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碳五残渣油的应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五残渣油的应用,属于橡胶加工技术,具体涉及碳五残渣油作为聚丁二烯橡胶(简称BR)的辅助补强剂。
背景技术:
BR是以丁二烯为单体,在催化剂存在下合成的一种通用合成橡胶,是目前世界上 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大通用合成橡胶。BR具有弹性好、耐磨性强、耐低温性能好、生热低、 滞后损失小、耐屈挠性、抗龟裂性以及动态性能好等优点。BR也有缺点,诸如抗湿滑性差、撕 裂强度低、抗裂口展开性差、加工困难、冷流性大等,可以通过与其他橡胶并用以及通过配 方和工艺的改进而得到改善。乔三阳报道了以石油炼厂生产的重残渣油为BR的优良填充 油,其中指出,当芳烃含量为50 70%,烷烃含量约为30 40%时,充油BR的综合性能较 好(乔三阳,充油顺丁胶填充油的选择[J],合成橡胶工业,1983,6 (5) :346-350)。武玉斌 等指出,镍系BR填充高芳烃油后效果比较好(武玉斌,范汝良,仲崇祺,唐学明.高芳烃油 填充镍系顺丁橡胶的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1994,17 (6) :362-364)。目前,欧洲已经禁止 向橡胶中添加含有芳环的填充油。芳烃油主要由苯、甲苯和二甲苯构成,所以,芳烃油作为 合成橡胶填充油的使用将会逐步减少,而代之填充环烷油,但是填充环烷油的效果明显不 如芳烃油(薛小栋,橡胶增塑剂-环烷基油[J],中国橡胶,2005,21 (10) :26-28)。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碳五残渣油作为BR的辅助补强 剂。本发明提供的碳五残渣油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碳五残渣油作为BR的辅助补强 齐U。所述的碳五残渣油是碳五分离装置上产出的特有的产品,该产品的主要成分为环戊二 烯的二聚体和三聚体,是一种黑色粘稠的油状物。目前,碳五残渣油主要作劣质燃料处理, 如果把它的辅助补强剂填充到BR里,则碳五残渣油的使用价值便显著升高,还提高了 BR的 强伸性能,同时也可以降低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面介绍本发明提供的碳五残渣油作为BR的辅助补强剂的用法,其步骤和条件 如下(a)按照BR 碳五残渣油炭黑的质量比为100 5 40 40 60,将碳五残 渣油与炭黑均勻混合制成BR的混合补强剂;(b)按照BR 硬脂酸氧化锌硫黄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的质量比为 100 2 4 1.2 6.0 0.7 2.0 1,将BR、硬脂酸、氧化锌、硫黄、硫化促进剂和防 老剂依次投入到橡胶密炼机中,观察转矩曲线运动情况,待转矩曲线平稳后,取出,得到混 炼母胶;所述的硫化促进剂为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 磺酰胺等;防老剂为2,2,4-三甲基-1,2- 二氢化喹啉聚合体、4. 4-双(2. 2- 二甲基苄基) 二苯胺等;
(c)将BR的混合补强剂均勻地加入到混炼母胶中,在开炼机上进一步混炼,制得 混炼胶;(d)将混炼胶在135 150°C、10 15MPa条件下,硫化10 30min,制得硫化BR胶。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碳五残渣油的应用,用碳五残渣油作为辅助补强剂,碳五 残渣油作为辅助补强剂制备的B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提高6. 7% 19. 15%,断裂伸长率提 高6. 31% 39. 26%,撕裂强度提高10. 9% 38. 22%。用碳五残渣油作为辅助补强剂制 备的BR硫化胶与其他的补强剂制备的充油BR硫化胶分别做强伸性能测试,强伸性能比较 结果见表1 13。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碳五残渣油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碳五残渣油作为BR的辅 助补强剂。所述的碳五残渣油是碳五分离装置上产出的特有的产品,该产品的主要成分为 环戊二烯的二聚体和三聚体,是一种黑色粘稠的油状物。目前,碳五残渣油主要作劣质燃料 处理,如果把它作为辅助补强剂填充到BR里,则碳五残渣油的使用价值便显著升高,还提 高了 BR的强伸性能,同时也可以降低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面介绍本发明提供的碳五残渣油作为BR的辅助补强剂的用法,其步骤和条件 如下(a)按照BR 碳五残渣油炭黑的质量比为100 5 60,将碳五残渣油与炭黑 均勻混合,制成BR的混合补强剂;(b)按照BR 硬脂酸氧化锌硫黄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的质量比为 100 2 4 1.2 1,将BR、硬脂酸、氧化锌、硫黄、硫化促进剂依次投入到橡胶密炼机 中,观察转矩曲线运动情况,待转矩曲线平稳后,取出,得到混炼母胶。其中,硫化促进剂为 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等;防老剂为2,2,4-三 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4. 4-双(2. 2-二甲基苄基)二苯胺等;(c)将BR的混合补强剂均勻地加入到混炼母胶中,在开炼机上进一步混炼,制得 混炼胶;(d)将混炼胶在135°C、10MPa条件下,硫化30min,制得硫化BR胶。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1。表 1 实施例2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2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50°C、13MPa 的条件下硫化1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2。表2 实施例3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3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40°C、13MPa 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3。表3 实施例4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4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40°C、15MPa
