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及与定模配合的动模,定模和动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相适配,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分别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平位结构。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分别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平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制作出来的回转体产品分模线位置的渣包不会超出回转体产品的圆柱面,消除了水口渣包、分模线等对产品尺寸使用功能的影响,取消人工打磨工序,避免了大量人力的浪费。
【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压铸模具的浇铸系统由浇口套、流道、浇口组成,在浇注过程中,金属熔液直接经浇口套、流道、浇口进入模具型腔。目前,采用压铸模具制作出来的产品订单量大,打磨去渣包、分模线残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同时打磨的品质不稳定。
[0003]目前,通过压铸模具制作出回转体,经过冲切后其分模线位置的渣包102会超出产品103的圆柱面101约0.05mm,由于产品103是一个旋转体,在使用时渣包102会影响产品103旋转(如图1所示),这就需要人工打磨后才能去除渣包、分模线批锋等残留,造成大量人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该压铸模具制作出来的回转体产品,其分模线位置的渣包不会超出回转体产品的圆柱面,消除了水口渣包、分模线等对产品尺寸使用功能的影响,取消人工打磨工序,避免了大量人力的浪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及与所述定模配合的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相适配,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分别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平位结构。
[0007]所述平位结构为一平面,所述第一模腔的平位结构和所述第二模腔的平位结构相接于合模线的位置,且它们以合模线为中心形成对称结构。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分别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平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制作出来的回转体产品分模线位置的渣包不会超出回转体产品的圆柱面,消除了水口渣包、分模线等对产品尺寸使用功能的影响,取消人工打磨工序,避免了大量人力的浪费。
[0009]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压铸模具制作的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制作的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制作的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考图2至图5,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I及与定模I配合的动模2,定模I和动模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模腔(图未示)和第二模腔21,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21相适配,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21分别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平位结构3。
[0016]优选地,平位结构3为一平面,第一模腔的平位结构3和第二模腔21的平位结构3相接于合模线的位置,且它们以合模线为中心形成对称结构。通过上述压铸模具压铸出来的产品为不限于圆柱体、圆锥体、以及近似回转体(如不完整回转体、螺纹、椭圆体)结构产品。
[0017]由于在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21内设置有平位结构3,使得压铸出的回转体产品5在平位处3’相应的减料,渣包4超出平位处3’(与平位结构3对应的地方)约0.05mm(如图5),但是在回转体产品5理论圆柱面6的范围内,使用回转体产品5时,渣包4就不会影响回转体产品5的旋转,这样后续就不需要人工打磨去除渣包4分模线等残留,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0018]通过对压铸模具结构的优化,已成功实现取消人工打磨进浇口残留工艺的批量生产,为此回转体产品的制造节省大量成本,并且品质也更稳定。
[0019]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及与所述定模配合的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相适配,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分别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平位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平位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位结构为一平面,所述第一模腔的平位结构和所述第二模腔的平位结构相接于合模线的位置,且它们以合模线为中心形成对称结构。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5414372SQ201620196320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5日
【发明人】刘海林, 杨芝凯
【申请人】东莞市建昌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