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二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58340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对称二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不对称二醚类化合物及其在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更确切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3-烷氧基烯丙基烷基醚”结构单元的1,3-二醚类化合物,及其作为给电子体在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小分子作为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给电子体或茂金属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配体已成为烯烃聚合催化体系重要的成分之一。尤其是现代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有机小分子作给电子体能够显著地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立体选择性、氢调性能及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等性能。
在提高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改善其氢调性能和立构选择性方面,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二醚类化合物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给电子体。例如专利EP 0728724中公开的1,3-二醚类化合物,其2-位的碳原子处在一个特殊的环(5~7员环)上,该环包含两到三个不饱和双键。该类化合物做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高立构选择性,代表性的化合物为9,9-双甲氧基甲基芴。在此之前,专利EP 0361494中公布了2-位碳原子为非环结构的1,3-二醚类化合物做给电子体,代表性的化合物如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通常认为,当1,3-二醚结构中2-位碳原子上的氢被空间位阻大的基团取代时,用其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在已报道并用作给电子体的1,3-二醚类化合物中,两个烷氧基基团均与饱和的碳原子相连。但是,专利US 4971936和US 6399837分别报道了邻二甲氧基苯和邻乙氧基烷氧基苯及它们的衍生物也可以作为内给电子体用于烯烃聚合催化剂中,其显著的结构特征是,两个烷氧基处于苯环的邻位,为1,2-二醚结构。
已知文献中未涉及到能够同时拥有上述专利优点的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类具有“3-烷氧基烯丙基烷基醚”结构单元的1,3-二醚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具有“3-烷氧基烯丙基烷基醚”结构单元的1,3-二醚类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在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具有“3-烷氧基烯丙基烷基醚”结构单元的1,3-二醚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I)为 其中,R1和R2为C1-C20烷烃基、C6-C20芳烃基或C2-C20烯烃基;优选C1-C6烷烃基、C6-C18芳烃基或C3-C12烯烃基;R3-R6为氢、C1-C20烷烃基、C6-C20芳烃基或C2-C20烯烃基;且它们彼此之间可以连接成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任意包含与R3-R6相同定义的基团、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R1-R6任意包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所述的杂原子选自卤素、硅、氮和硫原子。
优选的,R5和R6基团之间连接成的环状结构优选苯环、萘环、环戊二烯、茚和芴之一的环状结构,且该环状结构任意包含与R5和R6相同定义的基团、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
在本发明的二醚化合物中,优选的一组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I)所示其中,R7-R10为氢、C1-C20烷烃基、C6-C20芳烃基或C2-C20烯烃基,相邻的两个基团R7和R8之间、或R9和R10之间可连接成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任意包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所述的杂原子选自卤素、硅、氮和硫原子;
优选R7和R8之间、或R9和R10之间连接成的环状结构为苯环,且任意包含与R7-R10相同定义的基团作为氢原子的取代物;当R1和R2同时为甲基时,R3、R4以及R7~R10不能同时为氢。
R1和R2优选C1-C6烷烃基、C6-C18芳烃基或C3-C12烯烃基。
更优选的,R1、R2为C1-C6烷烃基,R3为C1-C6烷烃基、苯基、甲基取代苯基或乙基取代苯基,R4、R7、R8、R9和R10为氢。
本发明的包括在通式(I)、(II)中的化合物,可选自下列具体化合物2,4-二甲氧基-2-戊烯;4-甲氧基-2-乙氧基-2-戊烯;3-异丙基-2,4-二甲氧基-2-戊烯;3-异丙基-4-甲氧基-2-乙氧基-2-戊烯;3-异丁基-2,4-二甲氧基-2-戊烯;3-异丁基-4-甲氧基-2-乙氧基-2-戊烯;3-异戊基-2,4-二甲氧基-2-戊烯;3-异戊基-4-甲氧基-2-乙氧基-2-戊烯;1-苯基-1,3-二甲氧基丁烯;1-苯基-3-甲氧基-1-乙氧基丁烯;1-苯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丁烯;1-苯基-2-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丁烯;1-苯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丁烯;2-甲氧基苄基乙基醚;2-乙氧基苄基甲基醚;2-乙氧基苄基乙基醚;
