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背景技术】】
[0002]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地都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夕卜,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广大乡镇居民自身房屋的建设也随处可见,当前,在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砼结构因原材料广泛,技术成熟,造价低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
[0003]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工艺是目前开始创新应用的楼盖工艺,其主要适用于具有开间要求的建筑,目前,在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工艺中需要采用石膏空腔组合模,传统以石膏空腔组合模为填充体的空心楼盖成孔工艺中,对于石膏空腔组合模外表面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石膏空腔组合模吸水率过高,石膏空腔组合模吸水后,本身的抗压、抗折、强度等性能明显降低等问题,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石膏空腔组合模替代,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名称为:一种脱硫石膏空腔组合模及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209652.7,其解决的是材料隔音、隔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但对于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工艺的径向局部抗压荷载、抗振动冲击、吸水率等效果并不理想。
【
【发明内容】
】
[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水率、抗压、抗折更高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包括石膏模块,所述石膏模块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40-50份,石膏粉50-60份,粉煤灰1-10份,增强纤维0.6-1.8份。
[0007]其中,石膏模块原料的重量份数最好为:水45份,石膏粉50份,粉煤灰8份,增强纤维1.2份。
[0008]其中,石膏模块原料的重量份数最好为:水48份,石膏粉55份,粉煤灰3份,增强纤维0.8份。
[0009]其中,石膏空腔块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50份,石膏粉60份,粉煤灰6份,增强纤维1.2份。
[0010]其中,所述石膏粉可以为磷石膏粉、脱硫石膏粉、高强石膏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11]其中,所述增强纤维可以为聚丙烯纤维或玻璃纤维。
[0012]另外,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石膏模块外表面的防水薄膜。
[0013]其中,所述防水薄膜最好为厚度为0.5-20单位丝的有机或无机防水薄膜。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5]第一,本发明选用的水、石膏粉、粉煤灰、增强纤维等组分结构简单,生产工艺上也简单易行,易于大批量生产。
[0016]第二,本发明中合理利用水的组分含量,同时其他各组分含量也经实验采用较佳的比例,既满足生产石膏空腔盒的生产工艺要求,同时在径向局部抗压荷载、抗振动冲击、吸水率上均比现有技术的石膏空腔组合模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
[0018]本发明中空腹夹芯楼盖与传统的空心楼盖的区别是:本发明空腹夹芯楼盖采用的是20-50mm壁厚的石膏材质的成孔材料,相比传统空心楼盖采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 Glassfibre Reinforced Concrete)、水泥、塑性材质等壁厚仅为3_5mm的成孔材料,本发明的空腹夹芯楼盖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空心楼盖具有的隔音、隔热、抗震等功能外,还具有更好的耐火性能和楼板的调湿呼吸功能。
[0019]具体的,本发明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包括石膏空腔块,所述石膏空腔块包括水、石膏粉、粉煤灰、增强纤维,其中水用于混合凝结上述各组分,其重量份数直接影响最终的径向局部抗压荷载、抗振动冲击、吸水率等性能。
[0020]石膏粉是优质、快速的胶凝材料,具体可以是磷石膏粉、脱硫石膏粉、高强石膏粉等,磷石膏粉和脱硫石膏粉还是工业固体废渣再生利用的优质环保型胶凝材料。
[0021]粉煤灰是调节石膏胶凝的初、终凝时间以及石膏制品的各项性能,增强纤维是提高石膏制品的抗压、抗折等受力性能。
[0022]本发明中在于调配各种组分含量实现较佳径向局部抗压荷载、抗振动冲击、吸水率性能的石膏空腔组合模,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中包括石膏空腔块和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最好采用厚度为0.5-20单位丝的有机或无机防水薄膜,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其他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性材料,另外,本实施例中石膏空腔块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45份,石膏粉50份,粉煤灰8份,增强纤维1.2份。
[0025]制备流程如下:将上述各组分原料混合,搅拌至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料浇注于模具中,震动、顶部抹平;7-15分钟即凝固成型,脱模;根据需要对制品外表面修整即成为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的石膏模块。
