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介质喷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能够高效地通过冷却介质进行润滑、冷却、去除切屑、防止熔敷,并且能够喷射空气。借助马达(4)使具有冷却介质通路(17)的中空轴(11)旋转,从而对喷嘴(31)的旋转角进行调整。经由冷却介质供给阀(52)将冷却介质供给源(CS)与冷却介质通路(17)连接,并且经由空气供给阀(53)将空气供给源(AS)与冷却介质通路(17)连接。打开冷却介质供给阀(52),关闭空气供给阀(53),从喷嘴(31)喷射冷却介质。关闭冷却介质供给阀(52),打开空气供给阀(53),从喷嘴(31)喷射空气。通过从喷嘴(31)喷射空气,能够去除附着于工件以及工具的冷却介质。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使用机床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用于向加工部位喷射冷却介 质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 冷却介质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般在使用机床进行切削加工、研磨加工等机械加工的情况下,为了润滑、冷却、 去除切屑、防止熔敷等而一边向加工部位供给冷却介质(切削油剂、研磨油剂等)一边进行 加工。在这样的机械加工中,从确保加工的稳定性、加工精度的观点来看,希望向加工部位 适当地供给冷却介质。因此在NC机床、加工中心机床等自动机床中,提出了各种根据加工 的进行对冷却介质的喷射角度自动地进行调整,从而向加工部位适当地喷射冷却介质的冷 却介质喷射装置。在这样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中,通过马达驱动喷射冷却介质的喷嘴,并且 根据工具的交换、机械加工的进行等对喷嘴的位置、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向加工部位正确地 喷射冷却介质。
[0003] 另外,由于冷却介质喷射装置暴露于因机械加工产生的飞散的冷却介质的飞沫、 切屑中,因此对于驱动喷嘴的伺服马达、减速齿轮机构等要求具有充分的防滴性以及防尘 性,另外,由于需要设置于加工中心机床、NC机床等自动机床的有限空间,因此希望小型化。 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该冷却介质 喷射装置将形成冷却介质的流路的中空轴与马达的输出轴连结,从而对中空轴进行旋转驱 动,并将冷却介质喷射喷嘴与该中空轴一体化,由此提高防滴性、防尘性并且能够小型化。
[0004]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2-228739号公报
[0005] 在机械加工中,在通过冷却介质进行润滑、冷却、去除切屑、防止熔敷等之后,有时 需要去除附着于工件以及工具等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去除虽然能够通过送风等来进 行,但是为此需要设备以及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方面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冷却介质高效地进 行润滑、冷却、去除切屑、防止熔敷并且能够喷射空气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
[0007]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备:喷嘴;马达,其对所述喷嘴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冷却介质连接单元,其用于将冷却介 质供给源与所述喷嘴连接;空气连接单元,其用于将空气供给源与所述喷嘴连接;以及切 换阀,其设置在所述喷嘴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源之间、以及所述喷嘴与所述空气供给源之 间,选择性地将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源或所述空气供给源与所述喷嘴连接。
[0008] 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特征在于,具备:中空轴,其与所述喷嘴连接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冷却介质通路;壳体,其 供所述中空轴以能够旋转并且液密的方式插入;贯通孔,其设置于所述中空轴的侧壁并且 开口于所述壳体内;以及入口通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经由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冷却介 质通路连通,并且与所述切换阀连接,所述中空轴的一端部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以配置在 同轴上的方式连结。
[0009] 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马达与所述切换阀一体化。
[0010]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通过马达的旋转能够对喷嘴的 方向进行调整,另外通过切换阀的切换,能够选择性地从喷嘴喷射冷却介质或空气。
