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核银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硝酸银与三联吡啶化合物制备双核银三联吡啶配合物的方法。该反应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反应易于控制,且能够选择性的得到双配位的双核银配合物。本发明涉及的制备硝酸银三联吡啶的双核银配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包括将硝酸银和一种三联吡啶衍生物1在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制备双核银配合物2。R可以为氢/叔丁基/甲基/甲氧基/乙基/苯基/异丙基/叔丁氧基等保护基团。
【专利说明】
一种双核银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核银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几十年,银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Aeffi. Soc. 200?, 36, ? 沾Chem. Rev. , 108, 2?93-2? 明r, Silver in Organic Chemistry, ed. M. Harmata, Wiley, Hoboken, NJ, 2010; Chem. Soc. Rev., 2015, 44, 8124-8173; Chem. Commun., 2016, 52, 853-868.]。通过不断的文献报道发现,银作为催化剂在催化有机反应时表现出其独有的一 些催化性质,为了更进一步拓展银催化的有机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配合物被用于催 化有机反应,并且表现出与简单银盐截然不同的催化性能。然而目前所合成的银配合物大 多为单核银配合物。在2003年,芝加哥大学的He Chuan课题组在实验室通过简单银盐与三 联吡啶合成了一种双核银的三联吡啶配合物CAei Soc.,2003,以5(5为, 16202-16203),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类配合物对乃春插入反应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双核银配合物与单核银配合物在催化有机反应时具有截然不同的催化 性能[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QQ4:, 43(32), 4:210-4212;0坪. Lett., 2005, 7 (22), 4983-4985 J. Org. Chem.,2006, 4313-4322 ;Angewandte CAeffiie Zoiei-fla iio/3a_/ 2007,你入 5184-5186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新的 双核银配合物对于进一步推动银催化剂在有机化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 本发明利用简单易得的硝酸银与三联吡啶化合物在常温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全 新的双核银三联吡啶配合物,该类双核银配合物的制备此前从未有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0004] 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硝酸银与三联吡啶化合物制备双核银三联吡啶 配合物的方法。该反应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反应易于控制,且能够选择性的得到双配位的双 核银配合物。
[0005] 本发明涉及的制备硝酸银三联吡啶的双核银配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包括将硝酸银和一种三联吡啶衍生物1在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制备双核银配合物2 A 可以为氢/叔丁基/甲基/甲氧基/乙基/苯基/异丙基/叔丁氧基等保护基团,包括但不限于 上述已经列出的。
[0006] 步骤、条件:向带有磁力搅拌装置的容器中加入溶剂乙腈、二甲基亚砜、1,2-二氯 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1,4_二氧六环、二氯甲烷其中之一5 mL,硝酸银,4,f,4〃_三叔丁 基-2,2'义,2〃-三联吡啶、4, V,4〃-三甲基-2,2' W,2〃-三联吡啶、4,,4〃-三甲氧基-2, 2' :67,2〃_三联吡啶、4,f,4〃_三乙基-2,27 :67,2〃_三联吡啶其中之一,将其放入20-60°C 油浴中,继续搅拌。硝酸银与三联吡啶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5,5-30分钟后,将反应容器 中的混合物过滤,用乙腈洗涤滤饼3-5次,收集滤液并且在25 °C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 到白色固体,所得白色固体用乙腈重结晶,最后抽滤得到产物2。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2a的X-射线单晶衍射图; 图2为2a的XRD粉末衍射图; 图3为2a的全功能荧光光谱谱图; 图4为2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谱图; 图5为2a的1H-NMR核磁共振谱图; 图6为2a的13C-NMR核磁共振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的实施例将有助于说明本发明,但是不局限其范围。
[0009] 实施例1三联吡啶双核银配合物2a的制备
