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车车厢封闭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93153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运输车车厢封闭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过程中不易散落物料的运输车车厢封闭装置。
技术背景运输散装物料的汽车在途中易产生扬尘或散落,污染了城市环境,而且散落在道 路上的物料易导致交通事故。有关部门要求运输者在运输途中必需对车厢加盖篷布或塑料 编织布来覆盖车厢,以保证运输的安全性,但是这样操作费时费力,而且篷布易损,安全性 差。因而创作一种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快捷的车厢覆盖装置已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车厢封闭装置,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快捷,省时省 力,使用寿命长,封闭性好,安全性高,保护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不受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车厢,在车厢的两 侧分别设有一半车厢封闭装置,所述半车厢封闭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固定在车厢侧面顶部的 传动杆,传动杆中部固连有滚筒,在车厢前部一侧固连有手柄转动绞车,手柄转动绞车上的 两根正反转牵引钢丝绳分别经一第一导向轮和一第二导向轮与滚筒上的正转侧筒体和反 转侧筒体对应连接;在传动杆上均勻设有若干根钢骨架,钢骨架上固连有车厢覆盖装置。所述车厢覆盖装置为一与车厢一半面积相符的橡胶板或轮胎帘子布。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简单,易实现,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 力,封闭性好,运输过程中物料不会散落,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保护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不 受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厢;2、轴承;3、传动杆;4、滚筒;5、手柄转动绞车;6、钢丝绳;7、第一导 向轮;8、第二导向轮;9、钢骨架;10、车厢覆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厢1,在车厢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车厢封闭 装置,所述半车厢封闭装置包括通过轴承2固定在车厢1侧面顶部的传动杆3,传动杆3中 部固连有滚筒4,在车厢1前部一侧固连有手柄转动绞车5,手柄转动绞车5上的两根正反 转牵引钢丝绳6分别经一第一导向轮7和一第二导向轮8与滚筒4上的正转侧筒体和反
3转侧筒体对应连接;在传动杆3上均勻设有四根钢骨架9,钢骨架9上固连有车厢覆盖装置 10。所述车厢覆盖装置10为一与车厢1 一半面积相符的橡胶板或轮胎帘子布。使用时,待货物装载完毕,转动车厢1 一侧的手柄转动绞车5,其上的正转牵引钢 丝绳6经第一导向轮7、第二导向轮8带动滚筒4转动,反转牵引钢丝绳6同时放松,与滚筒 4固连的传动杆3经钢骨架9带动车厢覆盖装置10转动覆盖在车厢1中的货物上,车厢1 两侧的两车厢覆盖装置10相对正好将车厢1盖严,保证了车厢1的封闭性,使运输过程中 物料不会散落,保护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不被污染。卸货时,反向转动手柄转动绞车5,其上 的反转牵引钢丝绳6经第一导向轮7、第二导向轮8带动滚筒4反转,其上的正转牵引钢丝 绳6同时放松,与滚筒4固连的传动杆3经钢骨架9带动车厢覆盖装置10转动打开,靠在 车厢一侧,此时即可卸载车厢1中的货物。本实用新型车厢封闭装置,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封闭性好,运输过程中物料 不会散落,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保护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不受污染。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一种运输车车厢封闭装置,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在车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车厢封闭装置,所述半车厢封闭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固定在车厢侧面顶部的传动杆,传动杆中部固连有滚筒,在车厢前部一侧固连有手柄转动绞车,手柄转动绞车上的两根正反转牵引钢丝绳分别经一第一导向轮和一第二导向轮与滚筒上的正转侧筒体和反转侧筒体对应连接;在传动杆上均匀设有若干根钢骨架,钢骨架上固连有车厢覆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输车车厢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覆盖装置 为一与车厢一半面积相符的橡胶板或轮胎帘子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过程中易散落物料的运输车车厢封闭装置。它包括车厢,在车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半车厢封闭装置,所述半车厢封闭装置包括通过轴承固定在车厢侧面顶部的传动杆,传动杆中部固连有滚筒,在车厢前部一侧固连有手柄转动绞车,手柄转动绞车上的两根正反转牵引钢丝绳分别经一第一导向轮和一第二导向轮与滚筒上的正转侧筒体和反转侧筒体对应连接;在传动杆上均匀设有若干根钢骨架,钢骨架上固连有车厢覆盖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快捷,省时省力,使用寿命长,封闭性好,安全性高,保护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不受污染。
文档编号B60P7/04GK201604569SQ20102901202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唐立冬, 李强, 李艳, 韩宗欣 申请人:唐立冬;李艳;李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