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光触媒纳米级功能层在汽车车体及通风装置表面的成膜制剂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改性光触媒纳米级功能层在汽车车体及通风装置表面的成膜制剂。本技术属于将改姓的光触媒原料溶于特定的溶剂,使其对固体基材有良好的附着性。这种改姓的光触媒能够在基材表明形成一层纳米级的功能膜。膜表面可形成相当数量的空穴,这些空穴可吸纳PM2.5相应尺寸的微粒,故可以使相应空间的Pm2.5的浓度降低。本技术可以在过滤网及出风口的基材表明成膜。这层膜表面可吸纳PM2.5相应尺寸的微粒,故吹出的空气是相对洁净的,可以使Pm2.5的浓度降低90%以上。
【背景技术】
[0002]光触媒也叫光催化剂,是一种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发生变化却可以促进化学反应,具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
[0003]光触媒基本工作原理是:二氧化钛在吸收太阳光线或照明光源中的紫外线后,形成氧化性的自由基,把空气中游离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氧化性的自由基还可以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氨、VOC等有害气体,可以破坏细菌、病毒中的细胞膜,在杀毒灭菌的同时,还能分解菌毒残体上释放的有害复合物,去除各种异味。
【发明内容】
[0004]1、膜表面可形成相当数量的空穴,这些空穴可吸纳PM2.5相应尺寸的微粒,在汽车出风口的过滤网及固体基材表面成膜,可以使吹出的空气相对洁净,可以将Pm2.5的浓度降低90%以上。
[0005]2.本技术选用的助剂可以使膜表面与基材有良好的附着力,喷涂干燥后即形成硬度相当、无色透明的膜层,除非用利器强制破坏,否则不会脱落。膜层收缩率小,经多次冷热反复实验证明膜层没有被破坏。
[0006]3.本制剂对甲醛、苯、氨、TVOC等有害物质的分解率达98%以上,对细菌、病毒杀菌抑菌率达99.99%以上,除臭率达99 %。
[0007]4.本制剂不受酸、碱、风化等侵蚀,故成膜后可于基材表面长期存在,发挥其永久的分解性能和抗菌、防污、空气净化效果。
[0008]5.本制剂喷涂成膜后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对人体安全无害与一般消毒剂,清洁剂相比其成分是安全的,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净化技术。
[0009]6.实本制剂喷涂成膜后,常温,在可视光条件下都能有效的发挥其分解性能,不存在净化饱和问题,不消耗能源,是目前世界领先的高科技环保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0]1.将基料放入容器,加入溶剂和水。不同基材加入的溶剂和水的配比不同。
[0011]2.在摄氏40的恒温条件下混合,搅拌。外观为乳白色均匀溶液,无沉淀。
[0012]3.将溶液送人罐装流水线,根据不同需求将溶液罐装到适当的的容器中。
[0013]4.均匀喷涂,可喷涂二至三次。
[0014]5.常温下干燥8至1m分钟,摄氏100度3至4分钟。
[0015]6.膜外观均匀、透明、无缺陷。
[0016]7.可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客运等。
[0017]对上述方法和组合物可作出各种改变,但这样的改变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上述描述的所有物质应解释为一种举例而不是一种限制。因此,凡一切与本发明特征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改性光触媒纳米级功能层在汽车车体及通风装置表面的成膜制剂其特征在于:膜表面可形成相当数量的空穴,这些空穴可吸纳PM2.5相应尺寸的微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光触媒纳米级功能层在汽车车体及通风装置表面的成膜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层纳米级膜具备光触媒材料的所有特点,可以把空气中游离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光触媒纳米级功能层在汽车车体及通风装置表面的成膜制剂,其特征在于:添加二氧化硅做辅助,利用二氧化硅的特殊结构,提高二氧化钛的活性,从而提高溶液成膜后与基体材料的附着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光触媒纳米级功能层在汽车车体及通风装置表面的成膜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可用汽车的车身作为基材,喷涂成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光触媒纳米级功能层在汽车车体及通风装置表面的成膜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可喷涂在汽车出风口,在过滤网及出风口的固体基材表面形成纳米级厚度的功能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利用改性光触媒材料使其在固体基材上成膜,其膜表面可形成相当数量的空穴,这些空穴可吸纳PM2.5相应尺寸的微粒,故可以使相应空间的Pm2.5的浓度降低。本发明在传统光触媒产品以二氧化钛为主的基础上,添加二氧化硅做辅助,提高二氧化钛的活性,使溶液中有效二氧化钛的含量提高,从而提高材料成膜后与基体材料的附着性。本材料同时具备光触媒材料的所有特点,可以把空气中游离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破坏细菌、病毒中的细胞膜,可以分解菌毒残体上释放的有害复合物,去除各种异味。本发明用于空气中游离的细菌、病毒,PM2.5等害物质的污染治理。
【IPC分类】C09D7-12, C09D5-00
【公开号】CN104650637
【申请号】CN201310597276
【发明人】王琼, 沈志伟, 张卫珂, 张炎
【申请人】张富德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