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副枪枪体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枪枪体,特指一种冶炼用的副枪枪体,属于冶炼专用设备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冶炼过程中,需要测量炉内的参数,通常采用副枪来进行,副枪在转炉炼钢过程 中主要进行如下测量(l)测量熔池中钢水深度;(2)吹炼中测量熔池中钢水的碳含量(TSC 探头);(3)吹炼终点测量熔池中钢水的氧含量和碳含量(TS0探头);(4)测量熔池液位 (TS0探头);上述项目中钢水的温度的测量同普通热电偶测温的原理一样;吹炼中测量熔 池中钢水的碳含量,副枪吹炼中测量熔池中钢水的碳含量采用钢液的快速结晶定碳法,其 基本原理是基于铁碳相图;吹炼终点测量熔池中钢水的氧含量和碳含量,终点钢水的氧含 量(0)主要取决于钢液的氧电势(mV)和温度(t),即0(10-6) = f (t, mV);通过用TS0探 头,测出终点钢液的氧电势(mV)和温度(t),即可计算出钢液中的氧含量;在转炉冶炼终点 时,钢液中的C, Mn, P, S等元素含量进一步降低,唯一增加的是0含量,在低C含量时,钢液 中的C含量和0含量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即钢中的CXO为一常数E, E = CX0;测得钢中 得氧含量,根据E值即可计算出钢液中得碳含量,C = E/0 ;其它应用(1)副枪所进行的液 位测量,用于指导吹炼枪位,了解转炉的侵蚀情况,对稳定生产、维护转炉起到及时的作用; (2)副枪的取样、测量,便于总结吹炼规律,改进和优化操作;副枪的取样、测量,为研究吹 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脱C、去P、去S规律提供了过程数据,借助这此数据,及时优化了转炉 的造渣和供氧制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总结出了 120t顶底复吹转炉的吹炼工艺,使转炉冶炼 时稳定、喷溅少,为济钢三炼钢的快速达产、达效发挥了很大作用;副枪的测量情况,在冶炼 一炉钢的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次测量(l)吹炼中测量,用TSC探头测量熔池的温度、 碳含量、取样,用于过程控制、计算再吹氧量和冷却剂加入量;(2)吹炼结束测量,用TS0探 头测量熔池的温度、氧含量、碳含量、熔池液位、取样,用于判断终点、指导合金化和吹炼枪 位控制;副枪用于转炉炼钢的过程控制,测量的成功率及精度非常重要,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探头的质量和探头的插入深度;在应用副枪TSO测量的碳含量时,应注意转炉底吹效果的 影响;由于副枪设备所取的CXO的积是定值,而顶底复吹转炉的实际CXO积取决于底吹效 果,在底吹效果改变的条件下,副枪TS0测量的碳含量和实际碳含量显现出规律性的偏差; 副枪在转炉生产的应用效果,副枪在转炉生产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转炉的控制方式,使转炉 生产的连续性、高效性增强,产能提高;减少倒炉次数,縮短冶炼周期,使转炉的产能提高; 终点命中水平的提高,加上副枪不倒炉所进行了的终点测量,便于判断终点,使倒炉次数较 传统的经验炼钢每炉钢减少1次,每炉钢节省2min时间;使转炉生产的消耗降低,产效提 高;副枪的使用,提高了转炉的装备水平,使操作稳定,喷溅减少, 一次命中水平大幅提高, 减少了过后吹造成的吹损和消耗,平均节约钢铁料消耗5kg/t ;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 善了工作环境。副枪包含副枪枪体,目前,国内用的副枪基本上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副 枪枪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副枪枪体,包含外管、中管、内管、 探头把持部、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探头补偿电缆;所述内管套设在中管内;所述 中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的一端与中管连为一体,另一端穿过中管、外管伸出在外;所述中 管的两端与外管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中管与外管的热膨胀时的伸縮;所述探头把 持部,从外管的下部旋入,所述探头把持部用来把持探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 管设置在外管的上部,所述中管上设置有开口,这样,外管与中管间的空间,中管与内管的 空间形成一个连通的空间,冷却水可以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进入外管与中管间的空间,然 后从中管与内管的空间,流经冷却水出水管流出;所述探头补偿电缆设置在内管中,并与探 头把持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副枪枪体上还设有氮气通道,所述氮气通道包含内管,从把持器吹 出,保持探头把持器表面的清洁。 优选的,所述外管伸入钢水中的部分,采用铜材料制成,长度5m,可以有效地防止 粘渣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中管的两端与外管间设置有间隙,设置在20-50mm。 优选的,所述探头把持部,从外管的下部旋入,其中空部分与内管连通,且与内管
和中管的端部均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副枪枪体,结构简单、实用;副枪在转炉生产的应用,改变了传 统转炉的控制方式,使转炉生产的连续性、高效性增强,产能提高;减少倒炉次数,縮短冶炼 周期,使转炉的产能提高;终点命中水平的提高,加上副枪不倒炉所进行了的终点测量,便 于判断终点,使倒炉次数较传统的经验炼钢每炉钢减少1次,每炉钢节省2min时间;使转炉 生产的消耗降低,产效提高;副枪的使用,提高了转炉的装备水平,使操作稳定,喷溅减少, 一次命中水平大幅提高,减少了过后吹造成的吹损和消耗,平均节约钢铁料消耗5kg/t ;减 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副枪枪体的部分剖示图; 其中1、内管;2、中管;3、外管;4、探头把持部;5、冷却水进水管;6、冷却水出水 管;7、探头补偿电缆;8、间隙;9、开口 ;10、氮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如附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副枪枪体,包含内管1、中管2、外管3、探头 把持部4、冷却水进水管5、冷却水出水管6、探头补偿电缆7 ;所述内管1套设在中管2内;
