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的制造。
【背景技术】
[0002]淀粉是由葡萄糖单元以α-糖苷的形式,通过1,4结合而成的一种非还原性多羟基物质,分子式为C6HltlO5,为无色无臭的白色粉末,淀粉及其水解物葡萄糖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生产醇、醛、酮、酸、酯及醚等有机化合物,其中许多为重要的化工原料。
[0003]淀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又可用其他材料进行改性。按职务品种的来源,淀粉可以分为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木薯淀粉、地瓜淀粉、大米淀粉等,它们的形态、组成、颗粒大小、聚合度和糊化温度都有所不同。淀粉主要是由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直链淀粉是线型结构,在淀粉中含量约为109Γ30%,能溶于水而不成糊状,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高度支化,在冷水中不溶,与热水作用泽膨胀而成糊状,遇碘呈紫红色。
[0004]目前,淀粉胶粘合剂多数采用氧化法制备,氧化法一般分为一步法及两步法。一步法是淀粉直接氧化、糊化、交联而成,两步法是先制成氧化淀粉,然后再加糊化剂与交联剂配成。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是先从结构上将淀粉链断裂,然后加入适量交联剂使其成为网状结构,以克服直链淀粉因氢键结合易于形成刚性胶冻的性能,尽管如此,单纯用氧化法制取的淀粉胶在快干及防冻上仍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有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添加催干剂、稳定剂的方法赖提高粘合性能。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按质量比包括以下组分:
玉米淀粉13°/Γ17%
氢氧化钠(30%溶液) 5%?8%
双氧水(30%溶液) I.5%?3%
硼砂0.2%?0.8%
尿素0.5%?2%
催干剂1.2%?4.8%
水加至100%。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在带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先加入总水量的1/5聚乙脲醛树脂和磷酸三丁酯;
(b)搅拌使水与淀粉完全混合均勻同时加热至8(T95°C;
(c)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冷却至6(T70°C待用;
Cd)继续搅拌的同时加入配方量为1/2的双氧水,反应30分钟;
Ce)加入剩余氢氧化钠溶液,使淀粉糊化; (f)加入预先溶解好的硼砂持续搅拌30分钟;
(g)加入催干剂充分搅匀制得成品。
[0007]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氧化法制胶的基础上,添加适量聚乙烯醇改性,从而达到提高淀粉胶的粘合性能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09]玉米淀粉15g 氢氧化钠(30%溶液) 6g 双氧水(30%溶液) 2g 硼砂 0.8g 尿素 1.1g 催干剂 3.1g
水加至100%。
[0010]在带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先加入水及玉米淀粉;
搅拌使水与淀粉完全混合均匀后加热至5(T80°C ;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的PH值调节为9.5^10 ;
继续搅拌的同时加入配方量为1/2的双氧水,反应30分钟;
加入剩余氢氧化钠溶液,使淀粉糊化;
加入预先溶解好的硼砂及尿素持续搅拌30分钟;
加入催干剂充分搅匀制得成品。
[001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其特征在于,按质量比包括以下组分:玉米淀粉10%?14%氢氧化钠(30%溶液) 4%?8%双氧水(30%溶液) I.5%?3%硼砂0.2%?0.8%磷酸三丁酯0.059Γ0.2%脲醛树脂2%?6%水加至100%。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Ca)在带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先加入总水量的1/5聚乙脲醛树脂和磷酸三丁酯;(b)搅拌使水与淀粉完全混合均勻同时加热至8(T95°C;(c)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冷却至6(T70°C待用;Cd)继续搅拌的同时加入配方量为1/2的双氧水,反应30分钟;Ce)加入剩余氢氧化钠溶液,使淀粉糊化;Cf)加入预先溶解好的硼砂持续搅拌30分钟;(g)加入催干剂充分搅匀制得成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按质量比包括以下组分:玉米淀粉10%~14%;氢氧化钠(30%溶液)4%~8%;双氧水(30%溶液)1.5%~3%;硼砂0.2%~0.8%;磷酸三丁酯0.05%~0.2%;脲醛树脂2%~6%;水加至100%。本发本发明在氧化法制胶的基础上,添加适量聚乙烯醇改性,从而达到提高淀粉胶的粘合性能的目的。
【IPC分类】C09J129-04, C09J11-04, C09J103-10, C09J11-06, C09J161-24
【公开号】CN104559835
【申请号】CN201310493863
【发明人】林贤文
【申请人】林贤文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