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流体喷嘴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嘴结构,特别是一种节能效果的流体喷嘴。
背景技术:
喷嘴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引擎散热的喷嘴、灭火机的喷嘴、浇花的喷嘴、洗涤的喷嘴等,这些都是通过改变液体的流速以使得所喷出的液体的流速加剧或呈雾状。目前市面上的流体喷嘴依其气体与液体混合方式,大致可分为外混合和内混合两种。外混合的喷嘴的喷雾的气体和液体先在外部完成混合后,再进入喷嘴喷出,而内混合则 设计于喷嘴内。流体喷嘴依其加压方式的不同可区分为虹吸式和双压式。虹吸式喷嘴的液体进入混合部前并不会进行加压,而双压式喷嘴的液体和气体则均须加压。然而,喷嘴零件的加工,在零件尺寸、准直度或同心度等,在制造的过程中,较难避免误差的发生,这些发生在零件加工时所产生的误差值,在使用时,喷释出的气液混合流体产生偏斜的情形,导致不稳定及不均匀的状况。并且,喷嘴的零件,若直接于喷头前端开设一喷口,且无导流的设计,则易在喷头前端内壁产生紊流,若紊流发生回冲,则对气液混合流体将形成阻力,若回冲力道过强则可能让气体冲回液体管路,导致虹吸现象消失。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冲刷洗净能力强、节能效果好的流体喷嘴,以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喷嘴,其包括一主管体,该主管体的一端的管口成型为一螺孔,另一端则设置有一连接管,且主管体中则设置有一内螺孔,而该主管体表面设置有一连接孔;一导流管体,该导流管体的一端成型为一螺管,该螺管并连接于该主管体的内螺孔,另一端则成型为一锥面管,并连接于一混流管体中;一混流管体,该混流管体的一端连接该主管体的螺孔,另一端的管口则成型为一螺孔,而混流管体内则设置一混合内管,混合内管管壁上刻设有多个道膛线,且该膛线呈螺旋状设置于该混合内管,而混合内管一端则对应该导流管体的锥面管处设置有一锥形孔,该锥形孔并与该混合内管相连通;一喷头管,该喷头管的一端连接于该混流管体的螺孔,另一端则开设有一管口。较佳地,该导流管体的锥面管锥度小于该混流管体的锥形孔锥度,两者对应形成有一间隙。较佳地,该间隙通过锥度对应的设计并朝锥形孔方向而呈先宽后窄的配置。较佳地,该混流管体的混合内管呈一锥形管形状。较佳地,该喷头管中设置有一喷头内管呈一锥形管形状。较佳地,该喷头内管一端成形为一弧形,并连通于该喷头管的管口。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混流管体体内则设置一混合内管,混合内管管壁上刻设有多个道膛线且该膛线呈螺旋状设置于该混合内管,如此设计配置,有助于虹吸现象的产生,同时加快液体流通速度;进而控制液体流通的速度以及空气工作压力的可调范围,同时也降低气体回冲液体管路的机率;达到控制喷嘴的喷流力道,增加喷嘴冲刷洗净力的调整范围,实现较强的冲刷洗净能力以及好的节能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喷嘴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流体喷嘴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图I所示流体喷嘴的另一视角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图I所示流体喷嘴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流体喷嘴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流体喷嘴的第三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I所不流体喷嘴的气液体流向不意图图8为图I所示流体喷嘴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为图I所示流体喷嘴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作为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参阅
图1,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喷嘴I包括一个主管体14,其一端的管口成型为一螺孔141,另一端则设置有一连接管142,其内部设置有一内螺孔145,其表面设置有一连接孔144 ;一导流管体13,一端成型为一螺管132并连接于主管体14的内螺孔145,另一端则成型为一锥面管131 ;—混流管体12,其一端连接主管体14的螺孔141,另一端的管口则成型为一螺孔121,而混流管体12内则设置一混合内管123,且混合内管123 —端则对应该导流管体13的锥面管131,设置有一锥形孔124,该锥形孔124并与混合内管123相连通;一喷头管11,其一端连接于该混流管体12的螺孔121,另一端则开设有一管口 111。请参阅图2及图3,主管体14通过连接孔144来导入液体,以及利用连接管142的链接并配合连接孔143来导入气体,再利用连接于主管体14以及混流管体12内的导流管体13将气体与液体传输至混流管体12内,再经由喷头管11将气液混合流体喷释出。请参阅
