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及其产品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73041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及其产品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食用色素,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树莓为原料制备天然食用红色素的制备工艺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渴望和追求使其越来越崇尚食用天然色素,而对化学合成色素则产生了极大的戒备心理。目前,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中,合成色素仍占有很大份额。开发健康安全的食用天然着色剂是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的重要领域。利用食用天然色素逐步取代化学合成类色素,是食品消费市场的迫切要求,是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树莓被誉为第三代名优水果,果实营养丰富,具有防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近年来,全国树莓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产量逐年增加。由于树莓鲜果不耐贮藏,因此,树莓产后加工更加重要。
本专利产品的开发可为食用天然着色剂增加一个新品种,为树莓深加工开辟一条新途径,对促进树莓产业发展,增加果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天然的、色泽纯正、无毒无害、具有着色和营养双重作用的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及其产品。
一种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它包括下述工艺步骤取树莓为原料,将树莓打碎后入浸提罐,经浸提溶剂浸提后进行超滤、浓缩、纯化制得膏状树莓红色素。
所述膏状树莓红色素再经吸附包埋、喷雾干燥得到粉末状树莓红色素。
所述的吸附包埋是选择了麦芽糊精吸附包埋,麦芽糊精与膏状树莓红色素的重量份数比为0.5-1.5∶50。
所述的浸提溶剂为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盐酸或乳酸中的一种。
所述的浸提次数为2次,浸提时间为首次2-4小时,第二次1-2小时,浸提温度为55-65℃。
所述的浓缩为减压浓缩。
所述的纯化是采用浓度为95%乙醇,加入后使乙醇浓度达到55-60%进行去杂质。
一种树莓天然红色素产品,它包括下述主要原料,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树莓∶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95%乙醇=100∶350-450∶55-65。
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产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组成树莓∶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95%乙醇∶麦芽精糊=100∶350-450∶55-65∶0.4-0.6。
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产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组成树莓∶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95%乙醇∶麦芽精糊=100∶390-410∶58-62∶0.5。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如下树莓→浸提→超滤→浓缩→纯化→滤液→浓缩→吸附包埋→喷雾干燥→粉未状树莓红色素,其中浓缩步骤所得为膏状树莓红色素。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1.与化学合成色素相比,安全、无毒副作用,属纯天然色素。
2.与其它天然红色素相比,颜色鲜艳,色泽纯正,光、热稳定性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3.生产工艺高效、简单易行,可生产出膏状和粉末状两种产品。
4.具有着色和营养双重作用。
5.为食用天然着色剂增加一个新品种,为树莓深加工开辟一条新途径,对促进树莓产业的发展,增加果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以树莓为原料提取的树莓红色素颜色鲜艳,色泽纯正,耐热性好,光稳定性强,无毒无害,具有着色和营养双重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很好的开发价值,是理想的红色天然食品着色剂。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膏状树莓红色素出率约18%。制备工艺中粉末状树莓红色素出率约5%。
本发明实施例1和2所制备的产品的标准如下1.膏状树莓红色素状态深红色粘稠状液体,水溶性好,酸性条件下呈鲜红色,中性条件下呈紫红色,碱性条件下呈褐色或蓝色。
理化指标色价E1%1cm500nm 8~12,砷(mg/kg)≤0.02,铅(mg/kg)≤0.5,大肠菌群(个/ml)≤3,霉菌总数(个/ml)≤30,致病菌不得检出。
2.粉末状树莓红色素状态深红色粉末状固体,水溶性好,酸性条件下呈鲜红色,中性条件下呈紫红色,碱性条件下呈褐色或蓝色。理化指标色价E1%1cm500nm 35~40砷(mg/kg)≤0.02,铅(mg/kg)≤0.5,大肠菌群(个/ml)≤3,霉菌总数(个/ml)≤30,致病菌不得检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选择鲜树莓为原料,称取树莓100克,称重后将树莓打碎,然后放入浸提罐,加入400ml 0.1%的柠檬酸水溶液,在60℃温度下浸提2次,首次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时间为2小时。超滤后合并二次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40克左右,加入95%乙醇60ml,使乙醇浓度为55-60%,有沉淀析出,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制得深红色膏状树莓水溶红色素约18克。
