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及利用该加工助剂制得的改性聚烯烃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帰姪用加工助剂及利用该加工助剂制得的改性聚帰姪,送种加 工助剂有利于提高改性聚帰姪的低温抗冲击性和刚性。
【背景技术】
[0002] 聚丙帰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热塑性塑料之一,由于聚丙帰的结晶度高,结 构规整,因而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产品的外壳和汽车内外饰件 等。但由于聚丙帰在低温下初性差、耐磨性不足、成型收缩率大,在众多应用领域中难W与 工程塑料相抗衡。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帰姪用加工助剂,使利用该加工助剂得到的改性聚帰姪 具有突出的冲击初性和耐磨性。
[0004]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加工助剂改性得到的改性聚帰姪,使其 具有优异的冲击初性和耐磨性,并且具有优异的拉伸和弯曲强度。
[0005]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中发展的新兴领域。所谓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 相尺寸至少有一维小于100纳米的复合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众多的界面复 合效应,通过烙融混合或原位聚合的方式加入少量的纳米颗粒到聚合物中,就可极大改善 该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等,并且可W获得比常规填料增强的聚合物材料高得多的 耐热性、尺寸稳定性。
[0006]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马来酸酢接枝聚丙帰作为相容剂可与纳米粒子协同作用,使 聚丙帰与纳米粒子间的作用力增强,减弱了纳米粒子间的团簇效应,从而使纳米粒子能够 W纳米尺度均匀地分散在聚帰姪中,而加入聚帰姪弹性体,一方面其与聚帰姪有良好的界 面相容性,另一方面可极显著的改善聚帰姪的抗冲击性能。
[0007] 技术方案
[0008] 一种聚帰姪用加工助剂,W聚帰姪用加工助剂的重量为100%计,包括10~ 40wt%的纳米碳酸巧,50~89wt%的聚帰姪弹性体,1~lOwt%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帰,所 述的聚帰姪弹性体选自己帰基弹性体、聚异了帰或己丙橡胶中的一种。
[0009]作为优选,所述聚帰姪用加工助剂包括20~40wt%的纳米碳酸巧,50~77wt%的 聚帰姪弹性体,2~lOwt%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帰。
[0010]作为优选,所述聚帰姪用加工助剂包括20~30wt%的纳米碳酸巧,60~75wt%的 聚帰姪弹性体,3~lOwt%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帰。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聚帰姪弹性体为己帰基弹性体,例如,杜邦生产的化gage8150、 Engage8200。
[0012] 利用上述加工助剂制得的改性聚帰姪,包括100重量份的聚帰姪和1~10重量份 上述聚帰姪用加工助剂,所述聚帰姪为聚丙帰或低密度聚己帰,优选为聚丙帰,本发明使用 的聚丙帰为普通的聚丙帰树脂,对其牌号参数并无限制。
[0013]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聚帰姪,包括100重量份的聚帰姪和1~8重量份上述聚帰姪 用加工助剂。
[0014]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聚帰姪,包括100重量份的聚帰姪和1~6重量份上述聚帰姪 用加工助剂。
[0015] 作为优选,所述改性聚帰姪还包括抗氧剂和润滑剂,所述抗氧剂的用量占改性聚 帰姪总重量的0. 1~0. 5%,所述润滑剂的用量占改性聚帰姪总重量的0. 1~0. 5%。
[0016] 作为优选,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68中的一种,所述润滑剂为硬脂 酸锋和/或硬脂酸巧,更优选为硬脂酸巧。
[0017]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聚帰姪用加工助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利用该加工助剂制 得的改性聚帰姪具有优异的冲击初性和耐磨性,并且具有优异的拉伸和弯曲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0019] 备注;本发明使用的聚丙帰为普通的聚丙帰树脂,对其牌号参数并无限制,为了便 于对比,W下实施例中均W聚丙帰F401为原料。
[0020] 实施例1
[0021] 按重量份称取15份的纳米碳酸巧、80份的化gage8150、5份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 帰,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制得聚帰姪用加工助剂。
[0022] 按照重量份称取8份的聚帰姪用加工助剂、91. 3份的聚丙帰F40U0. 1份的抗氧剂 1010、0. 1份的抗氧剂168、0. 5份的硬脂酸巧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经双螺杆挤出机造 粒,粒子经干燥后在注射成型机上注射成型制样,得改性聚帰姪。
[002引 实施例2
[0024] 按重量份称取20份的纳米碳酸巧、75份的化gage8150、5份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 帰,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制得聚帰姪用加工助剂。
[00巧]按照重量份称取8份的聚帰姪用加工助剂、91. 3份的聚丙帰F40U0. 2份的抗氧剂 1010、0. 1份的抗氧剂168、0. 5份的硬脂酸巧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经双螺杆挤出机造 粒,粒子经干燥后在注射成型机上注射成型制样,得改性聚帰姪。
[002引 实施例3
[0027] 按重量份称取15份的纳米碳酸巧、80份的化gage8200、5份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 帰,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制得聚帰姪用加工助剂。