2-n-丙氧基苄基甲基醚;2-n-丙氧基苄基乙基醚;2-异丙氧基苄基甲基醚;2-异丙氧基苄基乙基醚;2-n-丁氧基苄基甲基醚;2-n-丁氧基苄基乙基醚;2-异丁氧基苄基甲基醚;2-异丁氧基苄基乙基醚;2-叔丁氧基苄基甲基醚;2-叔丁氧基苄基乙基醚;2-异戊氧基苄基甲基醚;2-异戊氧基苄基乙基醚;1-(2-甲氧基苯基)乙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乙基乙基醚;1-(2-乙氧基苯基)乙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乙基乙基醚;1-(2-n-丙氧基苯基)乙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乙基乙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乙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乙基乙基醚;1-(2-甲氧基苯基)丙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丙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丙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丙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丁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丁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丁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丁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异丁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异丁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异丁基甲基醚;
1-(2-异戊氧基苯基)异丁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异戊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异戊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异戊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异戊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乙氧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n-丙氧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甲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n-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n-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异戊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苄基乙基醚;1-(2-甲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1-(2-乙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1-(2-n-丙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1-(2-甲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
1-(2-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1-(2-n-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n-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1-(2-异戊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叔丁基苄基乙基醚;1-(2-甲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乙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n-丙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n-丙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甲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n-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n-丙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异戊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邻甲氧基苄基甲基醚;1-(2-异戊氧基-3-三甲基硅基苯基)对邻甲氧基苄基乙基醚;1-(2-甲氧基苯基)邻甲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邻甲基苄基乙基醚;1-(2-乙氧基苯基)邻甲基苄基甲基醚;1-(2-乙氧基苯基)邻甲基苄基乙基醚。
本发明的具有“3-烷氧基烯丙基烷基醚”结构单元的1,3-二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给电子体应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尤其是应用于制备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
本发明的不对称二醚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化合物,是具有“3-烷氧基烯丙基烷基醚”结构单元的1,3-二醚类化合物,其中一个烷氧基与不饱和的碳原子相连,另一个烷氧基与饱和的碳原子相连。该类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用于制备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时,可以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改善其氢调性能和立构选择性。
本发明的通式(I)、(II)中的化合物可以应用已知的方法(亦即迄今为止所用的,或化学文献中所述的方法)或对已知方法加以改进后制得。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它们的合成方法,下面给出了两条通用的合成途径。
途径1 途径2上述合成路线中,R1Y和R2Y均代表烷基化试剂,可以是卤代烷、硫酸烷基酯、苯甲磺酸酯等。R4MgX代表格氏试剂,X为卤原子。第一步反应为烷基化反应,反应通常在碱的作用下进行。途径1中的第一步反应通常在极性的非质子溶剂(如DMF、DMSO、HMPA等)中进行可以取得好的反应选择性。相关的文献有J.Org.Chem.,1980,45,3368;Chem.Commun.,1994,2597;Indian J.Chem.,Sec.B,2002,2342;J.Org.Chem.,1969,34,1969。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1-(2-甲氧基苯基)丁基甲基醚的合成1)1-(2-甲氧基苯基)丁醇的合成将9.1ml溴丙烷的无水乙醚(2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2.0g镁屑的无水乙醚中,随后滴入9.5g邻甲氧基苯甲醛的无水乙醚溶液,加热保持回流反应2.5h。冰水浴冷却,缓慢加入30ml 5%盐酸水溶液,分出有机层。将有机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碳酸钾干燥,脱溶剂得浅黄色液体。
