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料循环使用、资源再生且又具环保效果的 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置。
技术背景在印刷电路板行业中,会产生大量酸性蚀刻废液,这些废液毒性 大、腐蚀性强,如果未加处理任意排放,会对环境构成重大的影响, 因而,对废液进行回收和处理是该行业的重要任务。目前,市面有再 生及铜回收装置对这些废液进行加工处理,将酸性蚀刻废液用电解的 方法电解出铜、氯气及氢气废气,该废气通过废气塔进行处理,电解 后的剩余液体进行再生装置中,从而得到再生子液,实现原料循环使 用、资源再生及环保的目的。但是,在现有设备的结构中,其电解装 置的电解效果不是^艮好,并且会有大量氯气的产生,处理过程负责。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 电解效果好、减少氯气产生的 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 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置,包括电解槽、原废液槽、 电解尾液储槽和废气塔,原废液槽与电解槽连接,电解槽的输出端连接电解尾液槽,电解尾液槽通过储存槽连接生产线,电解槽还通过废气排气管连接至废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槽包括有阴极室和阳极室,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有隔离膜,阴极室和阳极室内有阴极电 解板和阳极电解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设置有隔 离膜,在阳极室添加电解液,其电解效果更好,并且可以解决氯气的 产生,便于后一步工序的处理,使用效果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 置,包括电解槽l、原废液槽2、电解尾液储槽3和废气塔7,原废 液槽2与电解槽1连接,电解槽1的输出端连接电解尾液槽3,电解 尾液槽3通过储存槽4连接生产线,电解槽1还通过废气排气管6连 接至废气塔7,所述的电解槽1包括有阴极室10和阳极室11,阴极 室10和阳极室11之间有隔离膜12,阴极室10和阳极室11内分别 有阴极电解板13和阳极电解板14。进一步,所述的废气塔7还通过管道8连接至电解尾液槽3,便 于用电解液吸附以便氯气回收。进一步,所述的储存槽4包括直接供给槽40,该直接供给槽40的输入端连接电解尾液槽3,输出端连接生产线,当生产线药液比重上升加水时,从该直接供给槽40直接添力口电解尾液(再生液)。另外,所述的储存槽4包括尾液加酸调整供给槽42,该尾液加 酸调整供给槽42的输入端连接电解尾液槽3,输出端通过连接生产 线,该尾液加酸调整供给槽42在使用时先将尾液调整至生产线所需 参数,当生产线需要加酸时则从该槽添加调整尾液。进一步,所述的废气塔7包括有主废气塔70和碱回收氧化剂制 成塔72,主废气塔70连接电解液尾槽3和电解槽1,后端连接碱回 收氧化剂制成塔72,碱回收氧化剂制成塔72用碱回收制成氧化剂, 达到生产线要求时抽入氧化剂储槽待回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 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置,包括电解槽、原废液槽、电解尾液储槽和废气塔,原废液槽与电解槽连接,电解槽的输出端连接电解尾液槽,电解尾液槽通过储存槽连接生产线,电解槽还通过废气排气管连接至废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槽包括有阴极室和阳极室,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有隔离膜,阴极室和阳极室内有阴极电解板和阳极电解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塔还通过管道连接至电解尾液槽。 将废气回收至尾液槽后回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槽包括直接供给槽,该直接供给槽 的输入端连接电解尾液槽,输出端连接生产线。
4、 才艮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 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槽包括尾液加酸调整供给槽, 该尾液加酸调整供给槽的输入端连接电解尾液槽,输出端连接生 产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塔包括有主废气塔和碱回收氧化剂 制成塔,主废气塔连接电解液尾槽和电解槽,后端连接碱回收氧 化剂制成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性蚀刻废液的再生及铜回收装置,包括电解槽、原废液槽、电解尾液储槽和废气塔,原废液槽与电解槽连接,电解槽的输出端连接电解尾液槽,电解尾液槽通过储存槽连接生产线,电解槽还通过废气排气管连接至废气塔,所述的电解槽包括有阴极室和阳极室,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有隔离膜,阴极室和阳极室内有阴极电解板和阳极电解板。由于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设置有隔离膜,其电解效果更好,并且可以减少氯气的产生,便于后一步工序的处理,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C23F1/46GK201317809SQ20082020461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万春 申请人:王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