[0028] 按照重量份称取5份的聚帰姪用加工助剂、94. 3份的聚丙帰F40U0. 1份的抗氧剂 1010、0. 1份的抗氧剂168、0. 2份的硬脂酸巧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经双螺杆挤出机造 粒,粒子经干燥后在注射成型机上注射成型制样,得改性聚帰姪。
[0029] 实施例4
[0030] 按重量份称取30份的纳米碳酸巧、64份的化gage8150、6份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 帰,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制得聚帰姪用加工助剂。
[0031] 按照重量份称取8份的聚帰姪用加工助剂、91. 3份的聚丙帰F40U0. 1份的抗氧剂 1010、0. 1份的抗氧剂168、0. 5份的硬脂酸巧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经双螺杆挤出机造 粒,粒子经干燥后在注射成型机上注射成型制样,得改性聚帰姪。
[00础 实施例5
[0033] 按重量份称取40份的纳米碳酸巧、53份的化gage8150、7份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 帰,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制得聚帰姪用加工助剂。
[0034] 按照重量份称取8份的聚帰姪用加工助剂、91. 3份的聚丙帰F40U0. 1份的抗氧剂 1010、0. 1份的抗氧剂168、0. 4份的硬脂酸巧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经双螺杆挤出机造 粒,粒子经干燥后在注射成型机上注射成型制样,得改性聚帰姪。
[00对 实施例6
[0036] 按重量份称取30份的纳米碳酸巧、64份的化gage8200、6份的马来酸酢接枝聚丙 帰,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后,经双螺杆挤出机造粒制得聚帰姪用加工助剂。
[0037] 按照重量份称取5份的聚帰姪用加工助剂、94. 3份的聚丙帰F40U0. 2份的抗氧剂 1010、0. 3份的抗氧剂168、0. 5份的硬脂酸巧在高速揽拌机中混合均匀,经双螺杆挤出机造 粒,粒子经干燥后在注射成型机上注射成型制样,得改性聚帰姪。
[0038] 将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改性聚帰姪进行缺口冲击强度(GB/T1834-1996)、拉伸强度 和弯曲强度(GB/T1040-92)的测试,测试结果见下表:
[0039]
【主权项】
1. 一种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其特征在于,以聚烯烃用加工助剂的重量为100%计,包括 10~40wt%的纳米碳酸|丐,50~89wt%的聚烯烃弹性体,1~10wt%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 烯,所述的聚烯烃弹性体选自乙烯基弹性体、聚异丁烯或乙丙橡胶中的一种。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包括 20~40wt%的纳米碳酸|丐,50~77wt%的聚烯烃弹性体,2~10wt%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 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包括 20~30wt%的纳米碳酸|丐,60~75wt%的聚烯烃弹性体,3~10wt%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 烯。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烃弹性体 为乙烯基弹性体。5.利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制得的改性聚烯烃,其特征在于, 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和1~10重量份聚烯烃用加工助剂,所述聚烯烃为聚丙烯或低密 度聚乙烯。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性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 聚烯烃和1~8重量份上述聚烯烃用加工助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 聚烯烃和1~6重量份上述聚烯烃用加工助剂。8. 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改性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还包括抗氧 剂和润滑剂,所述抗氧剂的用量占改性聚烯烃总重量的〇. 1~〇. 5%,所述润滑剂的用量占 改性聚烯烃总重量的0. 1~0. 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性聚烯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 168中的一种,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和/或硬脂酸钙。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烯烃用加工助剂及使用该加工助剂的改性聚烯烃,以聚烯烃用加工助剂的重量为100%计,包括10~40wt%的纳米碳酸钙,50~89wt%的聚烯烃弹性体,1~10wt%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所述的聚烯烃弹性体选自乙烯基弹性体、聚异丁烯或乙丙橡胶中的一种。本发明的改性聚烯烃,包括100重量份的聚烯烃和1~10重量份上述聚烯烃用加工助剂。本发明的改性聚烯烃的冲击韧性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具有优异的拉伸和弯曲强度,扩展了聚烯烃的使用范围。
【IPC分类】C08L51/06, C08K13/02, C08L23/12, C08L23/08, C08L23/04, C08K3/26
【公开号】CN105367881
【申请号】CN201410401721
【发明人】袁小亮, 傅勇, 徐振明
【申请人】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4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