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装置及应用该排气装置的铸造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38228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排气装置及应用该排气装置的铸造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装置及应用该排气装置的铸造系统。
背景技术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入铸造模具中,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按照成型工艺的不同,可将铸造分为重力铸造和压力铸造,其中,重力铸造是依靠重力将熔融金属液浇入模具型腔中,压力铸造是依靠额外增加的压力将熔融金属液瞬间压入铸造型腔中。在重力铸造过程中,在模具型腔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若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则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疏松、气孔等铸造缺陷,从而降低了铸件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如何有效的将铸造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以减小铸件产生的缩孔、疏松、 气孔等铸造缺陷,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性能,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丞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排气装置,可有效的铸造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提高了铸件的质量和性能。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排气装置的铸造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排气装置,应用在铸造系统中,所述铸造系统包括铸造模具,铸造模具中形成有模具型腔,所述排气装置为负压排气装置,包括负压腔体,在负压腔体中形成有负压腔, 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连接在负压腔体上,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中的气道分别与负压腔连通,压缩气体通过进气接头的气道进入负压腔中,进一步的,模具型腔与负压腔连通,以根据负压腔中负压作用将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至负压腔,负压腔中的气体通过出气接头的气道排出。优选的,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中形成有气道,连接部件的一端与负压腔体连接,另一端与铸造模具连接,负压腔通过连接部件的气道与模具型腔连通。优选的,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部件,连接部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法兰,第一安装部件与第一法兰配合将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铸造模具上。优选的,第一安装部件与铸造模具为螺纹连接。优选的,进气接头与负压腔体活动连接,当进气接头相对于负压腔体的位置改变时,负压腔的容积随之变化。优选的,进气接头与负压腔体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部件,第二安装部件将出气接头固定连接在负压腔体上。优选的,在出气接头上形成有第二法兰,第二法兰的内壁与负压腔体配合,第二安装部件与第二法兰的外壁配合并与负压腔体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二安装部件与负压腔体为螺纹连接。一种铸造系统,所述铸造系统包括铸造模具,铸造模具中形成有模具型腔,模具型腔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排气装置为负压排气装置,包括负压腔体,在负压腔体中形成有负压腔,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连接在负压腔体上,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中的气道分别与负压腔连通,压缩气体通过进气接头的气道进入负压腔中,进一步的,模具型腔与负压腔连通,以根据负压腔中负压作用将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至负压腔,负压腔中的气体通过出气接头的气道排出。因此,根据负作用可有效的将铸造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以减小铸件产生的缩孔、疏松、气孔等铸造缺陷,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性能。另一方面,进气接头与负压腔体活动连接,当进气接头相对于负压腔体的位置改变时,负压腔的容积随之变化,因此通过调整进气接头与负压腔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负压腔的容积,从而改变负压作用的大小,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排气需求。相应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气装置以上有益效果,应用该排气装置的铸造系统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负压腔体2、进气接头 3、出气接头31、第二法兰4、连接部件 41、第一法兰5、第一安装部件 6、第二安装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铸造系统中,包括铸造模具,在铸造模具中形成有模具型腔。在铸造过程中,模具型腔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若气体无法正常的排出,则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疏松、气孔等铸造缺陷,从而降低了铸件的质量和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排气装置,可有效的排出模具型腔中的气体,以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性能。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气装置为负压排气装置,包括负压腔体1、在负压腔体1中形成有负压腔;进气接头2和出气接头3连接在负压腔体1上,在进气接头2形成有进气气道,在出气接头3中形成有排气气道,进气接头2和出气接头3的气道分别与负压腔连通,压缩气体通过进气接头2的进气气道进入负压腔中,从而在负压腔中形成负压作用。进一步的,模具型腔与负压腔连通,以根据负压腔中的负压作用将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至负压腔,负压腔中的气体通过出气接头3的排气气道排出。模具型腔与负压腔通过连接部件4连通,连接部件4中形成有气道,连接部件4的一端与负压腔体1连接,另一端与铸造模具连接,负压腔通过连接部件4的气道与模具型腔连通。具体的,连接部件4可通过第一安装部件5与铸造模具固定连接,在连接部件4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法兰41,在第一安装部件5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第一安装部件5与第一法兰41配合,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将连接部件4固定连接在铸造模具上。连接部件4另一端可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负压腔体1上,或者通过螺纹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负压腔体 1上。进气接头2与负压腔体1活动连接,当进气接头2相对于负压腔体1的位置改变时,负压腔的容积随之变化,从而负压腔中的负压作用的大小随之改变,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排气需求。如附图所示,进气接头2与负压腔体1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当需要增加排气量的时候,将进气接头2向外拧出,增大负压腔的容积,从而增大负压腔中的负压大小; 当需要减小排气量的时候,将进气接头2向内拧紧,减小负压腔的容积,从而减小负压腔中的负压大小。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对出气接头3和负压腔体1的连接做进一步的优化。出气接头3和负压腔体1通过第二安装部件6固定连接,在出气接头3上形成有第二法兰31, 在第二安装部件6内壁形成有螺纹结构。第二法兰31的内壁与负压腔体1配合,第二安装部件6与第二法兰31的外壁配合,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将出气接头3与负压腔体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铸造系统,所述铸造系统包括铸造模具,铸造模具中形成有模具型腔,模具型腔与上述的排气装置连通,可有效的铸造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提高了铸件的质量和性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排气装置,应用在铸造系统中,所述铸造系统包括铸造模具,铸造模具中形成有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为负压排气装置,包括负压腔体(1),在负压腔体(1) 中形成有负压腔,进气接头( 和出气接头C3)连接在负压腔体(1)上,进气接头( 和出气接头C3)中的气道分别与负压腔连通,压缩气体通过进气接头( 的气道进入负压腔中, 进一步的,模具型腔与负压腔连通,以根据负压腔中负压作用将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至负压腔,负压腔中的气体通过出气接头(3)的气道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4)中形成有气道,连接部件(4)的一端与负压腔体(1)连接,另一端与铸造模具连接,负压腔通过连接部件的气道与模具型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部件 (5),连接部件(4)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法兰(41),第一安装部件( 与第一法兰Gl)配合将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铸造模具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部件(5)与铸造模具为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接头( 与负压腔体(1) 活动连接,当进气接头( 相对于负压腔体(1)的位置改变时,负压腔的容积随之变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接头⑵与负压腔体⑴为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部件(6),第二安装部件(6)将出气接头(3)固定连接在负压腔体(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气接头(3)上形成有第二法兰 (31),第二法兰(31)的内壁与负压腔体⑴配合,第二安装部件(6)与第二法兰(31)的外壁配合并与负压腔体(1)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安装部件(6)与负压腔体(1)为螺纹连接。
10.一种铸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系统包括铸造模具,铸造模具中形成有模具型腔,模具型腔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装置,应用在铸造系统中,所述铸造系统包括铸造模具,铸造模具中形成有模具型腔,所述排气装置为负压排气装置,包括负压腔体,在负压腔体中形成有负压腔,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连接在负压腔体上,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中的气道分别与负压腔连通,压缩气体通过进气接头的气道进入负压腔中,进一步的,模具型腔与负压腔连通,以根据负压腔中负压作用将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至负压腔,负压腔中的气体通过出气接头的气道排出。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装置,可有效的铸造模具型腔中的气体排出,提高了铸件的质量和性能。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排气装置的铸造系统。
文档编号B22C9/00GK202155477SQ20112024954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郑志勋 申请人:芜湖永裕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