[0011]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能够对喷嘴的旋转角度进行调 整并且能够将马达从冷却介质隔离。
[0012]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能够提高向机床等安装的安装 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电路 图。
[0014]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的盖体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 图3是将图1所示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的盖体拆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6] 图4是图1所示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的喷射装置主体的纵剖视图。
[0017] 图5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的盖体拆下的状态的 立体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4…马达;31···喷嘴;50…冷却介质喷射装置;52…冷却介质供给 阀(切换阀);53…空气供给阀(切换阀);56…冷却介质入口接头(冷却介质连接单元); 63…空气入口接头(空气连接单元);AS…空气供给源;CS···冷却介质供给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0] 参照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表示本实施方 式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50的简要结构的电路图,图2?图4示出具体的构造。
[002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50是安装于NC钻床、NC铣 床、NC车床、加工中心等数控(NC)机床且用于向加工部位喷射冷却介质以及空气的装置, 并将喷射装置主体51、冷却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53 -体化,其中,喷射装置主体 51具有喷射冷却介质以及空气的喷嘴31,冷却介质供给阀52用于从冷却介质供给源CS向 喷射装置主体51供给冷却介质,空气供给阀53用于从空气供给源AS向喷射装置主体51 供给空气。冷却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53收容于阀外壳54内,该阀外壳54 -体 地安装于喷射装置主体51的外壳2。
[0022] 参照图4对喷射装置主体51进行说明。
[0023] 喷射装置主体51将可动喷嘴单元3以及马达4收容在外壳2内且一体化。外壳 2大致为长方体且在一侧开口的箱状的主体内收容可动喷嘴单元3以及马达4,并且通过盖 体关闭开口部从而能够密闭内部。在外壳2的内部的端部与可动喷嘴单元3之间设置有缝 隙,形成有传感器室5。另外,在外壳2的内表面设置有凸棱2A等凹凸,且在可动喷嘴单元 3与马达4之间形成有散热用的缝隙。外壳2能够由合成树脂、铝合金等适当的材料形成。
[0024] 可动喷嘴单元3具备壳体6。壳体6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形状,并且贯通有由中 央部的小径钻孔7A以及两端部的大径钻孔7B、7C构成的带台阶的开口部。在两端的大径 钻孔7B、7C,以液密的方式分别嵌合有引导部件8、9,引导部件8、9具有比中央的小径钻孔 7A直径小的引导钻孔8A以及9A。贯通壳体6的中空轴11以能够旋转并且液密的方式插 入至引导部件8、9的引导钻孔8A、9A。由此,在壳体6的小径钻孔7A与中空轴11之间形成 有喷嘴室10。在引导部件8、9的喷嘴室10侧的端部,形成有与喷嘴室10相连的锥部8B、 9B。壳体6能够由合成树脂等适当的材料形成,并且能够适当地实施减薄。
[0025] 中空轴11由轴承12、13支承为能够旋转,其中上述轴承12、13嵌合于壳体6的大 径钻孔7B、7C的引导部件8、9的两侧。中空轴11与引导部件8、9的引导钻孔8A、9A之间 被〇形环14、15密封。0形环14、15设置有多个且多层密封。中空轴11经过传感器室5并 且贯通设置于外壳2的端部的开口 16而向外壳2的外部延伸。
[0026] 在中空轴11形成有沿其轴心延伸的冷却介质通路17,冷却介质通路17的一端部 在中空轴11的向外壳2的外部延伸的前端部开口,并且马达4侧的端部被封闭。另外,在 中空轴11的侧壁贯通有多个贯通孔18,多个贯通孔18使冷却介质通路17与喷嘴室10连 通。在壳体6的侧壁设置有与喷嘴室10连通的入口通路19,入口通路19从壳体6突出,并 且贯通设置于外壳2的侧壁的开口 20而向外壳2的外部延伸。
[0027] 在中空轴11的马达4侧的端部形成有连结部21。将与连结部21卡合的耦合器 24压入马达4的输出轴23。输出轴23的前端部贯通耦合器24而突出。对于中空轴11的 连结部21而言,前端部被双倒角而形成为凸状,并且在中心部设置有接收从耦合器24突出 的输出轴23的前端部的钻孔21A而形成为叉状。耦合器24形成为具有槽部的凹形状,该 槽部接收连结部21的形成为凸状的前端部。而且,通过连结部21与耦合器24卡合,从而 能够在中空轴11与马达4的输出轴23之间传递旋转力。马达4经由结合部件22与壳体6 的端部结合,并将壳体6与马达4 一体化。结合部件22使中空轴11与马达4的输出轴23 定位于同轴上。在结合部件22与壳体6之间、以及在结合部件22与马达4之间,分别通过 0形环22A、22B密封。另外,安装于中空轴11的连结部21以及马达4的输出轴23的耦合 器2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双倒角形状,只要能够在它们之间传递旋转力,则也可以是其 他形状。
