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98625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的改进结构,该装置设置在车辆前围的下端,并且通过向撞到车辆前围的行人腿部施加反作用力来扫开行人腿部,从而保护行人及其腿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及汽车事业的发展,安全保护已成为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国际上不少国家均已出台大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车辆安全保护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安装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通常都是用来保护车体及汽车内乘坐的旅客。近年来,少数用于保护行人的车辆安全保护装置已经开始应用于车辆上。这类装置有些由树脂泡沫体组成,有些由金属管组成,还有一些由塑料板状构件构成。它们大多位于车身的前围下端,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能对行人的腿部起到 一 定的保护作用。
不过,使用树脂泡沫体的所述车辆安全保护装置,存在零件数量太多,
成本太高,安装不甚方便的问题;使用金属管的所述车辆安全保护装置,一者将增加整车重量,二来难于与车辆造型和谐,影响整车外观风格;而采用塑料板状构件的所述车辆安全保护装置,虽然解决了前两者存在的问题,但其结构在受到冲击载荷作用下,吸能与抗变形性能不是很好,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易于产生严重变形或翘曲,不能对行人小腿及时、可靠地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吸能与抗变形性能、当车辆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时不会翘曲变形,从而能对行人腿部及时、可靠地产生反作用力来保护行人及其腿部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所述板状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前端延伸至车辆前围的下端并在行人腿部撞到车辆前围时将行人腿部扫开,所述后
部固定到车辆上,所述前部进一步包括
多个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横向延伸肋部;
多个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纵向延伸肋部,所述纵向延伸肋部和横向延伸肋部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并且各所述横向延伸肋部两侧的纵向延伸肋部彼此错开。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前部的前端的横向延伸肋部的上部向上前方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由于所述纵向延伸肋部与横向延伸肋部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结构以及各所述横向延伸肋部两侧的纵向延伸肋部彼此错开,因此具有良好的吸能与抗变形性能;再者,由于所述前部的前端的横向延伸肋部的上部向上前方倾斜,当车辆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时,该装置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不会产生翘曲变形,从而能对行人腿部及时、可靠地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保护行人及其腿部。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的俯视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示意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4为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5为图1中沿C-C线的剖视4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在车辆与行
人发生正面碰撞时的状态示意图7为显示车辆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时,行人小腿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

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以及关于位置 关系的名词仅仅是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如图l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行 人保护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车辆前围100的内侧,其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 向上延伸的由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的板状构件14,所述板状构件14包括 前部12和后部13,所述前部12的前端延伸至车辆前围100的下端并与具 有曲面结构的保险杠内表面有对应关系。在行人腿部撞到车辆前围100时 所述前部12的前端将行人腿部扫开,所述后部13则固定到车辆上。
其中,所述前部12进一步包括横向延伸肋部200,所述横向延伸肋 部200为多个并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水平平行延伸;纵向延伸肋部300, 所述纵向延伸肋部300为多个并沿车身前后方向水平平行延伸。
为了保证良好的吸能与抗变形性能,同时又不至于使结构过于复杂, 所述橫向延伸肋部的数量可以选自3-6中的任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 个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为4个,即横向延伸肋部210、 220、 230和240。 所述纵向延伸肋部300包括介于所述4黄向延伸肋部210和220之间的纵向 延伸肋部310、介于所述一黄向延伸肋部220和230之间的纵向延伸肋部320、 介于所述横向延伸肋部230和240之间的纵向延伸肋部330以及位于所述 横向延伸肋部240后方的纵向延伸肋部340。
上述多个所述纵向延伸肋部300与横向延伸肋部200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并且各个所述横向延伸肋部200两侧的纵向延伸肋部30(M皮此错开, 例如,纵向延伸肋部310和纵向延伸肋部320错开,纵向延伸肋部320和纵 向延伸肋部33(H告开等。此外,每隔两个所述横向延伸肋部200的所述纵向 延伸肋部300在纵向方向上保持一致,即每两个相邻的横向延伸肋部200两 侧的纵向延伸肋部300相对。具体来说,如纵向延伸肋部310和纵向延伸肋 部330相对,纵向延伸肋部320和纵向延伸肋部340相对。这样,所述网格 结构就形成为类似城墙的砖块搭接砌合时砖缝彼此连通所形成的网状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不仅成本低,易于实现生产,维 修更换方便,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具有更好的吸能与抗变形性能。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纵向延伸",并不是严格意义 上的纵向延伸,而是包括可以有一定角度倾斜的延伸,同样,"横向延伸", 也不排除有一定角度倾斜的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部12进一步包括基板400,所 述基板400从下方与所述纵向延伸肋部300与4黄向延伸肋部200相互连接 形成的网格结构一体成型。这样,所述基板400与所述网格结构相互增强, 使得所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良好的刚度,抗变形能力 显著。所述基4反400进一步分为介于所述横向延伸肋部210和220之间的 基板410、介于所述横向延伸肋部220和230之间的基板420以及介于所 述横向延伸肋部230和240之间的基板430。此外,位于所述前部12的前 端的横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向上前方倾斜一定角度。在碰撞时,所述横 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产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可防止所述车辆行 人保护装置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翘曲变形。