2)1-(2-甲氧基苯基)丁基甲基醚的合成将1)得到的浅黄色液体滴加到2.2g氢化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45ml),然后滴入12.8g碘甲烷,室温搅拌3h。浓缩,加入30ml水,用乙醚萃取(30ml×2)。合并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得淡黄色液体13.1g。减压蒸馏,收集馏分126℃-128℃/19mmHg,得无色液体8.7g。
1H NMR(400MHz,CDCl3)δ(ppm)0.92(t,3H,CH3),1.62~1.69(m,4H,2CH2),3.22(s,3H,CH3),3.81(s,3H,CH3),4.62(t,1H,CH),6.85~7.36(m,4H,ArH)。
实施例21-(2-甲氧基苯基)异戊基甲基醚的合成1)1-(2-甲氧基苯基)异戊醇的合成将10.0ml异丁基溴的无水乙醚(2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2.0g镁屑的无水乙醚中,随后滴入9.5g邻甲氧基苯甲醛的无水乙醚溶液,加热保持回流反应1h。冰水浴冷却,缓慢加入30ml 5%盐酸水溶液,分出有机层。将有机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碳酸钾干燥,脱溶剂得白色晶体11.8g。
2)1-(2-甲氧基苯基)异戊基甲基醚的合成将1)得到的白色晶体溶解在15ml四氢呋喃中,并滴加到2.3g氢化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45ml),然后滴入13.8g碘甲烷,室温搅拌3h。浓缩,加入30ml水,用乙醚萃取(30ml×2)。合并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得淡黄色液体12.1g。减压蒸馏,收集馏分117℃-120℃/10mmHg,得无色液体10.7g。
1H NMR(400MHz,CDCl3)δ(ppm)0.94(dd,6H,2CH3),1.40~1.78(m,3H,CHCH2),3.22(s,3H,CH3),3.82(s,3H,CH3),4.69(t,1H,CH),6.86~7.38(m,4H,ArH)。
实施例31-(2-甲氧基苯基)苄基甲基醚的合成1)1-(2-甲氧基苯基)苯甲醇的合成将9.9ml溴苯的无水乙醚(2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2.0g镁屑的无水乙醚中,随后滴入9.5g邻甲氧基苯甲醛的无水乙醚溶液,加热保持回流反应1h。冰水浴冷却,缓慢加入30ml 5%盐酸水溶液,分出有机层。将有机相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处理,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溶剂得黄色液体12.26g。
2)1-(2-甲氧基苯基)苄基甲基醚的合成将1)得到的黄色液体滴加到2.5g氢化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45ml),然后滴入14.9g碘甲烷,室温搅拌3h。浓缩,加入30ml水,用乙醚萃取(30ml×2)。合并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得淡黄色液体14.9g。减压蒸馏,收集馏分137℃-140℃/105Pa,得无色液体7.0g。
1H NMR(400MHz,CDCl3)δ(ppm)3.42(s,3H,CH3),3.83(s,3H,CH3),5.73(t,1H,CH),6.88~7.51(m,9H,ArH)。
实施例41-(2-甲氧基苯基)乙基甲基醚的合成1)1-(2-甲氧基苯基)乙醇的合成将5.1ml碘甲烷的无水乙醚(15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2.0g镁屑的四氢呋喃中,滴完后控温在35℃搅拌反应3h。降至室温,滴入9.5g邻甲氧基苯甲醛的无水乙醚溶液并搅拌反应3h。冰水浴冷却,缓慢加入30ml 5%盐酸水溶液,分出有机层。将水相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20ml×2),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剂得深棕色液体11.5g。
2)1-(2-甲氧基苯基)乙基甲基醚的合成将1)得到的液体滴加到2.4g氢化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35ml),然后滴入14.5g碘甲烷,室温搅拌3h。浓缩,加入30ml水,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30ml×2)。合并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剂得黄色液体。减压蒸馏,收集馏分56℃-59℃/22Pa,得无色液体8.6g。
1H NMR(400MHz,CDCl3)δ(ppm)1.81(s,3H,CH3),3.54&4.32(dd,4H,2OCH2),6.95~7.70(m,13H,ArH)。
实施例51-(2-甲氧基苯基)邻甲基苄基甲基醚的合成1)1-(2-甲氧基苯基)邻甲基苯甲醇的合成将10.6ml邻甲基溴苯的无水乙醚(2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2.0g镁屑的四氢呋喃中,滴完后控温在35℃搅拌反应3h。降至室温,滴入9.5g邻甲氧基苯甲醛的无水乙醚溶液并搅拌反应3.5h。冰水浴冷却,缓慢加入30ml 5%盐酸水溶液,分出有机层。将水相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20ml×2),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剂得黄色液体23.6g。
2)1-(2-甲氧基苯基)邻甲基苄基甲基醚的合成将1)得到的液体滴加到2.6g氢化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45ml),然后滴入15.3g碘甲烷,室温搅拌3h。浓缩,加入30ml水,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30ml×2)。合并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脱溶剂得黄色液体。减压蒸馏,收集馏分135℃-138℃/58Pa,得无色液体14.9g。
1H NMR(600MHz,CDCl3)δ(ppm)2.32(s,3H,ArCH3),3.40(s,3H,OCH3),3.81(s,3H,OCH3),5.87(s,1H,OCH(Ar)O),6.87~7.37(m,8H,ArH)。
实施例6双[1-(2-甲氧基苯基)苄基]醚的合成1)1-(2-甲氧基苯基)苯甲醇的合成将9.9ml溴苯的无水乙醚(20ml)溶液缓慢滴加到含2.0g镁屑的无水乙醚中,随后滴入9.5g邻甲氧基苯甲醛的无水乙醚溶液,加热保持回流反应1h。冰水浴冷却,缓慢加入30ml 5%盐酸水溶液,分出有机层。将有机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脱溶剂得黄色液体12.26g。
