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97059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具备气囊,该气囊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从车辆的车内侧的侧窗的上方侧向下方展开并且膨胀,以可以保护乘客的头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气囊是使多个安装部固定在车体(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状态,折叠后收容于侧窗的上方侧,并装配到车辆上。该气囊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展开并膨胀,以覆盖侧窗。并且,作为将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构造,不使用装配作业费工时的螺栓而使用夹具。该夹具通过简单操作就可弹簧锁紧,安装于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气囊的规定的安装部上,再将气囊装配到车辆上(例如,参照特开平10-203289号公报)。该夹具的结构为,具备一对卡合脚部。该一对卡合脚部在经过设置在气囊的安装部上的安装孔,从车内侧插入设置在车身侧的固定位置上的固定孔中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后复原,与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
然而,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夹具是合成树脂制成的。在气囊装配到车辆后气囊膨胀时,向下激增的拉力作用在夹具上。因此,夹具的卡合脚部成为被固定孔周缘切削的状态,该固定孔周缘设置在车身侧的固定部位、通常是为钢板制的内面板的部位上。其结果,夹具有从固定孔脱离的危险。而且,在现有的夹具中,也有由于热老化导致树脂自身的强度下降的危险。因此,现有的夹具,在确保安全性地将气囊安装到车身侧这方面产生问题。
另外,鉴于这一点,可以考虑使用金属制的夹具来解决。但是,如果是由弯曲加工形成的这种板厚程度,与合成树脂制的夹具相同,在气囊展开膨胀时,卡合脚部的部位容易产生弯曲变形。一旦产生弯曲变形,则有夹具从固定孔脱落的危险。因此,如果为了能够防止这样的弯曲变形而增加板厚,则夹具向固定孔的插入负荷就会变得过大。也就是说,板材较厚的金属制夹具,会使气囊向车辆的装配作业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是提供可以确保安装稳定性,并容易地将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和多个夹具,装配在车辆上。气囊折叠后收容在侧窗的上方侧,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展开并膨胀,以覆盖侧窗。此外,气囊具有安装孔,具备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多个安装部。各夹具经安装孔插入设置于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固定孔中后卡合。夹具具备主体部和可以拆下地被卡合在主体部上的锁定部。主体部具备轴部和头部。轴部具备从前端侧向根部侧凸出设置的一对卡合脚部。一对卡合脚部从车内侧经过安装孔插入固定孔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后复原,与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头部与轴部的根部侧连接。头部在一对卡合脚部向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时进行限位,以将气囊的安装孔的周缘压在固定孔的车内侧周缘侧,并且,将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锁定部具备隔离部和卡固部。隔离部可以插入卡合脚部之间,以防止与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的一对卡合脚部相互接近。卡固部以在隔离部向卡合脚部之间的插入完成时,以可以从拆下的方式卡固在主体部上。
此外,轴部形成板金制的外壳部和合成树脂制的芯部这二层结构。外壳部的配置方式为,从轴部的前端侧向两侧延伸,使一对卡合脚部的外表面侧连续而构成。芯部配置在外壳部的内周侧上。
并且,外壳部具备一对卡合爪部,其分别具有卡合阶部,其可以与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以及支撑杆部,其从卡合阶部向轴部前端侧延伸。芯部具备一对支撑片部。一对支撑片部的配置方式为,从轴部的前端侧向两侧延伸,同时使一对卡合脚部的内周侧连续而构成,并且,可以支撑卡合阶部的背面侧,配置在一对卡合爪部的相互的相对面侧。另外,一对支撑片部在相互之间设置可以插入隔离部的插入空间。并且,一对卡合片部在隔离部向插入空间插入时,隔离部与卡合爪部抵接,限制一对卡合爪部相互向接近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涉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在将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在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时,通过使夹具的主体部的轴部经气囊安装部的安装孔,从车内侧插入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固定孔,使一对卡合脚部与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然后,使锁定部的隔离部插入卡合脚部间的插入空间,使锁定部的卡固部与凸缘主体部卡固。于是,由于夹具主体部的头部,成为气囊安装部的安装孔的周缘推压向固定孔的车内侧周缘侧的形态,安装孔周缘和固定孔周缘被限位在夹具主体部的头部和一对卡合脚部之间。其结果,气囊的安装部被安装在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而固定。
此时,一对卡合脚部最初在与夹具主体部卡固的锁定部的隔离部没有插入状态下,插入车身侧的固定部位的固定孔中。因此,可以抑制夹具向固定孔的插入负荷的增加,使气囊的安装部固定在车身侧。
当然,固定后,一对卡合脚部通过卡固在夹具主体部的锁定部的隔离部插入而防止了相互接近。因此,防止一对卡合脚部从固定孔脱落。
特别是,本发明中,一对卡合脚部由外周侧的板金制的外壳部和内周侧的合成树脂制的芯部构成。而且,设置芯部的支撑片部,以使外壳部的卡合爪部在从与固定孔周缘卡合的卡合阶部的背面侧至支撑杆部的内周侧的轴部前端侧填充间隙,在此状态下,由支撑片部进行支撑。因此,在气囊展开膨胀时,即使对板金制的支撑杆部作用从固定孔向夹具的拔出方向,也就是夹具的轴部的轴向的方向的拉力,板金制的支撑杆部产生压屈变形(弯曲变形),芯部的支撑片部也能抵抗其拉力,以进行加固。其结果,即使由很容易进行弯曲加工的薄板金制成包括支撑杆部的卡合爪部,一对卡合脚部也不会从固定孔脱落,可以将气囊的安装部牢固地安装在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