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位于车辆前围IOO下部内侧。根 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部13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5,并通过 紧固螺栓40紧固在水箱下横梁38的下部,在螺栓40与水箱下橫梁38之 间还设有垫片39。
所述前部12位于下格栅37的下面,所述下格栅37上面为前保险杠 34和吸能泡沫35,所述吸能泡沫35固定在前保防撞梁36的前部。所述前 保险杠34上连接前格栅33,前格栅33再与上面的发动机盖板外板31和发动机盖板内板32相连接。
如图3所示,为纵向延伸肋部310和330的剖视结构。图4示出了纵 向延伸肋部320和340的剖一见结构。图5则示出了4黄向延伸肋部210、 220、 230和240的剖一见结构。
图6示出了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的示意状态。当行人的小腿44与 车辆发生碰撞上,有两个受力处,即吸能泡沫35所在的受力处42和所述 前部12的前端所在的受力处43。如上所述,由于位于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的前部12的前端的4黄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向上前方倾在牛一定角度,则在 碰撞时,横向延伸肋部210的上部产生向后的偏转变形,吸收沖击能量, 同时防止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翘曲变形。
下面详细描述所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在碰撞发生时的具体工作原理
当碰撞发生时,所述横向延伸肋部210最先受力,然后通过连接处21 将力传至纵向延伸肋部310处,所述纵向延伸肋部310通过连接处22将力 传至横向延伸肋部220处,横向延伸肋部220再通过连接处23将力传至纵 向延伸肋部320处,如此将冲击力一直传递至纵向延伸肋部330和340处。 所述横向延伸肋部210同时还通过连接处16将力传至基板400。也就是说, 横向延伸肋部210在碰撞发生时,首先产生一个以连接处16为原点的朝向 发动机方向旋转的变形量,当该变形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横向延伸肋部210 就会与纵向延伸肋部310及基板410产生向水箱下横梁方向的变形,然后 通过各个连接处22、 23、 24、 25、 26、 27、 17、 28、 18、 29、 19和30将 变形量依次传递至各纵向延伸肋部320、 330和340处、各横向延伸肋部 220、 230和240处以及基板420、 430处。各横向延伸肋部200和纵向延 伸肋部300的变形量在传递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这样就使整个装置在碰撞 过程中的变形量变小,以避免其因变形量过大,不能及时对人腿产生一个 反作用力,而起不到保护行人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 撞时,使行人的小腿由原来吸能泡沫35所在的一个受力处42,变成吸能 泡沫35及所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前部12的前端所在的两个受力处42和 43,从而确保小腿受力更为均匀。
7同时由于受力处42的吸能泡沫35变形量大,从而此处的小腿44向发 动机方向的运动也比较大,而受力处43位于小腿44的下部,并在所述车 辆行人保护装置的作用下,变形量比较小,该处小腿44向发动机方向的运 动量也比较小,这样行人的小腿44就呈现处如图7所示的状态,而行人小 腿44的上部及整个行人的身躯就向发动机盖板倾斜,当行人的上身伏在发 动机盖板上时,小腿44就被该支架"妒起,,,脱离地面,达到保护行人及 其腿部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4支术人员 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 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 同物限定。
8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所述板状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前端延伸至车辆前围的下端并在行人腿部撞到车辆前围时将行人腿部扫开,所述后部固定到车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进一步包括多个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横向延伸肋部;多个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纵向延伸肋部,所述纵向延伸肋部和横向延伸肋部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并且各所述横向延伸肋部两侧的纵向延伸肋部彼此错开。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隔两个所 述横向延伸肋部的纵向延伸肋部在纵向方向上保持一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进 一步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从下方与所述纵向延伸肋部和横向延伸肋部相互 连接形成的网格结构固定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前部的前端的4黄向延伸肋部的上部向上前方倾斜。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 伸肋部的数量为3-6。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 伸肋部的数量为4。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设 有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固定到车辆的水箱下横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所述板状构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的前端延伸至车辆前围的下端并在行人腿部撞到车辆前围时将行人腿部扫开,所述后部固定到车辆上,所述前部进一步包括多个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平行延伸的横向延伸肋部;多个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纵向延伸肋部,所述纵向延伸肋部和横向延伸肋部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并且各所述横向延伸肋部两侧的纵向延伸肋部彼此错开。所述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具有良好的吸能与抗变形性能,当车辆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对行人腿部及时、可靠地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保护行人及其腿部。
文档编号B60R21/34GK201405816SQ20092010482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5日
发明者欧阳思伟, 芬 金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