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4。表 4 实施例5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5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50°C、15MPa
的条件下硫化15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
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5。表 5 实施例6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6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50°C、13MPa 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6。表6 实施例7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7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50°C、13MPa
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7。表7 实施例8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8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50°C、13MPa
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8。表 8 实施例9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9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50°C、13MPa 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9。表 9 实施例10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10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50°C、13MPa的条件下硫化12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10。表 10 实施例11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11所示;所述的步骤(d),混炼胶在143°C、15MPa 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11。表 11 实施例12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12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35°C、 15MPa的条件下硫化3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12。表 12 实施例13 材料的质量配比如表13所示;所述的步骤(d),将混炼胶在145°C、 15MPa的条件下硫化20分钟,制得硫化BR胶;其他步骤和条件同实施例1。制得硫化BR胶的质量配比及性能列于下表13。表1权利要求
碳五残渣油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碳五残渣油作为聚丁二烯橡胶的辅助补强剂;所述的碳五残渣油是碳五分离装置上产出的特有的产品,该产品的主要成分为环戊二烯的二聚体和三聚体。
2.碳五残渣油的用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和条件如下(a)按照聚丁二烯橡胶碳五残渣油炭黑的质量比为100 5 40 40 60,将 碳五残渣油与炭黑均勻混合制成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补强剂;(b)按照聚丁二烯橡胶硬脂酸氧化锌硫黄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的质量比为 100 2 4 1.2 6.0 0.7 2.0 1,将聚丁二烯橡胶、硬脂酸、氧化锌、硫黄、硫化 促进剂和防老剂依次投入到橡胶密炼机中,观察转矩曲线运动情况,待转矩曲线平稳后,取 出,得到混炼母胶;所述的硫化促进剂为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叔丁基-2-苯 并噻唑次磺酰胺等;防老剂为2,2,4-三甲基-1,2- 二氢化喹啉聚合体、4. 4-双(2. 2- 二甲 基苄基)二苯胺等;(c)将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补强剂均勻地加入到混炼母胶中,在开炼机上进一步混炼, 制得混炼胶;(d)将混炼胶在135 150°C、10 15MPa条件下,硫化10 30min,制得硫化聚丁二烯橡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碳五残渣油的应用,用碳五残渣油作为聚丁二烯橡胶的辅助补强剂。所述的碳五残渣油是碳五分离装置上产出的特有的产品,该产品的主要成分为环戊二烯的二聚体和三聚体。混合补强剂由碳五残渣油和炭黑制备;将聚丁二烯橡胶、硬脂酸、氧化锌、硫黄、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剂依次投入到橡胶密炼机中得到混炼母胶;将聚丁二烯橡胶的混合补强剂加入到混炼母胶中,在开炼机上进一步混炼,制得混炼胶;将混炼胶硫化,制得硫化聚丁二烯橡胶。用碳五残渣油作为辅助补强剂制得的硫化聚丁二烯橡胶的拉伸强度提高6.7%~19.15%,断裂伸长率提高6.31%~39.26%,撕裂强度提高10.9%~38.22%。
文档编号C08K3/04GK101870779SQ20101020601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于琦周, 刘海燕, 张学全, 张怀泉, 张新惠, 李柏林, 王建伟, 王胜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