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用图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医药及天然产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疗用途。本发明所提供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式中,R1、R2=H;(CH2)nCH3;OR’(R’=H;(CH2)nCH3;1~5个糖基);1~5个糖基,R3、R4=H;(CH2)nCH3;OR’(R’=H;(CH2)nCH3;1~5个糖基),所述糖基为葡萄糖基或芹菜糖基,n=0~3。本发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专利说明】
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医药及天然产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 方法和医疗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绿豆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e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 的功效。可用于吐泻、斑疹、疔疮、疥癣等疾病的治疗。《本草汇言》中记载用绿豆治疗疔毒、 癍疹,金、石、丹、火诸毒及霍乱吐下。目前,并未有绿豆植株的药理活性及活性物质的相关 报道。
[0003] 异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环氧异黄酮类化合物鲜见报道。目前,从绿 豆植株中发现的新异黄酮化合物为2,3_环氧-2'-羟基大豆素结构,是尚未报道的新化合 物。
[0004] 近年来,硅胶与0DS等填料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制剂工艺改革、 制剂质量分析等方面有了较广泛的应用研究,并明确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利用硅胶与0DS 的相反的吸附功能和物质的相似相容原理可从中药提取液中分离精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 位,最大限度地去粗取精,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
[0005] 自由基在信号传导和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产 生破坏行为,通过链式反应攻击细胞内或体液中的生物分子,如DNA、脂质、蛋白质等,导致 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癌症、衰老和各种心血管疾病。与此同 时,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合成抗氧化剂或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研究 热点,其中对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是自由基清除剂研究中的热门领域。
[0006] 异黄酮及其苷类是一大类天然化学产物,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从植物中提取的该 类化学产物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它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活性 成分,其中有许多被开发成新型植物药,如大豆异黄酮,获得良好效果,但是研究人员仍在 不断探索,以求获得更多的该类化合物的活性成份,满足人们对中草药日益增多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
[000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9]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化合物的用途。
[0010] 本发明所提供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异黄酮C2、C3位双键被环氧化,生成环氧异黄 酮,即2,3-环氧-异黄酮类化合物,并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0011]
[0012] 式中,= (CH2)nCH3;OR'(R' =H; (CH2)nCH3; 1~5个糖基);1~5个糖基R3、R4 =H; (CH2)nCH3;OR'(R' =H; (CH2)nCH3; 1 ~5个糖基)
[0013] 所述糖基为葡萄糖基或芹菜糖基
[0014] n = 0 ~3
[0015] 优选地,办=出1?2、1?3、1?4=〇1?'(1?'=!〇
[0016] 本发明提供其中一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名称,即2,3_环氧-2'-羟基大豆 素,英文名为2.3-eD〇xv_2 ' -hvdroxvdaidzein,其具体结构式如下:
[0017]
[0018] 该化合物具有如下光谱学特征:如表1所示。
[0019] 表1.化合物2,3-环氧-2'-羟基大豆素的h-NMR及13C-NMR及HMBC谱数据
[0020]
[0021]
[0022] FT-ICR-MS数据:对于该化合物来说,其高分辨质谱给出分子离子峰(negative ion mode) :m/z = 285.04021[M_H] -(calcd.for Ci5H9〇6,285.04046,er;r:0.9ppm),分子式: Cl5Hl〇〇6〇
[0023] 本发明所提供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是从绿豆植株中分离制备,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 如下:
[0024] (1)取绿豆植株的干燥茎枝,用乙醇或甲醇提取,过滤,合并滤液,得醇提液;将醇 提液减压回收醇至无醇味,得粗提液;
[0025] (2)所获得的粗提液依次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弃去萃取液,再用正丁醇萃 取,合并正丁醇萃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得绿豆植株提取物;