此外,如果从合成树脂制的芯部来看,支撑片部在板金制的卡合阶部被覆盖。因此,防止了固定孔周缘对支撑片部的切削,同时减少了因热老化导致树脂的强度下降的影响。其结果,芯部可以稳定地支撑卡合爪部。
此外,在向车身侧的固定部位安装后,将气囊的安装部从车身侧拆下时,首先,解除锁定部与主体部的卡固,将隔离部从卡合脚部间的插入空间拔出。然后,仅使一对卡合脚部相互接近而从固定孔拔出,可以容易地将气囊的安装部从车身侧的固定部位拆下。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能够确保安装稳定性,容易地将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并且,将安装后的气囊的安装部拆下也很容易。
作为气囊,也可以使用具有与固定孔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的安装孔,比安装孔的开口大的外形形状的板状的推压板。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该推压板,则将夹具的卡合脚部经气囊的安装部的安装孔,穿过推压板的组装孔,与组装孔周缘卡合。然后,如果使安装孔周缘和组装孔周缘配置在夹具的卡合脚部和头部之间,则可以在安装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之前,将夹具组装在气囊的安装部上。也就是说,这样的结构,可以在向车身侧安装之前,使气囊和夹具一体化,从而防止夹具的丢失等,便于气囊装置的操作。
这种情况下,推压板由弹簧钢制成,并且其结构为,设置推压板部,其具有组装孔;以及环状的变形板部,其设有连接片部,与推压板部连接,配置在推压板部的周围。此外,推压板优选的配置方式为,通过连接片部,使变形板部从推压板部向车外侧偏移。
这样的结构,在使夹具插入车身侧的固定孔而向车身侧进行安装时,推压板的变形板部压接在固定孔的车内侧周缘上,能够吸收车身侧的固定孔周缘的板厚的误差。
此外,锁定部的优选结构为,在隔离部向一对卡合脚部之间插入前,临时保持在主体部上。这样的结构,锁定部不会从主体部脱离,使夹具的操作容易进行。
这种情况下,优选的结构为,设置卡合部,使得当锁定部被临时保持在主体部上时,可以穿过固定孔进行卡合,以使一对卡合脚部相互接近,并且,当隔离部向插入空间插入时,解除使卡合脚部相互接近的卡合。这样的结构,因为能够显著地减少夹具向固定孔的插入负荷,所以进一步简化了气囊向车辆装配的作业。
在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中,也可使用具有与固定孔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的组装孔,由比安装孔的开口大的外形形状的弹簧钢制成的板状的推压板。该推压板的结构为,具备推压板部,其具有组装孔;以及环状的变形板部,其设置连接片部,与推压板部连接,配置在推压板部的周围。推压板部为与夹具的头部可以卡合的结构。此外,变形板部的设置方式为,通过连接片部,从推压板部向车外侧偏移。并且,夹具通过使卡合脚部经气囊的安装部的安装孔,穿过推压板部的组装孔,然后使推压板部与头部卡合,从而在向车身侧的固定部位安装前,组装到气囊的组装部上。在使用这样的推压板的情况下,在向车身侧安装前,可以将气囊和夹具一体化,防止了夹具的丢失等,使气囊装置的安装变得简便。而且,在使夹具插入车身侧的固定孔,安装在车身侧时,推压板的变形板压接在固定孔的车内侧周缘上,能够吸收车身侧的固定孔周缘的板厚误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的车辆装配状态的简要正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气囊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车辆装配状态的简要局部纵剖面图,对应于图1的III-III部位。
图4是实施方式的夹具附近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树脂部)的平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正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侧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5的VIII-VIII部位。
图9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6的IX-IX部位。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锁定部的平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锁定部的正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锁定部的侧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锁定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10的XIH-XIH部位。
图14是实施方式的夹具的锁定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11的XIV-XIV部位。
图15A、15B、15C是按顺序说明实施方式的夹具向气囊的安装部的安装状态和向车身侧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16A、16B、16C是按顺序说明将实施方式的夹具的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的状态的图,表示图15C之后的状态。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夹具向车身侧的安装完成状态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夹具向锁定部的主体部的临时保持状态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19A、19B、19C是按顺序说明将实施方式的夹具从车身侧拆下的图。
图20A、20B是按顺序说明将实施方式的夹具从车身侧拆下的图,表示图19C之后的状态。
图2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夹具附近的分解斜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树脂部)的平视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正视图。
图24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侧视图。
图25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2的XXV-XXV部位。
图26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拆下外壳部的主体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3的XXVI-XXVI部位。