[0026]对于采用无机材料的石膏模块,采用如下实验方法对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的石膏模块的径向局部抗压荷载进行测试,即:
[0027]取自然干燥状态的试样放置在平板上,为防止试样滚动,在其两侧塞上三角形垫木;将承压面积为100平方厘米(长度为10厘米,弧线方向投影尺寸10厘米)的弧面承压板放置在试样中部位置的顶部,当有内加肋时则放置于内加肋与端部的中间;在弧面压板上加载,静止10分钟,并记录检验结果,实验表面,本实施例中,在加载到1000N (即100公斤)时,石膏模块上出现的裂缝或破损均小于0.15mm,远远满足国家标准。
[0028]另外,采用如下的实验方法进行抗振动冲击,即:
[0029]把无机材料的试样安放在平整地面上,将1.5kw插入式振动棒紧贴试样表面震动I分钟,观察试样表面破坏情况并记录检验结果,结果表明石膏模块上没有出现贯通裂缝或破损穿孔。
[0030]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石膏模块包裹有防水薄膜,理论上石膏模块的吸水率为零,远远满足吸水率小于5%的国家标准。
[0031]实施例2
[0032]本实施例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中包括石膏空腔块和防水薄膜,其中石膏空腔块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48份,石膏粉55份,粉煤灰3份,增强纤维
0.8 份。
[0033]制备流程如下:将上述各组分原料混合,搅拌至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料浇注于模具中,震动、顶部抹平;7-15分钟即凝固成型,脱模;根据需要对制品外表面修整即成为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的石膏模块。
[0034]本实施例中同样采用实施例1的实验方法,在石膏模块上加载到1000N(即100公斤)时,石膏模块上出现的裂缝或破损均小于0.18_,可满足国家标准。而按照实施例的实验方法进行抗振动冲击测试,在石膏模块上也没有出现贯通裂缝或破损穿孔,本实施例中同样在石膏模块包裹有防水薄膜,理论上石膏模块的吸水率为零,远远满足吸水率小于5%的国家标准。
[0035]实施例3
[0036]本实施例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中包括石膏空腔块和防水薄膜,其中石膏空腔块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50份,石膏粉58份,粉煤灰6份,增强纤维
1.2 份。
[0037]制备流程如下:将上述各组分原料混合,搅拌至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料浇注于模具中,震动、顶部抹平;7-15分钟即凝固成型,脱模;根据需要对制品外表面修整即成为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的石膏模块。
[0038]本实施例中同样采用实施例1的实验方法,在石膏模块上加载到1000N(即100公斤)时,石膏模块上出现的裂缝或破损均小于0.16_,可满足国家标准。而按照实施例的实验方法进行抗振动冲击测试,在石膏模块上也没有出现贯通裂缝或破损穿孔,本实施例中同样在石膏模块包裹有防水薄膜,理论上石膏模块的吸水率为零,远远满足吸水率小于5%的国家标准。
[0039]虽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已揭露如上,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动与调整。
【主权项】
1.一种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石膏空腔块,所述石膏空腔块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40-50份,石膏粉50-60份,粉煤灰1-10份,增强纤维 0.6-1.8 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石膏空腔块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水45份,石膏粉50份,粉煤灰8份,增强纤维1.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石膏空腔块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水48份,石膏粉55份,粉煤灰3份,增强纤维0.8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石膏空腔块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50份,石膏粉58份,粉煤灰6份,增强纤维1.2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粉为磷石膏粉、脱硫石膏粉、高强石膏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玻璃纤维。7.根据权利要求1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石膏空腔块外表面的防水薄膜。8.根据权利要求7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薄膜为厚度为0.5-20单位丝的有机或无机防水薄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现浇砼空腹夹芯楼盖石膏空腔组合模,其选用的水、石膏粉、粉煤灰、增强纤维等组分结构简单,生产工艺上也简单易行,易于大批量生产。本发明中合理利用水的组分含量,同时其他各组分含量也经实验采用较佳的比例,既满足生产石膏空腔盒的生产工艺要求,同时在径向局部抗压荷载、抗振动冲击、吸水率上均比现有技术的石膏空腔组合模好。
【IPC分类】C04B28/14
【公开号】CN104909683
【申请号】CN201410092425
【发明人】汤锋, 汪学涛
【申请人】汤锋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