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体,所述活化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分蒸汽管,所述分蒸汽管呈环形分布在活化炉内壁上,所述分蒸汽管通过二级主蒸汽管串联,所述二级主蒸汽管与主蒸汽管连接,所述分蒸汽管与所述二级主蒸汽管连接处设有旋塞阀门,所述主蒸汽管两端分别与蒸汽锅炉、二级主蒸汽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延长了活化装置的使用寿命,使活化炉能够连续工作,节省蒸汽,并将生产的活性炭的碘值提高到1300以上。
【专利说明】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化炉活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活化装置只有一支或多支小管,且要求蒸汽量巨大,浪费燃料,传统的回转炉活化装置要靠物料的翻转才能进行单一的活化,若物料翻转不到的时候,接触不到蒸汽或接触到扩散蒸汽时活化的效果低,导致所生产的活性炭碘值低,性能极不稳定。单一的活化装置,无论从性能到寿命,都不理想,每开一次炉,最多的活化时间仅8-10天,活化装置就要进行更换,另外由于单独的蒸汽管在炉内找不到支撑点,当炉温过高时极易变形,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连续工作、节约蒸汽、提高活性炭碘值的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体,所述活化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分蒸汽管,所述分蒸汽管呈环形分布在活化炉内壁上,所述分蒸汽管通过二级主蒸汽管串联,所述二级主蒸汽管与主蒸汽管连接,所述分蒸汽管与所述二级主蒸汽管连接处设有旋塞阀门,所述主蒸汽管两端分别与蒸汽锅炉、二级主蒸汽管连接。
[0006]所述分蒸汽管为6根。
[0007]所述分蒸汽管两端焊接在所述活化炉体的内壁。
[0008]所述分蒸汽管长度为5m。
[0009]所述分蒸汽管上设有若干喷气孔。
[0010]所述相邻喷气孔间距为10cm。
[0011]所述主蒸汽管两端分别与蒸汽锅炉、二级主蒸汽管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延长了活化装置的使用寿命,使活化炉能够连续工作,节省蒸汽,并将生产的活性炭的碘值提高到1300以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活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分蒸汽管与二级主蒸汽管连接示意图
[0015]图中:1主蒸汽管,2 二级主蒸汽管,3分蒸汽管,4喷气孔,5旋塞阀门,6燃气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0016]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体,所述活化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分蒸汽管,所述分蒸汽管呈环形分布在活化炉内壁上,所述分蒸汽管通过二级主蒸汽管串联,所述二级主蒸汽管与主蒸汽管连接,所述分蒸汽管与所述二级主蒸汽管连接处设有旋塞阀门,所述主蒸汽管两端分别与蒸汽锅炉、二级主蒸汽管连接;所述分蒸汽管为6根;所述分蒸汽管两端焊接在所述活化炉体的内壁;所述的活化炉体为圆柱形;所述分蒸汽管长度为5m ;所述分蒸汽管上设有喷气坑;所述喷气孔间距为IOcm ;所述主蒸汽管两端分别与蒸汽锅炉、二级主蒸汽管连接。
[0017]本活化装置利用旋塞阀门5控制蒸汽的流动,利用旋塞阀门5的旋转性,结合地面控制点来控制蒸汽,通过二级主蒸汽管2进行分流,当活化炉体旋转时,旋塞阀门5同时旋转,当前两支分蒸汽管3对物料进行活化时,后面四支分蒸汽管3闭合,前两支分蒸汽管3活化完毕,中间两支分蒸汽3管即对物料进行活化,周而复始,使活性炭能全面的接触到蒸汽进行活化,从而提高活性炭的碘值达到1300以上,并且节约蒸汽。
[0018]本活化装置在炉内的六根分蒸汽管3通过二级主蒸汽管2串联互相依托,并与活化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圆形的支撑点,从而不易变形,延长了活化装置的使用寿命,即使当中的某一支分蒸汽管3损坏,其余的分蒸汽管3也能对物料进行活化,能够使活化炉连续不断的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分蒸汽管,所述分蒸汽管呈环形分布在活化炉内壁上,所述分蒸汽管通过二级主蒸汽管串联,所述二级主蒸汽管与主蒸汽管连接,所述分蒸汽管与所述二级主蒸汽管连接处设有旋塞阀门,所述主蒸汽管两端分别与蒸汽锅炉、二级主蒸汽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蒸汽管为6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蒸汽管两端焊接在所述活化炉体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蒸汽管长度为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蒸汽管上设有若干喷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内热式回转活化炉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喷气孔间距为10cm。
【文档编号】C01B31/10GK203382509SQ201320329461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8日
【发明者】杨黎军 申请人:青岛冠宝林活性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