图27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锁定部的平视图。
图28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锁定部的正视图。
图29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锁定部的侧视图。
图30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锁定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7的XXX-XXX部位。
图31是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锁定部的剖面图,对应于图28的XXXI-XXXI部位。
图32A、32B、32C是按顺序说明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向气囊的安装部的安装状态和向车身侧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33A、33B是说明将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的状态的图。
图34是表示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向车身侧的安装完成状态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35是表示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锁定部向主体部的临时保持状态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36是表示将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外壳部组装到芯部上的状态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37是表示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使锁定部临时保持在主体部上的状态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38是表示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的向车身侧安装的状态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39A、39B是按顺序说明将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从车身侧拆下的图。
图40A、40B是按顺序说明将图21所示的变形例的夹具从车身侧拆下的图,表示图39B之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对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实施方式的修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如图1所示,装配于车辆V上。具备气囊10、夹具29、充气机22、安装托架23以及气囊盖8。气囊10在车辆V的车内侧的侧窗W1、W2的上方侧,在从前柱部FP的下缘侧,经上边梁RR的下缘侧,直到后柱部RP的上方侧的范围内,折叠后被收容。
充气机22如图1、2所示,形成大致圆柱状的圆筒,外部安装用于使气囊10中的膨胀用气体流入的连接口部12。充气机22的连接12利用夹具25与气囊10连接。充气机22利用安装托架23,安装固定到中柱部CP的上方附近的上边梁部RR的内面板2上。此外,充气机22被天花板衬里5的下缘5a覆盖。此外,内面板2是车辆V的车身(车体)1侧的部件,气囊10的安装部20也被安装固定。另外,安装托架23用板金制成,保持充气机22。托架23利用安装螺栓24,固定在内面板2上。
气囊盖8由配置在前柱部FP上的支柱装饰件4和配置在上边梁部RR上的天花板衬里5的各自的下缘4a、5a侧构成。此外,前支柱装饰件4和天花板衬里5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前柱部FP和上边梁部RR上,分别被安装固定在车身1的内面板2的车内侧。此外,天花板衬里5配置在从前柱部FP的上方附近,经中柱部CP的上方,到后柱部RP的上方附近。
气囊10,如图1~图3所示,具有挠性,由织布形成,该织布通过使用了聚酰胺丝等的筒织制成。此外,气囊10在外表面上适当地设置硅橡胶等防止漏气用的涂层。该气囊10使来自于充气机22的膨胀用气体G流入,从折叠状态展开而膨胀。气囊10覆盖侧窗W1、W2的车内侧和中柱部CP、后柱部RP的支柱装饰件7、6的车内侧。气囊10具备气体流入部11,其通过使膨胀用气体G流入而膨胀,以使车内侧壁部11a和车外侧壁部11b分离;以及非流入部16,其不使膨胀用气体G流入。
气体流入部11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连接口部12、气体供给流路部13以及保护膨胀部14构成。气体供给流路部13在气囊10的上缘10a侧,沿着车辆V的前后方向,配置成直线状。在气体供给流路部13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上,形成向上方延伸的连接口部12。连接口部12使来自于充气机22的膨胀用气体G流入气体流入部11内。在气体供给流路部13中,当膨胀用气体G从连接口部12流入时,膨胀用气体G向车辆V的前后方向两侧流动。保护膨胀部14是保护坐在车辆V的座椅上的乘客的头部的区域,在气囊10展开膨胀完成时,配置在气体供给流路部13的下方。并且,保护膨胀部14具备前部14a,其配置在车辆V的前座的侧方,以覆盖前座侧方的侧窗W1的方式配置;以及后部14b,其配置在车辆V的后座的侧方,以覆盖后座侧方的侧窗W2的方式配置。并且,前、后部14a、14b的结构为,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可膨胀的单元14c。
非流入部16以使气体流入部11的壁部11a、11b相互结合的方式形成。非流入部16由周缘部17、分隔部18、板状部19以及安装部20构成。周缘部17配置在气囊10的外周缘的部位上,以包围气体流入部1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
板状部19形成大致长方形板状,配置在保护膨胀部14的前、后部14a、14b之间的气体供给流路部13的下方,以及气囊10的前端侧。这些板状部19是为了确保气囊10的整体形状而设置的,同时是为了减小气体流入部11的容积,缩短完成膨胀的时间而设置的。
分隔部18设置多个。这些分隔部18是为了分隔气体供给流路部13和保护膨胀部14而设置的,或者,配置在保护膨胀部14的区域内,为了使前、后部14a、14b分离成各个单元14c而设置的。此外,如果保护膨胀部14由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单元14c构成,则在展开膨胀完成时,可以限制气囊10的厚度,使气囊10膨胀成板状,此外,可以在向车辆V的安装状态下的气囊10的下缘10b侧上产生前后方向的张力。
