电池27,能够在铅电池27与其上侧的搁板41之间形成供冷却风流通的缝隙(参照图3)。另外,当将铅电池27固定在搁板41上时,以在相邻的铅电池27之间形成缝隙的方式进行固定(参照图I)。在上下方向以及相同平面上,通过分别设置缝隙,来提高铅电池27的冷却效果。由于工程机械大多数在屋外使用,从而在夏季的烈日下,有阻止太阳热向电池装载区域侵入的课题。因此,在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通风流路内的、上部壁面或者(以及)侧壁面,设置有用于防止由日照引起热侵入的隔热材42。由此,能够阻止太阳热向配重区域6侵入。隔热材42的材质为聚氨酯泡沫、玻璃纤维等一般的隔热材即可,若为最近冰箱等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如上所述,即使在夏季的烈日下,也能够 实现不会因太阳热导致铅电池27的温度上升的冷却构造。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回转体的右视图。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发动机室5的冷却风的排出口 24不设置于右侧面,而设置于右侧部的上表面,发动机室5的冷却风的排气25向上方排出。这样,发动机室5、铅电池27的冷却风的吸气口 21、28、排气口 24、31不需要一定形成于回转体I的侧面部,成为使通风冷却发动机室5后的温度上升的排气25不作为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风而被吸入的构造即可。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重区域的俯视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用于冷却铅电池27的通风流路的中间部分,设置产生铅电池27的冷却风的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这样,通过在通风流路的中间部分设置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使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距离吸气口 28、距离排气口 31为几乎相等距离,从而成为来自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3的噪声难以泄漏的构造,能够实现低噪声的电池的冷却构造。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配重区域的俯视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代替立方体形状的大型铅电池,装载圆柱形状的小型电池43。圆柱形状的小型电池43例如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另外,该圆柱形状的小型电池43是铅电池等,也没有任何问题。铅电池虽廉价,但无法瞬时供给大电力,从而有不得不与电容器等同时采用的课题,但锂离子电池等是兼具铅电池与电容器双方的优点(充电量大、瞬时供给电力大)的电池,今后会扩大利用。锂离子电池从安全面出发,多采用圆柱型、扁平角型等小型的电池单元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圆柱型的例子。一般,锂离子电池有发热量大的趋势,从而锂离子电池的通风冷却成为比铅电池更为重要的课题。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采用锂离子电池的通风冷却构造,能够进行锂离子电池等小型电池的高可靠性冷却。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多个配重区域装载耐热温度比较低的电池,也能够确保冷却性能,从而能够实现可靠性高、低油耗且CO2排出量低、低噪声、耐振性的工程机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其他的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方案I至4所记载的发明,能够高效地对装载于配重区域的电池进行冷却。并且,能够不使通风冷却发动机室后的温度上升的排气作为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风而被吸入。另外,能够使外部空气保持低温不变地直接向电池供给,从而能够提高电池的冷却性倉泛。根据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用于冷却电池的通风流路的下游部设置送风机,能够对各电池列产生均匀的冷却风。根据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用于冷却电池的通风流路的中间部分设置送风机,能够实现降低来自送风机的漏音的低噪声的冷却构造。根据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能够防止漏风、空气流入。根据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即使在成为不规则的电池的装载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控制冷却风的流动,以使能够对各电池供给均匀的冷却风。另外,能够相对于通风流路的通风剖面,充分地扩大来自开口部狭小的吸气口的冷却风来进行供给。根据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在夏季的烈日下,能够阻止太阳热向电池装载区域侵入。根据方案10至12所记载的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电池的效果。最后,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多个配重区域安装耐热温度比较低的电池,也能够确保冷却性能,从而能够实现可靠性高、低油耗且CO2排出量低、低噪声、耐振性的工程机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工程机械中的尤其液压挖掘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液压挖掘机,可以例如应用于迷你挖掘机、轮式装载机、推土机、自卸车等各种工程机械。符号说明I一回转体,2—回转马达,3—中心轴,4一发动机,5—发动机室,6—配重区域,7—液压泵,8—辅助马达,9 一变换器,10—电容器,11 一发动机用散热器,12—送风风扇,13—冷却水泵(P1),14一冷却水配管,15—间隔壁,16—冷却水配管,17—冷却水泵(P2),18—冷却水配管,19一冷却水配管,20—电动设备专用散热器,21—吸气口,22—吸气,23—通风流路,24—排气口,25—排气,26—配重构造壁,27—铅电池,28—吸气口,29—吸气,30—多孔板或百叶窗,31 一排气口,32一通风管,33一铅电池用送风风扇,34一通风流路,35一多孔 板或百叶窗,36—排气,37—回转体的中央剖面,38—散风阻力板,39—导风导向板,40—虚设阻力件,41一搁板,42一隔热材,42—小型电池。
权利要求
1.一种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具有装载有发动机、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散热器、以及液压泵的发动机室;以及 在内部装载有电池的配重区域,该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的特征在于, 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分别独立地形成,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的排气口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吸气口形成于不同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不同面为该工程机械的相互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3.—种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具有装载有发动机、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散热器、以及液压泵的发动机室;以及 在内部装载有电池的配重区域,该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的特征在于, 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分别独立地形成,在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大致相同。
4.一种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具有装载有发动机、用于冷却该发动机的散热器、以及液压泵的发动机室;以及 在内部装载有电池的配重区域,该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的特征在于, 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分别独立地形成,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的吸气口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吸气口形成于该工程机械的相同的侧面, 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的通风流路的排气口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排气口形成于与形成有上述吸气口的侧面相反的一侧的该工程机械的相同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冷却风流动方向下游部,设置产生上述电池的冷却风的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冷却风流动方向中间部分,设置产生上述电池的冷却风的送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1飞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配重区域内,设置通过连接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冷却风的吸气口与排气口来形成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的通风管, 在该通风管内装载上述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广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设置用于引导上述冷却风的流动的导向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上设置隔热材。
10.根据权利要求I、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沿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间隔冷却风流通用的缝隙而装载上述电池。
11.根据权利要求f10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沿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的通风流路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间隔冷却风流通用的缝隙而装载上述电池。
12.根据权利要求f11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配重区域内设置多层搁板,在各搁板上固定上述电池,在上述电池与该电池的上侧的搁板之间形成冷却风流通用的缝隙。
13.根据权利要求f12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是从铅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组中选择的电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效排出电池所产生的热、不会将发动机室的排气吸入电池间的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工程机械的冷却构造具有配置有发动机(4)、用于冷却该发动机(4)的散热器(11)、液压泵(7)的发动机室(5);以及邻接于该发动机室(5)且装载有电池(27)的配重区域(6),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5)的通风流路(23)与用于冷却上述电池(27)的通风流路(34)分别独立地在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形成,在用于冷却上述发动机室(5)的通风流路(23)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与在用于冷却上述电池(27)的通风流路(34)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通方向大致平行。
文档编号B60K1/04GK102725454SQ20118000652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9日
发明者太田泰典, 奥村信也, 寺门秀一, 新隆之, 木枝茂和, 船桥茂久 申请人:日立建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