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中间体、它们的制备及应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526868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病毒药物中间体、它们的制备及应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及其衍生物的有用的中间体、它们的制备及应用。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化学名9-(1.3-二羟基-2-丙氧甲基)鸟嘌呤,商品名Cymevene、Cytovene、赛美维、丽科卫,代号DHPG,GCV 分子式与分子量C9H13N5O4,255.23更昔洛韦是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抗病毒化疗剂,对人体6种疱疹病毒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活性。1986年美国Syntex公司获得独家生产、经营权。1988年6月首次在英国批准上市。随后,法国、美国、日本、西德、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也相继批准使用,截至1999年6月底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于治疗和预防免疫缺陷患者,器官移植者巨细胞病毒感染。
1982年至今,先后有多家公司申请更昔洛韦合成工艺专利,按所用的起始原料不同共有6种方法。
1.加拿大 ENS Biol公司(欧洲专利EP49072)
以2-N-乙酰鸟嘌呤为起始原料,经1.1.1.3.3.3-六甲基二硅胺<HMDS>硅烷化后与1.3-二苄氧基-2-氯甲氧基丙烷缩合,柱层析分离异构体,水解,再用钯碳催化氢解脱苄基,精制后得到更昔洛韦;侧键1.3-二苄氧基-2-氯甲氧基丙烷由环氧氯丙烷与苄醇反应,再经氯甲基化制得。此合成工艺需用硅烷化试剂,剧毒的氰化汞作缩合反应的催化剂,柱层析分离异构体及用贵金属催化氢解脱苄基,以2-N-乙酰鸟嘌呤计算,总收率为2.9%~23.5%。 此外,也用6-氯-2-氨基嘌呤为起始原料,经硅烷化反应,再与1.3-二苄氧基-2-氯甲氧基丙烷缩合,水解,催化氢解脱苄基,精制得到更昔洛韦,以6-氯嘌呤计算总收率47%。此合成工艺的起始原料6-氯-2-氨基嘌呤不易制备,由鸟嘌呤与三氯氧磷反应,仅得47%收率,反应过程同样需硅烷化,柱层析纯化,贵金属催化氢解脱苄基,难以大量制备。
2.美国Syntex公司(美国专利US 4355032)以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经苄基保护,氯甲基化,酯化得到1.3-二苄氧基-2-丙氧基甲醇醋酸酯,再与2.9-双乙酰鸟嘌呤缩合,分离异构体,钯炭催化氢解脱苄基得到更昔洛韦。以2.9-双乙酰鸟嘌呤计算,总收率6.8~26.8%;以环氧氯丙烷计算,总收率4.3~17.0%。 3.美国Merck公司 (欧洲专利EP 74306)以羟甲基二氧五环为起始原料,经醋酐酯解反应,高真空分馏得到1.3-二乙酰氨基-2-丙氧基甲醇醋酸酯,再与2.9-双乙酰鸟嘌呤缩合,分离异构体,水解得到更昔洛韦。以2.9-双乙酰鸟嘌呤计算,总收率18%;以羟甲基二氧五环计算,总收率1.8%。 4.英国Wellcome基金有限公司 (欧洲专利EP 72027)以甘露糖醇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制得双[2-苯甲酰基-1-(苯甲酰氧基)乙氧基]取代甲烷,醋酐酯解后得到1.3-二苯甲酰氧基-2-丙氧基甲醇醋酸酯,再与2.9-双乙酰基鸟嘌呤缩合,分离异构体,水解,得到更昔洛韦,未提供各步反应收率数据。
5.西班牙Inke公司 (西班牙专利ES 548093)用3-(1,3-二羟甲基-2-甲氧甲基)氨基-2.5-二氨基嘧啶与原甲酸三乙酯环合得到更昔洛韦,未提供各步反过程及收率详情。
上述几种合成方法均需分离异构体,或用贵金属氢解脱保护基,或使用剧毒的催化剂及硅烷化试剂,而且反应总收率都不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更昔洛韦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同时提供式(Ⅰ)化合物,作为中间体,通过它们可转化为式(Ⅷ)的抗病毒药更昔洛韦及其衍生物。 上述化学式中R=H或R=R1-CO-,R1是氢,1至17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脂环烷基,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或卤代芳香烷基优选是氢,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脂环烷基,6至7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或一卤代芳香烷基;最佳是氢,甲基,乙基,环己基,苯基。