安装部20以从气囊10的上缘10a侧的周缘部17向上方凸出的方式配置多个(实施方式中为6个)。在这些安装部20上,安装用于安装到内面板2上的夹具29。并且,安装部20成为将气囊10安装到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的部位(参照图1~4)。在各安装部20上,贯穿车内外方向,设置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开口的安装孔20a。
夹具29如图4、15A、17、18所示,具备主体部30以及以可拆下方式卡固在主体部30上的锁定部55。主体部30如图15A所示,具备头部31和轴部38。锁定部55如图4、10~14所示,具备顶板部56和隔离部59。此外,主体部30如图4所示,由合成树脂部30a和板金制的金属部30b构成,该合成树脂部30a由材质为聚酯树脂等的合成树脂制成,该金属部30b构成外壳部45,通过将钢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
轴部38如图15所示,从主体部30的头部31的中央附近凸出设置。此外,轴部38以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从前端38a侧至根部38b侧,向两侧扩开的方式凸出设置。当一对卡合脚部53、53如图15、16A所示,经气囊10的安装部20的安装孔20a,从车内侧插入内面板2的固定孔2a中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然后,通过固定孔2a后复原,卡合在内面板2的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上。
头部31与轴部38的根部38b侧连接。该头部31在一对卡合脚部53、53向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时进行限位,以将气囊10的安装孔20a的周缘推压至固定孔2a的车内侧周缘2b侧。于是,头部31成为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安装到车身1侧的固定部位即内面板2上的部位。该头部31如图4~9所示,具备大致椭圆板形状的底壁部32,其使插入孔33在中央开口;以及周壁部36,其从底壁部32的外周缘向远离轴部38的方向凸出。插入孔33具备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33a,并且,锁定部55的隔离部59从开口33a插入插孔33中。
在底壁部32上,在远离轴部38的方向上,从插入孔33的周缘凸出设置各一对的卡固对应部34、34和临时保持部35、35,它们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各一对的卡固对应部34、34和临时保持部35、35以使对应的相互的相对方向在正交方向上错开而进行配置。各卡固对应部34、34配置在大致长方形的开口33a的短边侧的缘上。各卡固对应部34、34分别如图8、16C所示具备卡固槽34a,其可以将锁定部55的钩状的各卡固部57、57卡固在底壁部32的插入孔33的轴部38侧的缘上。此外,各临时保持部35配置在大致长方形的开口33a的长边侧的缘中央上。各临时保持部35形成分别具备两根纵棒部35a、35a以及将纵棒部35a、35a相互连接的横棒部35b的倒U字形的环状。各临时保持部35如图18所示,使各横棒部35b与锁定部55的临时保持对应部60卡合。
此外,锁定部55如图4、10~14所示,由与主体部30的合成树脂部30a相同的聚酯树脂等合成树脂制成。锁定部55具备可以嵌插入主体部30的周壁部36内的大致椭圆板形状的顶板部56,以及从顶板部56凸出设置的隔离部59。隔离部59形成可从开口33a插入的长方形形状的外形形状的剖面。隔离部59如图16所示被插入,以在卡合脚部53、53之间填充间隙,可以防止与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的一对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并且,在顶板部56上,沿着隔离部59的凸出方向,凸出设置卡固部57、57。卡固部57、57具备以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的钩状的钩片57a。这些卡固部57在隔离部59向卡合脚部53、53之间的插入完成时,与夹具主体部30的各卡固对应部34的卡固槽34a卡固(参照图16C)。该卡固状态设定为,如果将锁定部55强力拔出,则可以拆下。
此外,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隔离部59上,在外形为长方形形状的横剖面的短边侧的部位上,形成临时保持对应部60(参照12、18)。临时保持对应部60形成凹部,以可以与夹具主体部30的各临时保持部35的横棒部35b卡合。横棒部35b与该临时保持对应部60的卡合状态的构成方式为,可以在一对卡合脚部53、53可以相互接近的位置上卡合,以使隔离部59停止,并且,然后从该状态将隔离部59压入插入空间43侧时,可以解除卡合状态。此外,隔离部59的配置方式为,使横剖面为长方形形状的外形的长边侧沿着长方形形状的开口33a的短边侧(与短边相对)。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轴部38包含一对卡合脚部53、53,被板金制的外壳部45覆盖。此外,轴部38的外壳部45以外的部位构成作为合成树脂部30a的芯部39。此外,外壳部45如图4所示,通过将厚度为0.5mm的钢板弯曲加工制成。外壳部45具备组装基板部46和一对卡合爪部49。
此外,使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而收容于轴部38内的状态的轴部38的横剖面的外形形状(与芯部39的横剖面中的使后述的侧壁部40a、40a相互连接的形状一致)为可以插入内面板2的固定孔2a或气囊10的安装孔20a的形状,而且形成比孔2a、20a的开口形状稍小的长方形形状。
组装基板部46由U字状部47和两个凸缘部48、48构成。U字状部47为具有底壁部47a和从底壁部47a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延伸的侧壁部47b、47b的剖面U字状。凸缘部48、48分别从U字状部47中的U字相互分离的两端向正交方向延伸。各侧壁部47b配置在收容卡合脚部53的轴部38中的长方形形状的外形形状的剖面的长边侧。在从各侧壁部47b到凸缘部48的领域,形成冲孔加工的空间46a。在各侧壁部47b的空间46a上,分别凸出设置从底壁部47a延伸的卡合爪部49。此外,在各侧壁部47b的两侧的外缘上形成组装凹部47c,其用于使外壳部45组装保持在轴部38的芯部39上。
一对卡合爪部49如图4、16所示,以从轴部38的前端38a侧至根部38b侧扩开的方式向两侧延伸。并且,一对卡合爪部49的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的外表面侧连续而构成。各卡合爪部49由可以与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的卡合阶部50,以及从卡合阶部50向轴部38的前端38a侧延伸的支撑杆部51构成。而且,在各卡合阶部50的相互接近的前端的缘上,以朝向主体部30的头部31侧的方式凸出设置把持部50a。各把持部50a为了在将夹具29的主体部30从固定孔2a拔出时(参照图19C、20A),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而进行把持。