[0026] (3)所得的绿豆植株提取物,用适量甲醇分散,加入适量硅胶,搅拌均匀,装入预先 处理好的硅胶柱中,以两种溶剂混合得到的混合有机溶剂(100:0~0:100)进行梯度洗脱, 收集混合有机溶剂(50:50~30:70)洗脱液,浓缩至浓稠状,加适量甲醇分散;上开放0DS柱, 以醇-水(0:100~100:0),优选为醇-水(25:75~40:60)进行梯度洗脱,收集醇-水(30:70~ 35:65)洗脱液,经浓缩得到绿豆异黄酮类化合物;
[0027] (4)所得的绿豆异黄酮类化合物,用制备薄层色谱或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 得到2,3-环氧-2'-羟基大豆素。
[0028] 步骤(1)中所述的乙醇或甲醇的浓度为30 %~100 %。
[0029] 步骤(1)中所述的提取是用5~20倍量的30 %~100 %乙醇或甲醇闪式提取1~3 次,并合并提取液。
[0030] 步骤(2)中所述的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石油醚、环己烷、二氯甲烷、 氯仿、醋酸乙酯。
[0031] 步骤(2)中所述的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正丁醇的用量为0.5~2倍体积,萃取次数为 1~5次。
[0032]步骤(3)中所述的混合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甲醇,或氯仿-甲醇,或二氯甲烷-乙 醇,或氯仿-乙醇。
[0033] 步骤(3)中所述的醇-水为甲醇-水或乙醇-水。
[0034]步骤(4)中所述的制备薄层色谱的条件为:二氯甲烷-甲醇(30:1~10:1)或二氯甲 烷-乙醇(30:1~10:1)或氯仿-甲醇(30:1~10:1)或氯仿-乙醇(30:1~10:1)。
[0035]步骤(4)中所述的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0DS) 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甲醇-水或乙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0036]本发明中,首先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分离,再采用反相(开放0DS)柱色谱分离, 制备含该化合物的绿豆异黄酮;最后采用制备薄层色谱或制备反高效相液相色谱进行纯 化,得到化合物2,3-环氧-2'-羟基大豆素。
[0037]本发明中,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时,采用干法上样;采用开放0DS柱色谱分离时,采 用湿法上样。
[0038]本发明中,所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0039] 本发明中,所得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适用于制备预 防和治疗由于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药物,比如心 脏病、老年痴呆症、肿瘤和衰老等,尤其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且其制备原料 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有十分喜人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40] 图1为2,3-环氧-2'-羟基大豆素的氢谱图。
[0041]图2为2,3-环氧-2'-羟基大豆素的碳谱图。
[0042]图3为2,3-环氧-2'-羟基大豆素的HMBC谱图。
[004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3环氧-2'-羟基大豆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
[0045] 实施例一、2,3-环氧I'-羟基大豆素的制备
[0046] 1 ·植物材料: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e L.)的干燥莖枝。
[0047] 2.分离制备方法:绿豆植株干燥茎枝25kg,用10、10倍量的95%乙醇闪式提取2次, 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约5L;分别用石油醚5L、二氯甲烷5L、正 丁醇5L各萃取3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得绿豆植株提取物;将绿豆植株提 取物,用适量甲醇分散,并取适量硅胶拌样;将拌好的样品装入硅胶柱中,采用二氯甲烷-甲 醇(100:0~0:100)梯度洗脱,得到6个流分,取流分4〔二氯甲烷-甲醇(45:55~35:65 )〕,经 开放0DS柱,甲醇-水(25:75~40:60)梯度洗脱得7个流分,取流分4〔甲醇-水(32.5:67.5)〕, 经制备薄层色谱得到该化合物,制备薄层色谱的条件:固定相为硅胶H;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0:1)。
[0048] 实施例二、2,3-环氧-27 -羟基大豆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
[0049] 1.仪器:U-1900型分光光度计(Hitachi),AB135-S型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 酶标仪(B 10-RAD),pH-2TC(0.01级)精密数显酸度计(上海之信仪器有限公司)。
[0050] 2.试剂:氯化钠(NaCl)、氯化钾(KC1)、磷酸二氢钾(KH2P〇4)、磷酸氢二钾(K 2HP〇4)、 过硫酸钾(K2S2〇8)、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抗坏 血酸。
[0051] 实验所用的2,3_环氧-2^羟基大豆素为发明人自制,其化学结构经氢谱、碳谱、质 谱确定无误,HPLC纯度在98 %以上。