R2是1至17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肪酸羧基,6至8个碳原子的脂环或芳香酸羧基,氨基酸或取代氨基酸羧基,其它有药理活性的有机酸羧基;优选是1至7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肪酸羧基,6至7个碳原子的脂环或芳香酸羧基,L-氨基酸或L-取代氨基酸羧基;最佳是甲羧基,乙羧基,丙羧基,异丙羧基,环己甲羧基,苯甲羧基,L-甘氨酸羧基,L-缬氨酸羧基。
X为氟、氯、溴、碘;优选是氯、溴、碘;最佳是氯、溴。
本发明的式(Ⅰ)化合物中R不为H的化合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起始原料为式(Ⅱ),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入脱水剂,与多聚甲醛反应,生成缩醛(Ⅲ)。 催化剂是按催化剂量使用的无机酸,1至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磺酸,6~7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磺酸;优选是浓盐酸,浓硫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PTS);最佳是浓硫酸,PTS,甲磺酸。脱水剂是卤代烷或沸点为80~150℃的芳香烃或卤代芳香烃;优选是苯、甲苯、二甲苯、氯苯、1.2-二氯乙烷、1.3-二氯丙烷;最佳是苯、甲苯、1.2-二氯乙烷、1.3-二氯丙烷。
第二步中,式(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羧酸酐处理得到式(Ⅳ)。 其中A为与羧酸酐对应的基团;反应所用的羧酸酐是1至17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脂环烷基羧酸酐,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或卤代芳香烷基羧酸酐;优选是1至7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脂环烷基羧酸酐,6至7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或卤代芳香基羧酸酐;最佳是甲酸酐,乙酸酐、丙酸酐、异丙酸酐、环己甲酸酐、苯甲酸酐、对甲基苯甲酸酐。反应溶剂是上述的羧酸酐,卤代烷烃,沸点为80~150℃的芳香烃或卤代芳香烃;优选是上述的羧酸酐、1.2-二氯乙烷、1.3-二氯丙烷、苯、甲苯、二甲苯、氯苯;最佳是上述的羧酸酐、1.2-二氯乙烷、1.3-二氯丙烷、苯、甲苯。催化剂是无机酸,1至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磺酸,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磺酸,Lewis酸;优选是氯化锌、三氯化铝、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浓硫酸;最佳是浓硫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反应温度是20~135℃;优选是60~135℃;最佳是80~135℃。
第三步中,式(Ⅳ)于有机溶剂介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式(Ⅴ)反应,生成式R不为H的式(Ⅰ)化合物。 式(Ⅴ)中的R除不为H外与式(1)中相同。反应所用的溶剂是沸点是80~150℃的芳香烃及卤代芳香烃;优选是苯、甲苯、一卤代苯、二卤代苯;最佳是甲苯、二甲苯、氯苯。催化剂是无机酸,Lewis酸,1至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磺酸,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磺酸;优选是浓硫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最佳是乙磺酸、对甲苯磺酸。式(Ⅴ)与式(Ⅳ)的克分子比是1∶1.0~1∶5.0;优选是1∶1.1~1∶3.0;最佳是1∶1.2~1∶2.0。反应温度是80~150℃;优选是90~140℃,最佳是100~135℃。