芯部39如图4、5~9、15所示,配置在外壳部45的内周侧。芯部39具备以从轴部38的前端38a侧至根部38b以扩开的方式向两侧延伸的一对支撑片部41、41,以及使支撑片部41、41凸出设置的柱状部40。芯部39的形成方式为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的内周侧连续而构成。柱状部40如图6~9所示,形成剖面U字状,其具备从头部31的插入孔33的周缘以相对的方式凸出设置的侧壁部40a、40a,以及使侧壁部40a、40a的前端相互连接的底壁部40c。从侧壁部40a、40a的插入孔33的周缘的凸出位置,形成临时保持部35、35侧的位置,作为插入孔33的长方形的开口33a的长边侧的缘。并且,侧壁部40a、40a位于轴部38的横剖面中的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的短边侧。支撑片部41、41从底壁部40c的侧壁部40a、40a之间的两缘向底壁部32侧凸出设置。此外,在各侧壁部40a中的轴部38的轴正交方向的两缘上,凸出设置组装凸起40b。各组装凸起40b使外壳部45的组装凹部47c嵌入结合,将外壳部45组装并保持在芯部39上。并且,在将外壳部45保持在芯部39上时,外壳部45的凸缘部48与头部31抵接,同时外壳部45的U字状部47的底壁部47a与柱状部40的底壁部40c抵接,于是,各支撑片部41配置到各卡合爪部49的内侧面上。
一对支撑片部41分别具备前端面41a,其在外壳部45被保持在芯部39上时,支撑卡合阶部50的背面侧。此外,一对支撑片部41在外壳部45被保持在芯部39上时,配置在一对卡合爪部49、49的相互的相对面侧,从侧方看成为三角柱状(参照图8、15)。并且,支撑片部41、41使可以插入隔离部59的插入空间43配置在相互之间。这些一对支撑片部41、41,在隔离部59插入完成时(参照图16),与隔离部59和卡合爪部49抵接,并且,限制卡合爪部49、49向相互的接近方向移动。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M中,为了在气囊10向车身1侧安装前,将夹具29安装到气囊10的各安装部上,如图4、15、16所示,使用推压板62。推压板62由弹簧钢制成,形成平板形状。推压板62具备推板部63和变形板部65。推板部63配置在推压板62的内周侧,形成大致四角环状,具备与固定孔2a大致相同形状的长方形状开口的组装孔63a。推板部63的外形形状形成比安装部20的安装孔20a大的形状。变形板部65设置连接片部64、64,与推板部63连接,形成配置在推板部63的周围的大致四角环状。变形板部65通过连接片部64、64,从推板部63偏离车外侧进行配置。
该推压板62如图15所示,使变形板部65配置在远离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的安装孔20a的车外侧周缘20c的方向上,并且使推板部63的组装孔63a周缘抵接在车外侧周缘20c上。然后,如果以使卡合脚部53、53经安装孔20a穿过组装孔63a,同时使卡合脚部53、53与组装孔63a的周缘卡合的方式,将气囊10的安装孔周缘20b配置在推板部63和头部31之间,就可以将推压板62安装在夹具29上,此外,夹具20和推压板62安装到安装部20上。
此外,变形板部65在将夹具29安装到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时,如图16所示,以弯曲的方式压接在固定孔20a的车内侧周缘2b上,吸收内面板2的厚度误差。
接着,介绍将气囊装置M装配到车辆V上的工序,首先,将气囊10折叠。该折叠为,以先将气囊10平坦地展开,然后,顺次地形成正折和反折的折痕C(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图3),并且使气囊10的下缘10b侧接近上缘10a侧的方式,进行蛇形折叠。并且,在折叠了气囊10后,通过防止折叠散开用的可以破裂的未图示的胶带,包裹气囊10的规定部位。此外,将夹具29连同推压板62安装在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上。再利用夹板25将已经安装托架23的充气机22与连接口部12连接,形成气囊组装体。
此外,通过夹具29首先形成主体部30。也就是说,首先,将外壳部45的U字状部47的侧壁部47b、47b相互扩大,并盖住芯部39的支撑片部41、41侧。然后,通过将凸缘部48、48与头部31的底壁部32接触,并将侧壁部47b、47b从扩大的状态缩小,使组装凸起40b与组装凹陷部47c嵌合,从而将外壳部45组装到芯部39上,形成主体部30。此外,使各临时保持部35的横棒部35b与临时保持对应部60卡合,预先使锁定部55临时保持在主体部30上。再如前述的那样(参照图15A、B),将推压板62连同夹具29安装到安装部20上。
然后,使安装托架23配置在车身1侧的内面板2的规定位置上,利用螺栓24紧固,同时利用一对卡合脚部53、53或隔离部59,如图15、16所示,使各夹具29插入内面板2的固定孔2a上而卡合,由此将充气机22和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固定到内面板2上,将气囊组装体安装到车身1侧。
接着,将从规定的充气机动作用的控制装置延伸的未图示的导线连接到充气机22上,再将前支柱装饰件4和天花板衬里5安装到车身1上,然后,安装后支柱装饰件6和中央支柱装饰件7,就可将气囊装置M装配到车辆V上。
将气囊装置M装配到车辆V上后,如果充气机22动作,则来自充气机22的膨胀用气体G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从连接口部12流入气体供给流路部13,向前后方向两侧流入气体供给流路部13。其结果,膨胀用气体G向各单元14c内供给,气囊10的保护膨胀部14解除折叠并开始膨胀。于是,气囊10使包裹的未图示的胶带断开,再推开前支柱装饰件4和天花板衬里5的下缘4a、5a侧的气囊盖8,如图1、3的双点划线所示,以向下方凸出,并覆盖侧窗W1、W2、中柱部CP、后柱部RP的车内侧的方式,较大地展开膨胀。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安装到作为车身1侧的固定部位的内面板2上时,如图15、16A所示,使夹具29的主体部30的轴部38,经气囊安装部20的安装孔20a,从车内侧插入车身1侧的内面板2的固定孔2a中,于是,一对卡合脚部53、53与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然后,如图16B、C、17所示,压入锁定部55,使隔离部59插入卡合脚部53、53之间的插入空间43中,同时使锁定部55中的卡固部57的各钩片57a卡固在夹具主体部30的卡固对应部34的凹槽34a上。
此时,由于夹具主体部30的头部31,气囊安装部20的安装孔20a的周缘20c推到固定孔2a的车内侧周缘2b侧。并且,安装孔周缘20b、20c和固定孔周缘2b、2c通过推压板62,限位在夹具主体部30的头部31和一对卡合脚部53、53之间。其结果,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安装在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并被固定。
此外,其固定后,和夹具主体部30卡固的锁定部55的隔离部59插入卡合脚部53、53之间的插入空间43中。由此,防止一对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以防止从固定孔2a脱落。
