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轧带钢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过控制轧后冷却来改善轧件的性能,是热轧产品开发的有效途径。目前对于轧后产品如带钢的冷却主要是依靠层流冷却装置和超强冷却装置。而对于厚规格管线钢(如X80等)和部分高强钢种(如DP、MP、MS等)需要更高强度的冷却,层流冷却装置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采用超强冷却装置进行冷却。
[0003]在实际生产中,冷却的效果和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待冷却产品的质量,这就要求冷或装置能够灵活控制各环节,如喷淋水箱的开启和关闭,继而改善冷却精度。层流冷却装置的冷却长度约40米,流量4200 m3/h,水压力为0.07MPa,可以灵活控制每组喷淋水箱的开启和关闭;然而超强冷却装置水量大,冷却区长度短,受到其本身空间大的限制,超强冷却装置不能像普通层流冷却装置一样,可以灵活控制每组喷淋水箱的开闭和流量调节。但是,超强冷却本身的工艺要求,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灵活调节超强冷却装置的各个喷淋水箱的流量和开闭,进而灵活调整带钢的冷却速率,从而改善冷却温度精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包括供水泵和与供水泵连通的若干支路,支路包括上支路和下支路,上支路上设置有上喷淋水箱,下支路上设置有下喷淋水箱,上喷淋水箱与下喷淋水箱相对设置,上喷淋水箱、下喷淋水箱上均设有喷淋口,喷淋口朝向带钢通过线;上支路上设置有若干上分支路,上分支路的入口端与上支路连通,上分支路上设置有上切断阀,上切断阀的一端与上分支路的入口端连通,上切断阀的另一端与若干上喷淋水箱连通;下支路上设置有若干下分支路,下分支路的入口端与下支路连通,下分支路上设置有下切断阀,下切断阀的一端与下分支路的入口端连通,下切断阀的另一端与若干下喷淋水箱连通。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上支路上设置有上流量调节阀,上流量调节阀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上流量调节阀的另一端与上分支路连通;所述下支路上设置有下流量调节阀,下流量调节阀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下流量调节阀的另一端与下分支路连通。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上支路上还设置有上流量计,上流量计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上流量计的另一端与上流量调节阀连通;所述下支路上还设置有下流量计,下流量计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下流量计的另一端与下流量调节阀连通。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切断阀和下切断阀均为气动阀。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I)增加多条上分支路和下分支路,并采用切断阀控制,一方面增加了喷淋水箱的组数,提高了冷却效率,另一方面,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流量调节阀协同切断阀合理控制喷淋水箱的开启组数和开启水量,增加了整个装置调节的灵活性;
[0011](2)采用气动阀,气动阀的开闭速度大大高于流量调节阀调节到位的速度,预先将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调节好,当待冷却产品通过超强冷却装置时,通过气动阀控制超强冷却装置的开闭,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
[0012](3)本实用新型冷却精度高,调节灵活,维护方便,尤其适用于热轧带钢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B-B处剖视图。
[0015]其中:1、上喷淋水箱;2、下喷淋水箱;3、上三通阀;4、下三通阀;5、上流量调节阀;
6、下流量调节阀;7、上切断阀;8、下切断阀;9、供水泵;10、渣沟;11、上分支路;12、下分支路;13、上流量计;14、下流量计;15、主管道;16、排水泵;17、上支路;18、下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超强冷却装置,包括供水泵和与供水泵连通的若干支路(支路均与主管道15连通),支路包括上支路17和下支路18 ;上支路17与若干上分支路11的入口端相连通(上三通阀3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为上分支路11的出口端),上分支路11上安设有上切断阀7和上三通阀3,上切断阀7的一端与上分支路11的入口端连通,上切断阀7的另一端与上三通阀3的入口连通,上三通阀3的第一出口与若干上喷淋水箱I相连通;下支路18与若干下分支路12的入口端相连通(下三通阀4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为下分支路12的出口端),下分支路12上安设有下切断阀8和下三通阀4,下切断阀8的一端与下分支路12的入口端连通,下切断阀8的另一端与下三通阀4的入口连通,下三通阀4的第一出口与若干下喷淋水箱2相连通;上三通阀3的第二出口和下三通阀4的第二出口分别通过排水管道与渣沟10连通,排水管道上设置有排水泵16 ;上喷淋水箱I与下喷淋水箱2相对设置,上喷淋水箱1、下喷淋水箱2上均设有喷淋口,喷淋口朝向带钢通过线。
