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钢带冷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轧辊用车。
背景技术:
钢带冷轧用的轧辊,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换轧辊。由于普通轧机至少配置2副轧辊,即4根轧辊,每副轧辊的重量在35千克左右,操作者在换轧辊时劳动强度非常大。目前企业多利用换轧辊用车进行换轧辊操作,减小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目前已经公开的换轧辊用车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换轧辊用车多为普通的搬运轧辊用的车,车上只设有对轧辊固定的固定装置,车上的轧辊组定位移动不方便。两根轧辊安装时,操作者首先要进行内外窗口轴承座的装配,形成轧辊组。装配完成后,须将两副轧辊组分别抬到轧制中心线处,才能送入窗口。由于吊起的轧辊组的内档轴承座左右摆动,对中不便,需要反复对中,既浪费时间,又消耗体力。有的操作者为了赶产量,甚至采用敲击外窗口轴承座的方式,强行送入。这样很难保证轧辊组在轧机中的安装精度,造成钢带在轧制过程中厚薄公差难以控制,以及带形不整等质量问题。同时,还造成外窗口轴承座压盖敲击变形,需要更换,增加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轧辊用车,以达到轧辊组定位移动方便,确保轧辊组的安装精度,同时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轧辊用车,包括车架,所述的车架下部设有支腿,支腿底端设有万向轮,所述的车架上部设有轧辊组进给装置,所述的支腿包括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的第一支腿套接在第二支腿内,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设有高度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轧辊组进给装置包括定位块、导轨、进给丝杆、拉杆,所述的定位块设在车架上,导轨设在定位块上,所述的进给丝杆通过轴承座设在车架上,进给丝杆和轧辊组之间设有拉杆,拉杆和进给丝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通过压盖设在第二支腿内的升降丝杆,所述的压盖和升降丝杆之间设有平面推力球轴承,所述的第一支腿上部设有与升降丝杆相适配的升降螺母。
优选的,所述的进给丝杆一端设有手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设有定位螺钉。
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旋转升降丝杆,可根据实际装卸轧辊组的情况,调节车架高度,进而调节导轨或导轨上轧辊组的高度;通过手轮旋转进给丝杆,带动拉杆,进而平稳移动轧辊组。通过该换轧辊用车可快速的定位移动轧辊组,保证轧辊组的安装精度。操作者拆装轧辊组很方便,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换轧辊用车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万向轮、2.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4.定位螺钉、5.升降螺母、6.升降丝杆、7.压盖、8.平面推力球轴承、9.车架、10.定位块、11.进给丝杆、12.轴承座、13.导轨、14.销轴、15.滚轮、16.轧辊组、17.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换轧辊用车,包括车架9,车架9下部设有四个支腿,支腿包括第一支腿2和第二支腿3,第一支腿2套接在第二支腿3内,第一支腿2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车架9上部设有轧辊组进给装置,在第一支腿2和第二支腿3之间设有高度调节装置。轧辊组进给装置包括定位块10、导轨13、进给丝杆11、拉杆17,定位块10有两个,两定位块并排间隔的设置在车架上,导轨13固定设置在定位块10上,进给丝杆11通过轴承座12设在车架9上,进给丝杆11和轧辊组16之间设有拉杆17,拉杆17和进给丝杆11螺纹连接。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通过压盖7设在第二支腿3内的升降丝杆6,压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支腿上,压盖7和升降丝杆6之间设有平面推力球轴承8,第一支腿2上部设有与升降丝杆6相适配的升降螺母5。
为了便于移动导轨上的轧辊组,减小磨损,在轧辊组16的下部设有与导轨13相适配的滚轮15,其滚轮15通过销轴14设置在轧辊组16下部。
为了便于操作者操作,所述的进给丝杆11一端设有手轮。
为了第一支腿2和第二支腿3连接稳固可靠,在所述的第一支腿2和第二支腿3之间设有定位螺钉4。
在本发明中,通过旋转升降丝杆,可根据实际装卸轧辊组的情况,调节车架高度,进而调节导轨或导轨上轧辊组的高度;通过手轮旋转进给丝杆,带动拉杆,进而平稳移动轧辊组。可快速的定位移动车上的轧辊组,使轧辊组拆装方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