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82422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动力传递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力传递系统。
背景技术
如在JP-U-60-72304中所公开的,公知的用于车辆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链驱动的前轮驱动轴、以及将所述前轮驱动轴连接至前轮的等速接头。
JP-U-60-72304中所公开的前轮驱动轴具有管状形状,并通过多个滚动轴承由一箱体可转动地支撑。该驱动轴用作等速接头的外环。
球接头单元可摆动地连接至前轮驱动轴的内周部的相对端。每一球接头单元均通过中继轴(relay axle)连接至前轮。在前轮驱动轴的外周部安装有链轮。
当轮距或左右前轮之间的距离减小时,连接角或球接头单元和前轮驱动轴之间的角度不可避免地变大,从而使前轮不能垂直运动较大的量。若左右球接头单元之间的距离变小,则即使当轮距减小时,连接角也能变小。因此,可增加前轮的垂直运动量。
而且,将预先组装有连接至左右中继轴的左右球接头单元的前轮驱动轴组装至一箱体是很麻烦的。
此外,为了将链轮从前轮驱动轴移除,有必要将由前轮驱动轴、左右球接头单元和左右中继轴组成的组件从所述箱体移除,然后将球接头单元和中继轴从前轮驱动轴移除。这样的移除操作会对链轮的维修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力传递系统,该驱动力传递系统能更有效地被组装和进行维修操作,并能提供小的等速接头连接角,从而改进传递效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力传递系统,该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一对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独立悬挂的左右轮;左右等速接头,所述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驱动轴的相应的相对端;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箱体;其中,所述左右等速接头被所述箱体支撑并设计成可释放地单独连接至所述车体。
因为所述左右等速接头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箱体支撑,并可单独安装至所述车体和从其拆卸,所以所述等速接头可彼此靠近,因而可增加所述驱动轴的长度,从而独立悬架能在大行程上进行操作。因此,车辆可更令人满意地行驶。而且,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分别组装至所述箱体。因此,所述等速接头可更有效地组装至所述箱体。此外,因为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分别安装至所述车体和从其拆卸,所以可对所述等速接头分别进行维修操作。因此,改进了将对所述等速接头进行的维修操作。
优选地,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右等速接头上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将相应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箱体,以使得所述等速接头可移除地单独连接至所述箱体。
由于所述左右等速接头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至所述箱体,并可单独连接至该箱体和从其断开,因此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彼此靠近,因而可加长所述驱动轴,从而独立悬架能在大行程上进行操作。因此,车辆可更令人满意地行驶。而且,所述连接单元可单独组装至所述箱体。此外,所述连接单元可单独安装至所述箱体和从其拆卸,用于进行维修操作。
理想地,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还包括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设置成横跨所述左右等速接头。
因此,借助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改进对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所施加至的所述从动链轮的支撑。因此,驱动力被可靠地传递至所述从动链轮。
优选地,每个所述等速接头均包括形成该等速接头的一部分的壳体,并且每个所述连接单元均包括管件,所述管件被所述箱体可拆卸地支撑;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管件内,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壳体;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布置在所述轴承的两侧,用于在所述管件和所述壳体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连接单元可在安装至所述箱体之前进行组装。这样的预组装连接单元可容易地安装至所述箱体和从其拆卸。因此,可以以改进的效率将所述连接单元组装至所述箱体。而且,因为所述密封件覆盖所述轴承的两侧,所以所述密封件防止了所述轴承暴露至泥浆或灰尘。
理想地,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还包括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所述左右壳体彼此紧密接近地布置并具有外周部,所述从动链轮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周部。
由于所述从动链轮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左右壳体的所述外周部,因而该从动链轮可容易地安装至所述左右壳体和从所述左右壳体拆卸。因此,可以以改进的效率对所述从动链轮进行维修操作。
