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94081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组于镁合金压铸模上,镁合金压铸模包含配合的前模及后模。后模沿镁合金压铸模的开模方向依次包含组接一体的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镁合金压铸模的分模面位于前模与后模座的接合处。其中,顶针复位机构包含后模顶针、后模顶针板及弹性的复位件。后模顶针板沿开模方向位于后模座与后模底板之间,后模顶针沿开模方向布置,后模顶针的后端安装在后模顶针板上,后模顶针的前端滑动地穿过后模座并伸至后模座与前模的接合处,复位件套设于后模顶针上并抵触于后模顶针板与后模座之间,复位件恒驱使后模顶针板移至与后模底板抵触的位置,使得顶针精准复位,从而确保合模运动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
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压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生产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物质支撑,从而加速了生产制造行业的发展步伐。
[0003]而在压铸行业中,离不开压铸机的使用。且众所周知,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压铸模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的金属的压铸件之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其最初用于压铸铅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从而使得压铸机得到广泛的普及。
[0004]其中,在压铸机所用到的镁合金压铸模中,其顶针的复位是靠合模时的前模所实现,原理在于:在合模过程中,前模与后模做相互配合的闭合运动,从而由相互闭合的前模顶推顶针沿镁合金压铸模的合模方向移动复位,因而达到使顶针复位的目的。
[0005]但是,由于顶针的复位是靠前模与后模之间做相互配合的闭合运动所实现的,故在顶针的复位过程中,顶针会对前模与后模之间相互配合的闭合运动产生干涉,一方面影响到前模与后模的合模可靠性,另一方向影响到顶针的复位可靠性。
[0006]因此,急需要一种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顶针复位和合模可靠性的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组于镁合金压铸模上。所述镁合金压铸模包含配合的前模及后模,所述后模沿所述镁合金压铸模的开模方向依次包含组接一体的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所述镁合金压铸模的分模面位于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座的接合处。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顶针复位机构包含后模顶针、后模顶针板及弹性的复位件。所述后模顶针板沿开模方向位于所述后模座与所述后模底板之间,所述后模顶针沿开模方向布置,所述后模顶针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后模顶针板上,所述后模顶针的前端滑动地穿过所述后模座并伸至所述后模座与所述前模的接合处,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后模顶针上并抵触于所述后模顶针板与所述后模座之间,所述复位件恒驱使所述后模顶针板移至与所述后模底板抵触的位置。
[0009]较佳地,所述后模顶针的前端面与所述分模面相重合。
[0010]较佳地,所述复位件为一压缩弹簧。
[0011 ]较佳地,所述压缩弹簧为旋转弹簧。
[0012]较佳地,所述后模沿开模方向厚度为305毫米,所述前模沿开模方向的厚度为60毫米。
[0013]较佳地,所述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沿开模方向的厚度分别对应为35毫米、120毫米和150毫米。
[0014]较佳地,一螺丝沿开模方向依次穿置于所述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上,且所述螺丝使所述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三者固在一起。
[0015]较佳地,所述后模顶针板包含共同用于夹紧所述后模顶针的后端的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与所述第二顶针板沿开模方向层叠布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后模顶针的前端滑动地穿过后模座并伸至后模座与前模的接合处,复位件套设于后模顶针上并抵触于后模顶针板与后模座之间,复位件恒驱使后模顶针板移至与后模底板抵触的位置,即是说,在合模过程中,由复位件先驱使后模顶针板移至与后模底板抵触的位置,实现后模顶针板复位,该复位先于前模与后模之间的合模运动,因而确保了后模顶针复位的可靠性及精度;与此同时,复位后的后模顶针又不会给合模中的前模及后模造成干涉,从而确保了前模及后模之间合模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镁合金压铸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顶针复位机构30组于镁合金压铸模100上,该镁合金压铸模100包含配合的前模10及后模20。后模20沿镁合金压铸模100的开模方向(即图1中箭头A所指方向)依次包含组接一体的后模底板21、后模垫块22及后模座23;举例而言,后模底板21、后模垫块22及后模座23三者组接一体的较优方式是,一螺丝24沿开模方向依次穿置于后模底板21、后模垫块22及后模座23上,以借助螺丝24使后模底板21、后模垫块22及后模座23三者固在一起,以简化三者的组装关系,但不以此为限。
