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

文档序号:844228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及纳米材料领域,涉及采用镰孢霉菌5/7) 1281-2株 的培养上清液胞外合成纳米银粒子。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大的 比表面积而显现出特有的性质。而近年来,纳米银的研宄更是取得了极为丰富的研宄成果。 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无论从制备、性质还是应用,纳米银无疑是一种研宄最为广泛深入的 材料。
[0003] 纳米银具有很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众多方面具有十分优 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环保材料和涂料等许多领域。据调查,在800多个含 有纳米材料的消费产品中,近30%的产品含有纳米银。同样,纳米银也有成为抗菌材料的潜 质,利用纳米技术将银加工成纳米级的银微粒后,其颗粒变小,易于进入微生物细胞体内, 比表面积增大,增加了纳米银与微生物接触的概率,纳米银接触微生物后,与菌体蛋白酶的 巯基结合,使微生物丧失活性而死亡;其次,纳米银可与致病菌DNA碱基结合并形成交叉 链接,置换嘌呤和嘧啶中相邻氮之间的氢键,使DNA变性而不能复制,起到抑制或杀菌的效 果。
[0004] 纳米银的微生物合成方法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 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是一种清洁、无毒、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 合成方法,逐渐成为纳米合成领域的研宄热点。迄今为止,已发现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中的多个物种具有合成纳米银的能力,如单细胞的细菌、酵母、多细胞的真菌,均具有在细 胞内或者细胞外合成纳米银的能力。真菌用于纳米银的合成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 法,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与细菌和酵母相比,真菌的优势在于能分泌大量的酶,分离过程 简单。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始探索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还原制备方法及工艺,用真 菌、细菌等合成纳米银并进行工业化应用研宄。
[0005]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镰孢霉菌1281-2株,拉丁名为 5/7.)。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有隔,分枝。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有两种形态,小型分 生孢子卵圆形,有1~2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柱形,有较多的横隔;在马铃薯葡 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初白色,渐变为草绿色,菌丝稀疏,基质白色。保藏号为: CCTCC M201465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 时间是2014年12月23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纳米银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 镰孢霉菌培养上清液胞外合成纳米银粒子,反应条件温和,且简便快捷。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镰孢霉菌 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镰孢霉菌1281-2进行发酵培养后收集菌丝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残留培养 基,之后将菌丝体重悬于无菌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将培养液过滤去除菌丝体,得到镰孢霉 菌1281-2的培养上清液; (2) 取步骤I中得到的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作为反应基质,加入硝酸银溶液进 行还原反应,最后离心得到纳米银产物; 其中,所述镰孢霉菌1281-2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4658。
[0008]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重悬于去离子水中的镰孢霉菌菌丝体终浓度为200g/L, 该菌在无菌去离子水中的培养条件为:在28°C,120rpm培养48h-72h。所述步骤II中反应 基质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与AgN03体积比为lmL: lML,AgN0 3的作用浓度为1 mmol/ L,28°C,振荡反应 24~60h。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本发明所提供的纳 米银合成方法安全无毒害,首次利用镰孢霉菌1281-2进行胞外合成纳米银颗粒,合成的纳 米银粒径为13±2nm左右,且纳米银颗粒分散性较高,可以在水中自主分散,常温下稳定, 是一种高效、安全、简单的纳米银合成方法。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利用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合成的纳米银的紫外-可见光谱图 图2是利用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合成的纳米银的透射电镜扫描图 图3是利用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合成的纳米银的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 实施例1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粒子的方法 取冻存的镰孢霉菌1281-2在马铃薯葡萄糖(PDA)固体培养基(含马铃薯200g/L,葡萄 糖20g/L,琼脂15g/L)上划线接种,在28°C培养72 h,,接菌丝接种于100 mLPDA液体培养 基(含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在28°C、150rpm下培养48 h,收集菌丝体。用去离子 水洗绦3次,将菌丝体悬浮于去离子水中(200g/L),在28°C、120 rpm下培养48h_72h,过滤 去除菌丝体。收集培养上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最终浓度为lmm〇l/L,于28°C、120rpm下放 置,期间每隔6h取溶液少许,离心收集纳米银,去离子水洗涤3次以去除杂质后,用去离子 水悬浮至适当浓度或干燥后保存。
[0013] 实施例2纳米银的表征 观察发现加入硝酸银前的镰孢霉菌1281-2的培养上清液无色澄清,加入硝酸银若干 小时后的培养液呈棕褐色,颜色随着纳米银量的增加而加深。反应24h后,利用日本岛津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3600检测镰孢霉菌培养上清液还原得到的纳米银粒子的紫外-可见 光谱图,如图1所示,吸收峰位于430±2nm附近,符合纳米银粒子的特性。
[0014]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上述培养上清液还原合成得到的纳米银产物,显示纳米银 粒径为13±2nm左右,且纳米银颗粒分散性较高,便于分离,如图2所示。通过扫描电镜可 见纳米银形状多样,多棱角,大部分呈棒状和球形。
[001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 一种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I将镰孢霉菌1281-2进行发酵培养后收集菌丝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残留培养基, 之后将菌丝体重悬于无菌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将培养液过滤去除菌丝体,得到镰孢霉菌 1281-2的培养上清液; Π 取步骤I中得到的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作为反应基质,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 还原反应,最后离心得到纳米银产物; 其中,所述镰孢霉菌1281-2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465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骤I中重悬于去离子水中的镰孢霉菌菌丝体终浓度为200 g/L。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I中镰孢霉菌菌丝体重悬于无菌去离子水中的培养条件为:在28°C,120rpm培养 48h-72h。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II中反应基质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与AgNO^积比为ImL: WL,AgNO 3的作用浓 度为 I mmol/L,28°C,振荡反应 24~60h。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镰孢霉菌1281-2合成纳米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镰孢霉菌1281-2进行发酵培养后收集菌丝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去除残留培养基,之后将菌丝体重悬于无菌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将培养液过滤去除菌丝体,得到镰孢霉菌1281-2的培养上清液;取步骤中得到的镰孢霉菌1281-2培养上清液作为反应基质,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还原反应,最后离心得到纳米银产物;其中,所述镰孢霉菌1281-2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4658。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绿色环保,是一种高效简单的合成方法。CCTCC M201465820141223
【IPC分类】C12P3-00, C12R1-77
【公开号】CN104762329
【申请号】CN201510063580
【发明人】吉民, 李黎, 陈峻青
【申请人】东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