特别是,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对卡合脚部53、53由外周侧的板金制的外壳部45和内周侧的合成树脂制的芯部39构成。并且,外壳部45的卡合爪部49、49,通过支撑片部41的前端面41a支撑与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的卡合阶部50的背面。此外,卡合爪部49、49,从卡合阶部50的背面侧至支撑杆部51的内周侧的轴部前端38a,即,U字状部47的底壁部47a侧,利用芯部39的支撑片部41,以填充间隙的方式被支撑。因此,当气囊10展开膨胀时,即使在从固定孔2a到夹具29的拔出方向,即,沿着夹具29的轴部38的轴方向的车内侧方向,向板金制的支撑杆部51作用拉力,板金制的支撑杆部51要产生弯曲变形,芯部39的支撑片部41也会抵抗该拉力,以进行加固。也就是说,即使采用容易进行弯曲加工的薄的板金制成包含支撑杆部51的卡合爪部49,一对卡合脚部53、53也不会从固定孔2a脱落,可以牢固地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安装到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
此外,如果从合成树脂制的芯部39来看该固定形态,则支撑片部41被板金制的卡合阶部50覆盖。由此,防止了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对支撑片部41的切削。此外,降低了因热老化导致树脂强度下降的影响。其结果,合成树脂制的芯部39可以稳定地支撑卡合爪部49。
因此,通过夹具29,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长期地、保证安装稳定性并牢固地安装在内面板2上,并被固定。
此外,在安装到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之后,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从车身1侧拆下时,如图19A、B所示,首先,通过把持锁定部55而向车内侧拉,解除卡固部57的主体部30的与卡固对应部34的卡固,将隔离部58从卡合脚部53、53之间的插入空间43拉出。然后,如图19C、图20A、B所示,使用钳子等夹具J,把持卡合爪部49、49的把持部50a、50a。于是,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仅将主体部30从固定孔2a拔出,就可很容易地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从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拆下。
此外,将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安装固定在内面板上时,首先,在夹具29的一对卡合脚部53、53插入固定孔2a时,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夹具29的锁定部55使临时保持部35的横棒部35b与临时保持对应部60卡合,从而使隔离部59不插入到插入空间43的插入完成位置。然后,在此状态下,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插入内面板2的固定孔2a中。此时,如图15B、C所示,仅是由卡合爪部49和支撑片部41构成的卡合脚部53、53弯曲。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容易地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插入固定孔2a,并且与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也就是说,夹具29(卡合脚部53)限制了向固定孔2a的插入负荷的上升,可以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固定在车身1侧。
因此,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确保了安装稳定性,可以容易地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安装到车身1侧,此外,安装后的气囊10的安装部20的拆下也很容易。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板状的推压板62,其具有和固定孔2a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的组装孔63a。并且,使卡合脚部53、53穿过组装孔63a,并使推压板62与卡合脚部53卡合。再使气囊10的安装孔20a的车外侧周缘2c配置在推板部63和头部31之间,将推压板62安装在夹具29上。此安装时,在夹具29在向车身1侧的内面板2安装之前,组装在气囊10的安装部20上。也就是说,推压板62在向车身1侧安装之前,可以将气囊10和夹具29一体化,从而防止夹具29的丢失等。其结果,气囊装置M通过推压板62,操作更便利。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推压板62具备推板部63,其具有组装孔63a;以及变形板部65,其通过连接片部64、64,从推板部63向车外侧偏移,推压板62由弹簧钢制成。因此,在将夹具29安装到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时,如图16所示,由于变形板部65压接在固定孔2a的车内侧周缘2b上,所以推压板62能够吸收内面板2的厚度误差。并且,作为与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相同的组装夹具29的状态,即使将各安装部20安装固定在使内面板2的厚度不同的部位上,推压板62也通过使变形板部65弯曲,调整变形板部65相对推板部63的间隔距离,然后,夹具29可以稳定地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卡合在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上。
此外,实施方式的夹具29,在为了不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而使隔离部59插入插入空间43之前,使临时保持对应部60与临时保持部35的横棒部35b卡合,使锁定部55临时保持在主体部30上。该临时保持状态是将隔离部59配置在向固定孔2a插入时可以允许一对卡合脚部53、53向相互接近方向弯曲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在此状态下,使锁定部55临时保持在主体部30上。因此,在使隔离部59插入插入空间43之前,锁定部55不会从主体部30上脱落,夹具29的操作变得容易进行。
此外,作为夹具,也可为如图21、34、35所示的夹具29A的结构。该夹具29A,如图32C、33所示,其结构为,可以在使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插入固定孔2a,并且在插入后的锁定部55的隔离部59A向插入空间43插入时,使卡合脚部53、53相互扩开,并且限制相互的接近。