[0028] 马达4能够控制输出轴23的旋转角,能够为公知的伺服马达或步进马达。另外,也 可以使用可变磁阻型、永久磁铁型、或者将它们组合的混合型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步进马达,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调整的步距角足够小,因此采用混合型步进马达。
[0029] 与马达4 一体化的壳体6,经由密封件25 (橡胶垫圈等)以及垫圈26将管接头27 拧入贯通外壳2的开口 20而向外部延伸突出的入口通路19的外周的螺纹部19A,从而壳体 6与马达4 一起固定于外壳2。从外壳2的开口 16向外部突出的中空轴11与外壳2的开 口 16之间的缝隙,被安装于中空轴11的唇形密封件28密封。
[0030] 在传感器室5内设置有检测中空轴11的原点位置的原点位置传感器29。原点位 置传感器29的构成包括:固定于中空轴11的磁铁支架29A、和与磁铁支架29A对置且固定 于外壳2侧的元件29B,基于安装于它们的磁铁以及霍尔元件等产生的磁场的变化等,检测 中空轴11的原点位置。马达4以及原点位置传感器29与外部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连接。
[0031] 能够在外壳2上安装向外壳2内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口 30。而且,通过将空气软 管(未图示)与空气供给口 30连接,向外壳2供给空气将外壳2内总是维持为正压,从而 防止冷却介质的飞沫、微细的切粉等异物侵入外壳2内。
[0032] 在从外壳2向外部突出的中空轴11的前端部,安装有相对于中空轴11朝向直角 方向的喷嘴31。喷嘴31是将嵌合于中空轴11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安装部32、与从安装部 32向直角方向延伸的尖细形状的喷嘴部33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安装部32内形成为带台阶 形状,该带台阶形状包括:与中空轴11的冷却介质通路17直径相同的底部侧的钻孔32A、 和与中空轴11的外径直径相同的开口部侧的钻孔32B。而且,在中空轴11插入到开口部侧 的钻孔32B时,中空轴11的前端部与钻孔32A、32B间的台阶部抵接,从而规定了中空轴的 插入位置,并且中空轴11的冷却介质通路17与钻孔32A的连接部的内周面成为没有阶梯 差的同一平面。
[0033] 安装部32的钻孔32A的底部34形成为大致半球状。喷嘴部33形成有小径的喷 嘴通路35,该喷嘴通路35的一端部开口于安装部32的大致半球状的底部34,另一端部开 口于喷嘴部33的前端部。通过将底部34形成为大致半球状,从而通过平滑地弯曲的流路 将与冷却介质流路连通的通路亦即安装部32的钻孔32A与喷嘴部33的喷嘴通路35连接。 另外,安装部32的底部34的形状除上述半球状之外,只要能够通过平滑地弯曲的流路将安 装部32的钻孔32A与喷嘴通路35连接即可。
[0034] 在中空轴11的前端外周部形成有用于安装0形环36的环状的密封槽37,进而在 比密封槽37靠基部的部位形成有环状的固定槽38。在喷嘴31的安装部32的侧壁,以与固 定槽38对置的方式贯通有螺纹孔39。而且将0形环36安装于中空轴11的密封槽37,将 中空轴11的前端部插入喷嘴31的安装部32的钻孔32B,将定位螺旋部40拧入螺纹孔39, 使定位螺旋部40的前端部卡合、按压于中空轴11的固定槽38,从而将喷嘴31固定于中空 轴11。
[0035] 在外壳2的背面部,一体地形成有大致平板状的安装板2C(参照图2)。在安装板 2C上设置有圆孔、长孔等适当形状的安装孔2D。
[0036]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喷射装置主体51,将冷却介质供给至入口通路19,并且通过喷 嘴室10、贯通孔18以及冷却介质通路17、喷嘴31的钻孔32A以及喷嘴通路35进行喷射。 通过使马达4的输出轴23旋转,并且控制与输出轴23连结的中空轴11的旋转角,从而能 够对喷嘴31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并且能够将冷却介质朝预期的方向喷射。另外,也可以 省略在壳体6内形成的喷嘴室10,而直接将冷却介质从入口通路19供给至中空轴11的贯 通孔18。
[0037]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阀外壳54为将长方体的一侧的角部切去的带台阶的形状 (大致L字形),并且具有与喷射装置主体51的外壳2大致相同的宽度,使喷射装置主体51 的外壳2的收容有马达4的端部与台阶部卡合,从而一体地安装于喷射装置主体51的外壳 2。阀外壳54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箱状,并且能够通过盖体(未图示)关闭开口部将内部密 闭。另外,图2以及图3表示未安装盖体的状态。