本发明所制得的新中间体式(Ⅰ)于有机溶剂介质中,在催化剂量的催化剂作用下,用有机酸盐R2M或R22M进行处理,得到式(Ⅵ)。 此步反应的反应溶剂是二甲亚砜(DMSO),环丁砜、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EF)或沸点80~150℃芳香烃;优选是DMSO、DMF、DEF、环丁砜、甲苯、二甲苯;最佳是DMF、DEF、甲苯。催化剂是相转移催化剂;优选是四乙基胺卤化物、四丁基胺卤化物、苄基三甲胺卤化物、苄基三乙胺卤化物;最佳是四乙基胺氯化物、四丁基胺氯化物、苄基三甲胺氯化物、苄基三乙胺氯化物。反应温度是80~150℃;优选是80~135℃;最佳是80~120℃。式(Ⅰ)与有机酸盐的克分子比是1∶2.0~1∶12.0;优选是1∶3.0~1∶8.0;最佳是1∶3.0~1∶5.0。式(Ⅰ)的重量与反应溶剂体积之比是1∶2~1∶12;优选是1∶2~1∶6最佳是1∶2~1∶4。
式(Ⅵ)经水解反应得到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此步反应所用的水解剂是0.05~1.00%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水溶液,10~40%R3NH2(R3=H,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水溶液或1至4个碳原子脂肪醇的溶液;优选是0.1~1.0%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碱金属碳酸氢盐的水溶液,10%~40%的甲胺或乙胺的水、甲醇和乙醇溶液;最佳是0.1~0.2%NaOH、NaHCO3、Na2CO3、KOH、KHCO3、K2CO水溶液,20~40%甲胺或乙胺的水、甲醇或乙醇溶液。
式(Ⅰ)中R不为H的化合物在上述的稀碱溶液的作用下,于10~30℃进行水解,得到式(Ⅶ)。 式(Ⅶ)即为R不为H的式(Ⅰ)化合物。
按上述的方法,于有机溶剂介质中,在催化剂量的催化剂作用下,用有机酸盐R2M或R22M进行处理,得到式(Ⅷ)。 式(Ⅷ)用低于120℃的溶剂重结晶,得到更昔洛韦的衍生物,如更昔洛韦单、双羧酸酯,单、双氨基酸或取代氨基酸酯等。
式(Ⅷ)按上述式(Ⅵ)的水解条件进行处理,得到更昔洛韦。
本发明用下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实施例的目的仅是阐明本发明,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双-[2-氯-1-(氯甲基)乙氧基]取代甲烷(简称缩醛)的制备投料比原料名称投料量 克分子比1.3-二氯-2-丙醇 10.0kg 1多聚甲醛 1.2kg 0.52
硫 酸 0.08kg 0.010苯 30.0L将二氯丙醇、多聚甲醛、硫酸、苯置于50L反应罐中搅拌加热至固体溶解,回流脱水,回收苯及3.8kg未反应的二氯丙醇,加入少量95%乙醇,冷后过滤,得白色固体6.8kg,M.P 49~50℃,理论转化率为61.6%。
实施例2 1,3-二氯-2-丙氧基甲醇醋酸酯(简称氯甲氧酯)的制备投料比原料名称投料量克分子比缩醛10.0kg 1醋酐12.0kg 3.17PTS 0.5kg 0.07将缩醛、醋酐、PTS置于50L反应罐中,搅拌加热回流6小时。回收过量的醋酐,减压蒸馏,收集116~130℃/20~30mmHg馏份,得5.7kg,理论收率77.2%。
实施例3 2-乙酰基-9(1,3-二氯-2-丙氧甲基)鸟嘌呤(简称氯缩物)的制备投料比原料名称投料量 克分子比双乙酰基鸟嘌呤 10.0kg1氯甲氧酯2.5kg 1.17二甲苯 30.0LPTS 0.5kg 0.07将双乙酰基鸟嘌呤、氯甲氧酯、二甲苯、PTS置于50L反应罐中,搅拌加热回流20~24小时;取样,用薄板层析检测反应终点,甩滤。用少量丙酮洗涤,得淡黄色固体13.3kg,理论收率93.4%,不必精制可直接用羧酸盐处理及进行水解反应制备更昔洛韦。
实施例4 氯缩物的精制取2g氯缩物加20ml DMF,加热至80~90℃,0.3g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后析出淡黄色结晶状粉末,mp>260℃(分解),分子式C11H13CL2N5O3,分子量334.18元素分析实验值 C:39.12% H:3.67%N:20.63%CL:20.94%计算值 C:39.54% H:3.92%N:20.96%CL:21.22%质谱分析 m/e:333,151红外光谱 (λ max cm-1) 1662,1688(-C=O特征吸收峰)核磁光谱 H`-NMR(Me2SO-d6),ppm2.30(m,3H,H-5′)3.25(S,1H,H-3′)3.75(m,4H,H-4′)5.65(S,2H,H-1′)8.10(s,1H,H-8′)11.80(S,1H,H-2′)12.10(s,1H,H-6′)实施例5 9-(1.3-二氯-2-丙氧甲基)鸟嘌呤 (简称去酰基氯缩物)的制备取2g氯缩物加40%甲胺甲醇溶液10ml,室温搅拌2小时,缓慢加热至回流,保温回流1小时,减压将反应物蒸干,加少量丙酮洗涤,得1.6g去酰基氯缩物,理论收率91.5%。经DMF精制,活性炭脱色,得淡黄色的结晶状粉末,mp>260°(分解)分子式C9H11CL2N5O2,分子量292.16元素分析