实施例2选择鲜树莓为原料,称取树莓100克,称重后将树莓打碎,然后放入浸提罐,加入400ml 0.1%的柠檬酸水溶液,在60℃温度下浸提2次,首次时间为3小时,第二次时间为1.5小时。超滤后合并二次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40克左右,加入95%乙醇60ml,使乙醇浓度为55-60%,有沉淀析出,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树莓红色素约25克。将25克膏状树莓红色素中加入0.5克麦芽糊精对色素进行吸附包埋,然后喷雾干燥得深红色固体粉末状树莓红色素约5克。
实施例3选择鲜树莓为原料,称取树莓100克,称重后将树莓打碎,然后放入浸提罐,加入350克0.2%的柠檬酸水溶液即浸提溶剂,在55-65℃温度下浸提2次,首次时间为4小时,第二次时间为1小时。超滤后合并二次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40克左右,加入95%乙醇55-65克,使乙醇浓度为55-60%,有沉淀析出,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得膏状树莓红色素约25克。将25克膏状体树莓红色素中加入0.4克麦芽糊精对色素进行吸附包埋,然后喷雾干燥得粉末状树莓红色素约5克左右。
实施例4选择鲜树莓为原料,称取树莓100克,称重后打碎,加入450克0.05%的柠檬酸水溶液,在55-65℃温度下浸提2次,首次时间为3小时,第二次时间为1.5小时。超滤后合并二次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40克左右,加入95%乙醇58-62克,使乙醇浓度为55-60%,有沉淀析出,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得膏状体树莓红色素约25克。将25克膏状体树莓红色素中加入0.75克麦芽糊精对色素进行吸附包埋,然后喷雾干燥得粉末状树莓红色素约5克左右。
实施例5选择鲜树莓为原料,称取树莓100克,称重后打碎,加入390克或410克的0.15%的柠檬酸水溶液,在65℃温度下浸提3次,首次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时间为1.5小时,第三次时间为1.5小时,超滤后合并三次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40克左右,加入95%乙醇60ml,使乙醇浓度为55-60%,有沉淀析出,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得膏状体树莓红色素约25克。将25克膏状体树莓红色素中加入0.5克麦芽糊精对色素进行吸附包埋,然后喷雾干燥得粉末状树莓红色素约5克。
实施例6选择鲜树莓为原料,称取树莓100克,称重后打碎,加入400克的0.15%的盐酸或乳酸,在65℃温度下浸提3次,首次时间为2小时,第二次时间为1.5小时,第三次时间为1.5小时,超滤后合并三次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40克左右,加入95%乙醇58克,使乙醇浓度为55-60%,有沉淀析出,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得膏状体树莓红色素约25克。将25克膏状体树莓红色素中加入0.25克麦芽糊精对色素进行吸附包埋,然后喷雾干燥得粉末状树莓红色素约5克。
权利要求
1.一种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它包括下述工艺步骤取树莓为原料,将树莓打碎后入浸提罐,经浸提溶剂浸提后进行超滤、浓缩、纯化制得膏状树莓红色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膏状树莓红色素再经吸附包埋、喷雾干燥得到粉末状树莓红色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包埋是选择了麦芽糊精吸附包埋,麦芽糊精与膏状树莓红色素的重量份数比为0.5-1.5∶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提溶剂为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盐酸或乳酸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提的次数为2次,浸提时间为首次2-4小时,第二次1-2小时,浸提温度为5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缩为减压浓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化是采用浓度为95%乙醇,加入后使乙醇浓度达到55-60%进行去杂质。
8.一种树莓天然红色素产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主要原料,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树莓∶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95%乙醇=100∶350-450∶55-6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产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组成树莓∶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95%乙醇∶麦芽精糊=100∶350-450∶55-65∶0.4-0.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莓天然红色素产品,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组成树莓∶0.05-0.2%的柠檬酸水溶液∶95%乙醇∶麦芽精糊=100∶390-410∶58-62∶0.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树莓为原料制备树莓天然红色素工艺及其产品。它包括下述工艺步骤取树莓为原料,将树莓打碎后入浸提罐,经浸提溶剂浸提后进行超滤、浓缩、纯化制得膏状树莓红色素;再经吸附包埋、喷雾干燥制得深红色粉末状树莓红色素。该树莓红色素水溶性好,颜色鲜艳,色泽纯正,耐热性好,光稳定性强,无毒无害,具有着色和营养双重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是理想的红色天然食品着色剂,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文档编号C09B61/00GK1769354SQ20051004757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8日
发明者张华 , 姜福林, 于淼, 石太渊, 吴兴壮, 迟吉捷, 李利峰, 张锐, 孙大为, 朱华, 鲁明, 王建国, 张晓黎 申请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品与加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