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482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包括传送链、第一燃烧机、第二燃烧机、燃烧室、一区循环风机、二区循环风机、三区循环风机、一区热电偶、二区热电偶和三区热电偶,燃烧室设置于传送链内,第一燃烧机和第二燃烧机分别设置于燃烧室的两端,传送链上方分为第一加热区、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一区循环风机和一区热电偶设置于第一加热区内,二区循环风机和第二热电偶设置于第二加热区内,第三循环风机和第三热电偶设置于第三加热区内。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生产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高精度尺寸的保证、提高型材的力学性能、机械加工性能以及表面处理的着色均匀性方面都要比现有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专利说明】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棒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工业铝型材在成型之前,必须经过铝棒均匀化处理和铸棒加热这两个必备的工艺路线。即先对铝合金铸棒用专用的均匀化设备一均质炉对铸棒进行均匀化处理,再用铸棒加热炉将铸棒加热温度至500±20摄氏度后,进行挤压加工。两项工艺加热时长合计至少为8.5-12小时。这样的加工方式能耗大、铸棒加热不均匀。这样的结果使成型后的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均匀。比如会出现铝合金成型产品的硬度不均匀、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铝型材应力释放不均匀而导致的尺寸公差超差以及在高档铝合金产品着色处理时,表面颜色会产生不均匀、色差大、花斑等缺陷,从而导致由于成品率低,返工率或报废率高而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使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因为两个工艺分开进行需要产生2次保温,这样实际延长了均匀化退火时间,这样不但效果不大,反而降低炉子的生产能力,增加了热能消耗;铸棒加热不均匀是因为传统的加热炉没有进行分区,所以铸棒的内外温度不均匀;由于以上原因从而导致铝型材产品的表面处理的效果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包括传送链、第一燃烧机、第二燃烧机、燃烧室、一区循环风机、二区循环风机、三区循环风机、一区热电偶、二区热电偶和三区热电偶,所述传送链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外围,所述第一燃烧机和所述第二燃烧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燃烧室的两端,所述传送链上方分为第一加热区、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所述一区循环风机和所述一区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内,所述二区循环风机和所述第二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内,所述第三循环风机和所述第三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第三加热区内。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t匕,本实用新型对铝合金铸棒加热炉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整个铸棒均匀化和加热的过程仅用一台设备,且在6-8个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相对于传统技术节约能源30%_40%,还减少了对模具的损伤和生产程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生产高精度的异性铝合金型材方面,对于高精度尺寸的保证、提高型材的力学性能、机械加工性能以及表面处理的着色均匀性方面都要比用传统工艺进行均匀化处理和铝棒加热工艺生产的铝型材具有明显优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包括传送链1、第一燃烧机2、第二燃烧机3、燃烧室4、一区循环风机6、二区循环风机7、三区循环风机8、一区热电偶9、二区热电偶10和三区热电偶11,燃烧室4设置于传送链I内,第一燃烧机2和第二燃烧机3分别设置于燃烧室4的两端,传送链I上方分为第一加热区、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一区循环风机6和一区热电偶9设置于第一加热区内,二区循环风机7和第二热电偶10设置于第二加热区内,第三循环风机8和第三热电偶11设置于第三加热区内。
[0011]如图1所示:首先在第一加热区将铝合金铸棒5加热至600-630摄氏度,再将铝合金铸棒5至第二加热区后,进行500±20度的保温,最后将铝合金铸棒5推至第三加热区时再进行500 ±20度保温后,进行挤压成型。
【权利要求】
1.一种铝合金铸棒均匀化和铸棒加热同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链、第一燃烧机、第二燃烧机、燃烧室、一区循环风机、二区循环风机、三区循环风机、一区热电偶、二区热电偶和三区热电偶,所述传送链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外围,所述第一燃烧机和所述第二燃烧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燃烧室的两端,所述传送链上方分为第一加热区、第二加热区和第三加热区,所述一区循环风机和所述一区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内,所述二区循环风机和所述第二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内,所述第三循环风机和所述第三热电偶设置于所述第三加热区内。
【文档编号】C22F1/04GK203530378SQ201320703987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张应江 申请人:张应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