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及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及应用。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微发泡聚丙烯40?80份,聚苯乙烯10?30份,VOC抑制剂2?6份,滑石粉1?5份,PP?g?PS接枝共聚物4?6份,抗氧剂2?5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其中所述VOC抑制剂包括凹凸棒土、海泡石和硅藻土。本发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中VOC抑制剂能够吸附降解有机挥发气体,解决了在使用聚丙烯复合材料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问题;添加PP?g?PS接枝共聚物有效改善聚丙烯和聚苯乙烯之间的相容性问题,所制备的复合材料韧性好,耐发白,加工性能好;使用微发泡聚丙烯,可满足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的要求。
【专利说明】
一种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 料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聚丙烯(PP)是一种重要的塑料,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工艺简便、应用广泛。然 而,聚丙烯的冲击韧性较低,收缩率较大,导致聚丙烯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拉伸、弯曲、冲击 等外力的影响而出现应力发白现象,严重时还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因而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它应用的广泛性。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改善PP的 强度和耐应力发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常通过聚苯乙烯PS与PP共混改善塑料应力发白 和韧性,但是PP和PS的相容性很差,即使加入相容剂,其冲击强度仍然很低。PP-g-PS接枝共 聚物用作相容剂,可有效改善二者之间相容性,但是其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仍需进一步提 尚。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聚丙烯复合材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 供一种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
[0004]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06] 微发泡聚丙烯40-80份,聚苯乙烯10-30份,V0C抑制剂2-6份,滑石粉卜5份,pp-g-PS接枝共聚物4-6份,抗氧剂2-5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其中所述V0C抑制剂包括凹凸棒 土、海泡石和硅藻土。
[0007] 本发明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微发 泡聚丙烯50-65份,聚苯乙烯20-30份,V0C抑制剂3-5份,滑石粉2-4份,PP-g-PS接枝共聚物 4-5份,抗氧剂3-4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其中所述V0C抑制剂包括凹凸棒土、海泡石和硅 藻土。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微发泡聚丙烯的泡孔尺寸为12-20μπι。采用微发泡聚丙烯可满足汽 车领域所倡导的"轻量化、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纳米二氧化硅能很好地分散至微发泡聚 丙稀中的泡孔内,提尚复合材料的初性。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选自受阻酚类、硫代酯类、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其中所述受 阻酚类为四[β-(3,5_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硫代酯类为硫代二丙酸二 硬脂醇酯,亚磷酸酯类为三(2,4_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进一步地,所述PP-g-PS接枝共聚物中PS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_5%。在聚丙烯与 聚苯乙烯共混中加入PP-g-PS的目的是增加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的相容性,从而降低界面张 力,增加相区间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改善界面状况和两相结构形态。其中所述PP-g-PS接 枝共聚物中PS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 时,该增容剂的效果最佳。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二氧化娃的粒径为10-80nm。
[0012] 进一步地,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上述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在 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
[0013]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4] 1、本发明的聚丙烯复合材料中V0C抑制剂能够吸附降解有机挥发气体,解决了在 使用聚丙烯复合材料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问题;
[0015] 2、本发明添加 PP-g-PS接枝共聚物有效改善聚丙烯和聚苯乙烯之间的相容性问 题,所制备的复合材料韧性好,耐发白,加工性能好;
[0016] 3.本发明使用微发泡聚丙烯,可满足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
[0018] 实施例1
[001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如 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20] 微发泡聚丙烯70份,聚苯乙烯10份,V0C抑制剂2份,滑石粉5份,PP-g-PS接枝共聚 物6份(x(PS) =4wt%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5份,纳米二氧 化硅2份,其中所述V0C抑制剂包括凹凸棒土、海泡石和硅藻土。
[0021 ]上述原料球磨干燥后,将除V0C抑制剂之外的上述原料从双螺旋挤出机的主喂料 口加入,进行熔融共混40-90min,然后在侧喂料口加入V0C抑制剂,与其他原料熔融共混20-40m i η,经挤出机真空挤出造粒、冷却、干燥,得到所述产品。
[0022] 实施例2
[0023]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不同之处 在于该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24]微发泡聚丙烯80份,聚苯乙烯10份,V0C抑制剂2份,滑石粉1份,PP-g-PS接枝共聚 物4份(x(PS) =5wt% ),三(2,4_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2份,纳米二氧化娃1份;其中所述 V0C抑制剂包括凹凸棒土、海泡石和硅藻土。
[0025] 实施例3
[0026]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不同之 处在于该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0027]微发泡聚丙烯46份,聚苯乙烯30份,V0C抑制剂6份,滑石粉5份,PP-g-PS接枝共聚 物6份(x(PS) = 2wt% ),三(2,4_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5份,纳米二氧化娃2份;其中所述 V0C抑制剂包括凹凸棒土、海泡石和硅藻土。
[0028] 将实施例1-3所制得的产品进行注塑成型制备测试样条,其中:
[0029] (1)拉伸强度:按IS0527测试,速度50mm/min;
[0030] (2)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IS0180测试;
[0031] (3)弯曲模量:按IS0178测试,速度为2mm/min;
[0032] (4)弯曲强度:按IS0178测试;
[0033] (5)断裂伸长率:按ISO 527-2测试;
[0034] (6)低温缺口冲击强度(_40°C,24h): IS0180测试;
[0035] (7)总有机化合物排放(TV0C)测定按照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标准VDA277测试进 行测定;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0036] 表1由实施例1-3制得的产品注塑成型制备的测试样条的性能结果
[0037]
[0038] 从表1可以看出,添加 V0C抑制剂后,材料中的TV0C远远低于行业内对TV0C的限值 要求,且多孔材料吸附有机挥发气体后,即刻被V0C抑制剂中降解,不存在高温条件下多孔 材料中有机挥发气体重新解吸附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0039] 添加 PP-g-PS接枝共聚物后,复合材料的韧性、抗冲击性等机械性能大大提高。
[0040] 以上描述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发明的技 术构思起到说明示例作用,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 分: 微发泡聚丙烯40-80份,聚苯乙烯10-30份,VOC抑制剂2-6份,滑石粉1-5份,PP-g-PS接 枝共聚物4-6份,抗氧剂2-5份,纳米二氧化娃1-2份,其中所述VOC抑制剂包括凹凸棒土、海 泡石和娃藻土。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微发泡聚丙烯50-65份,聚苯乙烯20-30份,VOC抑制剂3-5份,滑石粉2-4份,PP-g-PS接 枝共聚物4-5份,抗氧剂3-4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 发泡聚丙烯的泡孔尺寸为12-20μπι。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 氧剂选自受阻酚类、硫代酯类、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其中所述受阻酚类为四[β-(3,5-二叔丁 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硫代酯类为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亚磷酸酯类为三 (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P-g-PS接枝共聚物中 PS所占 的质量分数为 1 %-5 %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 米二氧化娃的粒径为10_80nm〇7. -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发泡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复合材料的应 用,将所述复合材料应用在汽车内饰件上。
【文档编号】C08L25/06GK106009286SQ20161054132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2日
【发明人】黄仁军, 资玉明, 朱正华
【申请人】苏州荣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