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27028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转炉出钢挡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工艺中,当冶炼完毕倾倒钢水时,需将挡渣塞投入炉中,挡渣塞在炉内的钢水中会慢慢下沉,落到转炉的出钢口处,塞住出钢口,炉内的钢水通过挡渣塞上的槽流出,炉内的钢渣被挡渣塞挡在炉内,以避免钢渣随钢水流出进入下一道工序,影响炼钢质量。目前,除了使用挡渣塞之外,使用的还有挡渣帽、挡渣球等挡渣装置,它们大都在出钢即将完成时,在炉内的出钢口上方加入,以封堵出钢口,防止末渣进入钢水包。现有的炼钢转炉挡渣塞为一球体,球体开有槽。这种球体状的挡渣塞存在着以下 缺陷第一,由于球体的重心居中,挡渣塞易在钢水中漂浮;第二,挡渣塞很难准确地落到转炉的出钢口处。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往往需投入多个挡渣塞才能塞住出钢口,从而给工作带来麻烦,提高了炼钢成本。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加入转炉炉内的出钢挡渣装置一般是球形或多棱锥形的挡渣塞。尽管球形或多棱锥形的挡渣塞在出钢结束后均能有效地堵住出钢口,阻止钢渣的继续流出,但是,球形或锥形挡渣塞由于受到本身外形结构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地阻止在出钢末期由于出钢口上方形成漩涡所引起的钢渣随钢水的流出,因而出钢带渣量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转炉出钢挡渣器,其能够有效地抑制汇流旋涡的形成,提高金属收得率,并且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所述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包括挡渣器主体,为中空形状,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部分构成,其中,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呈圆台形形状,挡渣器主体的下半部分呈圆筒形形状;挡渣球,位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并且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之间具有间隙;内芯,设置在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下半部分中,其中,挡渣器的重心尽可能地接近于内芯长度的1/2的位置处。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挡渣器主体作为导向杆具有导向作用,所以挡渣器能够容易、准确地落到转炉的出钢口处,操作方便。根据本实用新型,挡渣器主体的圆台形上半部分的顶部开口的外径可以大于或等于出钢口的直径,其中,挡渣器主体和挡渣球可以由相同的耐火材料制成,内芯可以由钢质材料制成。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挡渣器的比重不同,重心位于挡渣器的下部,所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挡渣器不会在钢水中漂浮。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渣球为空心球。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渣球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通过多个支撑部件相连接。挡渣球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之间的间隙可以在2cm至4cm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部件可以为钢柱。[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多个支撑部件的个数为4个并且均匀地布置在挡渣球的周围。根据本实用新型,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长度比为I :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炉出钢用挡渣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球体挡渣塞的不足,消除汇流漩涡的产生,控制下渣,从而提高钢液的洁净度,提高金属收复率,提升产品质量。

图I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转炉的出钢挡渣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晰起见,可能会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因此,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是 按比例绘制的,附图只是示出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为解决转炉出钢的下渣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炉出钢挡渣器,这种出钢挡渣器不会在钢水中漂浮,能够很容易、准确地落到转炉的出钢口处。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炉用出钢挡渣器。图I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转炉的出钢挡渣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钢挡渣器包括挡渣器主体I、设置在挡渣器主体I内部的内芯2和设置在挡渣器主体I上的挡渣球3。具体地讲,如图I所示,挡渣器主体I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挡渣器主体I的上半部分11呈圆台形,并且圆台形的顶部开口的直径与出钢口的直径相等或略大于出钢口的直径,以使挡渣器能够塞住转炉的出钢口。挡渣器主体I的下半部分12为圆筒形,内芯2设置在挡渣器主体I的下半部分12中,用来调整挡渣器的重心以使挡渣器的重心下移。挡渣器主体I为中空的形状,起着导向杆的作用,以使钢水能够穿过其内部而流到转炉外部。挡渣器主体I的上下两部分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为一体,并且挡渣器主体I的圆台形上半部分11的底部的直径与挡渣器主体I的圆筒形下半部分12的顶部的直径相等。挡渣器主体I的尺寸可以根据转炉出钢口的实际大小进行设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挡渣器主体I的上下两部分的长度可以按照I : 2的比例进行设计,以使挡渣器的重心尽可能地下移;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挡渣球3为空心球体,其材质为钢且外包裹耐火材料。如图I所示,挡渣球3固定在挡渣器主体I的圆台形的上半部分11,使得挡渣球3的下部被容纳在挡渣器主体I中。