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暖风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暖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东风EQ1032系列车型上使用的暖风机主要由外壳、散热器、风机、出风口几部分组成;其中散热器的结构存在不足,散热面积小,热交换效果差;风机的鼓风量不大,暖风流速慢;暖风出风口的结构存在不足,出霜口与进气口之间有颈缩结构,出风不通畅;这样,整个暖风机的散热量不足,特别在较寒冷的地区,无法达到明显的出霜及取暖效果。
技术内容为了解决暖风机的出霜及取暖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暖风机。该暖风机由外壳、散热器、风机、出风口几部分组成;散热器装在外壳的前半部分,其上有两个水室,两个水室之间固定有多行散热管,其空腔与水室贯通,每行散热管之间填充有散热片;风机装在外壳的后半部分,风机的位置与散热器相应;出风口上与外壳上容纳风机叶轮的空腔相连,从外壳侧壁伸出,其上设置有出霜口和暖风口,其特征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同一个水室上,在水室中间设置有隔片,把水室分隔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其中一部分相连,这样水流通过进水管、散热器的一半散热片流入另一个水室,再流过暖风芯子的另一半散热片,形成U形水流,从出水管流出;出风口的风道为弧形,风道向底部平滑过渡到进气口,向顶端平滑过渡到出霜口,出霜口和进气口之间无颈缩结构。采用这种汽车暖风机,散热器的散热片充分吸收了热水的热量,热交换效果提高了20%-50%;暖风出风口的圆滑过渡风道使出风顺畅、避免了涡流现象,出风量增大了0.5-1倍;使得暖风机的散热量及取暖效果提高了1-2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汽车暖风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汽车暖风机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汽车暖风机,散热器2装在外壳1的前半部分,风机10装在外壳1的后半部分,风机10的位置与散热器2相应,暖风出风口11与外壳上容纳风机10叶轮的空腔相连,从外壳侧壁伸出。散热器2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设置在水室5上,在水室中间设置有隔片6,把水室分隔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水室7和水室8,进水管3与水室7相连,出水管2与水室8相连,这样水流通过进水管3、散热器的一半散热片9流入另一个水室11,再流过散热器的另一半散热片12,形成U形水流,从出水管4流出;风机的叶轮13是离心式叶轮,叶片14的数量为34-38片,叶片14的高度为64-68毫米,叶片14的厚度为1.2-1.8毫米,叶轮叶片14是半径为9.5毫米的一段弧;出风口11的风道为弧形,风道向底部平滑过渡到进气口18,向顶端平滑过渡到出霜口17,在弧形风道的壁上与车内相应的方向开有暖风口16,通过操纵机构19控制暖风口16的打开和关闭。采用这种改进后的汽车暖风机,散热器的散热片充分吸收了热水的热量,热交换效果提高20%-50%;风机的叶轮重量减轻了10%,转速提高,鼓风量加大;暖风出风口的弧形风道使出风顺畅、避免了涡流现象,出风量增大;使得暖风机的散热量及取暖效果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暖风机由外壳、散热器、风机、出风口几部分组成;散热器装在外壳的前半部分,其上有两个水室,两个水室之间固定有多行散热管,其空腔与水室贯通,每行散热管之间填充有散热片;风机装在外壳的后半部分,风机的位置与散热器相应;出风口与外壳上容纳风机叶轮的空腔相连,从外壳侧壁伸出,其上设置有出霜口和暖风口,其特征在于散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同一个水室上,在水室中间设置有隔片,把水室分隔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其中一部分相连,这样水流通过进水管、散热器的一半散热片流入另一个水室,再流过暖风芯子的另一半散热片,形成U形水流,从出水管流出;出风口的风道为弧形,风道向底部平滑过渡到进气口,向顶端平滑过渡到出霜口,出霜口和进气口之间无颈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暖风机,其特征在于风机的叶轮(13)是离心式叶轮,风机的叶轮叶片(14)是半径为9.3-10毫米的一段弧,风机的叶轮叶片(14)为34-38片,叶片(14)的高度为64-68毫米,叶片(14)的厚度为1.2-1.8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霜及取暖效果好的汽车暖风机。该暖风机由外壳、散热器、风机、出风口几部分组成;其中散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同一个水室上,在水室中间设置有隔片,把水室分隔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其中一部分相连;出风口的风道为弧形,风道向底部平滑过渡到进气口,向顶端平滑过渡到出霜口,出霜口和进气口之间无颈缩结构。采用这种汽车暖风机,热交换效果提高20%-50%;暖风出风口的圆滑过渡风道使出风顺畅,出风量增大了0.5-1倍;使得暖风机的散热量及取暖效果提高了1-2倍。
文档编号B60H1/08GK2568453SQ0227902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1日
发明者曹斌, 彭春光, 陈绍志 申请人:曹斌, 彭春光, 陈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