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上边梁(roof rail)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在这里作为参考合并了要求优先权的申请日为2007年12月11日的 曰本专利申请2007-319825号的内容。
在车辆的顶棚(roof)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如图5所示那样,存在 为了装载行李等设置的一对的上边梁101的情况。如图6A、图6B所示, 在确保了顶盖(roof panel) 104与车身侧板(body side panel)105的结合 部等的强度的部位, 一般采用对上边梁101螺栓紧固固定的构造。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9-095185号公报中,在远离顶盖与车身侧板 的结合部的位置安装上边梁。在该安装部位设有加强部件。此外,在日 本特开2007-145102号公报中,顶棚外板(roof out panel)相对顶盖横梁 (roofreinforce)焊接固定。上边梁相对该顶盖横梁以及顶棚外板安装。
但是,根据外观涉及的需要,希望缩小顶盖与车身侧板的结合部以 及在该结合部嵌入的顶棚嵌条(roofmoulding)的宽度,以使得顶棚嵌 条不显眼。
为此,有必要将上边梁配置在相比结合部位于车辆内侧的顶盖上。 因此,考虑经由在顶盖上形成的孔部等,将上边梁固定在配置于顶盖下 方的车辆内侧板上。
但是,当顶盖与车辆内侧板的距离不均匀时,很难确保在顶盖上形 成的孔部的水密性。存在雨水经该孔部浸入车内,使商品价值降低的问 题。此外,在给上边梁增加负荷的情况下,上边梁与在顶盖上形成的孔 部等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动,所以存在雨水浸入的可能性变大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情做成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上边梁的安 装构造,在上边梁经由在车辆的顶盖上形成的孔部固定在配置于顶盖下 方的车辆内侧板上的情况下,即使顶盖和车辆内侧板的组装出现误差或 者上边梁与孔部的位置发生变动,也能够保持孔部的水密性,可靠防止 雨水等浸入车内。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 用了以下的手段。
(1) 一种上边梁的安装构造,该上边梁经由在车辆的顶盖上形成 的孔部,固定在配置于上述顶盖下方的车辆内侧板上,其特征在于,具
有突出部,其从上述上边梁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留有间隙地插 入上述孔部,固定在上述车辆内侧板的上表面上;水密部件,其围绕上 述突出部,在上述上边梁的下表面和上述顶盖的上表面之间被压扁,该 水密部件的一部分经由上述间隙溢出到上述顶盖的下表面一侧。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即使装配顶盖和车辆内侧板精度不稳定或者在上边梁承受的负荷使 与孔部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动,也能够可靠防止雨水浸入车内。
(2) 上述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也可以如下所述的构成上述水 密部件向上述顶盖的下表面一侧的溢出量从上述顶盖的下表面起为至 少lmm以上》
此时,即使车辆内侧板和顶盖的位置不稳定或者上边梁与孔部的位 置关系发生变动,也能够在形成于上边梁的突出部与顶盖的孔部之间的 间隙中保持填充有水密部件的一部分的状态。因此能够可靠防止来自间 隙的雨水等的浸入。
(3) 上述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也可以如下所述的构成上述水 密部件,压扁的比例以及自上述顶盖上的上述孔部的外缘起的附着宽度 各自在规定范围内。
此时,水密部件在上边梁与顶盖之间被压扁的量(压缩率)和从水
4密部件的顶盖上的孔部外缘起的附着宽度(接触长度)各自在规定范围 内。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来自间隙的雨水等的浸入。
(4)上述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也可以如下所述的构成在上述 上边梁上形成多个上述突出部,在上述顶盖上形成与上述突出部数量相 同的上述孔部,对每个上述突出部设置上述水密部件。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外观立体图。
图2A是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剖视图。