关于该夹具29A与夹具29的最大的不同,如图21、29~31、32A、B、图36、37所示,锁定部55的隔离部59A和主体部30的外壳部45上的卡合爪部49的卡合阶部50A的结构差异较大。即,隔离部59A的卡合部61配置在前端。此外,卡合爪部49的卡合阶部50A的结构为,将前端的把持部50a设置为宽度窄的头部50b,以及从头部50b向宽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0c。
此外,第二个不同点在于,夹具29A具备如图21、35所示的钩片63b、63b,和如图26、35所示的钩阶部32a。钩片63b、63b如图21、35所示,是推压板62A的推板部63的组装孔63a的周缘,并且,在长方形开口的组装孔63a的短边侧的相对的缘上,向远离变形板部65的方向凸出设置。并且,钩片63b具备将变形板65侧的前端向外方侧折起而形成的折起爪63c。钩阶部32a,如图26、35所示,在主体部30的头部31的底壁部32A通过气囊10的安装部20,将推压板62A组装在夹具主体部30上时,卡合各钩爪63b、63b的折起爪63c。并且,钩阶部32a以不使推压板62A摇晃的方式与夹具29A卡合。钩阶部32a在主体部头部31的底壁部32的插入孔33的内周缘上相对的临时保持部35、35附近,在远离轴部38侧设置凹槽而形成。
另外,夹具29A中,作为不同点,有卡固对应部34A(参照图25、34)、U字状部47A(参照图21、23、34)、以及柱状部40A(参照图21、23、34)的结构。也就是说,如图21、23、34所示,在隔离部59A向插入空间43的插入完成时,具备用于使锁定部55的卡固部57与主体部30卡固的卡固槽43a的卡固对应部34A,在夹具29A中,不从底壁部32A凸出。此外,如图21、23、34所示,在将外壳部45组装到芯部39上时,为了将外壳部45和芯部39相互卡合,在U字状部47A上的底壁部47a的中央形成组装孔47d,在柱状部40A上的底壁部40c上形成与组装孔47d嵌合的组装凸起40d。
并且,与夹具29有很大差别的隔离部59A的卡合部61的结构为,如图21、29~31所示,在隔离部59A的前端侧设置插入口61a、卡合片部61b、以及开放口61c。插入口61a在隔离部59A的前端面上开口,以从隔离部59A的前端向顶板部56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开放口61c形成与把持部50a的头部50d和伸出部50c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开口形状,贯穿隔离部61a的轴正交方向。该开放口61c的贯通方向沿着外形为长方形形状的隔离部59A的横剖面中长边侧相互的相对方向,即,一对卡合脚部53、53的弯曲方向而形成。卡合片部61b在隔离部59A的前端,作为由形成插入口61a和开放口61c的其余部分构成的形状而配置在四个部位上。卡合片部61b为从外形为长方形形状的隔离部59A的横剖面中长边侧的两缘向中央侧,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凸出设置的棒状体。并且,在使临时保持部35、35的横棒部35b与临时保持对应部60的凹槽卡合,锁定部55临时保持在主体部30上时,如果同时使一对卡合爪部49相互接近,则卡合片部61b配置在与一对卡合爪部49的把持部50a干涉(接触)的位置上。
除了以上不同点,夹具29A和推压板62A的其他的构成部位与夹具29和推压板62相同,在相同的部件、部位上附有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使用该夹具29A,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安装固定到车身1侧的作为固定部位的内面板2上时,首先,将外壳部45的U字状部47A的侧壁部47b、47b相互加宽并覆盖芯部39的支撑片部41侧。然后,使凸缘部48、48与头部31的底壁部32A接触,并从加宽侧壁部47b、47b的状态缩小,使组装凸起40b、40d与组装凹部47c或组装孔47d嵌合。于是,可以将外壳部45组装到芯部39上,从而可以形成主体部30。然后,如图32A、B所示,通过使主体部30的卡合脚部53、53弯曲,使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以此状态进行推压,形成使一对卡合爪部49、49的卡合阶部50A、50A的把持部50a、50a相互接近的状态。以此状态,使锁定部55的隔离部59A从前端插入插入孔33,并且使把持部50a、50a插入卡合部61的插入口61a中,从而使各临时保持部35的横棒部35b与临时保持对应部60卡合。然后,解除卡合脚部53、53的推压。于是,卡合脚部53、53使弯曲复原而要彼此分开。但是,锁定部55的隔离部59A的前端上的卡合部61的卡合片部61b,在其内侧面上,与把持部50a的伸出部50c抵接。因此,卡合脚部53、53如图32B所示,保持相互接近的状态。该相互接近的状态是卡合脚部53、53收容在芯部39内的状态,因此,在向轴部38的固定孔2a插入时,变为几乎不与固定孔2a的内周面抵接的状态。
然后,如图32B、C所示,经气囊10的安装部20的安装孔20a,使轴部38插入推压板62A的组装孔63a中,使推压板62A的各钩片63b的折起爪63与夹具29A的主体部30的钩阶部32a卡合。于是,安装部20夹持在夹具29A的头部31和推压板62A的推板部63之间,将夹具29A和推压板62A安装到气囊10的各安装部20上。
此外,在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安装固定在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的情况下,如图32C所示,通过使夹具29A的轴部38插入固定孔2a中,使推压板62A的变形板部65与固定孔2a的车内侧周缘2b抵接。然后,如图33A、B所示,通过压入锁定部55,将隔离部59A插入到插入空间43的插入完成位置。此时,隔离部59A的卡合部61的各卡合片部61b的位置错开,一对卡合爪部49的各把持部50a、50a配置在卡合部61的开放口61c的位置上。因此,各把持部50a解除卡合片部61b的卡合,从开放口61出来。其结果,一对卡合脚部53、53,由于使弯曲复原,而与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并且隔离部59A以限制相互接近的方式,配置在卡合脚部53、53之间(参照图34、37、38)。另外,一对卡合脚部53、53与固定孔2a的车外侧周缘2c卡合时,卡固部57的钩片57a卡固在卡固对应部34A的卡固槽34a上,防止锁定部55从主体部30上脱落。其结果,气囊10的安装部20牢固地安装固定在内面板2上。
在安装到内面板2上之后,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拆下时,如图39的A、B所示,首先,把持锁定部55向车内侧拉,解除卡固部57的主体部30与卡固对应部34A的卡固,然后,将隔离部59A从卡合脚部53、53间的插入空间43拔出。之后,如图40A、B所示,使用钳子等夹具J,把持卡合爪部49、49的把持部50a、50a,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相互接近,将主体部30从固定孔2a拔出。于是,可以容易地将气囊10的安装部20从车身1侧的内面板2上拆下。
使用该夹具29A和推压板62A的气囊装置M,可以获得与使用夹具29和推压板62的气囊装置M相同的作用和效果。不仅如此,在夹具29A的锁定部55利用临时保持部35被临时保持在主体部30上时,卡合部61的各卡合片部61b,以使一对卡合脚部53、53(卡合爪部49、49)相互接近的方式进行卡合。该卡合状态是使卡合脚部53、53与固定孔2a的内周面尽量不接触,而能够穿透固定孔2a的状态。此外,其后的隔离部59A向插入空间43插入时,将开放口61c配置在把持部50a的侧方,解除使卡合脚部53相互接近的卡合,以此方式,卡合部61配置在隔离部59A上。