2)双[1-(2-甲氧基苯基)苄基]醚的合成将1)得到的黄色液体溶解在60ml甲苯中,加入1.0g对甲苯磺酸,加热回流反应4h。将反应混合物降至室温,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食盐水洗涤,减压脱溶剂得浅棕色固体,用乙醇处理得白色固体8.1g,m.p.135℃-137℃。
1H NMR(400MHz,CDCl3)δ(ppm)3.67(ds,6H,2OCH3),5.84(ds,2H,2CH),6.82~7.68(m,18H,ArH)。
实施例7应用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制备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1)烯烃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将1.0克乙氧基镁悬浮在8毫升甲苯中,于0℃时1小时滴入2毫升四氯化钛,并在此温度下搅拌2小时,升温至70℃,加入实施例3制备的给电子体。卤化镁与给电子体的摩尔比20∶1~2∶1。升温至120℃反应2小时,过滤后的固体,再用四氯化钛于120℃处理1~4小时,过滤,用无水庚烷洗涤1~6次,真空干燥得固体催化剂。
(2)烯烃聚合实验乙烯聚合用氮气充分交换后的250ml三口瓶,再用乙烯交换三次后,加入经无水无氧处理的甲苯100ml搅拌下,温度为60℃,加入0.5ml三乙基铝,再加入0.0053g上述催化剂。在乙烯压力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0.5小时,加入酸化乙醇(10%)终止反应,并用乙醇洗涤聚合物,真空干燥得到3.95g聚合物。活性1.86×104(gPE/gTi),分子量分布108.5。
丙烯聚合用氮气充分交换后的250ml三口瓶,再用丙烯交换三次后,加入经无水无氧处理的甲苯100ml搅拌下,温度为60℃,加入0.5ml三乙基铝,再加入0.0053g上述催化剂。在丙烯压力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0.5小时,加入酸化乙醇(10%)终止反应,并用乙醇洗涤聚合物,真空干燥得到6.38g聚合物。活性3.0×104(gPP/gTi),分子量分布15.46。
乙烯-丙烯共聚用氮气充分交换后的250ml三口瓶,再用烯烃交换三次后,加入经无水无氧处理的甲苯100ml搅拌下,温度为60℃,加入0.5ml三乙基铝,再加入0.0050g上述催化剂。在常压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0.5小时,加入酸化乙醇(10%)终止反应,并用乙醇洗涤聚合物,真空干燥得到4.71g聚合物。活性2.36×104(gPP/gTi)。
权利要求
1.一种二醚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R1和R2为C1-C20烷烃基、C6-C20芳烃基或C2-C20烯烃基;R3-R6为氢、C1-C20烷烃基、C6-C20芳烃基或C2-C20烯烃基;且它们彼此之间可以连接成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任意包含与R3-R6相同定义的基团、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R1-R6任意包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所述的杂原子选自卤素、硅、氮和硫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醚化合物,其中R1和R2为C1-C6烷烃基、C6-C18芳烃基或C3-C12烯烃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醚化合物,其中R5和R6基团之间连接成选自苯环、萘环、环戊二烯、茚和芴之一的环状结构,且该环状结构任意包含与R5和R6相同定义的基团、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醚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I)所示 其中,R7-R10为氢、C1-C20烷烃基、C6-C20芳烃基或C2-C20烯烃基,相邻的两个基团R7和R8之间、或R9和R10之间可连接成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任意包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作为碳原子和/或氢原子的取代物,所述的杂原子选自卤素、硅、氮和硫原子;当R1和R2同时为甲基时,R3、R4以及R7~R10不能同时为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醚化合物,其中R1和R2为C1-C6烷烃基、C6-C18芳烃基或C3-C12烯烃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醚化合物,其中R7和R8之间、或R9和R10之间连接成苯环,且任意包含与R7-R10相同定义的基团作为氢原子的取代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醚化合物,其中R1、R2和R3为C1-C6烷烃基,R4、R7、R8、R9和R10为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醚化合物,其中,R1和R2为C1-C6烷烃基;R3为苯基、甲基取代苯基或乙基取代苯基;R4、R7、R8、R9和R10为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醚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1-(2-甲氧基苯基)乙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丁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异戊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苄基甲基醚;1-(2-甲氧基苯基)邻甲基苄基甲基醚;双[1-(2-甲氧基苯基)苄基]醚。
10.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二醚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在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不对称二醚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是具有“3-烷氧基烯丙基烷基醚”结构单元的1,3-二醚类化合物,其中一个烷氧基与不饱和的碳原子相连,另一个烷氧基与饱和的碳原子相连。本发明的不对称二醚类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用于制备Zie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时,可以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改善其氢调性能和立构选择性。
文档编号C07C43/164GK1769255SQ20041008870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文军, 李勇, 王大文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