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体发生器及其装配方法
气体发生器及其装配方法发明背景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等约束装置例如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且更特别是涉及用于在乘坐人员的侧面展开气囊的气囊系统的气体发生器。相关技术用于在乘坐人员的侧面展开气囊的装置中的气体发生器,由于气体发生器的安装位置场所关系,通常制成细长的圆筒形。圆筒形壳体以基本上垂直或水平的方向置于车辆内部。US-A No. 2008/0078486公开了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点火器32置于细长的外部壳体12的一端部处,形成有排气口 20的扩散器部分提供在相反端部处。 在该气体发生器中,将储存扩燃剂24的扩燃杯23和形成有开口 28a的分隔部件28置于点火器32附近。将气体发生剂16置于内部壳体14形成的空间中。管状气体通道在所述外部壳体12和所述内部壳体14之间形成。由点火器32点燃的所述扩燃剂24产生燃烧产物,其通过开口 28a进入所述内部壳体14的内部,并且点燃气体发生剂16。气体发生剂16所产生的气体穿过所述内部壳体14的孔口 18,从所述外部壳体12和所述内部壳体14之间的管状间隙逸出,并从扩散器部分的排气口 20排出。通过例如所述内部壳体14等的部分,实现了气体以Z (zig-zag)字形流动的构造,并且没有使用常规的过滤器。当气体发生器如US-A No. 2008/0078486的图I所示水平安装时,随安装在车辆上长年所受到的振动等因素影响,可导致气体发生剂16偏移至所述内部壳体14内的燃烧室的下侧,如图所示,且可导致上侧形成间隙。这种倾向当置于燃烧室中的气体发生剂16未充分受支持时尤其容易发生。当形成这样的间隙时,所述扩燃剂产生的燃烧产物仅点燃一部分的所述气体发生剂16,且余下的燃烧产物通过该间隙流动至所述扩散器侧。此外,所述气体发生剂产生的燃烧气体也通过该间隙流动至所述扩散器部分,而不点燃所述燃烧室中未燃烧的气体发生剂16。因此,不能保证充分点燃所述气体发生剂16的能力,这为进一步的改进留有余地。
发明内容
发明I提供气体发生器,其包括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一端设置点火装置,另一端设置具有排气口的扩散器部分,在所述管状壳体中,所述管状壳体中一端侧,由第一穿孔板部件所限定且用第一气体发生剂填充的第
一燃烧室,置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剩余内部空间中,由在其周壁部具有连通孔的管状部件、和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和所述管状部件之间的第二穿孔板部件、以及所述管状部件所限定且用第二气体发生剂填充的第二燃烧室,所述管状部件的放置使得所述管状壳体的周壁部和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侧抵接所述管状壳体内周表面的第一开口端部、以及在所述扩散器部分侧受到支持的第二端部。发明2提供根据发明I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管状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端部侧的开口部分具有增加了直径的直径扩大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端部侧的底面中心具有中心孔,将在周壁部具有连通孔且在底面具有突起的杯状气体导流部件置于所述扩散器部分侧,使得所述气体导流部件的开口部分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所述管状部件的直径扩大部分抵接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表面,和 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孔与所述气体导流部件底面的突起嵌合。发明3提供装配根据发明I的气体发生器的方法,其包括将管状部件设置在管状壳体内部的步骤,所述管状壳体在另一端设置有具有排气口的扩散器部分;边轻敲(tapping)所述管状壳体边将预定量的第二气体发生剂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填充到所述管状部件的步骤;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压配(press-fitting)第二穿孔板部件,以形成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第二燃烧室的步骤;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压配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填充入第一气体发生剂使其抵接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和将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一端的步骤。发明4提供装配根据发明2的气体发生器的方法,其包括将杯状气体导流部件设置在管状壳体内部的步骤,该气体导流部件在周壁部具有连通孔且在底面具有突起,所述管状壳体包括设置在另一端的、具有排气口的扩散器部分,使得所述气体导流部件的开口部分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设置管状部件的步骤,使得所述管状部件的直径扩大部分的外周表面抵接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表面、且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孔与所述气体导流部件底面的突起嵌合;边轻敲所述管状壳体边将预定量的第二气体发生剂填充到所述管状部件的步骤;压配第二穿孔板以形成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第二燃烧室的步骤;压配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填充入第一气体发生剂使其抵接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和设置点火装置的步骤。
从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通过仅示例性给出的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且所述附图仅以示例方式给出,因此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I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与图I所示不同的实施方案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和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气体发生器的剖视图。发明详述本发明提供细长的气体发生器,其点燃整体的气体发生剂的能力有所改进,无论车辆中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安装状态如何。所述点火装置是已知的电点火器和已知的传火药(transfer charge)或气体发生剂的组合,且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一端侧。所述扩散器部分可为用于已知的气体发生器(inflator)中的扩散器,且优选为 在开口部分具有凸缘和在周壁表面具有多个排气口的杯状扩散器部分。所述扩散器部分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另一端侧。所述第一燃烧室是由置于所述管状壳体中的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所述管状壳体和点火器(或固定所述点火器的垫圈)形成的空间,且填充有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一燃烧室,是由提供在所述管状壳体另一端侧(更接近所述扩散器部分)的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分开所述管状壳体而形成的。