图2B是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突出部、顶盖的孔部以及 水密部件的形状、安装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3B是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突出部、顶盖的孔部以及 水密部件的形状、安装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水密部件的形状条件的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A是表示现有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现有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外观立体图。
在乘用车等车辆1的顶棚2上,在其两端侧,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 设置有一对的上边梁10。
各上边梁10由紧密配置在顶棚2上的一对的腿部12和在该一对的 腿部12之间配置的导轨部18构成。并且,各上边梁IO,相比设置于顶棚2上的一对顶棚嵌条6配置在车辆内侧。即,顶棚嵌条6嵌入在顶盖3与车身侧板4的结合部5之上。各上边梁IO,相比该结合部5配置在车辆内侧。
图2A、 2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另夕卜,在图2A、 2B中省略了在各腿部12的上表面侧配置的罩102、 103(参照图6A、 6B)。
上边梁10的腿部12具有从其下表面12b (参照图3A、 3B)朝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突出部14。在各腿部12上形成有2个突出部14。
腿部12通过铝压铸形成。圆柱形的突出部14,由于成型时的起^^斜度,形成为朝前端直径变小的锥状。
与该突出部14的数量相应地,在顶盖3上形成有多个孔部3h,该孔部3h以直径比突出部14大的大径形成。多个孔部3h,相比顶盖3与车身侧板4的结合部5,在顶盖3侧(车辆内侧),沿车辆l的前后方向形成。
并且,腿部12的各突出部14分别插通到在顶盖3上形成的孔部3h中,被螺栓紧固固定在配置于顶盖3下方的车辆内侧板7上。螺栓8从腿部12的上表面侧插入贯通突出部14的螺栓孔12h,使突出部14的下表面14b与车辆内侧板7的上表面7a抵接。螺栓8和配置在车辆内侧板7的下表面7b的螺母9把腿部12夹入之中进行固定。
另外,车辆内侧板7与顶盖3相比M更厚等,而具有能够支承腿部12的强度。
圆环形的水密部件30以嵌入的方式配置在腿部12的各突出部14上。水密部件30,在腿部12固定在车辆内侧板7上后,在腿部12的下表面12b和顶盖3的上表面3a之间被压扁。此时,水密部件30的一部分从在腿部12的突出部14和顶盖3的孔部3h之间形成的间隙S溢出到顶盖3的下表面3b —侧。
水密部件30是例如聚氨酯和橡胶等具有柔软性的弹性体,由于通过被压扁或者进入狭小的间隙中可以获得气密性、水密性而被使用。
作为水密部件30,优选使用例如超强薄片(superSheet )、超强封条
6(superSeal)(商品名)。水密部件30的一般物理性质为例如密度0.06 (g/cm3 )、拉伸强度1.9 ( kgf/cm2 )、伸长率140 ( % )。
另外,在将水密部件30配置在突出部14上时,优选不使用粘结剂或 者粘结胶带。为了不阻碍水密部件30的变形。
这样,水密部件30在腿部12的下表面12b和顶盖3的上表面3a之 间被压扁,其一部分4腿部12的突出部14和顶盖3的孔部3h之间形 成的间隙S溢出到顶盖3的下表面3b—侧。由此,间隙S被封住,防止 了雨水等从顶盖3的各孔部3h浸入车辆1的室内。
另夕卜,在腿部12的下表面12b的外缘侧设置有橡胶制的罩20,用于 隐藏在腿部12和顶盖3之间形成的间隙。该罩20也简易地防止雨水和 尘埃的浸入。
图3A、 3B是表示腿部12的突出部14、顶盖3的孔部3h以及水密 部件30的形状、安装的一个例子的图。
车辆内侧板7和顶盖3在上边梁10的安装位置附近不是直接连接 的。因此,由于制造工序中的装配误差,每个车辆1的车辆内侧板7和 顶盖3的位置都不同。
此外,在将行李等安装在了上边梁10上,而驱动车辆l行驶时,会 向各个方向对上边梁io反复施加4艮大的负荷。
因此,上边梁10相对顶盖3的位置姿态会变动,所以存在即使通过 水密部件30水密(封住)了间隙S,水密性也下降,雨水等还是会从 间隙S向车辆1室内浸入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中,通过如下设定腿部12的突出 部14、顶盖3的孔部3h以及水密部件30的形状、安装,来保持水密 部件30发挥的水密性,可靠地防止雨水等浸入车辆1的室内。
另外,以下所示的形状、装配尺寸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以下所 示的形状、装配尺寸。
如图3A、 3B所示,作为将腿部12紧固固定在车辆内側板7上的螺
7栓8,使用M8的六角螺栓等。
即使车辆内侧板7和顶盖3的位置因装配误差而在每个车辆1上不 同,为了能够将腿部12紧固固定在车辆内侧板7上,所以在车辆内侧 板7形成有比螺栓8的直径稍大的直径9mm的螺栓插通孔7h。腿部12 的突出部14的平均直径是20mm。
