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进行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到培养瓶,培养瓶通常需要进行封口操作,通过封口防止外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入到瓶内造成污染。目前常用的封口方式就是在瓶口直接捆扎薄膜、牛皮纸或塞纱布、棉花及化纤类球形塞等形式进行封口作业,采用这几种封口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塞纱布、棉花及化纤类球形塞虽能满足透气性要求,但塞子容易吸潮沾染杂菌,并且塞子体积较大操作麻烦,需占用一定瓶口内外空间。(2)聚丙烯、聚乙烯薄膜或牛皮纸封口操作简单,不占用瓶口内外空间,却不具良好透气性,影响到菌种供氧生长,且灭菌后瓶口封膜往往会因内外压差而发生膨胀变形,牛皮纸则在湿热和压差情形下容易出现破裂现象。(3)现有设计试用的一种封口膜采用三层结构,在两层塑料薄膜夹层设置一层过滤纸作为过滤介质,在两层塑料薄膜的上下表面加工四个对称的透气孔,保证透气,但是使用过程中由于培养瓶内部的气压变化或者封口操作时拉扯不均,都会导致瓶口的过滤纸和薄膜之间产生位移或皱褶变形,使得进入到培养瓶内部的空气未经过滤介质过滤而从透气孔缝隙中直接进入,起不到良好的过滤细菌、真菌等外界微生物的目的,导致内部培养物存在被污染的风险,另外由于上下两层塑料薄膜没有很好的固定,还容易导致其上下对称的透气孔不对应,无法保证空气的畅通,从而影响其培养供气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综合塞子和薄膜的优点,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窗封口膜结构,封口结构能够有效的过滤外界空气中的微生物,同时保证培养瓶内部氧气的供应量,还能有效的防止使用过程中过滤介质的错位,保证培养安全性,提高培养效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它包括适应的培养瓶,培养瓶的顶部设置有瓶口,培养瓶的瓶口通过扎带捆扎有塑料薄膜,瓶口的开口设置有瓶口密封,瓶口密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封口膜透气窗结构,所述封口膜透气窗结构包括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在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之间设置有过滤介质,过滤介质上、下表面的中心位置通过中心点胶与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固定相连,所述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绕其中心一定直径处都加工有均布的环形通孔,上、下环形通孔相对应,在环形通孔的内侧、外侧一定直径处分别有内环形点胶和外环形点胶。
[0005]所述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采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材料制成。
[0006]所述过滤介质同时通过内环形点胶和外环形点胶与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固定。
[0007]所述过滤介质采用可耐受100°C_127°C高温灭菌的无菌级别过滤纸膜片、无纺布材料制成,能够过滤净化瓶内空气。
[0008]所述扎带可以采用可耐受100°C至127°C高温灭菌的橡胶圈。
[0009]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当需要对适应培养瓶进行密封时,将塑料薄膜通过可耐100°C至127°C灭菌高温的扎带或橡皮圈扎紧在瓶口上,在瓶口密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封口膜透气窗结构,封口结构共有三层,在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中间设置有过滤介质,过滤介质通过外环形点胶、内环形点胶和中心点胶进行固定,设置在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上的环形通孔上、下对称,从而保证了进入培养瓶所有的空气都能通过过滤介质过滤阻菌,从而保证了过滤效果,提高了培养效率,同时通过多点点胶固定提高了过滤介质的固定效果,防止其发生位移和皱褶变形产生漏洞而影响过滤效果,还可增加封口膜可重复使用的次数,促进环保和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口膜结构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口膜结构A-A截面图。
[0015]图中:培养瓶1、塑料薄膜2、扎带3、瓶口4、瓶口密封5、封口膜透气窗结构6、底层薄膜601、过滤介质602、顶层薄膜603、外环形点胶604、环形通孔605、内环形点胶606、中心点胶607。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7]参加图1-3,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它包括适应的培养瓶1,培养瓶1的顶部设置有瓶口 4,培养瓶1的瓶口 4通过扎带3捆扎有塑料薄膜2,瓶口 4的开口设置有瓶口密封5,瓶口密封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封口膜透气窗结构6,所述封口膜透气窗结构6包括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在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之间设置有过滤介质602,过滤介质602上、下表面的中心位置通过中心点胶607与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固定相连,所述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绕其中心一定直径处都加工有均布的环形通孔605,上、下环形通孔605相对应,在环形通孔605的内侧、外侧一定直径处分别有内环形点胶606和外环形点胶604。