向带有磁力搅拌装置的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 mL乙腈,将、"^〃-三叔丁基-], 2/:6/,2〃-三联吡啶1&(200 11^,0.5111111〇1)溶解乙腈中,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硝酸银(85 1^, 0.5 mmol),25°C条件下继续搅拌5min,将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过滤,用15mL乙腈洗涤滤饼 3-5次,合并并收集滤液,在25°C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白色固体,所得白色固体用乙 腈重结晶,抽滤得到白色固体产物2a,其收率为86%。
[0010]谱图解析数据2a: iH-NMR (500 MHz, CD3CN) δ 7.29 (t, J = 8.0 Hz, 2H), 7.94 (t, J = 7.0 Hz, 1H), 6.90 (d, J = 8.5 Hz, 2H), 3.80 (s, 3H); 13C-NMR (500 MHz, CD3CN) δ 159.5, 129.4, 120.6, 113.8, 55.1. 实施例2三联吡啶双核银配合物2b的制备
用三联吡啶衍生物lb代替"实施例Γ中的三联吡啶la,其他步骤及用量均不变。实验结 果见表1。
[0011]谱图解析数据2b: iH-NMR (500 MHz, CD3CN) δ 7.29 (t, J = 8.0 Hz, 2H), 7.94 (t, J = 7.0 Hz, 1H), 6.90 (d, J = 8.5 Hz, 2H), 3.80 (s, 3H); 13C-NMR (500 MHz, CD3CN) δ 159.5, 129.4, 120.6, 113.8, 55.1. 实施例3三联吡啶双核银配合物2c的制备 用三联吡啶衍生物1C代替"实施例Γ中的三联吡啶la,其他步骤及用量均不变。实验结 果见表1。
[0012]谱图解析数据2c: iH-NMR (500 MHz, CD3CN) δ 7.29 (t, J = 8.0 Hz, 2H), 7.94 (t, J = 7.0 Hz, 1H), 6.90 (d, J = 8.5 Hz, 2H), 3.80 (s, 3H); 13C-NMR (500 MHz, CD3CN) δ 159.5, 129.4, 120.6, 113.8, 55.1. 实施例4三联吡啶双核银配合物2d的制备
用三联吡啶衍生物Id代替"实施例Γ中的三联吡啶la,其他步骤及用量均不变。实验结 果见表1。
[0013]谱图解析数据2d: iH-NMR (500 MHz, CD3CN) δ 7.29 (t, J = 8.0 Hz, 2H), 7.94 (t, J = 7.0 Hz, 1H), 6.90 (d, J = 8.5 Hz, 2H), 3.80 (s, 3H); 13C-NMR (500 MHz, CD3CN) δ 159.5, 129.4, 120.6, 113.8, 55.1. 实施例5三联吡啶双核银配合物2e的制备
用三联吡啶衍生物le代替"实施例Γ中的三联吡啶la,其他步骤及用量均不变。实验结 果见表1。
[0014]谱图解析数据2e: iH-NMR (500 MHz, CD3CN) δ 7.29 (t, J = 8.0 Hz, 2H), 7.94 (t, J = 7.0 Hz, 1H), 6.90 (d, J = 8.5 Hz, 2H), 3.80 (s, 3H); 13C-NMR (500 MHz, CD3CN) δ 159.5, 129.4, 120.6, 113.8, 55.1. 表1
【主权项】
1. 一种双核银硝酸银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包括将硝酸银和一种三联吡啶衍生物1在乙腈为溶剂的条件下,制备双核银配合物2,R 为氢/叔丁基/甲基/甲氧基/乙基/苯基/异丙基/叔丁氧基保护基团,具体步骤、条件:向带 有磁力搅拌装置的容器中加入溶剂乙腈、二甲基亚砜、1,2_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 1,4_二氧六环、二氯甲烷其中之一5 mL,硝酸银,4,f,4〃_三叔丁基-2,27 :67,2〃_三联吡 啶、4,f,4〃_三甲基-2,27 :67,2〃_三联吡啶、4,f,4〃_三甲氧基-2,27 :67,2〃_三联吡啶、4, V,4〃_三乙基-2,27 :67,2〃_三联吡啶其中之一,将其放入20-60°C油浴中,继续搅拌,硝酸 银与三联吡啶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2.5,5-30分钟后,将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过滤,用乙 腈洗涤滤饼3-5次,收集滤液并且在25°C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白色固体,所得白色 固体用乙腈重结晶,最后抽滤得到产物2。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核银硝酸银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化学反应 方程式如下:具体步骤、条件:向带有磁力搅拌装置的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 mL乙腈,将4,4、 4〃-三叔丁基-2,27 :67,2〃_三联吡啶la,200 mg,0.5mmol溶解乙腈中,向反应溶液中加入 硝酸银85 mg, 0.5 mmol,25°C条件下继续搅拌5min,将反应容器中的混合物过滤,用15mL 乙腈洗涤滤饼3-5次,合并并收集滤液,在25°C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得到白色固体,所得
【文档编号】C07F1/10GK105949223SQ20161031446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毕锡和, 张 林, 孙莉
【申请人】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