因此,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可以显著地减少夹具29A向固定孔2a的插入负荷,所以能够进一步简化将气囊10装配到车辆V的作业。
此外,实施方式的夹具29、29A,示出了由与卡固槽34a卡固的钩片57a形成使锁定部55与主体部30卡固的卡固部57的情况。但是,也可在卡固部57侧设置凹槽,将可以与该凹槽卡固的凸状的钩片等设置在主体部30侧的卡固对应部上。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由可以与由凹部构成的临时保持对应部60卡合的凸状的横棒部35b,构成将锁定部55临时保持在主体部30上的临时保持部35。但是,也可在临时保持部35侧设置凹部,将可以脱离地与该凹部卡合的凸状的临时保持对应部设置在锁定部55侧。
权利要求
1.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和多个夹具,装配于车辆上,前述气囊折叠后收容在侧窗的上方侧,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展开膨胀,以覆盖侧窗,并且具有安装孔,具备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多个安装部,前述各夹具的结构为,经前述安装孔插入设置于前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固定孔中后卡合,具备主体部和可以拆下地被卡合在主体部上的锁定部,前述主体部的结构为,具备轴部,其从前端侧向根部侧凸出设置一对卡合脚部,该一对卡合脚部从车内侧经过前述安装孔插入前述固定孔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后复原,与前述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以及头部,其与该轴部的根部侧连接,在一对前述卡合脚部向前述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时进行限位,以将前述气囊的安装孔的周缘压在前述固定孔的车内侧周缘侧,并将前述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前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前述锁定部的结构为,具备隔离部,其可以插入前述卡合脚部之间,以防止与前述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的一对前述卡合脚部相互接近;以及卡固部,其以在该隔离部向前述卡合脚部之间的插入完成时,以可以拆下的方式卡固在前述主体部上,前述轴部形成板金制的外壳部和合成树脂制的芯部这二层结构,前述外壳部的配置方式为,从前述轴部的前端侧向两侧延伸,使一对前述卡合脚部的外表面侧连续而构成,前述芯部配置在前述外壳部的内周侧,前述外壳部的结构为,具备一对卡合爪部,其分别具有卡合阶部,其可以与前述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以及支撑杆部,其从该卡合阶部向前述轴部前端侧延伸,前述芯部具备一对支撑片部,该一对支撑片部的配置方式为,从前述轴部的前端侧向两侧延伸,同时使一对前述卡合脚部的内周侧连续而构成,并且,可以支撑前述卡合阶部的背面侧,配置在一对前述卡合爪部的相互的相对面侧,另外,在相互之间设置可以插入前述隔离部的插入空间,前述隔离部向该插入空间插入时,前述隔离部与前述卡合爪部抵接,限制前述卡合爪部相互向接近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其结构为,具有板状的推压板,其具有与前述固定孔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的安装孔,为比前述安装孔的开口大的外形形状,使前述卡合脚部经前述气囊的安装部的安装孔,穿过前述推压板的组装孔,与前述组装孔周缘卡合,然后,使前述安装孔周缘和前述组装孔周缘配置在前述卡合脚部和前述头部之间,由此可以在向前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安装之前,将前述夹具组装在前述气囊的安装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前述推压板由弹簧钢制成,其结构为,具备推压板部,其具有前述组装孔;以及环状的变形板部,其设有连接片部,与前述推压板部连接,配置在前述推压板部的周围。前述变形板部的配置方式为,通过前述连接片部,从前述推压板部向车外侧偏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前述锁定部在前述隔离部向一对前述卡合脚部之间插入前,临时前述保持在前述主体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前述锁定部的结构为,具备卡合部,使得当其被临时保持在前述主体部上时,可以穿过前述固定孔进行卡合,以使一对前述卡合脚部相互接近,并且,当前述隔离部向前述插入空间插入时,解除使前述卡合脚部相互接近的卡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结构为,具有板状的推压板,其具有与前述固定孔大致相同形状的开口的组装孔,由比前述安装孔的开口大的外形形状的弹簧钢制成,前述推压板的结构为,具备推压板部,其具有前述组装孔;以及环状的变形板部,其设置连接片部,与前述推压板部连接,配置在前述推压板部的周围,前述推压板部为与前述夹具的头部可以卡合的结构,前述变形板部的配置方式为,通过前述连接片部,从前述推压板部向车外侧偏移,使前述卡合脚部经前述气囊的安装部的安装孔,穿过前述推压板部的组装孔,使前述推压板部与前述头部卡合,由此可以在向前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安装前,将前述夹具组装到前述气囊的安装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将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的固定部位上的夹具具备主体部和锁定部。主体部具备轴部。轴部凸出设置一对卡合脚部。一对卡合脚部经安装部的安装孔从车内侧插入固定部位的固定孔中,与固定孔的车外侧周缘卡合。轴部由外周侧的板金制的外壳部和内周侧的合成树脂制的芯部构成。芯部配置在外壳部的一对卡合爪部的相互的相对面侧。此外,芯部在一对卡合爪部的相互之间设置可以插入锁定部的隔离部的插入空间。隔离部限制一对卡合脚部相互接近。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使用夹具,确保了安装稳定性,可以容易地将气囊的安装部安装到车身侧。
文档编号B60R21/20GK1754723SQ20051010339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池田贵信, 山本直, 浜本洋志, 矢岛政典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松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