测定值 C:36.78% H:3.83% N:23.77% CL:24.56%计算值 C:37.00% H:3.80% N:23.97% CL:24.27%质谱分析m/e:291红外光谱(λmax cm-1)1557,1573(-NH2)核磁光谱H`-NMR(MeSO-d6),ppm3.75(m,5H,H-3′、H-4′)5.50(s,2H,H-1′)6.50(S,2H,H-2)7.86(s,1H,H-8) 10.62(S,1H,H-6)实施例6 更昔洛韦的制备A投料比原料名称投料量克分子比氯缩物 3.0kg1DMF 9.0L醋酸钾 3.0kg 3.4四丁基胺氯化物 0.05kg 0.0240%甲胺水溶液 6.0L 9.2将氯缩物,DMF,醋酸钾,催化剂置于20L反应罐中,于100~110℃加热反应6小时,冷至0℃,甩滤,滤渣用少量回收的DMF洗涤,合并滤、洗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加甲胺水溶液,于60℃搅拌反应6小时,将反应液浓缩近干,加入少量95%乙醇,甩滤,得淡黄色固体1.46kg,为更昔洛韦粗品,理论收率63.8%。
实施例7 更昔洛韦的制备B投料比原料名称投料量克分子比去酰基氯缩物 30g 1DMF 100ml醋酸钾 36g3.5四丁基胺氯化物 0.5g 0.01840%甲胺水溶液 60ml 8.5操作方法同实施例6,得15.8g更昔洛韦粗品,理论收率62.1%。
实施例8 更昔洛韦的精制由实施例6,7所得更昔洛韦粗品用20~30倍蒸馏水重结晶3次,活性炭脱色,得白色结晶状粉末,总回收率80%,分解点249℃。
分子式C9H13N5O4元素分析测定值 C:42.00% H:5.46% N:27.11%计算值 C:42.35% H:5.13% N:27.44%红外光谱(λmax cm-1)1000~1100(-OH)1100~1140(-C-O-C-)1260~1330 (C=O)1300~1420 [CH(CH2-)]2760~2810 [CH-(N-CH2-)]紫外光谱 (λmax)PH=7225 270PH=1255 275PH=13 258 266核磁光谱H′-NMR(MeSO-d6),ppm7.76(S,H-8), 6.50(S,NH2)5.38(S,H-1′), 3.35(m,H-3′,H-4′)4.58(t,C4-, 10.62(S,C6-OH)OH)13C-NMR(DMSD-d6)δ(ppm)158.478(C-6) ,154.636(C-2)152.409(C-4) ,139.717(C-8)116.774(C-5) ,80.872(C-3)62.699(C-1′) ,61.531(C-4′)质谱分析m/e 255,251实施例92-乙酰基-9-(1.3-二乙酰氧基-2-丙氧甲基)鸟嘌呤的制备。
投料比原料名称 投料量克分子比氯缩物30g 1DMF 90ml醋酸钾30g 3.4四丁基胺氯化物0.2g0.02无水乙醇 50ml
操作方法同实施例6,将DMF的滤、洗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加入乙醇及0.5g活性炭,加热脱色,过滤,滤液冷至0℃,析出白色结晶,得16.1g,理论收率47.0%,mp172~173℃分子式C15H19N5O7,分子量381.35元素分析测定值 C:47.01% H:4.92% N:29.08%计算值: C:47.24% H:5.02% N:29.37%质谱分析m/e:381,151核磁光谱H′NMR(DMSO-d6)δ(ppm)1.92 (S,6H,AcO)2.22 (S,3H,AcN)3.96 (S,5H,H-3′,H-4′)5.52 (S,2H,H-1′)8.16 (S,1H,H-8′)本发明以1.3-二卤代2-丙醇为起始原料,与多聚甲醛反应,用羧酸酐处理,制得1.3-二卤代-2-丙氧基甲醇烷基羧酸酯,再与2.9-双烷酰基鸟嘌呤缩合,得到新的中间体2-烷酰基-9-(1.3-二卤代-2-丙氧甲基)鸟嘌呤(简称卤缩物);此中间体与羧酸盐反应,得到更昔洛韦衍生物,经水解后得到更昔洛韦。用适宜的取代基为反应物,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可得很高收率的更昔洛韦,按1.3-二卤代-2-丙醇计算,总收率22.6%;按2.9-双烷酰基鸟嘌呤计算,总收率47.7%。中试放大至200L反应罐,总收率分别为20.0%及42%左右。此合成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不必分离异构体、收率较高、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可靠,三废易于处理的优点,适合于工业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
1.结构如下的式(Ⅰ)化合物 其中R=H或R=R1-CO-,R1为氢,1至17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脂环烷基;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或卤代芳香烷基,X为氟、氯、溴、碘。