此外,所述左右壳体支撑所述从动链轮。因此,无需用于支撑所述从动链轮的附加特定部件。因此,可以减少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系统的部件数量。所述从动链轮可布置在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之间的边界附近。因此,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可以承受大致相同的、用于支撑所述从动链轮的负荷。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具有供所述从动链轮可拆卸地连接的所述外周部的杯形部件,每个杯形壳体均具有底部,每个等速接头均具有以这样的方式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壳体内部的一部分,即,使得所述壳体沿该壳体的轴向相对于所述一部分滑动,所述从动链轮具有用于与所述壳体接合的接合区域,所述杯形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等速接头的所述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从动链轮的每一接合区域的长度。
通过朝保持静止的所述一部分运动,所述左右壳体均可从所述从动链轮拆卸。因此,所述从动链轮可容易地安装至所述壳体和从其拆卸,用于以改进的效率进行维修操作。
理想地,所述从动链轮设置在车辆的横向中央,并关于在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所述驱动力源内的曲轴中心成直线。
通过该布置,车体左右两部分的重量可令人满意地彼此平衡。
优选地,所述从动链轮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可从该从动链轮的横向侧与一工具接合,从而在将所述从动链轮连接至所述壳体时将该从动链轮保持在所述箱体中。
因此,在将所述从动链轮组装至所述壳体时,可使所述工具从该从动链轮的横向侧与该从动链轮的所述接合部接合。因此,所述从动链轮可容易地组装至所述壳体。
理想地,所述从动链轮的所述接合部中形成有多个孔,通过将所述工具插入穿过在该接合部中形成的所述孔并穿过在所述箱体中形成的多个孔,而将所述从动链轮保持在所述箱体中。
由于在所述从动链轮以及所述箱体中形成有多个孔,因而可以从所述多个孔中选择供所述工具插入穿过的孔。因此,可容易地使所述工具插入穿过所述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由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一对左右底框架支撑的下部,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一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布置在所述左右底框架附近并位于所述左右底框架之间限定的空间的上方。
因为所述箱体被所述一对左右底框架支撑,并且所述从动链轮布置在所述底框架附近,所以驱动力所施加至的所述箱体可被所述底框架牢固地支撑。此外,由于所述从动链轮布置在所述底框架附近,因而即使该从动链轮承受很大的驱动力,该从动链轮也可被所述底框架牢固地支撑。
理想地,所述驱动轴连接至一对左右后轮,所述车辆设计成在崎岖路面上行驶,并且独立悬架包括含有上臂部件和下臂部件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因此,可更自由地在所述车辆中设置所述悬架。通过所述悬架,可以以提高的舒适性驾驶所述车辆。
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用于将所述左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车体的左箱体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右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车体的右箱体部件,所述左右等速接头能单独连接至所述车体和从其断开。
因为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单独连接至所述车体和从其断开,所以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彼此靠近,从而可增加所述驱动轴的长度,以允许所述悬架在大行程上进行操作。因此,所述车辆可更令人满意地行驶。而且,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单独组装至所述车体。此外,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单独连接至所述车体和从其断开,用于进行维修操作。
理想地,所述等速接头包括具有左右延伸部的壳体,所述左右延伸部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支撑一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
通过该布置,所述延伸部的外径可小于所述壳体的其它部分。因此,所述壳体可提供用于连接至所述从动链轮的较小部。而且,所述从动链轮可位于所述左右壳体之间的边界附近。因此,所述左右壳体可以承受大致相同的、用于支撑所述从动链轮的负荷。
优选地,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包括具有左右延伸部的左右壳体,所述左右延伸部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支撑一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所述左右壳体可分别相对于所述左右箱体部件向左右滑动,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壳体的滑动距离。
当所述左等速接头的一部分在所述左壳体内保持静止的情况下,使所述左壳体朝所述一部分运动时,可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从动链轮脱离或拆卸。类似地,当所述右等速接头的一部分在所述右壳体内保持静止的情况下,使所述右壳体朝所述一部分运动时,可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从动链轮脱离或拆卸。另外,当使所述左右壳体远离所述等速接头的所述部分运动时,可将所述延伸部容易地安装至所述从动链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越野行驶车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车辆后部的平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后视图,该单元的部分以剖面示出;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剖面图;图6是车辆的上臂的平面图;图7是车辆的下臂的平面图;图8A是下臂的一个端部的剖面图,该端部用于连接至车辆的车体;图8B是下臂的相对端部的剖面图,该端部用于连接至转向节臂;图9是车辆的动力单元的剖面图;图10是车辆的盘式制动装置的剖面图;图11是这样的视图,其示出了左右等速接头远离彼此运动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用于布置从动链轮的空间;图12是示出被链轮保持工具保持的从动链轮的视图;图13是这样的视图,其示出了左右等速接头朝彼此运动成与从动链轮啮合接合;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侧视图;以及图15是图14所示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越野行驶车。