因此,将顶盖3的孔部3h的直径i殳定为24mm。就是i兌,在突出部 13和孔部3h之间,作为设计值,设定形成最大2.5mm、最小1.5mm、平 均2.0mm宽度的圆环形的间隙S。
通过这样设定尺寸,即使车辆内侧板7和顶盖3的位置由于装配误差 会不同,也会在突出部14与孔部3h之间形成有最小l.Omm、最大2.5mm 的圆环形的间隙S (参照图3B)。
水密部件30例如形成为内径19mm、夕卜径36mm、厚度10mm。
通过将内径尺寸做得比腿部12的突出部14小,可以不使用粘结剂 而将弹性体即水密部件30安装在突出部14上。
并且,顶盖3的上表面3a与腿部12的下表面12b的距离,在安装 时为2mm那样地设定(设计值)。
因此,安装在腿部12的突出部14上的水密部件30,在顶盖3的上 表面3a和腿部12的下表面12b之间被压扁成为2mm的厚度。进而, 水密部件30的一部分,从在突出部14和孔部3h之间形成的间隙S,从 顶盖3的上表面3a —侧朝向下表面3b —侧溢出。
如上所述,在突出部14和孔部3h之间形成有最小l.Omm宽度的间隙 S。因此,在突出部14和孔部3h之间必然被水密部件30填满。由此, 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由于车辆内侧板7和顶盖3的位置的装配误差导致的不均匀、或者 上边梁10上承受的负荷的缘故,车辆内侧板7和顶盖3的位置关系会 变动。此时,顶盖3的上表面3a和腿部12的下表面12b的距离不均匀 或者变动。因此,水密部件30被压扁的量(压缩率)不均匀或者变动。 此时,存在无法保持水密部件30的一部分(从间隙S溢出的部分)填
8充到突出部14和孔部3h之间的间隙S中的状态,会发生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的担心。
因此,水密部件30中的向顶盖3的下表面3b—侧溢出的量(从下表面3b突出的长度)L1,规定为即使最差的情况下也要达到规定量(长度)以上。具体来说,设定(形成)水密部件30从顶盖3的下表面3b溢出(突出)例如lmm以上。
由此,即使上边梁10的突出部14和顶盖3的孔部3h的位置关系不均匀或者变动了 ,在突出部14和孔部3h之间的间隙S也必然保持了填充了水密部件30的一部分的状态。因此,能够可靠防止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此外,为了使水密部件30可靠地从间隙S溢出,水密部件30被压扁的比例(压缩率)成为重要的条件。进而,为了防止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在该侵入路线的附近的水密部件30与顶盖3的接触长度(将顶盖3上的孔部3h的外缘作为基点所测定的附着部分的宽度)也成为重要的条件。
因此,对水密部件30的压缩率以及接触长度和、水密性的关系,通过预先实验进行调查,将水密部件30的形状釆用能够可靠确保水密性的形状。
水密部件30的压缩率是指相对于水密部件30的初期厚度的压扁量(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密部件30的初期厚度是10mm,被压扁后的厚度是2mm (压扁量是8mm),所以压缩率是80% (设计值)。
另外,水密部件30的接触长度是指将顶盖3上的孔部3h的外缘作为基点测定的附着部分的宽度,是图3A、 3B的距离L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6mm (设计值)。
图4是表示水密部件的形状条件的图。
在图4中,在区域A的条件下,会发生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在区域B的条件下,通常能够防止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但是,例如在反复给上边梁10施加负荷时,存在雨水等浸入的可能性。并且,
9在区域c的条件下,能够完全防止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在区域A中,由于水密部件30的压缩率以及接触长度都不够,所以 会发生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因此,将水密部件30的压缩率以及接触长度中的某一方,优选将两 者都设定得大,由此能够将水密部件30在区域C使用,能够完全防止 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通过在区域C使用水密部件30,即使伴随车辆内侧板7和顶盖3 的位置不均匀等,压缩率以及接触长度一起发生变动,也能够完全防止 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水密部件30的情况下,即使压缩率80%(设 计值)发生± 15%左右变动,而接触长度6mm (设计值)发生± 0.5mm 左右变动,通常也在区域B或者C使用(参照图4的虚线圆)。
另外,在区域C使用水密部件30的情况下,优选在区域C的范围 内尽量缩小压缩率。这是因为压缩率是95。/。以上的话有可能在顶盖3 上发生弹性变形。特别是,作为水密部件30使用上述的超强薄片、超 强封条(商品名)以外的材料的情况下,有必要注意。