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具有多个通孔,且优选在周缘部分具有凸缘部分并且由柔性金属制成。对所述多个通孔的数量、所述通孔的开口尺寸、所述通孔形成的位置等没有特定的限制。所述第一燃烧室放置所述点火装置,并且填充有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二燃烧室是由在周壁部具有连通孔的所述管状部件、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和所述管状部件之间的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以及所述管状壳体形成并围绕的。所述第二燃烧室填充有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具有多个通孔,且优选在周缘部分具有凸缘部分且由柔性金属制成。对所述多个通孔的数量、所述通孔的开口尺寸、所述通孔形成的位置等没有特定的限制。这样的第二穿孔板部件的使用使其更容易调节所述第二燃烧室的容积,且通过用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压贴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可紧密填充且防止移位。另外,通过在所述管状部件和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之间放置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在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和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空间)。因此,由于在所述第一燃烧室中产生的并通过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的通孔的燃烧气体充满了整个空间,并且然后通过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的通孔流入所述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更容易从端部开始均勻地燃烧,并且可抑制斑点式着火(spotty ignition)。所述管状部件优选在周壁部具有连通孔(更优选具有多个连通孔)且由柔性金属制成。所述连通孔可分别沿所述管状部件的轴向方向和圆周方向等间距地形成。此外,所述连通孔可在所述扩散器部分侧形成。该情况下,调节所述连通孔的数量和直径,使得所述扩散器部分侧的开口面积更大。所述管状部件的放置使得与所述管状壳体的周壁部形成间隙(管状间隙),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第一开口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开口端部抵接所述壳体的内周表面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端(朝向所述点火装置)。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扩散器部分侧受到支持。当所述气体发生器作动时,所述管状间隙成为燃烧气体排放至所述扩散器部分的排放通道。在所述燃烧气体通过所述管状间隙流动至所述扩散器部分的过程中,所述燃烧气体更可能与形成所述间隙的所述管状部件和所述管状壳体壁表面相接触,因而提高残渣收集功能和冷却功能。此外,由于流经所述管状间隙的气体到达所述排气ロ而没有让流动受到阻碍,可降低从点火到排气的时间。用干与所述管状壳体的周壁部形成间隙的所述管状部件的外径设定成小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径。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在周壁部形成的连通孔,其与具有管状间隙的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第二燃烧室)相连通。该情况下,若由于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移动(例如向ー侧移位)等而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第二燃烧室)形成空间,则所述第一燃烧室中产生的一部分的燃烧气体更有可能通过该空间并经所述连通孔流入所述管状间隙中。然而,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由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和所述第二气体 发生剂无任何间隙地填充于所述分别的燃烧室中,并且例如前文所述的空间并未形成,因此所述第一燃烧室中产生的所有燃烧气体更容易转移至所述第二燃烧室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剂,并改善了整个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着火能力。已知的成分可用作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和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只要能够成型,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和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可具有任何形状。可使用圆盘形、圆柱形和具有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通孔的圆柱形的成型体。下面将详细阐述发明2和发明4。所述管状部件具有直径扩大部分,其中所述开ロ部分的直径在所述第一开ロ端侧(換言之,所述点火装置和所述第一燃烧室侧)被扩大。所述直径扩大部分抵接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表面。将所述直径扩大部分的外径调节为略大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径,使得所述直径扩大部分和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表面能够彼此挤压靠接(相互挤压接触)。因此,所述管状部件牢固地固定,且易于形成所述管状间隙(特别是具有恒定宽度的管状间隙)。此外,由于可再次防止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产生的燃烧产物旁通(short passing)进入所述管状间隙,整体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着火能力得以改善。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第二开ロ端部侧(換言之,所述扩散器部分侧)的底面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穿透所述底面。所述气体导流部件具有杯状的形状,且在周壁部具有连通孔且在底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燃烧室的突起。所述气体导流部件的放置使得开ロ部分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所述气体导流部件的放置使得该部件的中轴与所述扩散器部分的中轴和所述管状壳体的中轴—致。所述气体导流部件底面的突起与所述管状部件的第二端部的中心孔嵌合。因此,所述管状部件的第二端部侧易于固定,且易于形成所述管状间隙(特别是具有恒定宽度的管状间隙)。另外,当以该方式固定时,所述扩散器部分的中轴,所述管状壳体的中轴和所述气体导流部件的中轴易于与所述管状部件的中轴一致排列。