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溶剂中,于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所述方法通过新颖的合适底物、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以及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拓展了底物的范围,并可以良好产率得到喹唑啉化合物,从而在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专利说明】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稠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喹唑啉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中,其具有良好的、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 疟疾、抗肿瘤、抗菌、消炎、除草、抗摩、抗痉挛等诸多作用,从而在医药、农业、冶金等都多个 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0003] 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多种喹唑啉化合物作为药物已经上市销售,例如降血压药 哌唑嗪、利尿药甲酸喹唑酮、抗肠癌药雷替曲塞、抗疟疾药常山碱等。
[0004] 也正是由于喹唑啉化合物的如此重要作用,人们对该类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大量 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有益成果,例如:
[0005] Dan Zhao等人("Potassium iodide-catalyzed three-component synthesis of 2-arylauinazolines via amination of benzylic of C_H bonds of methylarenes", 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2015,357,339_344)中公开了一种由邻氨基芳酸制备喹 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0007] Madhav Bandaru等人("Simple and straight forword synthesis of 2,4-disubstituted quinazolnes in aqueous medium",Europe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2,3,252-257)中公开了由邻氨芳酮化合物与芳醛反应,制备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 应式如下:
[0009] Rupam Sarma等人("M icrowave-promoted efficient synthes i s i of dihydroquinazolines",Green Chemistry,2011,13,718_722)报道了在微波辅助下,邻氨 基芳酮、醛和尿素一起反应,从而得到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0011] ffu Zhang等人("Synthesis of quinazol ines via CuO nanoparticles 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aromatic alcohols and amidines',, Organic&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4,12,5752-5756)报道了氧化铜催化的喹挫卩林化合 物的合成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0013] Jintang Zhang等人("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2-phenylquinazolines via sp3C_H functionalizationu,Organic Letters,2010, 12,2841-2843)报道了邻氨基芳酮与芳基胺化合物在单质碘存在下,合成喹唑啉化合物的 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0015] Chamseddine Derabl i 等人("A DMAP-catalyzed mi 1 d and effi c i ent synthesis of 1,2-dihydroquinazolines via a one-pot three-component protocol'', Tetrahedron Letters 2014,55,200-204)公开了如下的合成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 式如下:
[0017] 如上所述,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喹唑啉化合物的多种合成方法,但这些方法仍 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产物产率较低、反应过于繁琐等等,这限制其大规模应用。
[0018] 因此,对于合成喹唑啉化合物的新型方法,仍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这也是目前本 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所倚。
【发明内容】
[0019] 如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对喹唑啉化合物 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0]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1572162)和浙江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Y16B020012)的资助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
[0021]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几个方面。
[0022]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溶剂中,于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 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0024] 其中,Ri、R2各自独立地选自Η、&_〇5烷基或&-C6烷氧基。
[002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Q-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 或支链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 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0026]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Q-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Q-C6 烷基与氧原子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0027]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Pd(0Ac)2)、三氟乙酸钯(Pd (TFA)2)、氯化钯(PdCl2)、二(氰甲基)二氯化钯(Pd(CH3CN)2Cl 2)、溴化钯(PdBr2)、四(三苯基 膦)钯(Pd(PPh3)4)、乙酰丙酮钯(Pd(acac) 2)或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中的任意 一种,优选为氯化钯(PdCl 2)或乙酰丙酮钯(Pd(acac)2),最优选为乙酰丙酮钯(Pd(acac)2)。
[0028]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含氮配体为下式L1-L7中的任意一种,
[0030]所述含氮配体最优选为L1。
[0031]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酸性促进剂为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苯甲酸、对硝基苯磺酸、乙酸、盐酸、L-脯氨酸或三氟甲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 酸一水合物或三氟甲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0032]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碱为氟化铯、碳酸铯、碳酸钾、叔丁醇钾、叔丁醇 钠、碳酸钠、Κ0Η、乙酸钠、氟化钾或磷酸钾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氟化铯或氟化钾,最优选为 氟化钾。
[0033]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_二甲基甲酰胺 (DMF)、二甲基亚砜(DMS0)、叔丁醇、乙醇、水、丙酮、乙腈、甲醇、1,4_二氧六环、二甲基乙酰 胺(DMA)、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或四氢呋 喃(THF)与水的等体积混合物,最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DMF)。
[0034]其中,所述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 述。
[0035]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 1.5-2.5,例如可为 1:1.5、1:2或 1:2.5。
[0036]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 Οδ-Ο. 15, 例如可为1:0.05、 1:0.1或 1:0.15。
