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瘪轮胎时继续行进的拖行 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 车因其速度快在中小型城市的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使用中存在以下几 个方面的缺点①当车轮胎在骑行途中被扎破或发生爆胎时,因其自身较重向前推行时特 别费劲;②由于瘪轮胎的内外胎在车自身重量下若费劲的推行到目的地需经反复的碾压, 易造成内胎受损,无法修补,要更换内胎,又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③尤其是夜间骑行途 中若遇到爆胎或被戳破等故障时,近处又无修车点,或多或少存在后顾之忧;为此骑车族们 迫切需要有一种能在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当车轮胎被扎或爆胎时,可以托起 瘪轮胎继续行进的,且能随车携带的拖行装置。已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720192110. 8,名称为《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瘪 轮胎的便携式托架》该专利因其结构简单,小而轻巧,方便人们随车携带的特点,虽解决了 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在出行中遇故障可拖行的问题。但是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一是托 架尺寸固定,不能折叠,对体积要求又高,占用的空间较大;二是车轮与托架间固定不牢靠, 使用时托架容易脱落;三是由于中小型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可携带的空间不 大,因此该专利的托架携带起来还是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折叠和小空间不便携带的不足,经 设计改进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具有制 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携带轻巧,实用又方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具体方案是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 架包括凹形板槽(1),金属杆(2),凸形卡舌(3),连接轴及连接孔(4),固定支架(5),小轮,螺栓(7),支架及小轮的折叠状态(8);进一步包括凹形板槽(1)相对称设置并和对称 安装在凹形板槽前后的小轮结构组成;凹形板槽(1)与金属杆(2)相焊接,凹形板槽(1)的 下侧呈斜面,板槽纵向外侧上端设置为凸起状,板槽纵向外侧下端设置有凸形卡舌(3);板 槽内端设置了与装有小轮的固定支架内端交错对应的连接孔(4)及同连接轴(4)可匹配的 卡簧,并由连接轴(4)贯穿连接;固定支架(5)与小轮(6)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固定支架(5)及小轮(6)在使用时,可从凹形板槽(1)内折出,固定支架(5) 的外端被凸形卡舌(3)卡住定位。所述固定支架(5)及小轮(6)不用时在卡簧作用下,可脱离凸形卡舌(3),自行折 叠入凹形板槽(1)内。所述金属杆⑵之间的间距同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车圈的宽度相匹配。[0009]所述金属杆(2)长度是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车轮外缘直径的1/8 1/4。所述凹形板槽(1)的上端凸起部位离地面高度低于摩托车的大撑子直起时前轮 或后轮离地面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显著的特点是1、采用可折叠式的设计结构,占用空间小,使用轻巧,携带更为方便;2、设计的架体结构简单合理,简化了生产工艺、制造成本低;3、操作简单(使用时无需借助外力,可自如装卸),使用牢靠(托架对车轮有抱紧 作用,不会因路面颠簸而脱落);4、为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等的骑车族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凹形板槽、2-金属杆、3-凸形卡舌、4-连接轴及连接孔、5-固定支架、 6-小轮、7-螺栓、8-支架及小轮的折叠状态;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如图所示,一种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包括凹形板槽 1、金属杆2、凸形卡舌3、连接轴及连接孔4、固定支架5、小轮6、螺栓7、支架及小轮的折叠 状态8 ;进一步包括凹形板槽1相对称设置并和对称安装在凹形板槽前后的小轮结构组成; 凹形板槽1与金属杆2相焊接,凹形板槽1采用金属板材经板金工艺或模具冲制成型;凹形 板槽1的下侧呈斜面,板槽纵向外侧上端设置为凸起状,板槽纵向外侧下端设置有凸形卡 舌3 ;板槽内端设置了与装有小轮的固定支架内端交错对应的连接孔4和同连接轴4可匹 配的卡簧,并由连接轴4贯穿连接;凹形板槽1下侧斜面与车轮外缘接触面相匹配。固定支 架5与小轮6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为一体,当固定支架5及小轮6使用时,从凹形板槽1内 折出,固定支架5的外端被凸形卡舌3卡住定位;当固定支架5及小轮6不用时在卡簧作用 下,可脱离凸形卡舌3,自行折叠入凹形板槽1内(如图1所示)。凹形板槽1的上端凸起部位离地面高度低于摩托车的大撑子直起时前轮或后轮 离地面的高度,便于托架体在使用时无需外人帮助就可装卸自如。金属杆2之间的间距同 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车圈的宽度相匹配,金属杆2长度是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车轮外缘直 径的1/8 1/4,可使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的瘪轮胎刚好卡入托架体之中,凹形板槽1的上 端凸起正好利用了瘪轮胎的弹性和车体的自重起到了纵向对车轮抓死的作用,金属杆2下 端的空挡同样利用了瘪轮胎的弹性和车体的自重,起到了横向对车轮抱紧的作用,不会因 路面颠簸而造成脱落。举例说明,以使用范围较广的125型摩托车为例,它的车轮外缘直径约为Φ600πιπι 轮胎宽度为70mm,车大撑支起时车轮外缘离地面高度为50mm,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托架时, 无需借助外力,从车轮端面将托架装入轮下(前后轮胎同步骤),再打开车大撑,便可自如 前行。如前轮瘪胎还可慢速骑行(必须路面平整)。本实用新型批量生产时,可根据不同型号范围的车型的车轮外径、轮宽,可分类制 作。本实用新型托架运动后方的小轮还可制作成万向轮,以突出功能。
权利要求一种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包括凹形板槽(1),金属杆(2),凸形卡舌(3),连接轴及连接孔(4),固定支架(5),小轮(6),螺栓(7),支架及小轮的折叠状态(8);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凹形板槽(1)相对称设置并和对称安装在凹形板槽前后的小轮结构组成;凹形板槽(1)与金属杆(2)相焊接,凹形板槽(1)的下侧呈斜面,板槽纵向外侧上端设置为凸起状,板槽纵向外侧下端设置有凸形卡舌(3);板槽内端设置了与装有小轮的固定支架内端交错对应的连接孔(4)和同连接轴(4)可匹配的卡簧,并由连接轴(4)贯穿连接;固定支架(5)与小轮(6)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 架(5)及小轮(6)在使用时,可从凹形板槽(1)内折出,固定支架(5)的外端被凸形卡舌 (3)卡住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 架(5)及小轮(6)不用时在卡簧作用下,可脱离凸形卡舌(3),自行折叠入凹形板槽(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板 槽(1)的上端凸起部位离地面高度低于摩托车的大撑子直起时前轮或后轮离地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杆 (2)之间的间距同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车圈的宽度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其特征在于金属杆(2) 长度是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车轮外缘直径的1/8 1/4。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叠的摩托车瘪轮胎便携式托架包括凹形板槽、金属杆、凸形卡舌、连接轴及连接孔、固定支架、小轮、螺栓;凹形板槽相对称设置并和对称安装在凹形板槽前后的小轮结构组成;凹形板槽与金属杆相焊接,凹形板槽的下侧呈斜面,板槽外侧上端设置为凸起状,板槽外侧下端设置有凸形卡舌;板槽内端设置了与装有小轮的固定支架内端交错对应的连接孔和同连接轴可匹配的卡簧,并由连接轴贯穿连接;固定支架与小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一体。当固定支架及小轮使用时,从凹形板槽内折出,固定支架外端被凸形卡舌卡住定位;固定支架及小轮不用时在卡簧作用下,脱离凸形卡舌,自行折叠入凹形板槽内。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携带轻巧方便,使用牢靠的特点。
文档编号B60S13/00GK201566593SQ2009201440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易明 申请人:刘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