在该方式下,所述管状壳体的设置和固定(定位)更为容易,因而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装配可更为容易地进行。尽管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从确保尺寸和重量的降低观点出发,不使用冷却器/过滤器以冷却/过滤所述燃烧气体,但依据需要时可使用冷却器/过滤器。当使用冷却器/过滤器吋,所述冷却器/过滤器可置于所述管状部件和所述管状壳体之间的管状间隙中,或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和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之间,或置于所述导流部件的内部空间中。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即使当所述管状壳体具有细长的形状时,整体气体发生剂也可长时间保持,并且无论安装状态如何,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性可得以改迸。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參照图I阐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图I是气体发生器的轴向剖视图。点火器16是设置在管状壳体10的一端部IOa侧的点火装置。所述点火器16是已知的电点火器,固定于垫圈17,且含有点火药(charge)的点火部分16a从所述垫圈17凸出。
扩散器12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10的另一端部IOb侧。所述扩散器12具有基本上杯状的形状,且具有凸缘部分12a、周壁部12b和底部12c,且在所述凸缘部分12a焊接并固定至所述管状壳体10。在周壁部12b上形成多个排气ロ 15。第一穿孔板部件14置于所述管状壳体10的所述点火器16侧,与所述点火器16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具有形成于圆形底面周缘的环状壁14a,且通过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挤压接触的环状壁14a而固定。
由所述点火器16 (所述点火器16和所述垫圈17)、所述管状壳体10和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所包围的空间形成第一燃烧室20。所述第一燃烧室20填充有第一气体发生剂22。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与所述点火器16的点火部分16a接触。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的通孔(未显示)小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所述通孔可用密封帯封闭。具有有利的着火性质和有利的燃烧持续性质(具有高的燃烧温度)的气体发生剂可用作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燃烧温度优选在1700至3000° C的范围内。这样的第一气体发生剂的实例可为具有外径为I. 5_和厚度为I. 5mm的圆盘形气体发生剂,其包括硝基胍(34重量%)和硝酸锶(56重量%)。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由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以如下的状态所支持,其中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朝向所述点火器16而被压贴。作为气体导流部件的杯状部件40,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10内部的扩散器部分12侧端部(与端部IOb相对)。所述杯状部件40具有底面40a和周壁部40b。周壁部40b具有多个连通孔40c。突起40d在所述底面40a的中心部分形成,使得突起40d向所述点火器16侧延伸。所述杯状部件40通过已知的方法(焊接等)而相对于所述扩散器12的凸缘部分12a固定。所述杯状部件40的开ロ部分用密封带45封闭,以防止湿气通过所述排气ロ 15进入。所述杯状部件40的外径设置成小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径。因此,间隙36存在于周壁部40b和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之间,且在所述扩散器部分的凸缘12a处形成死端,从而成为ロ袋部分(间隙)36。所述ロ袋部分36与管状间隙35相连,且因此起到截留燃烧气体中所含烟雾(mist)的作用。另外将管状部件30置于所述管状壳体10中。所述管状部件30的外径小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径,且在所述管状部件30和所述管状壳体10之间形成具有均匀宽度的所述管状间隙35。所述管状部件30具有在周壁部沿轴向等间距形成的多个气体通道孔37。所述气体通道孔37也在所述管状部件30的圆周方向等间距地形成。第二燃烧室25和管状间隙35通过所述气体通道孔37彼此连通。另外,所述气体通道孔37可形成在位于周壁部上的更接近于所述扩散器部分12的位置。或者,所述气体通道孔37可如下形成,使得接近所述扩散器部分12侧的开ロ面积更大。 所述管状部件30具有直径扩大部分31,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以凸缘状形成于所述点火器16侧。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的外周缘31a抵接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所述外周缘31a的外径设置成略大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径,且当置于所述管状壳体10内部时,由于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的回弹性,所述管状部件30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挤压接触。因此,在所述挤压接触部分不形成间隙。此外,为了固定所述管状部件30,在所述管状壳体10内部可以形成与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的开ロ周缘配合的台阶部分或与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的开ロ周缘啮合的突起。图I中,尽管显示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和所述管状部件30的周围表面之间的角α (參见图2)为直角,但是也可以形成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使得所述角α为锐角或钝角。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可具有环状折曲部分31b,其通过将直径扩大部分31的远端弯折而形成。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环状折曲部分31b取代所述外周缘31a而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挤压接触。在所述管状部件30中,中心孔30d形成在所述扩散器部分12侧的底面30a的中心部分处。所述中心孔30d与在所述杯状部件40的底面40a上形成的突起40d嵌合。由于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和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彼此挤压接触,且所述中心孔30d与所述杯状部件40的突起40d嵌合,所述管状部件30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均被固定,且与所述管状壳体10同轴而设置。第二穿孔板部件32置于所述管状部件30和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之间。