该越野行驶车10包括转向轴14,其用于操纵安装至车体框架11前部的左右前轮12、12(仅示出了一个);动力单元18,其包括安装在车体框架11中部的发动机16和变速器17;驱动力传递机构23,其安装至车体框架11后部,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左右后轮21、21(仅示出了一个);以及为前轮12、12和后轮21、21而设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车辆10还包括电池31;散热器32;连接至散热器32的散热器软管33和连接至发动机16的散热器软管34;曲轴箱36;气缸体37;气缸盖38;盖罩41;曲轴42;减速器单元43,其具有输出轴44并设置于变速器17;安装至输出轴44的驱动链轮46;缠绕在驱动链轮46周围的链47;空气滤清器48,其通过连接管51连接至气缸盖38;从气缸盖38向后延伸的排气管52;连接至排气管52后端的消音器53;以及防滚杆装置54,其在为左右后轮21、21而设的左右悬架臂(更具体地说是图1中未示出的上臂和下臂)之间延伸。
车体框架11包括一对左右前部上框架61、61(仅示出了一个),它们弯曲成大致倒U形的结构;一对左右前部中框架63、63(仅示出了一个);一对左右前部第一倾斜框架66、66(仅示出了一个);一对左右后部上框架71、71(仅示出了一个);一对左右后部倾斜框架73、73(仅示出了一个);一对左右下框架76、76(仅示出了一个);一对左右前部第一下框架81、81(仅示出了一个);一对左右前部第二下框架83、83(仅示出了一个);一对左右后部垂直框架86、86(仅示出了一个);以及一对左右后部子框架91、91(仅示出了一个)。
左右前部中框架63、63连接至前部上框架61、61的前端。左右前部第一倾斜框架66、66从前部中框架63、63的中部向上倾斜延伸至前部上框架61、61的前部。左右后部上框架71、71从前部上框架61、61的中部向后延伸。左右后部倾斜框架73、73连接至前部上框架61、61的后端,并连接至后部上框架71、71的后端。左右下框架76、76沿纵长方向延伸,并连接至前部中框架63、63的后端以及后部倾斜框架73、73的下端。左右前部第一下框架81、81在前部中框架63、63的前部和下框架76、76的前部之间延伸。左右后部垂直框架86、86在下框架76、76的后端部和后部倾斜框架73、73之间大致垂直延伸。左右后部子框架91、91在后部垂直框架86、86和后部倾斜框架73、73之间延伸。前防护件93安装至前部中框架63、63的前端以及下框架76、76的前端。
前部上框架61、61安装有用于支撑动力单元18的第一托架101和第二托架102。前部上框架61、61还安装有用于支撑转向轴14上部的转向轴上部支撑件103。
前部中框架63、63均具有上臂支撑部104、105,通过所述上臂支撑部可垂直摆动地支撑用于支撑前轮12的上臂(未示出)。而且,前部中框架63、63均设有用于支撑动力单元18的第三托架106。
下框架76、76的前部均具有下臂支撑部107、108,通过所述下臂支撑部可垂直摆动地支撑用于支撑前轮12的下臂(未示出)。而且,下框架76、76的前部均安装有用于支撑转向轴14下部的转向轴下部支撑件109。下框架76、76的中部均设有第四托架111和第五托架112,这两个托架都支撑动力单元18。
后部子框架91、91均具有上臂支撑部113、114,通过所述上臂支撑部可垂直摆动地支撑用于支撑后轮21的上臂(未示出)。
下框架76、76均具有下臂支撑部116、117,通过所述下臂支撑部可垂直摆动地支撑用于支撑后轮21的下臂(未示出)。
防滚杆装置54包括防滚杆主体121以及连杆机构122,所述防滚杆主体通过杆支撑件118、118(仅示出了一个)可垂直摆动地安装至后部倾斜框架73、73,所述连杆机构122均连接至防滚杆主体121的端部。各个连杆机构122均具有连接至所述左右下臂的远端。
连杆机构122包括杆形连杆主体123、以及设在该连杆主体123两端的球接头124、124(仅示出了一个)。
参照图2。左右箱体支撑托架131、131(仅示出了一个)均安装至用于后轮的后轮下臂支撑部116。左右箱体支撑托架132、132(仅示出了一个)均安装至用于后轮的下臂支撑部117的后端,安装至每一下框架76、76(仅示出了一个)的后端,并安装至每一后部垂直框架86、86(仅示出了一个)。后部子框架91、91(仅示出了一个)和箱体支撑托架131、131、132、132支撑末齿轮箱(final gearbox)133(具有粗线所示的轮廓)。上述链47缠绕在被末齿轮箱133可转动地支撑的从动链轮134周围。
末齿轮箱133包括三个臂部136、137、138,所述臂部具有贯通形成的螺栓插入孔141、142、143。螺栓插入孔141与贯通后部子框架91、91形成的安装孔145对准。安装螺栓146穿过螺栓插入孔141和安装孔145并在末端部上紧固有螺母(未示出)。螺栓插入孔142与贯通箱体支撑托架131、131形成的弓形细长孔147对准。安装螺栓148穿过螺栓插入孔142和弓形细长孔147、147,并在末端部上紧固有螺母(未示出)。螺栓插入孔143与贯通箱体支撑托架132、132形成的弓形细长孔151对准。安装螺栓152穿过螺栓插入孔143和弓形细长孔151,并在末端部上紧固有螺母(未示出)。末齿轮箱133通过该布置而安装至车体框架11。
蜗形凸轮155、155(仅示出了一个)均具有孔156,安装螺栓152以允许蜗形凸轮155转动运动的方式装配进所述孔中。孔156的中心和蜗形凸轮155的外周面157的距离逐渐变化。外周面157局部抵靠安装至箱体支撑托架132、132的销158。因此,通过旋松螺母和相应安装螺栓146、148、152之间的螺纹接合,然后转动蜗形凸轮155、155,可使末齿轮箱133关于安装螺栓146沿纵长方向摆动。蜗形凸轮155、155的摆动运动使得从动链轮134沿纵长方向运动,从而调节链47的张力。
如图3所示,末齿轮箱133的前部安装至左右箱体支撑托架131、131。末齿轮箱133的后部安装至左右箱体支撑托架132、132。蜗形凸轮155、155布置在箱体支撑托架132、132外侧。从动链轮134布置在末齿轮箱133内。后缓冲单元161、161的上端部均安装至车体框架11(见图1),而下端部均安装至所述下臂。对于后轮设有以163、164表示的左右上臂,并且对于后轮设有以166、167表示的左右下臂。
后缓冲单元161、161一体连接至贮槽171,流入及流出气缸的油贮存在该贮槽内。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单元175包括上述驱动链轮46(见图1);链47;末齿轮箱133;被末齿轮箱133支撑的轴承单元176;左右驱动轴177、178(仅示出了以177表示的那个),它们均具有被轴承单元176支撑的一个端部;以及毂181、181(仅示出了一个),所述毂均连接至各驱动轴177、178的相对端部。后轮21、21(仅示出了一个)安装至毂181、181。
