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稠油开采油层高温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稠油热采中,注入的高温蒸汽趋向于上升至油藏顶部,在大孔道高渗透层中形成蒸汽窜,降低了蒸汽利用率和体积波及系数,导致吸汽剖面不均匀,降低了开采效果。此外,稠油热采区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后,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流度比差异及蒸汽超覆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导致无功采液,无效吞吐,甚至造成水淹。因此,开展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堵水作业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稠油热采中蒸汽大孔道问题,发展的堵剂调剖堵水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无机颗粒类堵剂由于成本较低、耐温性好,在稠油热采井调剖封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存在着注入性差、注入半径较短、封堵强度较低等缺陷,加上无机颗粒属于刚性颗粒,不易变形,粒径大小与地层渗透率和孔道大小的匹配很难把握,容易造成难注入并在井壁形成滤饼,或者封堵不住的问题,从而造成不能有效封堵大孔道和有效期较短,也容易对低渗油层造成一定的伤害。二是有机聚合物类堵剂包括聚合物冻胶、聚合物微球等,耐温性能较差,耐盐性能有限,封堵强度较低,耐冲刷能力较低,且成本较高,配制和注入较繁琐,用作稠油热采井封窜堵水效果较差,有效期较短,特别是对于高渗大孔道的封堵不太理想。三是水膨体型堵剂具有其它堵水调驱剂无可比拟的优点,并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的效果。但目前现场使用的部分水膨体堵剂存在的吸水过快,膨胀倍数过大,强度较小,耐温性差,抗冲刷性差,封堵性能欠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温体膨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中的原料组成质量比是:丙烯酰胺为20?50%,丙烯酸为20?50%,氢氧化钠1~15%,内刚颗粒为2?10%,过硫酸胺为0.1?0.5%,亚硫酸氢钠为0.05%~0.2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0.1?0.5%,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为1~5%,其余为水。
[0005]上述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中的水为矿化度低于500mg/L的清水。
[0006]上述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中的各组分均为市售产品,所述的氢氧化钠、丙烯酸、丙烯酰胺、钠土、亚硫酸氢钠、过硫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是化学纯。
[0007]上述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中的内刚颗粒为白土、钠土、活性炭、沸石粉、橡胶粉中的任意一种。
[0008]上述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中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丙烯酸,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丙烯酰胺和内刚颗粒,搅拌升温至40°C,在充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加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然后升温至80°C,加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搅拌反应两小时,取出成品,剪碎烘干,然后粉碎成粉末,制得高温体膨颗粒堵剂。
[0009]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具有普通调剖剂用作调剖堵水剂的封堵机理,具有柔性外层,可以在地层中变形推进,在柔性外层破坏失效后,内部的刚性内核仍可对地层造成有效封堵,实现地层逐次深部调驱,达到二次封堵、增长封堵时效的目的,适应地层温度为200°C以下,吸水膨胀倍数20~40倍,岩心封堵率大于98%,经1PV (孔隙体积)注入水冲刷,封堵率仍保持96%以上,适应与普通油水井的调剖堵水,也可应用于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封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一岩心驱替装置示意图。
[0011]图2—实施例7堵剂的注入压力与注入孔隙体系的关系曲线。
[0012]图中,1.平流栗,2.中间容器,3.六通阀,4.精密压力表,5.岩心夹持器,6.量筒;PV-横坐标,注入孔隙体系,Mpa-纵坐标,注入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列举具体的实施例,但本发明所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0014]实施例1
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原料组成:
丙烯酰胺20.9%,丙烯酸20.9%,氢氧化钠4.6%,钠土 2.9%,过硫酸铵0.25%,亚硫酸氢钠0.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1.5%,其余为水。
[0015]制备方法:
首先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80ml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90ml丙烯酸,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6.5g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90g丙烯酰胺和12.6g钠土,搅拌升温至40°C,加入0.4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然后升温至80°C,加入1ml 1%的亚硫酸氢钠和20ml 1%的过硫酸铵,搅拌反应2h,取出成品,剪碎烘干,粉碎成粉末。
[0016]所得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吸水膨胀测试情况:常温条件下,自来水中的吸水膨胀质量倍数为32倍;在质量浓度为40%乙醇中的吸水膨胀倍数为5倍;在10g/L氯化钠溶液中的吸水膨胀倍数为29倍。
[0017]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所得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封堵性能测试情况如下:在60°C条件下,岩心(渗透率为1.12 μ m2)突破压力梯度(堵剂注入量为0.3PV)为24.6MPa/m ;岩心封堵率为99.6% ;经过1PV注入水冲刷,堵剂对岩心的封堵率为98.6%。
[0018]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所述,所得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封堵性能测试情况如下:在150°C温度下老化处理高温体膨颗粒堵剂7天,岩心(渗透率为1.20 μ m2)突破压力梯度(堵剂注入量为0.3PV)为20.9MPa/m ;200°C温度下老化处理高温体膨颗粒堵剂7天,岩心(渗透率为1.23 μ m2)突破压力梯度(堵剂注入量为0.3PV)为14.2MPa/m。
[0019]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所述,所得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封堵性能二次封堵测试情况如下:在60°C条件下测得相同浓度,相同注入量下,不同堵剂体系的封堵冲刷效果见图2。
[0020]图2高温体膨颗粒堵剂的注入压力出现两个“台阶”,第一个压力“台阶”是注入的堵剂颗粒吸水膨胀后对地层造成封堵;随着后续注入水的冲刷,高温体膨颗粒堵剂的柔性外层遭到破坏,压力下降,但是由于具有刚性内核,仍可以对地层造成有效封堵,压力稳定在第二个“台阶”,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在地层中的封堵体现二次封堵的特点。而其他类颗粒堵剂体系并未体现出二次封堵的特点。
[0021]对照例I
市售吸水膨胀型水膨体,吸水膨胀测试情况:
常温条件下,自来水中的吸水膨胀质量倍数为79倍;在质量浓度为40%乙醇中的吸水膨胀倍数为4倍;在10g/L氯化钠溶液中的吸水膨胀倍数为19倍。
[0022]对照例2
市售吸水膨胀型水膨体,封堵性能测试情况:
在60 °C条件下,岩心(渗透率为0.98 μ m2)突破压力梯度(堵剂注入量为0.3PV)为18.7MPa/m ;岩心封堵率为96.6% ;经过1PV注入水冲刷,堵剂对岩心的封堵率为86.8%。
[0023]对照例3
市售吸水膨胀型水膨体,耐温封堵性能测试情况:
在150°C温度下老化处理高温体膨颗粒堵剂7天,岩心(渗透率为1.32 μ m2)突破压力梯度(堵剂注入量为0.3PV)为2.9MPa/m ;200°C温度下老化处理高温体膨颗粒堵剂7天,岩心(渗透率为1.03 μ m2)突破压力梯度(堵剂注入量为0.3PV)为1.1MPa/m。
【主权项】
1.一种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原料组成质量比是:丙烯酰胺为20?50%,丙烯酸为20?50%,氢氧化钠1~15%,内刚颗粒为2?10%,过硫酸胺为0.1?0.5%,亚硫酸氢钠为0.05%~0.2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0.1?0.5%,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为1~5%,其余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刚颗粒为白土、钠土、活性炭、沸石粉、橡胶粉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是:首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均匀后加入丙烯酸,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丙烯酰胺和内刚颗粒,搅拌升温至40°C,在充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然后升温至80°C,加入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搅拌反应两小时,取出成品,剪碎烘干,然后粉碎成粉末,制得高温体膨颗粒堵剂。
【专利摘要】一种高温体膨颗粒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组成质量比是:丙烯酰胺为20~50%,丙烯酸为20~50%,氢氧化钠1~15%,内刚颗粒为2~10%,过硫酸胺为0.1~0.5%,亚硫酸氢钠为0.05%~0.2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0.1~0.5%,甲基丙烯酸十二烷脂为1~5%,其余为水。本发明具有普通调剖剂用作调剖堵水剂的封堵机理,具有柔性外层,可以在地层中变形推进,在柔性外层破坏失效后,内部的刚性内核仍可对地层造成有效封堵,实现地层逐次深部调驱,达到二次封堵、增长封堵时效的目的,适应地层温度为200℃以下,吸水膨胀倍数20~40倍,岩心封堵率大于98%,经10PV(孔隙体积)注入水冲刷,封堵率仍保持96%以上,适应与普通油水井的调剖堵水,也可应用于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封窜。
【IPC分类】C08F222/38, C08F220/18, C08F220/56, C08F220/06, C09K8/512
【公开号】CN105062444
【申请号】CN201510477938
【发明人】刘广友, 高聚同, 黄春, 严锦根, 魏志高, 何海峰, 王东, 孙楠, 纪超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