[0052] 3 .实验方法: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配制7mmo 1 /L的ABTS溶液和 2.45mmol/L的过硫酸钾溶液,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并在室温下、于黑暗处反应12h,得自 由基正离子(ABTS' + ?溶液。然后用PH7.4的PBS溶液稀释40倍,稀释后避光放置30min,在 734nm处测定吸光度为0.71 (可用于抗氧化活性的测试)。用甲醇配制2,3-环氧-2'-羟基大 豆素和抗坏血酸的系列浓度溶液,浓度分别为6mmol/L、3mmol/L、1 · 5mmol/L、0 · 3mmol/L和 0.15mmol/L。将各浓度供试品100yL与3mL的ABTS' + '在室温下避光放置6min,用酶标仪在 734nm下测定吸光度值As。阴性对照用甲醇代替,用酶标仪在734nm下测定吸光度值A^ABTS '+清除率(%)计算公式如下:
[0053] ABTS.+清除率(% ) = (1-As/Ac) X 100%
[0054] 用SPSS 17.0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
[0055] 4.测试结果:见表2。
[0056] 表2.化合物2,3_环氧-2'-羟基大豆素体外ABTS'+清除结果
[0057]
[0058]该发明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_环氧-2'-羟基大豆素具有ABTS · +抑制活性,且 活性强于维生素 C。故该化合物具显著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适用于制备治疗由于体内自由基 产生过多或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药物,比如心脏病、老年痴呆症、肿瘤和 衰老等,尤其适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主权项】
1. 具有如下通式的异黄酬类化合物:Ri、R2 = H; (C出)nC出;OR'(R' =H; (C出)nC出;1~5个糖基);1~5个糖基 R3、R4=Η; (C出)nCH3; OR '( R ' = Η; (CH2) nC出;1 ~5个糖基) 所述糖基为葡萄糖基或芹菜糖基 n = 0~3〇2. 权利要求1的异黄酬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i二H,R2、R3、R4二OR',R'二H;(CH2)nCH3, η 二 〇D3. 权利要求1或2的异黄酬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式:2,3-环氧基大豆素。4. 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W下步骤: (1) 绿豆植株粗提液的制备:取绿豆植株适量,用乙醇或甲醇提取,过滤,合并滤液,得 醇提液,将醇提液减压回收醇至无醇味,得粗提液; (2) 绿豆植株提取物的制备:取绿豆植株粗提液,依次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弃去 萃取液,再用正下醇萃取,合并正下醇萃取液,减压回收正下醇,得绿豆植株提取物; (3) 绿豆异黄酬类化合物的制备:所得的绿豆植株提取物,用适量甲醇分散,加入适量 硅胶,揽拌均匀,装入预先处理好的硅胶柱中,W两种溶剂混合得到的混合有机溶剂100:0 ~0:100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混合有机溶剂50 :50~30: 70洗脱液,浓缩至浓稠状,加适量甲 醇分散;上开放0DS柱,W醇-水0:100~100:0,优选为醇-水25:75~40:60进行梯度洗脱,收 集醇-水30:70~35:65洗脱液,经浓缩得到绿豆异黄酬类化合物; (4) 环氧异黄酬化合物的制备:取得到的绿豆异黄酬类化合物,经制备薄层色谱或制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高纯度的2,3-环氧基大豆素。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5~20倍量的30%~ 100%乙醇或甲醇提取1~3次,并合并提取液。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先用0.5~2倍体积石油酸或 环己烧萃取1~5次后,再用0.5~2倍体积二氯甲烧或氯仿或醋酸乙醋萃取1~5次,最后用 0.5~2倍体积的正下醇萃取1~5次。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混合有机溶剂梯度洗 脱,其混合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烧-甲醇,或氯仿-甲醇,或二氯甲烧-乙醇,或氯仿-乙醇,所述 的醇-水梯度洗脱中,其醇-水为甲醇-水或乙醇-水。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制备薄层色谱的条件为:薄 层板为硅胶Η或硅胶G板;展开剂为二氯甲烧-甲醇(30:1~10:1),或二氯甲烧-乙醇(30:1~ 10:1),或氯仿-甲醇(30:1~10:1),或氯仿-乙醇(30:1~10:1),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 条件为:色谱柱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W甲醇-水或乙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 脱。9. 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异黄酬类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 受的载体。10. 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异黄酬类化合物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 备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药 物中的应用。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于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自 由基能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包括:屯、脏病、老年痴呆症、肿瘤或衰老症。
【文档编号】A61P9/00GK106083874SQ20161040518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8日
【发明人】于治国, 赵云丽, 白岩
【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