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具有在圆形底面的周缘上形成的环状壁32a,且通过将所述环状壁32a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挤压接触而固定。在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和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之间形成空间18。所述环状壁32a朝向所述点火器16侧延伸。所述第二燃烧室25通过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所述管状部件30和所述管状壳体10而限定。所述第二燃烧室25用第二气体发生剂50填充。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的通孔(未显示)小于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所述通孔可通过密封帯封闭。所述第二燃烧室25包括空间25a(所述空间25a的范围为从所述管状部件30的直径扩大部分31至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以及剩余的空间25b,它们共同形成一个燃烧室。所述空间25a的内径大于所述空间25b。将燃烧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气体发生剂用作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的燃烧温度优选在1000至1700° C的范围内。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的实例可为外径为I. 8mm、内径为O. 7mm和长度为I. 9mm的单孔圆柱体形状的气体发生剂,其由硝酸胍(41重量%)、碱式硝酸铜(49重量%)、粘合剂和添加剂组成。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以如下状态受到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的支持,其中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12而被压贴。因此,所述第二燃烧室25能用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紧密地填充,并可防止由于移位造成的间隙形成。接下来阐述图I所示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装配方法。将具有排气ロ 15的所述扩散器部分12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管状壳体10的端部IOb侧的开ロ部分处。将杯状部件(气体导流部件)40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分12a,使得所述杯状部件(气体导流部件)40的开ロ部分侧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12。从所述管状壳体10的端部IOa侧压配所述管状部件30。此时,设置所述管状部件30以使得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的外周缘31a(图2中为环状折曲部分31b)抵接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且所述管状部件30的中心孔30d与所述杯状部件(气体导流部件)40的突起40d嵌合。以该方式设置所述管状部件30,使得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和固定。 接着,边轻敲所述管状壳体10,边将预定量的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填充入所述管状部件30,然后将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压配入所述管状壳体10中,以形成填充有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的所述第二燃烧室25。通过以该方式压配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紧密地填充了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并防止了其移位。因此,防止在所述第二燃烧室25内部形成间隙。然后压配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并填充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使其抵接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事先将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置于端部IOa附近,且当从所述端部IOa插入所述垫圈17时,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起深深压入。接着,将固定于所述垫圈17的所述点火器16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燃烧室20。下面阐述图I所示气体发生器的工作。当所述第一燃烧室20中的第一气体发生剂22由于点火器16的作动而燃烧时,产生燃烧产物(火焰和高温气体),燃烧产物通过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14的孔并进入所述空间18。此外,由于所述第一燃烧室20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紧密地填充,斑点式着火(燃烧以斑点状发生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并且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均匀地燃烧。所述燃烧产物进入所述空间18中。所述燃烧产物从所述空间18通过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的通孔并点燃存在于所述第二燃烧室25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剂50。此时,存在于所述空间25a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剂50开始被点燃。所述第一燃烧室20中产生的燃烧产物一旦进入所述空间18中,所述第二穿孔板部件32附近的第二气体发生剂50 (在所述空间25a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剂50)从端面开始均匀地燃烧。因此,斑点式着火难于发生。由于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所述空间25a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剂50的燃烧产物在进入所述空间25b后流速増加。此外,由于所述直径扩大部分31和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彼此挤压接触,燃烧产物并不从所述挤压接触部分流入所述管状间隙35中。因此,由于所产生的燃烧产物和燃烧气体全部流入所述空间25b中,所述空间25b中第二气体发生剂50的着火能力得以保持。所述燃烧气体和所述燃烧产物从所述气体通道孔37流入所述管状间隙35中,接触碰撞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并在改变方向后流向所述扩散器12。该过程中所含的残渣附着截留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内周表面。