2.权利要求1中式(Ⅰ)中R不为H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中R=R1-CO-,R1为氢,1至17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脂环烷基;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或卤代芳香烷基,X为氟、氯、溴、碘。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由式(Ⅱ)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入脱水剂,与多聚甲醛反应,生成缩醛(Ⅲ); (b).式(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羧酸酐处理得到式(Ⅳ) 其中A为与羧酸酐对应的基团;(c).式(Ⅳ)于有机溶剂介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式(Ⅴ)反应,生成式(Ⅰ) 式(Ⅴ)中的R除不为H外,与权利要求1中相同。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a)步骤中的催化剂是无机酸,1至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磺酸,6~7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磺酸;脱水剂是卤代烷,芳香烃或卤代芳香烃。
4.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b)步骤所用的反应溶剂是羧酸酐,卤代烷烃,芳香烃或卤代芳香烃;催化剂是无机酸,1至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磺酸,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磺酸,Lewis酸。
5.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c)步骤所用的反应溶剂是芳香烃或卤代芳香烃;催化剂是无机酸,Lewis酸,直链或支链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磺酸,6至8个碳原子的芳香烷基磺酸。
6.式(Ⅰ)化合物用于制备抗病毒药更昔洛韦及其衍生物。
7.权利要求6的制备抗病毒药更昔洛韦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于有机溶剂介质中,在催化剂量的催化剂作用下,用有机酸盐R2M或R22M对式(Ⅰ)化合物进行处理,得到式(Ⅵ)。 其中R2是1至17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脂肪酸羧基,6至8个碳原子的脂环或芳香酸羧基,氨基酸或取代氨基酸羧基,其它有药理活性的有机酸羧基;M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b).式(Ⅵ)经水解反应得到抗病毒药更昔洛韦。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a)步骤的反应溶剂是二甲亚砜(DMSO),环丁砜、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EF)或沸点80℃~150℃芳香烃;催化剂是相转移催化剂;卤缩物与有机酸盐的克分子比为1∶2~1∶12;卤缩物的重量与反应溶剂体积之比为1∶2~1∶12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b)步骤所用的水解剂是0.05~1.00%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水溶液,10~40%R3NH2(R3=H,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水溶液或1至4个碳原子脂肪醇的溶液。
10.权利要求1中式(Ⅰ)化合物中R=H的化合物(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Ⅰ)化合物中R不为H的化合物在稀碱溶液的作用下,于10℃~30℃进行水解,得到式(Ⅶ)化合物。
全文摘要
中间体2-烷酰基-9-(1.3-二卤代-2-丙氧甲基)鸟嘌呤(简称卤缩物)由1.3-二卤代-2-丙醇与多聚甲醛进行缩醛反应,所得缩醛用羧酸酐处理,生成1.3-二卤代-2-丙氧基甲醇烷基羧酸酯,再与2.9-双烷酰基鸟嘌呤缩合制得。此中间体可用于制备抗病毒药更昔洛韦及其衍生物。
文档编号C07D473/00GK1301702SQ9912716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9日
发明者陈本川 申请人: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