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钻削加工中心刀库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钻削加工中心刀库,主要用于钻削加工中心机床上自动换刀系统。
通常钻削加工中心的刀库容量少,只有七把刀,即刀盘上只有七个刀位,直接安装在主轴箱下端。发出换刀指令,刀库旋转,所用刀具转到主轴下端,刀库旋转停止,该刀具插入主轴孔内并夹紧,换刀完成。
容有十几把刀的刀库则无法安装在主轴箱下端,一般应安装在机床的上方或左右两侧,并带有机械手,结构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刀库容量为12至24把刀,不用机械手即可实现自动换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刀库安装在机床左侧或右侧,刀库具有移动系统和刀盘转动系统。发出换刀指令,刀库移动系统带动刀库进入(或退出)刀具换刀区,刀盘转动系统带动刀盘转动,所换刀具转到主轴下端时刀盘停止转动,主轴箱下降,刀具插入主轴孔内,锁紧刀具,刀库退出换刀区,则换刀完成。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表示出各部主要结构,刀库已进入主轴下端换刀区。
图2是
图1的B-B剖视图。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
图中1,上导轨,1a,上导轨的滑座,1b,上导轨体,2,下导轨,2a,下导轨的滑体,2b,下导轨的定体,3,滑板,4,气缸,4a,气缸的活塞杆,4b,气缸体,5,伺服电机,6,齿形带轮,7,蜗杆轴,8,齿形带轮,9,齿形带,10,蜗轮轴,11,脉冲编码器,12,蜗轮,13,刀盘。
本实用新型的钻削加工中心刀库由刀库移动系统A和刀盘转动系统B组成。
刀库移动系统A由上导轨(1)、下导轨(2)、滑板(3)和气缸(4)组成。上导轨(1)为滚动导轨副,下导轨(2)为V型滑动导轨副,上导轨(1)和下导轨(2)均水平放置。上导轨(1)的上导轨体(1b)和下导轨(2)的下导轨定体(2b)固定在主机立柱的左侧或右侧。滑板(3)与上导轨(1)的滑座(1a)和下导轨(2)的滑体(2a)连接。气缸(4)的活塞杆(4a)与滑板(3)连接,气缸体(4b)固定。
刀盘转动系统B由伺服电机(5)、齿形带轮(6)和(8)、齿形带(9)、蜗杆轴(7)、蜗轮轴(10)、脉冲编码器(11)、蜗轮(12)和刀盘(13)组成。
刀盘转动系统B安装在刀库移动系统A的滑板(3)上。伺服电机(5)的轴伸出端装有齿形带轮(6)。蜗杆轴(7)的右端为蜗杆,左端装有齿形带轮(8),齿形带(9)连接齿形带轮(6)和(8)。蜗轮轴(10)的上端装有脉冲编码器(11),中部装有蜗轮(12),蜗轮轴(10)的下端装有刀盘(13)。
刀盘(13)上有16个刀位,即可装16把刀。每个刀位上都装有刀具定位用的弹簧刀夹。
机床发出换刀指令,主轴箱移至换刀原点。伺服电机(5)转动,刀盘(13)上的刀具空位转到空刀位置,抓刀,主轴,松刀,主轴箱上升拔刀。刀盘(13)原位转动使所需刀具到主轴下。主轴箱下降并吹气,刀具插入主轴锥孔内并夹紧,气缸带动刀库退出换刀区。换刀完毕。
刀具在刀盘上位置是固定的。
用脉冲编码器(11)消除传动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钻削加工中心刀库不用机械手即能自动换刀,刀库容量16把刀。省略了机械手、刀套,结构大为简化。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达到。
权利要求1.一种钻削加工中心刀库,其特征在于由刀库移动系统A和刀盘转动系统B组成,所述的刀库移动系统A的上导轨(1)为滚动导轨副,下导轨(2)为V型滑动导轨副,上导轨(1)和下导轨(2)均水平放置,滑板(3)与上导轨(1)的滑座(1a)和下导轨(2)的滑体(2a)连接,气缸(4)的活塞杆(4a)与滑板(3)连接,所述的刀盘转动系统B安装在刀库移动系统A的滑板(3)上,伺服电机(5)的轴伸出端装有齿形带轮(6),蜗杆轴(7)的右端为蜗杆,左端装有齿形带轮(8),齿形带(9)连接齿形带轮(6)和(8),蜗轮轴(10)的上端装有脉冲编码器(11),中部装有蜗轮(12),蜗轮轴(10)的下端装有刀盘(1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削加工中心刀库,其特征在于刀盘(13)上有12~24个刀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钻削加工中心刀库,用于钻削加工中心自动换刀系统。主要由刀库移动系统A和刀盘转动系统B组成。刀库移动系统由上导轨(1)、下导轨(2)、滑板(3)和气缸(4)组成;刀盘转动系统由伺服电机(5)、齿形带轮(6)和(8)、齿形带(9)、蜗轮轴(10)、脉冲编码器(11)、蜗轮(12)和刀盘(13)组成。刀盘(13)上有16个刀位,不用机械手即可自动换刀。
文档编号B23B47/00GK2100269SQ9122436
公开日1992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9日
发明者李建刚, 孙红旻, 吴青阳, 董志平, 陈炎麟, 陈晓光, 戴凯生, 张伯酉 申请人:北京第三机床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