[0037]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含氮配体的摩尔比为1:0.15-0· 25,例如可为1:0.15、1:0.2或 1:0.25。
[0038]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酸性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3-5, 例如可为1:3、1:4或1:5。
[0039]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5-2.5,例如 可为 1:1.5、1:2 或 1:2.5。
[004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温度为60-100°C,例如可为60°C、80°C或100°C。 [00411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为20-30小时,例如可为20小时、25小时或 30小时。
[004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可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混 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0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 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Na 2S04干燥,减 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 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0043]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用作原料的式(I)化合物,即下式(I)化合物,
[0045] 其中,的定义如上所述。
[0046] 该化合物是新的化合物,可用来制备上式(III)的喹唑啉化合物,从而拓宽了喹唑 啉化合物的反应底物,并通过该化合物的使用,可以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
[0047]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 机溶剂中,于吡啶存在下,下式(1-1)化合物与式(1-2)化合物进行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经 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化合物,
[0049] 其中,的定义如上所述。
[0050]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1-1)化合物与式(1-2)化合物的摩尔 比为1:0.8-1.2,例如可为1:0.8、1:1或 1:1.2。
[00511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1)化合物与吡啶的摩尔比为1:2-3, 例如可为1:2、1:2.5或1:3。
[0052]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醇类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 剂、卤代烃等,优选为乙醇。
[0053]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 细描述。
[0054]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为10-14小时,例如可为10小时、12小 时或14小时。
[0055]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代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体系在冰浴中冷却,至晶体析出完全,抽滤、干燥,即得所述式(I)化合物。
[005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新颖的合 适底物、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以及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拓展了底 物的范围,并可以良好产率得到喹唑啉化合物,从而在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 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0058] 制备例
[0000] 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乙醇中加入lOOmmol上式(1-1)化合物、lOOmmol上式 (1-2)化合物和250mmo 1吡啶,加热升温至回流,并保持回流状态反应12小时;
[0061]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在冰浴中冷却,至晶体析出完全,抽滤、干燥,即得所述式 (1) 化合物,产率为95.3%。
[0062] 核磁共振:? NMR(500MHz,CDC13)S8.48(s,1H) ,7.98-7.97(m,2H),7.69(dd,J = 1.0,7.5Hz,lH),7.6(ddd,J=1.5,8.0Hz,1H),7.56-7.48(m,3H),7.28(ddd,J=1.0,7.5Hz, lH),7.19(d ,J = 8.0Hz,lH)〇
[0063] 13C NMR(125MHz,CDC13)5163.1,154.7,135.4,133.7,133.3,132.4,129.5(20, 128.9(2C),125.7,119.2,117.2,107.2〇
[0064] 实施例1
[0066]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lOOmmol上式(I)化合物、150mmol上式(II)化合物、 51111]1〇1催化剂乙酰丙酮钯(?(1(3〇3(3)2)、151]11]1〇1含氮配体1^1、30〇1111]1〇1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 一水合物和150_〇1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60°C,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30小时;
[0067]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0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 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 层),用无水Na2S0 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 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8.9%。
[0068] 核磁共振:? MMR(500MHz,CDCl3)S8.70-8.69(m,2H),8.17-8.12(m,2H),7.90-7.89(m,3H),7.60-7.51(m,7H)。
[0069] 13C NMR(125MHz,CDC13)S168.3,160.3,152.0,138.2,133.5,130.2,129.9,129.2 (2C),128· 7(2C),128.5(2C),127·0(2〇,121·7。
[0070] 实施例2
[0071] 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0072]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lOOmmol上式(I)化合物、200mmol上式(II)化合物、 lO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20mmol含氮配体LI、40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 酸一水合物和200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80°C,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5小时;
[0073]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0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 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 层),用无水Na2S0 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 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5%。
[0074]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0075] 实施例3
[0076]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0077]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lOOmmol上式(I)化合物、250mmol上式(II)化合物、 15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25mmol含氮配体LI、50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 酸一水合物和250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100°C,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0小时;
[0078]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0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 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 层),用无水Na2S0 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 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7%。
