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绕制弹簧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绕制弹簧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自动绕制弹簧(压簧、拉簧)装置。
目前我国国内特别是家庭大都是采用手工绕制弹簧、费力,效率低。而进口的自动绕制弹簧机成本太高。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成本低、省力、生产效率高的自动绕制弹簧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有电动机,与电动机输出轴连接的夹头,置于夹头前部的钢丝自动卡槽,轨道板,置于轨道板上的滑动板,装于滑动板上能带动滑动板在轨道板上滑动的滚动件,在滑动板上与夹头相对应的位置上有含弹簧轴孔的稳轴套,弹簧心轴一端装在夹头上而另一端可伸入弹簧轴孔中(参见
图1),滚动件可采用滚动轴承或其它滚动件。
上述的稳轴套的前端有套轴板,套轴板上在与稳轴套上的弹簧轴孔相应位置上有弹簧自动断头轴套,轴套的前端有刃口(参见
图1)。
上述的夹头轴心线、弹簧自动断头轴套轴心线、稳轴套中的弹簧轴孔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参见
图1)。
上述的套轴板上位于稳轴套处有导向斜块(参见
图1),使钢丝能形成角度后很易卡入卡槽中。
上述的装置中有钢丝松节调节组件,钢丝松紧调节组件中有固定钢丝转盘架,两根分别伸入套轴板中且可移动的钢丝松紧调节轴,紧定螺钉可穿过套轴板将钢丝松紧调节轴紧定,在钢丝松紧调节轴的相应部位有钢丝通孔(参见
图1、图3)、绕制在转盘架上的钢丝的一端依次穿在调节轴上的钢丝通孔上而拉向弹簧心轴,调节紧定螺钉便可调节钢丝松紧。
上述的轨道板尾部有防止滑动板脱轨的限位板(参见图2)。
参见
图1,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将滑动板往左推到位,钢丝一端伸向弹簧心轴,开动电动机,钢丝卡在夹头卡槽中,滑动板沿轨道板向右后退,卷制弹簧,当弹簧心轴与弹簧自动断头轴套离开的瞬间,自动断头轴套上的刃口将钢丝切断,取下已卷制的弹簧便成。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省力,在高速运转中能自动卡料、很整齐、很规则地自动断头、生产效率高,能达到和超过自动绕制弹簧机,更超过一般绕制机几倍到几十倍。绕制范围宽,可绕制φ0.2~0.6mm钢丝,最大可达0.8mm。小巧、造价低廉,产品质量高,不择场地。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
图1的B-B剖视图。
参见
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中有电动机1、通过轴套2与电动机1连接的钻夹头3,钻夹头3上有钢丝自动卡槽4。弹簧心轴5一端装在钻夹头3上。轨道板6上装有滑动板7且有限位板8。滚动件一滚动轴承9装在滑动板上且能带动滑动板在轨道板上滑动。含弹簧轴孔10的稳轴套11装在滑动板上且前端有与之成一体的套轴板12。套轴板12中有前端有刃口13的弹簧自动断头轴套14。钻夹头3的轴心线、弹簧自动断头轴套14的轴心线、稳轴套11中的弹簧轴孔10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套轴板上位于弹簧自动断头轴套的相应位置上有导向斜块15。钢丝松紧调节组件16中有固定钢丝的转盘架17,两根分别有钢丝通孔18的钢丝松紧调节轴19分别伸入套轴板中且可移动,紧定螺钉20一端穿过套轴板将调节轴19固定。
权利要求1.自动绕制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中有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夹头,置于夹头前部的钢丝自动卡槽,轨道板,置于轨道板上的滑动板,装于滑动板上的能带动滑动板在轨道板上滑动的滚动件,在滑动板上与夹头相对应的位置上有含弹簧轴孔的稳轴套,弹簧心轴一端装在夹头上而另一端可伸入弹簧轴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制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轴套的前端有套轴板,套轴板上在与稳轴套上的弹簧轴孔相应位置上有弹簧自动断头轴套,轴套的前端有刃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绕制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头轴心线、弹簧自动断头轴套轴心线、稳轴套中的弹簧轴孔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绕制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轴板上位于稳轴套处有导向斜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绕制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中有钢丝松紧调节组件,钢丝松紧调节组件中有固定钢丝的转盘架、两根分别伸入套轴板中且可移动的钢丝松紧调节轴,紧定螺钉可穿过套轴板将钢丝松紧调节轴紧定,在钢丝松紧调节轴的相应部位有钢丝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制弹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板尾部有防止滑动板脱轨的限位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绕制弹簧装置。有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夹头,置于夹头前部的钢丝自动卡槽,轨道板,置于轨道板上的滑动板,装于滑动板上的能带动滑动板在轨道板上滑动的滚动件,在滑动板上与夹头相对应的位置上有含弹簧轴孔的稳轴套,弹簧心轴一端装在夹头上而另一端可伸入弹簧轴孔中。造价低廉、灵敏、能自动卡料、断头,省力,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B21F35/00GK2243354SQ9524310
公开日1996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9日
发明者吴世权 申请人:吴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