[0018]进一步的,所述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采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材料制成。采用聚乙烯材料或者聚丙烯材料保证了封口的结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介质602同时通过内环形点胶606和外环形点胶604与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固定。通过多点环形点胶提高了过滤介质602与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位移或变形皱褶而产生缝隙。
[0020]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通孔605的数量能够根据通气量的多少进行增减。通过不同数量的环形通孔605能够提供不同的通气量。
[002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介质602采用可耐受100°C至127°C高温灭菌的无菌级别过滤纸膜片、无纺布。从而保证了能够有效阻止空气中的外界微生物进入瓶内造成污染。
[00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0023]制作封口膜结构6时,首先将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的对应位置加工上下对称的环形通孔605,然后将过滤介质602设置在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之间,并将其中心位置进行点胶固定,中心线点胶固定之后再进行内圈点胶即形成内环形点胶606,接着进行外环形点胶604,点胶过程中保证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的环形通孔相对应,使用过程中将整个塑料薄膜2以及封口膜结构6通过扎带3固定在适应培养瓶1的瓶口上。
[0024]采用上述结构,空气首先通过顶层薄膜603的环形通孔605,再通过过滤介质602,最后再通过底层薄膜601的环形通孔605进入到培养瓶1内部,此时进入到培养瓶1内部的空气都经过过滤介质602进行阻菌过滤,保证空气干净卫生,通过多点环形点胶固定,有效的防止了过滤介质602发生位移或变形皱褶产生漏气缺陷,保证其稳定性。
[0025]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及操作步骤,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覆盖。
【主权项】
1.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它包括适应的培养瓶(1),培养瓶(1)的顶部设置有瓶口(4),其特征在于:培养瓶(1)的瓶口(4)通过扎带(3)捆扎有塑料薄膜(2),瓶口( 4 )的开口设置有瓶口密封(5 ),瓶口密封(5 )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封口膜透气窗结构(6 ),所述封口膜透气窗结构(6)包括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在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之间设置有过滤介质(602),过滤介质(602)上、下表面的中心位置通过中心点胶(607)与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固定相连,所述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绕其中心一定直径处都加工有均布的环形通孔(605),上、下环形通孔(605)相对应,在环形通孔(605)的内侧、外侧一定直径处分别有内环形点胶(606)和外环形点胶(6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采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602)同时通过内环形点胶(606)和外环形点胶(604)与底层薄膜(601)和顶层薄膜(603)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通孔(605)的数量能够根据通气量的多少进行增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602)采用可耐受100°C_127°C高温灭菌的无菌级别过滤纸膜片、无纺布材料制成,能够过滤净化瓶内空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3)可以采用可耐受100°C至127°C高温灭菌的橡胶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瓶无菌透气封口膜结构,本结构可根据不同培养瓶的大小规格进行灵活调整适应,适应培养瓶的上部设置有瓶口,在培养瓶的瓶口通过扎带或橡皮圈捆扎本塑料薄膜,瓶口的开口对应放置本瓶口密封,瓶口密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封口膜透气窗结构,所述封口膜透气窗结构包括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在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之间设置有过滤介质,过滤介质上、下表面的中心位置通过中心点胶与底层薄膜和顶层薄膜固定相连。封口结构能够有效的过滤阻隔空气中的微生物,同时保证培养瓶内部空气的供应量,还能有效的防止培养过程中过滤介质的错位或皱褶变形而产生漏缝,保证培养安全性,使用简单方便,几乎不占用瓶体内外容积,提高培养效率。
【IPC分类】C12M1/24
【公开号】CN205088247
【申请号】CN201520852622
【发明人】彭兴南
【申请人】湖北仁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