驱动轴177包括轴186。轴186的一端连接至滑动型等速接头184,该等速接头连接至轴承单元176。等速接头184可摆动并可轴向伸缩。轴186的相对端连接至可摆动的固定型等速接头185,该等速接头连接至毂181。轴186设在等速接头184、185之间。右驱动轴178具有与左驱动轴177相同的结构,因而省略对其的描述。稍后将描述等速接头184。
等速接头185包括与后轮21的轴191一体形成的外环192;花键连接至轴186一端的内环193;多个滚珠194,所述滚珠可动地布置于设在外环192内周面上的多个滚珠槽中以及设在内环193外周面上的多个滚珠槽中;以及保持滚珠194的保持架(cage)195。
转向节臂201、201(仅示出了一个)连接至上臂163、164(仅示出了以163表示的那个)的相应远端,并连接至下臂166、167(仅示出了以166表示的那个)的相应远端。转向节臂201通过轴承202可转动地支撑等速接头185。设置有挡圈203以固定轴承202。附图标记204、206表示密封件。
后缓冲单元161具有待安装至车体框架11(见图1)的安装部161a,该安装部具有安装孔161b。安装部161a更具体地说是安装孔161b布置成,比待安装至车体框架11的上臂163的安装部163a以及下臂166的安装部166a更靠近车辆中心(垂直线208表示车辆的横向中心)。
下臂166、167安装有缓冲件安装托架211、211(仅示出了一个),所述缓冲件安装托架的上部均安装至后缓冲单元161的安装部161c。
图4中所示的上臂163和下臂166处于后轮21、22与路面接触而人类驾驶者未在车上的状态。该状态称为空闲状态。
在所述空闲状态,当在后视图中看时,后缓冲单元161的安装部161c,更具体地说是安装孔161d均与驱动轴177的轴186重叠。
如图5所示,驱动力传递单元175的轴承单元176包括左轴承单元221和右轴承单元222。左轴承单元221和右轴承单元222对称布置并具有相同结构。因此,以下将仅描述左轴承单元221。
左轴承单元221包括管件223,其可拆卸地插入穿过分成左右两半的末齿轮箱133的装配孔133a;轴承226,该轴承与管件223的内周面配合,并通过挡圈224防止其脱离管件223;以及插设在管件223和等速接头184之间的密封件227、228。
管件223在其端部具有凸缘229。凸缘229抵靠末齿轮箱133的侧面133b,并通过螺栓(未示出)安装至末齿轮箱133的该侧面133b。
等速接头184包括充当外环的壳体231;花键连接至轴186的端部的内环232;多个滚珠233,所述滚珠可动地布置于设在壳体231内周面上的多个滚珠槽中以及设在内环232外周面上的多个滚珠槽中;以及保持这些滚珠233的保持架234。附图标记236表示用于防止内环232从轴186脱落的挡圈。
壳体231是具有底部的管件。壳体231的外周面与左轴承单元221的轴承226配合。通过挡圈237防止壳体231离开轴承226。壳体231具有形成在外周面的端部上的外花键(male spline)238。壳体231的底部具有底面231a。
当左右管件223、223安装至末齿轮箱133时,左右壳体231、231定位成彼此靠近。壳体231、231的外花键238与从动链轮134的内花键(female spline)243接合。
参照图6,上臂163包括安装至车体框架11(见图1)侧的安装部163a;第一上臂251,该第一上臂与安装部163a的轴线大致成直角地从该安装部163a延伸;安装部163b,该安装部安装至第一上臂251的远端,用于连接至转向节臂201(见图4);第二上臂252,该第二上臂从安装部163a延伸至位于第一上臂251的远端附近的位置;安装至安装部163a和第一上臂251的加强件253;以及安装至第一上臂251、安装部163b和第二上臂252的加强件254。右上臂164和左上臂163对称布置并具有相同结构。因此,省略对上臂164的描述。
参照图7,下臂166包括安装至车体框架11(见图1)侧的安装部166a、166a;第一下臂261,该第一下臂与安装部166a、166a中一个的轴线大致成直角地从该安装部166a延伸;第二下臂262,该第二下臂从另一安装部166a朝第一下臂261倾斜延伸,该臂262的远端布置成靠近第一下臂261;在第一下臂261和第二下臂262之间延伸的连接件263;以及在第一下臂261的远端和第二下臂262的远端之间延伸的连接部264。
连接件263包括上表面263a,该上表面的一部分位于第二下臂262附近。缓冲件安装托架211、211安装至上表面263a的所述部分,所述缓冲件安装托架平行布置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附图标记265表示球接头安装件,该球接头安装件安装至第二下臂262的下部,用于连接至防滚杆装置54的球接头124(见图1)。
图8A示出了下臂166的待安装至车体框架11(见图1)侧的安装部166a。
安装部166a包括安装至第二下臂262的端部的管件271;外环273,该外环通过挡圈272、272而固定至管件271的内周面271a;内环274,该内环具有与外环273的凹面滑动配合的凸面;抵靠内环274的相对端的卡圈276、276;以及均插设在卡圈276和管件271之间的密封件277、277。将安装螺栓281顺序插入穿过下臂支撑部116、卡圈276、内环274、卡圈276和下臂支撑部116,并且使螺母282与安装螺栓281的远端螺纹接合,从而将下臂166安装至下臂支撑部116。
图8B示出了下臂166的待安装至转向节臂201(见图4)的安装部264。
安装件264包括安装至转向节臂201的外管件286;布置在外管件286内部的内管件287;衬套288、288,所述衬套均插设在外管件286的一端和内管件287的一端之间;大致杯形的端部座件(end seat member)291、291,所述端部座件均抵靠内管件287的端面和衬套288的端面;以及密封件292,所述密封件布置成与外管件286的小直径部分286a、衬套288的凸缘288a以及端部座件291的内周面密封接合,从而与安装部264的端部形成密封接合。
将安装螺栓293顺序插入穿过贯通第二下臂262形成的通孔262a、端部座件291、内管件287、端部座件291以及贯通第一下臂261形成的通孔261a,并且使螺母282与该安装螺栓293的远端螺纹接合,从而将转向节臂201安装至第一下臂261和第二下臂262。
图9是根据本发明车辆的动力单元的剖面图。设在动力单元17前部的发动机16包括曲轴箱36、气缸体37、气缸盖38以及盖罩41。曲轴42、主轴301、副轴302、中间轴303以及输出轴44可转动地容纳在曲轴箱36内。主轴301、副轴302、中间轴303和输出轴44布置在曲轴42后方并在变速器17侧。曲轴箱36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左半曲轴箱305和右半曲轴箱306。左半曲轴箱305具有分隔壁307。右半曲轴箱306具有分隔壁308。封闭式曲轴腔311和传动腔312被分隔壁307和308隔开。
左半曲轴箱305包括第一主轴承单元314,曲轴42安装在该第一主轴承单元上。右半曲轴箱306包括第二主轴承单元315,曲轴42安装在该第二主轴承单元上。第二主轴承单元315安装有用于冷却活塞(稍后描述)的喷油嘴316。喷油嘴306布置在气缸体37侧。
气缸体37为水冷系统。气缸体37具有缸膛37a,活塞317可动地布置在该缸膛内。气缸体37具有水套37b,冷却水通过该水套流动。附图标记37c表示缸膛37a的缸轴线。
