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一种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金属无损探伤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轨道车辆底架边梁与侧墙板组成的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侧墙板2与底架边梁1的外边槽3进行对接后,内外满焊Λ为内部角焊缝,Β为外部焊缝)属于车体构成的主要承载结构之一,该结构的组装方法直接影响它的密封效果及后道工序的组装质量。
[0003]原有组装工艺为车体总成胎上完成该结构两道通常焊缝的焊接后,直接进入回修调平工序。原有组装工艺存在以下缺点:
1、内外两道通长(约20m)焊缝完全手工焊接,尤其外部焊缝处于横焊位置,人工长时间操作存在疲劳导致产生气孔等缺陷风险;
2、由于侧墙板允许存在10mm以内的挠度,故侧墙板与底架边梁的外边槽的外部连接处理论2_的对接间隙实际在2-12_间波动,导致焊接质量不稳定因素加大;
3、外部焊缝质量存在气孔等缺陷风险,未进行有效预防措施前提下,直接进入回修调平工序(该工序需大量浇水),容易导致水分渗入该结构内,从而引起锈蚀及后道油漆工序起皮脱落等质量事故。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杜绝该密封结构渗水现象的发生。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在车体总成胎上,将侧墙板与底架边梁的外边槽进行对接;
步骤2、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段焊处理;
步骤3、对外部焊缝进行满焊处理;
步骤4、对外部焊缝进行渗漏测试,即在外部焊缝处涂抹肥皂水,从车内沿底架边梁与侧墙板的焊缝由内向外吹高压风,检查底架边梁与侧墙板外部对接焊缝是否有表面气孔存在,如果有气孔,则进行打磨补焊,重新进行渗漏测试,如果依然有气孔,则继续打磨补焊,直至通过渗漏测试;
步骤5、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满焊处理;
步骤6、进入回修调平工序。
[000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涉及车体骨架连接处的焊缝为满焊。
[0007]本发明对内外部两道通长焊缝合理规划工艺流程、分步骤焊接,并进行气孔等缺陷防漏测试,从而保证该结构的密封性。
[0008]本发明工艺杜绝了底架边梁与侧墙板密封结构的渗水现象,从而为后道油漆工序质量提供了强有力保证,并且本发明工艺容易实现,质量控制好。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图1为底架边梁与侧墙板密封结构示意图。
[0011 ] 1-底架边梁;2-侧墙板;3-侦彳边槽;A-内部角焊缝;B-外部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实施例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在车体总成胎上,将侧墙板与底架边梁的外边槽进行对接;
步骤2、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段焊处理,车体骨架连接处的焊缝为满焊,如侧墙立柱下口与底架边梁的连接处;
步骤3、对外部焊缝进行满焊处理;
步骤4、对外部焊缝进行渗漏测试,即在外部焊缝处涂抹肥皂水,从车内沿底架边梁与侧墙板的焊缝由内向外吹高压风,检查底架边梁与侧墙板外部对接焊缝是否有表面气孔存在,如果有气孔,则进行打磨补焊,重新进行渗漏测试,如果依然有气孔,则继续打磨补焊,直至通过渗漏测试;
步骤5、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满焊处理;
步骤6、进入回修调平工序。
[0013]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在车体总成胎上,将侧墙板与底架边梁的外边槽进行对接; 步骤2、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段焊处理; 步骤3、对外部焊缝进行满焊处理; 步骤4、对外部焊缝进行渗漏测试,即在外部焊缝处涂抹肥皂水,从车内沿底架边梁与侧墙板的焊缝由内向外吹高压风,检查底架边梁与侧墙板外部对接焊缝是否有表面气孔存在,如果有气孔,则进行打磨补焊,重新进行渗漏测试,如果依然有气孔,则继续打磨补焊,直至通过渗漏测试; 步骤5、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满焊处理; 步骤6、进入回修调平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第2步中,涉及车体骨架连接处的焊缝为满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步骤如下:在车体总成胎上,将侧墙板与底架边梁的外边槽进行对接;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段焊处理;对外部焊缝进行满焊处理;对外部焊缝进行渗漏测试,即在外部焊缝处涂抹肥皂水,从车内沿底架边梁与侧墙板的焊缝由内向外吹高压风,检查底架边梁与侧墙板外部对接焊缝是否有表面气孔存在,如果有气孔,则进行打磨补焊,重新进行渗漏测试,如果依然有气孔,则继续打磨补焊,直至通过渗漏测试;对内部角焊缝进行满焊处理;进入回修调平工序。本发明工艺杜绝了底架边梁与侧墙板密封结构的渗水现象,从而为后道油漆工序质量提供了强有力保证,并且本发明工艺容易实现,质量控制好。
【IPC分类】B23K37/00
【公开号】CN105479058
【申请号】CN201610008010
【发明人】谢绍兴, 赵本新, 刘建军, 刘晓良
【申请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