所述中管2套设在外管3内;内管的一端与中管连为一体,另一端穿过中管、外管伸出在外; 所述中管的两端与外管间设置有间隙8,所述间隙8用于中管与外管的热膨胀时的伸縮;所
述探头把持部7,从外管3的下部旋入,所述探头把持部7用来把持探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5、冷却水出水管6设置在外管3的上部,所述中管上设置有开口 9,这样,外管与中管间 的空间,中管与内管的空间形成一个连通的空间,冷却水可以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进入外 管与中管间的空间,然后从中管与内管的空间,流经冷却水出水管流出;所述探头补偿电缆 7设置在内管1中,并与探头把持部4相连; 所述副枪枪体上还设有氮气通道10,所述氮气通道包含内管1 ,从探头把持器4吹 出,保持探头把持器表面的清洁。 所述外管3伸入钢水中的部分,采用铜材料制成,长度5m,可以有效地防止粘渣的 情况发生。 所述中管的两端与外管间设置有间隙,设置在20-50mm。 所述探头把持部4,从外管4的下部旋入,其中空部分与内管1连通,且与内管1和 中管2的端部均有间隙,间隙约20-50mm。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副枪枪体,结构简单、实用;副枪在转炉生产的应用,改变了传 统转炉的控制方式,使转炉生产的连续性、高效性增强,产能提高;减少倒炉次数,縮短冶炼 周期,使转炉的产能提高;终点命中水平的提高,加上副枪不倒炉所进行了的终点测量,便 于判断终点,使倒炉次数较传统的经验炼钢每炉钢减少1次,每炉钢节省2min时间;使转炉 生产的消耗降低,产效提高;副枪的使用,提高了转炉的装备水平,使操作稳定,喷溅减少, 一次命中水平大幅提高,减少了过后吹造成的吹损和消耗,平均节约钢铁料消耗5kg/t ;减 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权利要求一种副枪枪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外管、中管、内管、探头把持部、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探头补偿电缆;所述内管套设在中管内;所述中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的一端与中管连为一体,另一端穿过中管、外管伸出在外;所述中管的两端与外管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中管与外管的热膨胀时的伸缩;所述探头把持部,从外管的下部旋入,所述探头把持部用来把持探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外管的上部,所述中管上设置有开口,这样,外管与中管间的空间,中管与内管的空间形成一个连通的空间,冷却水可以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进入外管与中管间的空间,然后从中管与内管的空间,流经冷却水出水管流出;所述探头补偿电缆设置在内管中,并与探头把持部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副枪枪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枪枪体上还设有氮气通道,所 述氮气通道包含内管,从把持器吹出,保持探头把持器表面的清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枪枪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伸入钢水中的部分,采用铜 材料制成,长度5m,可以有效地防止粘渣的情况发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枪枪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的两端与外管间设置有间 隙,设置在20-5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枪枪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把持部,从外管的下部旋 入,其中空部分与内管连通;且与内管和中管的端部均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枪枪体,包含外管、中管、内管、探头把持部、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探头补偿电缆;所述内管套设在中管内;所述中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的一端与中管连为一体,另一端穿过中管、外管伸出在外;所述中管的两端与外管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中管与外管的热膨胀时的伸缩;所述探头把持部,从外管的下部旋入,所述探头把持部用来把持探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设置在外管的上部,所述中管上设置有开口,这样,外管与中管间的空间,中管与内管的空间形成一个连通的空间,冷却水可以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进入外管与中管间的空间,然后从中管与内管的空间,流经冷却水出水管流出;所述探头补偿电缆设置在内管中,并与探头把持部相连。
文档编号C21C5/46GK201473561SQ20092023076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8日
发明者曹卫文, 郭晓庆, 雷雨田 申请人: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