曲轴42包括第一轴部321和第二轴部322;使第一轴部321和第二轴部322相互连接的曲轴部323;安装至曲轴部323的曲轴销324;以及配重326、327,所述配重设在第一轴部321和第二轴部322上,并位于关于轴部321、322的中心轴线与曲轴部323相反的一侧。点42a是位于曲轴42的轴线42b上的曲轴中心。曲轴中心42a和设在第一轴部321的配重326之间的距离与曲轴中心42a和设在第二轴部322的配重327之间的距离相等。曲轴中心42a、驱动链轮46和上述从动链轮134(见图3)大致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曲轴42通过径向球轴承331可转动地安装至左半曲轴箱305,并通过径向滚动轴承332可转动地安装至右半曲轴箱306。曲轴42的一端具有用于发电的AC发电机333。曲轴42的相对端具有第一油泵334和第二油泵336,用于进行干油池润滑(dry sump lubrication)。连接杆338具有通过轴承337可转动地安装至曲轴销324的较大端338a。第一轴部321装配有用于驱动平衡轴(未示出)的平衡轴驱动齿轮341。第二轴部322安装有第一齿轮部件347,该第一齿轮部件包括用于通过链343驱动凸轮轴342的凸轮轴驱动齿轮344、以及用于驱动位于变速器17侧的主轴301的主轴驱动齿轮346。附图标记351、352表示用于防止油从曲轴腔311泄漏的油封件。
主轴301通过轴承355可转动地安装至左曲轴箱305,并通过轴承356、357可转动地安装至右曲轴箱306。主轴301内容纳有第一杆361、第二杆362、第三杆363以及第四杆364,这些杆都可轴向运动。主轴301的一端具有花键连接至离合器366的外周。多个驱动齿轮可轴向运动地花键连接至主轴301的所述外周。
第一杆361、第二杆362、第三杆363和第四杆364通过进行轴向运动而与离合器366接合或分离,从而对从曲轴42至主轴301的驱动力传递进行控制。
副轴302通过轴承367可转动地安装至左半曲轴箱305,通过轴承368可转动地安装至右半曲轴箱306,并通过轴承372可转动地安装至左箱盖371。与主轴301的驱动齿轮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可轴向运动地花键连接至副轴302的外周。第一齿轮373安装至副轴302的端部。
中间轴303通过轴承374可转动地安装至左半曲轴箱305,并通过轴承376安装至左箱盖371。与第一齿轮373啮合的第二齿轮377安装至中间轴303。
输出轴44通过轴承378可转动地安装至左半曲轴箱305,并通过轴承381可转动地安装至左箱盖371。与第二齿轮377啮合的第三齿轮382安装至输出轴44。驱动链轮46安装至输出轴44的一端,用于通过链47驱动后轮21、22(见图1)。
活塞317通过活塞销385可转动地安装至连接杆338的较小端338b。
侧箱盖391安装至右半曲轴箱306侧。连接管392使右曲轴箱306的侧箱盖391和第二主轴承单元315相互连接。附图标记393表示滤油器,附图标记394表示滤油器盖。盖396覆盖离合器366的外侧。安装部件397将发动机16安装至车体框架。
参照图10。盘式制动装置401包括安装至转向节臂201的制动卡钳402;以及制动盘404,该制动盘通过可动地容纳在制动卡钳402中的活塞(未示出)在液压作用下的操作而夹在两个制动块403、403之间。
通过将螺栓406拧进转向节臂201内而以这样的方式将制动卡钳402安装至转向节臂201,以使得制动卡钳402可沿与制动盘404的滑动表面正交的方向运动。制动盘404安装至毂181。后轮21通过固定至毂181的安装螺栓407而安装至该毂181。锥形车轮螺母408与安装螺栓407螺纹接合。
下面将参照图11至图13对从动链轮134的安装和拆卸操作进行描述。
参照图11,左壳体231和左管件223相对于末齿轮箱133沿轮廓箭头(profiled arrow)所示的方向一起运动。同时,右壳体231和右管件223相对于末齿轮箱133沿轮廓箭头所示的方向一起运动。
当壳体231运动了量或距离L1,从而使壳体231的底面231a抵靠等速接头184的一部分,即保持架234时,管件223的凸缘229与末齿轮箱133的侧面133b隔开相同的距离L1。
转到图12,将从动链轮134布置在左右壳体231、231之间的空间中。然后,将链轮保持工具411插入形成在末齿轮箱133中的工具插入孔133c,穿过形成在从动链轮134中的细长的工具插入孔134a,并如箭头所示进一步穿过形成在末齿轮箱133中的工具插入孔133d,从而将从动链轮134保持在末齿轮箱133中。从动链轮134具有宽度为L2的近部134b,宽度L2设定为与距离L1形成以下关系L1>(0.5×L2)。
转到图13,如轮廓箭头所示,使左右壳体231和左右管件223、223向末齿轮箱133的中心运动。然后,通过安装螺栓将左右管件223、223安装至末齿轮箱133。接着,将链轮保持工具411从末齿轮箱133的工具插入孔133c、133d以及从动链轮134的细长的工具插入孔134a拉出。从而完成了将从动链轮134和壳体231、231组装在一起的操作。
从动链轮134具有接合或花键连接至壳体231、231的接合区域。从动链轮134的各接合区域的长度为L3,长度L3被设定为小于距离L1(L1>L3)。
为了将从动链轮134从壳体231、231移除,旋松安装螺栓从而将管件223、223从末齿轮箱133移除,接着使左右壳体231、231移到一旁。
根据本发明,如关于图1、图4和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越野行驶车10的驱动力传递系统。该结构包括一对驱动轴177、178以及左右等速接头184、184,所述等速接头均连接至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驱动轴177、178将来自用作驱动力源的动力单元18的驱动力传递至独立悬挂的后轮21、21。左右等速接头184、184被设于车体上的末齿轮箱133支撑,并可单独安装至车体和从其拆卸。
由于左右等速接头184、184被末齿轮箱133支撑,并可单独安装至车体和从其拆卸,因而等速接头184、184可彼此靠近地布置。因此,可以延长驱动轴177、178,从而允许悬架在大行程上进行操作。通过该布置,车辆10可更令人满意地行驶。而且,左右等速接头184、184可单独组装至末齿轮箱133。因此,可以以改进的效率将等速接头184、184组装至末齿轮箱133。此外,左右等速接头184、184可分别安装至车体和从其拆卸,用于进行改进的维修操作。
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作为连接单元的轴承单元176的左右轴承单元221、222设在等速接头184、184上,并将等速接头184、184连接至末齿轮箱133。左右等速接头184、184能单独连接至末齿轮箱133和从该末齿轮箱断开。
