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83632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包括直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垂直设置在直板侧端,且定位板长度与直板长度相等;所述直板一端开设有第一极耳槽和第二极耳槽;所述第一极耳槽和第二极耳槽结构一致;所述直板采用钢性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板设置有2个,且均匀垂直分布在直板两侧端;该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它采用简单材料制成,价格便宜,易于加工;且具有使用简单、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好等优点,可有效、方便地解决极耳焊接过程中极耳中心距偏大或偏小或极耳中心距偏移等不良现象;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正负极耳焊接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0002]叠片型电池正负极耳焊接后极耳中心距对电池顶封工序封装质量影响很大,正负极耳中心距偏大或偏小或极耳中心距偏移都会造成电池的顶封压极耳不良,甚至无法完成顶侧封,影响电池的密封性能及使用性能。因此,在叠片电池正负极耳焊接时均会采用特定的工装夹具对正负极耳进行定位,但传统的夹具定位方式操作复杂,生产效率慢,且容易产生正负极耳中心距偏大或偏小或极耳中心距偏移、极耳焊斜等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它采用简单材料制成,价格便宜,易于加工;且具有使用简单、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0004]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包括直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垂直设置在直板侧端,且定位板长度与直板长度相等;所述直板一端开设有第一极耳槽和第二极耳槽。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极耳槽和第二极耳槽结构一致。
[0006]进一步,所述直板采用钢性材料制成。
[0007]进一步,所述定位板设置有2个,且均匀垂直分布在直板两侧端。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它采用简单材料制成,价格便宜,易于加工;且具有使用简单、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好等优点,可有效、方便地解决极耳焊接过程中极耳中心距偏大或偏小或极耳中心距偏移等不良现象;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0012]附图标记中:卜直板、2-定位板、3-第一极耳槽、4-第二极耳槽、a-极耳槽中心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包括直板I和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垂直设置在直板I侧端,且定位板2长度与直板I长度相等;所述直板I 一端开设有第一极耳槽3和第二极耳槽4,且第一极耳槽3和第二极耳槽4之间形成有极耳槽中心距a;所述第一极耳槽3和第二极耳槽4结构一致;所述直板I采用钢性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板2设置有2个,且均匀垂直分布在直板I两侧端;所述第一极耳槽3和第二极耳槽4宽度为电池极耳宽度+0.1mm;所述极耳槽中心距a等于电池极耳中心距,且极耳焊接后中心距精度可达a 土 0.3mm。
[0015]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在使用时,首先拿取电芯,将其电芯放置在正负极耳焊接夹具上,通过侧边定位板2及第一极耳槽3和第二极耳槽4对叠片电池极耳进行精确定位,即可分布准确的去焊接负极耳和负极耳,操作简答。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包括直板(I)和定位板(2);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板(2)垂直设置在直板(I)侧端,且定位板(2)长度与直板(I)长度相等;所述直板(I)一端开设有第一极耳槽(3)和第二极耳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极耳槽(3)和第二极耳槽(4)结构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其特征是:所述直板(I)采用钢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正负极耳焊接夹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板(2)设置有2个,且均匀垂直分布在直板(I)两侧端。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5520216SQ201620151318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7日
【发明人】汪小林, 黄再波, 张维军
【申请人】东莞市贝特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