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铝锭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锭的锭型,尤其是需堆垛打捆包装的铝锭的锭型。
背景技术:
浇铸成型的铝锭经过脱模工序后,出厂前需对其堆垛打捆包装。为确保包装质量并避免运输过程中散捆,目前的铝锭锭型是在铝锭上设置多个纵向和横向的卡槽和对应的凸台、凹坑等,通过块与块之间的互锁来解决散捆问题。这种方式存在五个方面的缺陷,其一,铝锭结构较为复杂,锭型的实际展开面积较大,直接影响铝锭脱模的效果;其二,锭型的边角过多,形状复杂,对堆垛要求较高;其三,尽管采用了铝锭块与块之间的互锁方式,但往往达不到不散捆的预期效果;其四,堆垛时需每相隔一块将铝锭进行翻转,劳动强度较大;其五,锭型成捆后的包装,需两边两条共4次的打捆,打捆的劳动强度较大,无法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同时包装费用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铝锭锭型复杂、堆垛包装易散捆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锭型简单、脱模容易,而且堆垛打捆方便不易散捆的铝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铝锭的纵向截面、横向截面呈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的两纵向端部在铝锭前侧表、铝锭后侧表面之间开有由铝锭上表面至铝锭下表面的一对对应的卡槽,所述铝锭上表面与铝锭前侧表面、铝锭后侧表面的交界处开有至少两组相对应的卡口。
由于铝锭锭体的纵向截面、横向截面呈梯形,而且铝锭的表面形状较为简单,边角尽量地少,因此脱模十分容易。
堆垛打捆包装时,相邻两层的铝锭的纵向轴线相错90度,钢带绕过每隔一层的铝锭两纵向端面上的卡槽,以及最上一层的铝锭的卡口,将堆垛的铝锭捆绑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锭型结构简单,减少了锭型的实际展开面积,大大改善了生产线上铝锭脱模这样一个瓶颈;堆垛方式简单,无需相隔一块进行翻转动作,使堆垛过程稳定,平滑;在解决散捆问题上,从整捆这个角度考虑,无需块与块之间的互锁,而通过层与层、层与块之间的互锁,来确保整捆包装质量;包装仅采用同边两条钢带包装,就能满足包装要求,这样包装费用仅为现有锭型的一半,劳动强度也有明显减小。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七幅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铝锭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铝锭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铝锭的左视图(放大);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放大);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铝锭堆垛打捆包装完成时的示意图;图6是现有铝锭的主视图;图7是现有铝锭的左视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铝锭上表面1、铝锭下表面2、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铝锭纵向端部5、突起6、钢带7、卡口10、卡口11、卡槽30、卡槽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6、图7所示,现有铝锭的锭型结构比较复杂,其上较多使铝锭块与块之间实现互锁的沟槽、凸台等,锭型的实际展开面积较大,直接影响铝锭脱模的效果,使之成为生产线上的一个瓶颈,制约了生产线生产效率的提高。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铝锭的纵向截面、横向截面呈梯形,其两纵向端部5在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之间开有由铝锭上表面1至铝锭下表面2的一对对应的卡槽30、31。如图1、图2所示,铝锭上表面1与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的交界处开有至少两组相对应的卡口10、11。
为方便脱模和捆扎钢带,如图2所示,卡槽30、31相对于铝锭上表面1呈倒梯形,卡槽30、31相对于铝锭的纵向轴线对称。
为使捆扎钢带时,钢带能紧贴铝锭的表面,如图4所示,卡口10、11中,铝锭上表面1与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之间呈圆滑过度。
如图1、图2所示,卡口10、11的数量为两组,且沿铝锭的横向轴线对称设置,采用两条钢带捆扎,就能满足包装要求。
如图1、图3所示,为避免堆垛过程中上一层的铝锭从下层铝锭上表面滑出,在铝锭两纵向端部5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铝锭上表面1的突起6,突起6的表面呈圆弧状,突起6的作用是使铝锭堆垛码放时层与层、层与块之间能实现互锁。
如图5所示,堆垛和捆扎时,铝锭分层重叠码放,相邻两层铝锭的纵向轴线相错90度,各铝锭两纵向端部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铝锭上表面的突起将上一层铝锭的底部限制在两个突起之间,使上层铝锭不能滑出下层铝锭的上表面,实现层与层、层与块之间的互锁,从而确保整捆包装质量。
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为方便脱模,铝锭的纵向截面、横向截面均呈梯形。如图2所示,铝锭的两纵向端部5在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之间开有由铝锭上表面1至铝锭下表面2的一对对应的卡槽30、31,卡槽30、31相对于铝锭上表面1呈倒梯形状,卡槽30、31相对于铝锭的纵向轴线对称。如图1、图2所示,铝锭上表面1与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的交界处开有相对应的卡口10、11,卡口10、11的数量为两组,且沿铝锭的横向轴线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在卡口10、11中,铝锭上表面1与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之间呈圆滑过度。如图1、图3所示,铝锭两纵向端部5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铝锭上表面1的突起6,突起6的表面呈圆弧状。
附图5示出了以上实施例的铝锭堆垛打捆包装完成时的状态。如图5所示,由两根钢带捆扎的铝锭每垛共有14层,最上和最下层各放置两块铝锭,其余各层每层则放置四块铝锭,相邻两层的铝锭的纵向轴线相错90度,钢带绕过每隔一层的铝锭两纵向端面上的卡槽30、31以及最上一层的铝锭的卡口10、11,将堆垛的铝锭紧紧捆扎连接在一起。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铝锭,其纵向截面、横向截面呈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的两纵向端部(5)在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之间开有由铝锭上表面(1)至铝锭下表面(2)的一对对应的卡槽(30)、(31);所述铝锭上表面(1)与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的交界处开有至少两组相对应的卡口(1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0)、(31)相对于所述铝锭上表面(1)呈倒梯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0)、(31)相对于铝锭的纵向轴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10)、(11)中,铝锭上表面(1)与铝锭前侧表面(3)、铝锭后侧表面(4)之间呈圆滑过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铝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10)、(11)的数量为两组,且沿铝锭的横向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锭,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锭两纵向端部(5)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高出铝锭上表面(1)的突起(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锭,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6)的表面呈圆弧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锭。本实用新型的铝锭纵向截面、横向截面呈梯形,铝锭的两纵向端部在铝锭前侧表面、铝锭后侧表面之间开有由铝锭上表面至铝锭下表面的一对对应的卡槽,所述铝锭上表面与铝锭前侧表面、铝锭后侧表面的交界处开有至少两组相对应的卡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锭型结构简单,减少了锭型的实际展开面积,大大改善了生产线上铝锭脱模这样一个瓶颈;堆垛方式简单,无需相隔一块进行翻转动作,使堆垛过程稳定,平滑;在解决散捆问题上,无需块与块之间的互锁,而通过层与层、层与块之间的互锁,来确保整捆包装质量;包装仅采用同边两条钢带包装,就能满足包装要求,包装费用仅为现有锭型的一半,劳动强度也有明显减小。
文档编号B22D3/00GK2671716SQ20032011535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1日
发明者王有来, 陈才荣, 刘勇, 杨秀荣 申请人: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