由于等速接头184、184通过轴承单元221、222连接至末齿轮箱133,并可单独连接至该末齿轮箱133和从其断开,因而左右等速接头184、184可彼此靠近地布置。通过该布置,可以延长驱动轴177、178,从而允许悬架在大行程上进行操作。因此,越野行驶车10可更令人满意地行驶。而且,左右轴承单元221、222可单独组装至末齿轮箱133。因此,为了进行维修操作,左右轴承单元221、222可单独安装至末齿轮箱133和从其拆卸。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来自动力单元18的驱动力所传递至的从动链轮134具有设在左等速接头184上的一侧,并具有设在右等速接头184上的相对侧。左右等速接头184、184为被施加有驱动力的从动链轮134提供了改进的支撑。因此,驱动力被可靠地传递至从动链轮134。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轴承单元221、222均包括管件223,该管件被末齿轮箱133可拆卸地支撑;轴承226,该轴承安装至管件223内部,用于可转动地支撑等速接头184的壳体231;以及密封件227、228,所述密封件布置在轴承226的两侧,用于在管件223和壳体231之间提供密封。
轴承单元221、222均可在安装至末齿轮箱133之前进行组装。这样的预先组装轴承单元可容易地安装至末齿轮箱133和从其拆卸。因此,可以以改进的效率将轴承单元221、222组装至末齿轮箱133。而且,由于密封件227、228覆盖轴承226的两侧,因而密封件227、228防止了轴承226暴露至泥浆或灰尘。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左右壳体231、231彼此靠近地布置,并具有可拆卸地连接至来自动力单元18的驱动力所传递至的从动链轮134的外周部。
由于从动链轮134可拆卸地连接至左右壳体231、231的外周部,因而从动链轮134可容易地安装至左右壳体231、231和从所述左右壳体拆卸。因此,可以以改进的效率对从动链轮134进行维修操作。
此外,左右壳体231、231支撑从动链轮134。因此,无需用于支撑从动链轮134的附加特定部件。因此,可减少驱动力传递系统所用的部件数量。从动链轮134可布置在左壳体231和右壳体231之间的边界附近。因而,左右壳体231、231可承受大致相同的、用于支撑从动链轮134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如关于图11和图13所述,等速接头184、184的壳体231、231为具有可拆卸地连接至从动链轮134的外周部的杯形部件。所述杯形壳体具有底部,该底部具有底面231a。等速接头184具有可枢转地连接至壳体231内部并可沿壳体231的轴向滑动的一部分或保持架234。从动链轮134具有接合区域,每一接合区域均设置成与壳体231、231其中之一接合。杯形壳体231的底面231a和保持架234之间的距离大于从动链轮134的各接合区域的长度L3。
通过朝保持静止的所述一部分或保持架234运动,左右壳体231、231均可从从动链轮134拆卸。因此,从动链轮134可容易地安装至壳体231、231和从所述壳体拆卸,用于以改进的效率进行维修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如关于图5和图9所述,从动链轮134设置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从动链轮134和布置在设置于车体上的动力单元18中的曲轴42的曲轴中心42a大致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该布置,车体左右部分的重量可令人满意地彼此平衡。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如关于图12所述,从动链轮134具有接合部或细长的工具插入孔134a,所述接合部或细长的工具插入孔可从从动链轮134的横向侧与链轮保持工具411接合,从而在将从动链轮134组装至壳体231、231时将从动链轮134保持在末齿轮箱133中。
因此,在将从动链轮134组装至壳体231、231时,可使链轮保持工具411从从动链轮134的横向侧与该从动链轮134的细长的工具插入孔134a接合。因此,从动链轮134可容易地组装至壳体231、231。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从动链轮134的所述接合部中形成有多个细长的工具插入孔134a。通过将链轮保持工具411插入穿过孔134a并穿过形成在末齿轮箱133中的多个工具插入孔133c、133d,而将从动链轮134保持在该末齿轮箱133中。
由于在从动链轮134中形成有多个细长的工具插入孔134a并在末齿轮箱133中形成有多个工具插入孔133c、133d,因此可以从多个孔134a、133c、133d中选择供链轮保持工具411插入穿过的孔。因此,可容易地使工具411插入穿过所述孔。
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如关于图2、图4和图5所述,末齿轮箱133具有被设在车体上的一对左右底框架或下框架76、76支撑的下部。来自动力单元18的驱动力所传递至的从动链轮134布置在下框架76、76附近,并位于下框架76、76之间所限定的空间上方。
由于末齿轮箱133被所述一对左右下框架76、76支撑,并且从动链轮134布置在下框架76、76附近,因此被施加有驱动力的末齿轮箱133可以由下框架76、76可靠地支撑。此外,由于从动链轮134布置在下框架76、76附近,因此即使从动链轮134承受很大的驱动力,该从动链轮134也可以被下框架76、76可靠地支撑。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驱动轴177、178连接至所述一对左右后轮21、21。车辆10用于在崎岖路面上行驶。所述独立悬架为双横臂独立悬架,其设在车辆10中且包括上臂163、164和下臂166、167。
因此,可更自由地在车辆中设置悬架。通过这样设置在车辆10中的悬架,可以以提高的舒适性驾驶越野行驶车10。
参照图14,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传递单元。车体框架11具有供安装一对左右后框架部件421、421(仅示出了一个)的后部。前箱体支撑板422、422(仅示出了一个)通过螺栓424、424而分别安装至左右后框架部件421。同样,后箱体支撑板423、423(仅示出了一个)通过螺栓424、424而分别安装至左右后框架部件421、421。前箱体支撑板422、422和后箱体支撑板423、423支撑末齿轮箱426(具有粗线所示的轮廓)。在末齿轮箱426中,来自动力单元18(图1)的驱动力通过链47传递至从动链轮427,该从动链轮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后框架部件421安装有上臂支撑部件431、432,通过所述上臂支撑部件可垂直摆动地支撑用于支撑后轮21的上臂(未示出)。类似地,后框架部件421安装有下臂支撑部件433、434,通过所述下臂支撑部件可垂直摆动地支撑用于支撑后轮21的下臂(未示出)。后框架部件421、421中形成有孔435、435(仅示出了一个)。当在侧视图中看时,孔435、435的轮廓沿末齿轮箱426的轮廓延伸,并且其尺寸大于该末齿轮箱426,从而能将末齿轮箱426布置在孔435、435中。