[0020]而镁合金压铸模100的分模面(图中未标)位于前模10与后模座23的接合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后模20沿开模方向厚度为305毫米,前模10沿开模方向的厚度hi为60毫米,以使得镁合金压铸模100的结构合理及紧凑;较优的是,后模底板21沿开模方向的厚度h2为35毫米,后模垫块22沿开模方向的厚度h3为120毫米,后模座23沿开模方向的厚度h4为150毫米,但不以此为限;更优的是,后模垫块22分别位于后模座23的左右两侧处,以使得后模垫块22、后模座23及后模底板21共同围出供下面描述到的后模顶针板32运动所要的空间,但不以此举例为限。
[0021]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顶针复位机构30包含后模顶针31、后模顶针板32及弹性的复位件33。后模顶针板32沿开模方向位于后模座23与后模底板21之间,以在后模座23及后模底板21之间往复移动。后模顶针31沿开模方向布置,后模顶针31的后端安装在后模顶针板32上,后模顶针31的前端滑动地穿过后模座23并伸至后模座23与前模10的接合处,较优的是,后模顶针31的前端面311与分模面相重合,以确保后模顶针31能顶出压铸件。复位件33套设于后模顶针31上,且复位件33抵触于后模顶针板32与后模座23之间,则复位件33恒驱使后模顶针板32移至与后模底板21抵触的位置,即是说,在常态时,复位件33—直驱使后模顶针板32移至与后模底板21相抵触的状态,状态如图1所示;举例而言,复位件33为一压缩弹簧,优先为旋转弹簧,以简化复位件33的结构,还使得复位件33具有优越的弹性性能。
[0022]同时,后模顶针板32包含共同用于夹紧后模顶针31的后端的第一顶针板321及第二顶针板322,第一顶针板321与第二顶针板322沿开模方向层叠布置,以更好地稳固后模顶针31,且便于后模顶针31的装拆。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后模顶针31的前端滑动地穿过后模座23并伸至后模座23与前模10的接合处,复位件33套设于后模顶针31上并抵触于后模顶针板32与后模座23之间,复位件33恒驱使后模顶针板32移至与后模底板21抵触的位置,即是说,在合模过程中,由复位件33先驱使后模顶针板32移至与后模底板21抵触的位置,实现后模顶针板32复位,该复位先于前模10与后模20之间的合模运动,因而确保了后模顶针31复位的可靠性及精度;与此同时,复位后的后模顶针31又不会给合模中的前模10及后模20造成干涉,从而确保了前模10及后模20之间合模可靠性。
[002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镁合金压铸模的顶针复位机构,组于镁合金压铸模上,所述镁合金压铸模包含配合的前模及后模,所述后模沿所述镁合金压铸模的开模方向依次包含组接一体的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所述镁合金压铸模的分模面位于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座的接合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复位机构包含后模顶针、后模顶针板及弹性的复位件,所述后模顶针板沿开模方向位于所述后模座与所述后模底板之间,所述后模顶针沿开模方向布置,所述后模顶针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后模顶针板上,所述后模顶针的前端滑动地穿过所述后模座并伸至所述后模座与所述前模的接合处,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后模顶针上并抵触于所述后模顶针板与所述后模座之间,所述复位件恒驱使所述后模顶针板移至与所述后模底板抵触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顶针的前端面与所述分模面相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一压缩弹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为旋转弹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沿开模方向厚度为305毫米,所述前模沿开模方向的厚度为60毫米。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沿开模方向的厚度分别对应为35毫米、120毫米和150毫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一螺丝沿开模方向依次穿置于所述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上,且所述螺丝使所述后模底板、后模垫块及后模座三者固在一起。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顶针板包含共同用于夹紧所述后模顶针的后端的第一顶针板及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与所述第二顶针板沿开模方向层叠布置。
【文档编号】B22D17/26GK205629329SQ201620341211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杨志强, 唐冬娥, 李扬德, 李卫荣, 汤铁装, 杨洁丹, 庞栋, 刘芳菲, 孙丽娟
【申请人】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