[0079]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0080] 实施例4
[0081] 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0082]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lOOmmol上式(I)化合物、170mmol上式(II)化合物、 13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17mmol含氮配体LI、35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 酸一水合物和ISO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70°C,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8小时;
[0083]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0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 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 层),用无水Na2S0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 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2%。
[0084]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0085] 实施例5
[0086] 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0087]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lOOmmol上式(I)化合物、230mmol上式(II)化合物、 8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22mmol含氮配体LI、45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 一水合物和230_〇1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90°C,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2小时;
[0088]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0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 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 层),用无水Na2S0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 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4%。
[0089]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0090]实施例6-40:催化剂的考察
[0091]实施例6-1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乙酸钯(Pd(0Ac)2)外,其它操作均 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6-10。
[0092]实施例11-15: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三氟乙酸钯(Pd(TFA)2)外,其它操 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1-15。
[0093]实施例16-2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氯化钯(PdCl2)外,其它操作均不 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6-20。
[0094] 实施例21-25: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二(氰甲基)二氯化钯(Pd(CH3CN) 2C1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21-25。
[0095]实施例26-3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溴化钯(PdBr2)外,其它操作均不 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26-30。
[0096]实施例31-35: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外,其 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31-35。
[0097]实施例36-4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 (dba) 3)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36-40。
[0098] 结果见下表1。
[0099]表 1
[0101]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催化剂中,乙酰丙酮钯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其它钯化合物 中,氯化钯(PdCl2)能够取得相对良好的产率,而即便是与氯化钯(PdCl 2)非常类似的溴化 钯,其产率也有着大幅度的降低,这证明了即便是高度类似的钯化合物,但对反应的催化效 果也有着无法预料的影响。剩余的钯化合物则降低更为明显,甚至四三苯基膦钯无法得到 产物。
[0102] 实施例41-70:含氮配体的考察
[0103]实施例41-45: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 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41-45。
[0104] 实施例46-50: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3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 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46-50。
[0105] 实施例51-55: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4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 施例1 -5,顺次得到实施例51 -55。
[0106] 实施例56-60: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5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 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56-60。
[0107] 实施例61-65: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6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 施例1 -5,顺次得到实施例61 -65。
[0108] 实施例66-70: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7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 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66-70。
[0109] 结果见下表2。
[0110] 表2
[0112]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含氮配体的种类对于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虽 然与L1高度类似,但L2、L4和L6的产率有显著的大幅度降低,甚至L4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 含氮配体的种类选择非常重要和具有非显而易见性,其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
[0113]实施例71-105:酸性促进剂的考察
[0114]实施例71-7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乙酸外,其它操作 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71-75。
[0115] 实施例76-80: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苯甲酸外,其它操作均 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76-80。
[0116] 实施例81-8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对硝基苯磺酸外,其它 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81-85。
[0117] 实施例86-90: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乙酸外,其它操作均不 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86-90。
[0118] 实施例91-9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盐酸外,其它操作均不 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91-95。
[0119] 实施例96-100: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L-脯氨酸外,其它操 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96-100。