另外,所述燃烧气体和所述燃烧产物撞击所述扩散器12的凸缘部分12a并改变方向,并从所述连通孔40c进入所述杯状部件40中。在该过程中残渣也截留于所述ロ袋36中。接着,所述燃烧气体和所述燃烧产物接触碰撞所述扩散器12的底部部分12c并且再次改变方向,并从所述排气ロ 15排出。若所述第一燃烧室20中的第一气体发生剂22未能紧密填充,那么当如图3所示的水平状态放置的所述气体发生器作动时,车辆的长期振动可导致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和所述管状壳体10之间形成间隙53。当形成所述间隙53时,所产生的燃烧产物更有可能优先流入所述间隙53中,如箭头A所示,这不仅导致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斑点式着火和燃烧,也影响了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的着火能力。若所述第二燃烧室25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剂50未能紧密填充,那么当如图3所示的水平状态放置的所述气体发生器作动时,车辆的长期振动可导致在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和所述管状壳体10之间形成间隙55,当形成所述间隙55时,所产生的燃烧产物更有可能优先流入所述间隙55中,如箭头B所示,这不仅导致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的斑点式着火和燃烧,也使得由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剂50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由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剂22产生的燃烧产物更有可能经所述间隙55优先从所述气体通道孔37排出。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具有如上文所述的结构,可抑制所述气体发生剂的斑点式着火,并改进整体着火和燃烧性能。特别是,对于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壳体以及彼此沿轴向相邻的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的结构的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剂可平稳地燃烧,并实现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迅速作动。上述描述了本发明,明显的是,本发明可在多方面变化。这些变化不认为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且所有这些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其意欲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权利要求
1.气体发生器,其包括 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的一端设置点火装置,另一端设置具有排气口的扩散器部分, 在所述管状壳体中, 在所述管状壳体中一端侧,由第一穿孔板部件所限定且用第一气体发生剂填充的第一燃烧室, 置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剩余内部空间中,且由在其周壁部具有连通孔的管状部件、和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和所述管状部件之间的第二穿孔板部件、以及所述管状部件所限定且用第二气体发生剂填充的第二燃烧室, 所述管状部件的放置使得所述管状壳体的周壁部和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在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侧抵接所述管状壳体内周表面的第一开口端部、以及在所述扩散器部分侧受到支持的第二端部。
2.权利要求I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所述管状部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端部侧的开口部分具有增加了直径的直径扩大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端部侧的底面中心具有中心孔, 将在周壁部具有连通孔且在底面具有突起的杯状气体导流部件置于所述扩散器部分侦牝使得所述气体导流部件的开口部分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 所述管状部件的直径扩大部分抵接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表面,和 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孔与所述气体导流部件底面的突起嵌合。
3.装配权利要求I的气体发生器的方法,其包括 将管状部件设置在管状壳体内部的步骤,所述管状壳体在另一端设置具有排气口的扩散器部分; 边轻敲所述管状壳体边将预定量的第二气体发生剂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填充到所述管状部件的步骤; 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压配第二穿孔板部件,以形成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第二燃烧室的步骤; 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压配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 从所述管状壳体一端填充入第一气体发生剂使其抵接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和 将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一端的步骤。
4.装配权利要求2的气体发生器的方法,其包括 将杯状气体导流部件设置在管状壳体内部的步骤,该气体导流部件在周壁部具有连通孔且在底面具有突起,所述管状壳体包括设置在另一端的具有排气口的扩散器部分,使得所述气体导流部件的开口部分朝向所述扩散器部分; 设置管状部件的步骤,使得所述管状部件的直径扩大部分的外周表面抵接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周表面、且所述管状部件的中心孔与所述气体导流部件底面的突起嵌合; 边轻敲所述管状壳体边将预定量的第二气体发生剂填充到所述管状部件的步骤; 压配第二穿孔板以形成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第二燃烧室的步骤; 压配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 使所填充的第一气体发生剂抵接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的步骤;和 设置点火装置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在管状壳体中,由所述管状壳体中一端侧的第一穿孔板部件(14)所限定且用第一气体发生剂填充的第一燃烧室(20);置于所述管状壳体(10)的剩余内部空间中且具有连通孔(37)的管状部件(30);置于所述第一穿孔板部件和所述管状部件之间的第二穿孔板部件(32);第二燃烧室(25);所述管状部件的放置使得所述管状壳体的周壁部和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间隙(35)。
文档编号B60R21/264GK102753401SQ20118000636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山崎征幸, 花野铁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大赛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