前箱体支撑板422、42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孔422a、422a(在图14中仅示出了一个)。使贯穿螺栓436穿过细长孔422a、422a,并将螺母455(图15)紧固到该螺栓436上,从而将末齿轮箱426的前部(前臂部441)安装至前箱体支撑板422、422。
后箱体支撑板423、423均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孔423a、423b。使贯穿螺栓437穿过细长孔423a、423a。使贯穿螺栓438穿过细长孔423b、423b。将螺母455、455(在图15中仅示出了一个)紧固到螺栓437、438上。通过该布置,末齿轮箱426的后部(后臂部442)安装至后箱体支撑板423、423。
末齿轮箱426具有安装至前箱体支撑板422、422的前臂部441,以及安装至后箱体支撑板423、423的后臂部442。
为了调节链47的游隙,使末齿轮箱426相对于前箱体支撑板422、422和后箱体支撑板423、423来回运动。调节完链47的游隙后,穿过形成在后框架部件421的后端421a中的通孔421b拧入调节螺栓444,从而使螺栓444的末端部444a与形成在末齿轮箱426的后臂部442中的内螺纹426螺纹接合。通过锁定螺母446防止调节螺栓444转动。
参照图15,末齿轮箱426包括左箱体部件451和右箱体部件452。左箱体部件451具有前臂部441L,该前臂部具有贯通形成的前侧螺栓插入孔441a。左箱体部件451具有后臂部442L,该后臂部具有贯通形成的后侧螺栓插入孔442a、442a(仅示出了一个)。右箱体部件452具有前臂部441R,该前臂部具有贯通形成的前侧螺栓插入孔441b。右箱体部件452具有后臂部442R,该后臂部具有贯通形成的后侧螺栓插入孔442b、442b(仅示出了一个)。前箱体支撑板422、422通过螺栓424、424安装至左右后框架部件421、421。后箱体支撑板423、423通过螺栓424安装至左右后框架部件421、421。使贯穿螺栓436穿过垫圈454、细长孔422a、前侧螺栓插入孔441a、441b、细长孔422a以及垫圈454,并将螺母455拧到贯穿螺栓436的末端部上。使贯穿螺栓437(图14)穿过垫圈(未示出)、细长孔423a(图14)、后侧螺栓插入孔(未示出)、细长孔423a(图14)以及垫圈(未示出),并将螺母(未示出)拧到螺栓437的末端部上。使贯穿螺栓438穿过垫圈454、细长孔423b、后侧螺栓插入孔442a、442b、细长孔423b以及垫圈454,并将螺母454拧到贯穿螺栓438的末端部上。通过该布置,将左箱体部件451和右箱体部件452配合在一起;接着将具有如此配合在一起的左右箱体部件451、452的末齿轮箱426安装至左右后框架部件421、421。
等速接头458通过轴承457、457可转动地安装至左箱体部件451。等速接头461通过轴承457、457可转动地安装至右箱体部件452。等速接头458、461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以下将仅对等速接头458进行说明。
等速接头458包括用作外环的壳体465;内环232;多个滚珠233,所述滚珠可动地布置于设在壳体465内周面上的多个滚珠槽中以及设在内环232外周面上的多个滚珠槽中;以及保持架234。
壳体465具有与轴承457、457配合的外周面,并在挡圈237的作用下进行受限的轴向运动。壳体465具有杯形底部465a、以及与该底部465a成一体并从底部465a延伸的延伸部466。延伸部466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面上的外花键466a。
等速接头458、461的壳体465、465的左右延伸部466、466支撑从动链轮427。延伸部466、466的外花键466a、466a花键连接至形成在从动链轮427上的内花键427a。壳体465具有底面465b。挡圈468抵靠在轴承457的一端上,并限制壳体465的轴向运动。密封件471、472密封至一组轴承457、457的两侧。
延伸部466的轴向长度为L4。当移除了贯穿螺栓436、437、438(在图14中示出了螺栓437)以及多个螺栓424,然后相对于其它箱体部件而将左右箱体部件451、452中的一个移到车体的一旁时,使壳体465运动量或距离L5,从而与等速接头458(或461)的一部分或保持架434抵靠。延伸部466的长度L4小于距离L5(即,L4<L5)。因此,例如,在将贯穿螺栓436、437、438和螺栓424移除,接着使左右箱体部件451、452均侧向滑动距离L5时,可以将连接至左右箱体部件451、452的等速接头458、461的壳体465、465的左右延伸部466、466从从动链轮427移除。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如关于图14和图15所述,末齿轮箱426包括用于将左等速接头458连接至后框架部件421的左箱体部件451,以及用于将右等速接头461连接至后框架部件421的右箱体部件452,左右等速接头458、461能够单独连接至后框架部件421、421和从所述后框架部件断开。
由于左右箱体部件451、452分别支撑左右等速接头458、461,因此左右箱体部件451、452可承受减小的、用于支撑等速接头458、461的负荷,因而可减小所述箱体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因此,可减小末齿轮箱426的重量。而且,左右等速接头458、461可单独组装至车体。此外,左右等速接头458、461可单独安装至车体和从其拆卸,用于进行维修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左右壳体465、465具有均设在壳体465一端的延伸部466、466。延伸部466、466支撑从动链轮427。
通过该布置,延伸部466的外径可小于壳体465的其它部分。因此,壳体465可提供用于连接至从动链轮427的较小部。而且,从动链轮427可位于左右壳体465、465之间的边界附近。左右壳体465、465可承受大致相同的、用于支撑从动链轮427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形式中,左右壳体465、465可分别相对于左右壳体部件451、452向左右滑动。延伸部466的长度L4小于壳体465的运动距离L5。
当使左壳体465朝等速接头458的所述一部分或保持架234运动,同时使右壳体465朝右等速接头461的所述一部分或保持架234运动时,可将延伸部466、466从从动链轮427脱离或拆卸。另外,当使左右壳体465、465远离保持架234运动时,可容易地将延伸部466安装至从动链轮427。
尽管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单元包括管件、轴承和密封件,然而连接单元也可仅包括轴承,只要该轴承被箱体支撑即可。而且,等速接头的左右壳体可以不通过连接单元而可转动地连接至箱体,以使得左右壳体可以单独连接至箱体和从箱体断开。