如图I所示,挡渣球3与挡渣器主体I的圆台形的上半部分11之间存在有间隙,以使钢水能够通过间隙流到转炉外。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多个支撑部件5将挡渣球3与挡渣器主体I的上半部分11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支撑部件5与挡渣球3和挡渣器主体I相连接,然后在支撑部件5的外部包裹耐火材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支撑部件可以为短钢柱,个数为周向均匀地布置4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挡渣球3与挡渣器主体I的上半部分11之间的间隙可以在2cm至4cm的范围内。如图I所示,位于挡渣器主体I内部的内芯2的底部与挡渣器主体I的下半部分12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或齐平)。根据本实用新型,内芯2由钢质材料制成,挡渣器主体I的除内芯2之外的部分由耐火材料制成,并且挡渣器主体I的上下两部分亦采用耐火材料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挡渣器的重心4尽可能地接近内芯的长度的1/2的位置,便于准确地落到出钢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挡渣器的重心可以位于内芯2的长度的1/2的位置处或者略高于所述位置。优选地,挡渣器的重心4尽量下移,便于使挡渣器准确地落到出钢口。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挡渣器采用了中空设计,增加内芯等都是为了降低重心,挡渣器的重心越低越好,这样可以使挡渣装置有效站立,并随涡流准确进入出钢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挡渣器的重心位置不可能低于内芯的1/2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只是尽量使其接近于该位置。另外,内芯的材料为密度大于铁的密度的钢质材料,而且制成挡渣器主体的耐火材料与制成挡渣球3的耐火材料相同。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钢挡渣器的使用方法。参照图1,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钢挡渣器时,先用夹具夹住挡渣球3与导向杆的连接部分,以将挡渣器送入炼钢转炉内,其中,使挡渣器主体I的下半部分(即,导向杆)对准出钢口,然后松开夹具,挡渣器即可随钢水形成的漩涡流动,并且由于自身的比重不同,其旋转必干扰涡流的形成,从而最后准确地落到转炉的出钢口处,塞住出钢口。钢水通过挡渣球3球体与导向杆上的缝隙流出,钢渣被球体挡在炉内。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钢挡渣器能够克服因现有的球体挡渣塞的缺陷而造成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钢挡渣器具有如下优点(I)能消除汇流旋涡的产生,控制下渣,提高钢液的洁净度,提高金属收得率,提升
产品质量;(2)由于挡渣器的比重不同,重心位于下部,挡渣器不会在钢水中漂浮;(3)由于导向杆的导向作用,挡渣器能够容易、准确地落到转炉的出钢口处,操作方便。虽然已经参照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此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包括 挡渣器主体,为中空形状,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部分构成,其中,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呈圆台形形状,挡渣器主体的下半部分呈圆筒形形状; 挡渣球,位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并且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之间具有间隙; 内芯,设置在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下半部分中, 其中,挡渣器的重心接近内芯长度的1/2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挡渣器主体的圆台形上半部分的顶部开口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出钢口的直径,其中,挡渣器主体和挡渣球由相同的耐火材料制成,内芯由钢质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球为空心球。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球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通过多个支撑部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在2cm至4c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为钢柱。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部件的个数为4个并且均匀地布置在挡渣球的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其特征在于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长度比为I : 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所述用于转炉出钢的挡渣器包括挡渣器主体,为中空形状,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两部分构成,其中,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呈圆台形形状,挡渣器主体的下半部分呈圆筒形形状;挡渣球,位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并且与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上半部分之间具有间隙;内芯,设置在所述挡渣器主体的下半部分中,其中,挡渣器的重心接近内芯长度的1/2的位置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炉出钢用挡渣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球体挡渣塞的不足,消除汇流漩涡的产生,控制下渣,从而提高钢液的洁净度,提高金属收复率,提升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C21C5/46GK202688362SQ20122030316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王博, 马琳, 张冠锋, 刘洪银, 刘美, 杨州, 刘超, 王莉 申请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