[0018]其中,上支路17上设置有上流量调节阀5,上流量调节阀5的一端与供水泵9连通,上流量调节阀5的另一端与上分支路11上的上切断阀7连通;下支路18上设置有下流量调节阀6,下流量调节阀6的一端与供水泵9连通,下流量调节阀6的另一端与下分支路12上的下切断阀8连通;上支路17上设置有上流量计13,上流量计13的一端与供水泵9连通,上流量计13的另一端与上流量调节阀5连通;下支路18上设置有下流量计14,下流量计14的一端与供水泵9连通,下流量计14的另一端与下流量调节阀6连通;上三通阀3、下三通阀4、上切断阀7和下切断阀8均为气动阀。
[0019]本实施例对热轧带钢进行冷却,本超强冷却装置包括与供水泵9连通的四条支路,包括四条上支路17和四条下支路18,其中,每条上支路17包括两条上分支路11,每条上分支路11上设置上切断阀7和上三通阀3,上三通阀3与两个上喷淋水箱I连通(每个上切断阀7可以控制两个上喷淋水箱I的开启和关闭);每条下支路18包括两条下分支路12,每条下分支路12上设置下切断阀8和下三通阀4,下三通阀4与四个下喷淋水箱2连通(每个下切断阀8可以控制四个下喷淋水箱2的开启和关闭);每四个上喷淋水箱I由一个上流量调节阀5控制流量,每八个下喷淋水箱2由一个下流量调节阀6控制流量。
[002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根据带钢钢种和规格,确定冷却策略后(即确定需要哪些上喷淋水箱I和下喷淋水箱2的开启进行喷淋冷却,可以通过二级机自动确定,也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生产经验确定),预先调节好上流量调节阀5和下流量调节阀6的开度(此时上切断阀7和下切断阀8是关闭的);生产带钢时,供水泵9打开,直接向装置供高压冷却水(不论带钢是否冷却,供水泵9始终是开启的);当带钢尚未进入装置时,所有上三通阀3和下三通阀4的开启方向均为使从供水泵9供来的冷却水排至渣沟10 ;当带钢到达进入装置冷却时,开启确定好的上切断阀7和下切断阀8,所有上三通阀3和下三通阀4的开启方向为使冷却水进入上喷淋水箱I和下喷淋水箱2,对带钢进行喷水冷却;带钢冷却完毕后,所有上三通阀3和下三通阀4的开启方向又均恢复至使冷却水排至渣沟10。
[0021]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钢种的类别和规格来确定需要开启哪些上喷淋水箱I和下喷淋水箱2进行喷淋冷却,上喷淋水箱I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上流量调节阀5和上切断阀7组合控制,下喷淋水箱2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下流量调节阀6和下切断阀8组合控制。
【主权项】
1.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包括供水泵和与供水泵连通的若干支路,所述支路包括上支路和下支路,上支路上设置有上喷淋水箱,下支路上设置有下喷淋水箱,上喷淋水箱与下喷淋水箱相对设置,上喷淋水箱、下喷淋水箱上均设有喷淋口,喷淋口朝向带钢通过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路上设置有若干上分支路,上分支路的入口端与上支路连通,上分支路上设置有上切断阀,上切断阀的一端与上分支路的入口端连通,上切断阀的另一端与若干上喷淋水箱连通;所述下支路上设置有若干下分支路,下分支路的入口端与下支路连通,下分支路上设置有下切断阀,下切断阀的一端与下分支路的入口端连通,下切断阀的另一端与若干下喷淋水箱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路上设置有上流量调节阀,上流量调节阀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上流量调节阀的另一端与上分支路连通;所述下支路上设置有下流量调节阀,下流量调节阀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下流量调节阀的另一端与下分支路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路上设置有上流量计,上流量计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上流量计的另一端与上流量调节阀连通;所述下支路上设置有下流量计,下流量计的一端与供水泵连通,下流量计的另一端与下流量调节阀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断阀和下切断阀均为气动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节灵活的超强冷却装置,包括供水泵和与供水泵连通的若干支路,支路包括上支路和下支路,上支路上设置有上喷淋水箱,下支路上设置有下喷淋水箱,上支路上设置有若干上分支路,上分支路的入口端与上支路连通,上分支路上设置有上切断阀,上切断阀的一端与上分支路的入口端连通,上切断阀的另一端与若干上喷淋水箱连通;下支路上设置有若干下分支路,下分支路的入口端与下支路连通,下分支路上设置有下切断阀,下切断阀的一端与下分支路的入口端连通,下切断阀的另一端与若干下喷淋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增加多条上分支路和下分支路,采用切断阀控制,提高了装置调节的灵活性;采用气动阀,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
【IPC分类】B21B45/02
【公开号】CN204672704
【申请号】CN201520281870
【发明人】苏志敏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