图1,喷嘴I内的导流管体13的锥面管131锥度小于该混流管体12的锥形孔124锥度,两者之间对应形成有一间隙15 ;由于锥面管131锥度小于锥形孔124锥度,也使得该间隙15藉由锥度对应的设计,使得液体流入时会朝锥形孔124方向,先进入较宽的间隙15再通过后方较窄的间隙15,如此的设计配置得加快液体流通的速度。请参阅图5,其中该混流管体12的混合内管123管壁上刻设有多个道膛线122,且该膛线122呈螺旋状设置于该混合内管123中;经过膛线加工后,得以令通过混流管体12的气液混合流体,顺着膛线慢速回转并均匀传输至一喷头管11的喷头内管112 ;而该喷头内管112—端成形为一弧形,并与管口 111相连通,且喷头内管112朝管口 111方向呈一收合的弧形,则可防止气液混合流体的紊流回冲至液体管路进而导致虹吸效果失效。请参阅图6,混流管体12的混合内管123可成一锥形管形状,通过锥度设计有助于增加气液混合流体的流速,且该喷头管11的喷头内管112也采用相同锥度设计,而成型为一锥形管形状,可使气液混合流体的流速增快;而该混合内管123视实际加工的难易度与运用层面的不同,得选择直接去除膛线的加工。请参阅图7,气体经由连接孔143导入,并经由导流管体13,流至混流管体12的混合内管123中;另一方面,液体则经由连接孔144导入,并透过间隙15增加流速的设计,使液体快速进入混流管体12内的混合内管123中,气体与液体即在混流内管123中进行混合,而成为气液混合流体,之后再进入喷头管11的喷头内管112,而喷头内管112朝管口 111方向呈一收合的弧形,透过此设置,可防止气液混合流体的紊流回冲至液体管路进而导致虹吸效果失效;同时,气液混合流体通过喷头内管112后再以特定角度和高度来扩散,并控制气液混合流体的喷释角度,使管口 111所喷释出气液混合流体得以维持稳定、均匀且强劲的冲刷洗净效果。请参阅图I、图7、图8及图9,一气体管路2直接连接于主管体14的连接孔143 ;一液体管路3直接连接于主管体14的连接孔144,气体与液体并于混流管体12内的混合内管123中进行混合,之后再进入喷头管中,并通过喷头管11的管口 111喷释出一稳定、均匀、喷流快速并具雾化效果的气液混合流体。请参阅图4,由于锥面管131锥度小于锥形孔124锥度,也使得该间隙15藉由锥度对应的设计,使得液体流入时会朝锥形孔124方向,进入较宽的间隙15再通过后方较窄的间隙15,如此的先宽后窄的设计配置,有助于虹吸现象的产生,同时加快液体流通速度;进而控制液体流通的速度以及空气工作压力的可调范围,同时也降低气体回冲液体管路的机率;达到控制喷嘴的喷流力道,增加喷嘴冲刷洗净力的调整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喷嘴,其包括一主管体,该主管体的一端的管口成型为一螺孔,另一端则设置有一连接管,且主管体中则设置有一内螺孔,而该主管体表面设置有一连接孔;一导流管体,该导流管体的一端成型为一螺管,该螺管并连接于该主管体的内螺孔,另一端则成型为一锥面管,并连接于一混流管体中;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喷嘴进一步包括一混流管体,该混流管体的一端连接该主管体的螺孔,另一端的管口则成型为一螺孔,而混流管体内则设置一混合内管,混合内管管壁上刻设有多个道膛线,且该膛线呈螺旋状设置于该混合内管,而混合内管一端则对应该导流管体的锥面管处设置有一锥形孔,该锥形孔并与该混合内管相连通;一喷头管,该喷头管的一端连接于该混流管体的螺孔,另一端则开设有一管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管体的锥面管锥度小于该混流管体的锥形孔锥度,两者对应形成有一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该间隙通过锥度对应的设计并朝锥形孔方向而呈先宽后窄的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该混流管体的混合内管呈一锥形管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该喷头管中设置有一喷头内管呈一锥形管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该喷头内管一端成形为一弧形,并连通于该喷头管的管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冲刷洗净能力强、节能效果好的流体喷嘴,其包括一主管体,该主管体的一端的管口成型为一螺孔,另一端则设置有一连接管,且主管体中则设置有一内螺孔,而该主管体表面设置有一连接孔;一导流管体,该导流管体的一端成型为一螺管;一混流管体,其一端连接该主管体的螺孔,另一端的管口则成型为一螺孔,而混流管体内则设置一混合内管,混合内管管壁上刻设有多个道膛线,且该膛线呈螺旋状设置于该混合内管,而混合内管一端则对应该导流管体的锥面管处设置有一锥形孔,该锥形孔并与该混合内管相连通;一喷头管,该喷头管的一端连接于该混流管体的螺孔,另一端则开设有一管口。
文档编号B05B7/04GK202460892SQ20122009333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谢玲艳 申请人:余姚市士森铜材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