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压式制动总阀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阀,具体地说是一种重型载货车所使用的气压 式制动总阀。
技术背景目前,重型载货车所使用的气压式串联双腔制动总阀,上下腔的开始输出气压的压差为0.02 0.05MPa之间,而现在的重型载货车的总阀安装基本 上全部安装在驾驶室内,下腔与前桥的连接管长度很短,使得后桥与前桥的 制动反应时间存在差异,虽然能达到制动标准要求的制动距离,但达不到对 制动反应时间的设计要求,从而造成前桥制动发颤的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气压式制动总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压式制动总阀,包括中体、连接体和 下体,以及设置于其内的继动活塞和设置在外部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继动活塞呈阶梯状,继动活塞上部与连接体相配合的第一截面的 直径小于继动活塞底部与下体相配合的第二截面的直径,继动活塞中部与连 接体相配合的第三截面的直径为继动活塞的最大直径,在下体与继动活塞之 间设有延时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与原来相比改变了继动活塞上部和下部面 积的配比比例,增加了继动活塞上部的作用面积第一截面和第三截面,使继 动活塞的上部面积和下部面积产生了一定的比例,所以改变了下腔的输出曲 线。加之存在延时弹簧的作用,从而实现前桥的制动延后与后桥的制动的特 性。该总阀通过调节上腔和下腔的开始输出气压的压差,又不降低下腔的最高输出气压,影响车辆的紧急制动性能,从而解决前桥制动发颤的质量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继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配图。图中8中体、ll继动活塞、12连接体、13下体、17延时弹簧、18缓 冲阀、19调整弹簧、22第一截面、23第二截面、24第三截面、25第一空腔、 26第二空腔、27第一通道、28第二通道、30第一出气口、 31第二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一种气压式制动总阀,包括中体8、连接体12和下体13,以及设置于其 内的继动活塞11和设置在外部的压力调节装置,所述的继动活塞11呈阶梯 状,继动活塞11上部与连接体12相配合的第一截面22的直径小于继动活塞 11底部与下体相配合的第二截面23的直径,继动活塞11中部与连接体相配 合的第三截面24的直径为继动活塞11的最大直径,在下体13与继动活塞11 之间设有延时弹簧17。由于与原来相比改变了继动活塞11上部和下部面积的配比比例,增加 了继动活塞上部的第一截面22和第三截面24,使继动活塞11的第一截面22、 第三截面24和第二截面23产生了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改变了下腔的输出 曲线。因为第一截面22小与第二截面23,第三截面24大于第二截面23,并 且存在缓冲阀和延时弹簧17的作用,开始时,继动活塞11上方第一空腔25 的压縮空气无法推动缓冲阀18工作,第一空腔25内气体无法通过第一通道 27、缓冲阀18、第二通道28到达第二空腔26内,所以继动活塞11上部的第 一空腔25内气压只作用在第一截面22上,加上延时弹簧17的作用,继动活 塞ll无法下移,所以,当第一出气口30有气时,第二出气口31无气,只有 当第一出气口 30的气压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才能推动继动活塞11下移,使 第二出气口 31出气,并且在缓冲阀18打开以前,第二出气口 31的气压始终 小于第一出气口30,当第一出气口30的气压继续提高到一定数值后,第一空腔25内气体通过第一通道27推动缓冲阀18克服调整弹簧19,打开阀口 ,第 一空腔25内气体通过第一通道27、阀口、第二通道28进入第二空腔26内, 第二空腔26内气压作用在第三截面24上,因为第三截面24大于第二截面26, 所以加快了第二出气口 31气压升高的速度,保证当达到最高工作气压后,第 二出气口 31的出气气压略低于或持平第一出气口 30的出气气压,从而实现 前桥的制动延后与后桥的制动的特性,并保证前桥的紧急制动性能与后桥的 紧急制动性能相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气压式制动总阀,包括中体、连接体和下体,以及设置于其内的继动活塞和设置在外部的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动活塞呈阶梯状,继动活塞上部与连接体相配合的第一截面的直径小于继动活塞底部与下体相配合的第二截面的直径,继动活塞中部与连接体相配合的第三截面的直径为继动活塞的最大直径,在下体与继动活塞之间设有延时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气压式制动总阀,涉及一种重型载货车使用的制动阀。包括中体、连接体和下体,以及设置于其内的继动活塞和设置在外部的压力调节装置,所述的继动活塞呈阶梯状,继动活塞上部与连接体相配合的第一截面的直径小于继动活塞底部与下体相配合的第二截面的直径,继动活塞中部与连接体相配合的第三截面的直径为继动活塞的最大直径,在下体与继动活塞之间设有延时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上腔和下腔的开始输出气压的压差,又不降低下腔的最高输出气压,影响车辆的紧急制动性能,从而解决前桥制动发颤的质量问题。
文档编号B60T15/00GK201086710SQ20072002744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7日
发明者李增民, 郗义举 申请人:山东明水汽车配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