另一方面,水密部件30的接触长度有必要缩小到比腿部12的宽度 小。这是由于会妨碍罩20的安装等的缘故。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在经由在车辆 1的顶盖3上形成的孔部3h将上边梁10固定在配置于顶盖3下方的车 辆内侧板7上的情况下,即使顶盖3和车辆内侧板7的装配精度不均匀, 或者在上边梁10施加了负荷而存在位置变动,也能够可靠防止雨水浸 入车内。
特别是,即使上边梁10的突出部14和顶盖3的孔部3h的位置关 系不均匀或者发生了变动,在上边梁10的突出部14和顶盖3的孔部3h 之间的间隙S中以保持必须填充有水密部件30的一部分的状态的方式 规定了其溢出量,所以能够可靠防止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此外,规定了水密部件30在上边梁10和顶盖3之间被压扁的量(压缩率)和水密部件30与顶盖3的接触长度各自处于规定的范围内,所 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来自间隙S的雨水等的浸入。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种形状、材质和组 合等都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设计要求 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说明了上边梁10的突出部14以及顶盖3的孔部3h分别为 圆形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的椭圆形、矩形中的任意一个。 此时,当然,水密部件30的形状也有必要模仿突出部14以及孔部3h 的形状。
此外,在上边梁10形成的突出部1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上边梁10 的前后的腿部12不同。就是说,也可以在前方侧的腿部12形成2个突 出部14,在后方侧的腿部12形成3个突出部14。此外,也可以使各突 出部14(孔部3h、水密部件30)的形状不同。
虽然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 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增加、删除、替换或者 其他修改。从而,本发明不应当认为被上述说明所限制,其范围为权利 要求书限定。
ii
权利要求
1. 一种上边梁的安装构造,该上边梁经由在车辆的顶盖上形成的孔部,固定在配置于上述顶盖下方的车辆内侧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突出部,其从上述上边梁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留有间隙地插入上述孔部,固定在上述车辆内侧板的上表面上;以及水密部件,其围绕上述突出部,在上述上边梁的下表面和上述顶盖的上表面之间被压扁,该水密部件的一部分经由上述间隙溢出到上述顶盖的下表面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 水密部件的向上述顶盖的下表面一侧的溢出量从上述顶盖的下表面起 至少为lmm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 水密部件,其压扁的比例以及自上述顶盖上的上述孔部的外缘起的附着宽度各自在规定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边梁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上边梁上形成多个上述突出部,在上述顶盖上形成与上述突出部数量 相同的上述孔部,对每个上述突出部设置上述水密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上边梁的安装构造,该上边梁经由在车辆的顶盖上形成的孔部,固定在配置于上述顶盖下方的车辆内侧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突出部,其从上述上边梁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留有间隙地插入上述孔部,固定在上述车辆内侧板的上表面上;水密部件,其围绕上述突出部,在上述上边梁的下表面和上述顶盖的上表面之间被压扁,该水密部件的一部分经由上述间隙溢出到上述顶盖的下表面一侧。
文档编号B60R9/00GK101456383SQ20081018511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1日
发明者清田直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法尔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