工业应用性由于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系统能使等速接头关于车体单独连接和断开,因而其适用于后轮独立悬挂的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力传递系统,该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一对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独立悬挂的左右轮;左右等速接头,所述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驱动轴的相应的相对端;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箱体;其中,所述左右等速接头被所述箱体支撑并设计成可移除地单独连接至所述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力传递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右等速接头上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将相应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箱体,以使得所述等速接头可移除地单独连接至所述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力传递系统还包括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设置成横跨所述左右等速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等速接头均包括形成该等速接头的一部分的壳体,并且每个所述连接单元均包括管件,所述管件被所述箱体可拆卸地支撑;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管件内,用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壳体;以及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布置在所述轴承的两侧,用于在所述管件和所述壳体之间进行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力传递系统还包括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并且其中所述左右壳体彼此紧密接近地布置并具有外周部,所述从动链轮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具有供所述从动链轮可拆卸地连接的所述外周部的杯形部件,每个杯形壳体均具有底部,每个等速接头均具有以这样的方式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壳体内部的一部分,即,使得所述壳体沿该壳体的轴向相对于所述一部分滑动,所述从动链轮具有用于与所述壳体接合的接合区域,所述杯形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等速接头的所述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从动链轮的每一接合区域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链轮设置在车辆的横向中央,并关于在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所述驱动力源内的曲轴中心成直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链轮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可从所述从动链轮的横向侧与一工具接合,从而在将所述从动链轮组装至所述壳体时将该从动链轮保持在所述箱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和所述箱体具有多个孔,并且通过将所述工具插入穿过所述接合部和所述箱体的所述孔,而将所述从动链轮保持在所述箱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由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一对左右底框架支撑的下部,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一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布置在所述左右底框架附近并位于所述底框架之间限定的空间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连接至一对左右后轮,所述车辆设计成在崎岖路面上行驶,并且独立悬架包括含有上臂部件和下臂部件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用于将所述左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车体的左箱体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右等速接头连接至所述车体的右箱体部件,所述左右等速接头设计成可移除地单独连接至所述车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速接头包括具有左右延伸部的壳体,所述左右延伸部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支撑一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包括具有左右延伸部的左右壳体,所述左右延伸部均设在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支撑一从动链轮,来自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该从动链轮,所述左右壳体可分别相对于所述左右箱体部件向左右滑动,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壳体的滑动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力传递系统。该用于越野行驶车(10)的驱动力传递系统包括一对驱动轴(177,178),所述驱动轴用于将来自动力单元(18)的驱动力传递至相应的独立悬挂的左右后轮(21,21)。在所述驱动轴的相应的相对端上设置有左右等速接头(184,184)。每一等速接头上均设有轴承单元(176),用于将所述等速接头连接至设在车体上的末齿轮箱(133),从而使所述左右等速接头可释放地单独连接至所述末齿轮箱。
文档编号B60K17/22GK1938174SQ20058001027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关文三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