[0120] 实施例101-10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甲磺酸外,其它 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01-105。
[0121] 结果见下表3。
[0122] 表3
[0124] 其中,"ND"表示未检测到。
[0125]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酸性促进剂的种类选择对于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 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三氟甲磺酸能取得相对较好的产率,但与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高度 类似的对硝基苯磺酸,其产率却有着急剧的大幅度降低。该结论也可以从乙酸和三氟乙酸 的产率对比中得到证实(乙酸时无法得到产物,而三氟乙酸可得到13.5-14.3%的产率)。这 证明酸性促进剂的存在和种类非常重要,其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
[0126] 实施例106-150:碱的考察
[0127] 实施例106-11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氟化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 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06-110。
[0128] 实施例111-11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碳酸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 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11-115。
[0129] 实施例116-12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碳酸钾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 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16-120。
[0130] 实施例121-12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叔丁醇钾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 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21-125。
[0131] 实施例126-13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叔丁醇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 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26-130。
[0132] 实施例131-13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碳酸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 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31-135。
[0133] 实施例136-14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Κ0Η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 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36-140。
[0134] 实施例141-14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乙酸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 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41-145。
[0135] 实施例146-15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磷酸钾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 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46-150。
[0136] 结果见下表4。
[0137] 表4
[0139] 由此可见,碱的种类选择至关重要,其中氟化钾和氟化铯能够取得较好的技术效 果,但氟化铯的产率也有着显著的降低,这进一步证明了即便是微小的改变,但仍可导致技 术效果有无法预测的改变。而其它的碱则无法得到产物。
[0140] 实施例151-:溶剂的考察
[0141] 除将溶剂替换为下表5中的具体溶剂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按照实施例1-5的 相同方法得到了实施例151-。所使用的溶剂、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5。
[0142] 表5
[0144] 其中,"ND"表示未检测到。
[0145] 由此可见,溶剂同样对最终的产物产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DMF、水或者THF与水的 等体积混合物可以取得较好的产率。而其它溶剂均导致产率有显著的降低,甚至是无法得 到产物。还可以看出,当单纯使用THF时,无法得到产率,但当使用THF与水的等体积混合物 时,却能得到27.9%的产率,这进一步证明了溶剂的选择和对反应的影响都是不可预测的。
[014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新颖的合 适底物、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以及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拓展了底 物的范围,并可以良好产率得到喹唑啉化合物,从而在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0147]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 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 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溶剂中,于催化剂、 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 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剞所沭式(TTT)化合物,其中,I=I I=I ^1、11-16>兀35现11_'^>兀手、35 O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三氟乙 酸钯(Pd(TFA) 2)、氯化钯(PdCl2)、二(氰甲基)二氯化钯(Pd(CH3CN)2Cl 2)、溴化钯(PdBr2)、四 (三苯基膦)钯(Pd(PPh3)4)、乙酰丙酮钯(PcKacac) 2)或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 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氯化钯(PdCl 2)或乙酰丙酮钯(PcKacac)2),最优选为乙酰丙酮钯(Pd (acac)2)〇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配体为下式L1-L7中的任意 一种,所述含氮配体最优选为Ll。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促进剂为三氟乙酸、 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苯甲酸、对硝基苯磺酸、乙酸、盐酸、L-脯氨酸或三氟甲磺酸中的任意 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三氟甲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氟化铯、碳酸铯、碳酸 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碳酸钠、KOH、乙酸钠、氟化钾或磷酸钾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氟化 铯或氟化钾,最优选为氟化钾。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 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叔丁醇、乙醇、水、丙酮、乙腈、甲醇、1,4-二氧六 环、二甲基乙酰胺(DMA)、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 (DMF)、水或四氢呋喃(THF)与水的等体积混合物,最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DMF)。7. 下式(I)化合物,其中,Ri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8. 权利要求7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吡啶存在 下,下式(I-I)化合物与式(1-2)化合物进行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 式(I)化合物,其中,Ri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9.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 合物的摩尔比为1:1.5-2.5。10.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 摩尔比为1:0.05-0.15。
【文档编号】C07C253/30GK105884698SQ20161040365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发明人】陈久喜, 胡堃, 程天行, 于书玲, 戚林军, 刘妙昌, 吴华悦
【申请人】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