[0038] 在阀外壳54内收容有作为切换阀发挥功能的冷却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 53。冷却介质供给阀52是常开的螺线管开闭阀,在非通电时开阀,通过通电进行闭阀。冷 却介质供给阀52被螺钉52A固定于阀外壳54的侧壁。通过管路55将冷却介质供给阀52 的入口侧与冷却介质入口接头56(冷却介质连接单元)连接。冷却介质入口接头56安装 于阀外壳54的与安装有喷射装置主体5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并且能够与包括阀外壳 54的外部的泵等的冷却介质供给源CS(参照图1)连接。通过管路57将冷却介质供给阀 52的出口侧与分支接头58的分支的一方的连接口 58A连接。通过管路59将分支接头58 的集合的连接口 58C与出口接头60连接。出口接头60安装于阀外壳54的喷射装置主体 51侧的端部,且经由阀外壳54的外部的管路61与喷射装置主体51的管接头27连接。
[0039] 空气供给阀53是常闭的螺线管开闭阀,在非通电时闭阀,通过通电进行开阀。空 气供给阀53被螺钉53A固定于阀外壳54的侧壁。通过管路62将空气供给阀53的入口侧 与空气入口接头63 (空气连接单元)连接。空气入口接头63安装于阀外壳54的与安装有 喷射装置主体5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且能够与包括阀外壳54的外部的泵等的空气供 给源AS (参照图1)连接。通过管路64将空气供给阀53的出口侧与分支接头58的分支的 其另一方的连接口 58B连接。
[0040] 喷射装置主体51的马达4以及原点位置传感器29、和收容于阀外壳54内的冷却 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53的线圈的布线,通过导线65向阀外壳54的外部延伸突 出。
[0041] 下面,对以如上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42] 使喷嘴31朝向适当方向,将冷却介质喷射装置50安装于NC机床、加工中心机床 等自动机床。然后将包括泵等的冷却介质供给源CS与冷却介质入口接头56连接,将包括 泵等的空气供给源AS与空气入口接头63连接,另外,将马达4、原点位置传感器29、冷却介 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53经由导线65而与控制电路连接。
[0043] 在从喷嘴31喷射冷却介质的情况下,不对冷却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53 的线圈通电,使常开的冷却介质供给阀52开阀,使常闭的空气供给阀53闭阀,并且从外部 的冷却介质供给源CS向冷却介质入口接头56供给冷却介质。供给至冷却介质入口接头56 的冷却介质,经由管路55、开阀的冷却介质供给阀52、管路57、分支接头58、出口接头60、管 路61以及管接头27而供给至喷射装置主体51的入口通路19。供给至入口通路19的冷却 介质通过喷嘴室10、贯通孔18以及冷却介质通路17、喷嘴31的钻孔32A以及喷嘴通路35 进行喷射。此时,由于空气供给阀53关闭,因此冷却介质不会从分支接头58向空气供给源 AS侧逆流。
[0044] 另一方面,在从喷嘴31喷射空气的情况下,对冷却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 53的线圈通电,使冷却介质供给阀52闭阀,使常闭的空气供给阀53开阀,并且从外部的空 气供给源AS向空气入口接头63供给空气。供给至空气入口接头63的空气经由管路62、开 阀的空气供给阀53、管路64、分支接头58、出口接头60、管路61以及管接头27供给至喷射 装置主体51的入口通路19。供给至入口通路19的空气,通过喷嘴室10、贯通孔18以及冷 却介质通路17、喷嘴31的钻孔32A以及喷嘴通路35进行喷射。此时,由于冷却介质供给阀 52关闭,因此空气不会从分支接头58向冷却介质供给源CS侧逆流。
[0045] 通过使喷射装置主体51的马达4的输出轴23旋转,并且控制与输出轴23连结的 中空轴11的旋转角,从而能够对喷嘴31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进而能够将冷却介质以及空 气向预期的方向喷射。
[0046] 由此,能够根据自动机床的工具的交换造成的工具前端位置的变化、由机械加工 的进行造成的从喷嘴至加工位置的距离的变化等,对喷嘴31的旋转角进行调整,从而能够 向加工部位正确地喷射冷却介质以及空气。此时,由于使用步进马达作为马达4,因此能够 进行开环的控制,与使用伺服马达进行闭环的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马达的驱动电路简 单化。
[0047] 在控制喷嘴31的旋转角时,除了为了使冷却介质以及空气与切削加工部位恰当 地接触而对喷嘴的喷射角度进行调节以外,通过以喷射冷却介质以及空气来拂去加工部位 的切屑的方式,在更宽的角度范围使喷嘴31移动,从而能够促进切屑的去除。另外,喷嘴的 旋转能够一边以恒定速度或改变速度一边进行。另外,由于通过使用步进马达作为马达4, 从而能够将用于NC机床的辅助动作的控制代码(所谓的Μ代码)作为马达4的控制信号 来利用,进行使喷嘴31的旋转角追随加工部位的控制,因此能够将冷却介质喷射装置的控 制电路简单化。
[0048] 通过使冷却介质以及空气在使喷嘴31旋转的中空轴11的内部的冷却介质通路17 流通,从而能够将喷射装置主体小型化,特别能够将轴向尺寸缩短,另外能够减少不需要密 封的部位而提高防滴性以及防尘性。另外,通过设置空气供给口 30并将空气供给至外壳2 内而将外壳2内总是维持为正压,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冷却介质的飞沫以及微细的切粉等 异物侵入外壳2。
[0049] 马达4 (步进马达)的输出轴23的旋转角的初始位置的原点调整(0点调整),能 够基于安装于中空轴11的原点位置传感器29的检测位置来进行。此时,由于喷嘴31通过 定位螺旋部40而固定于中空轴11,并且能够相对于安装有原点位置传感器29的中空轴11 而固定于任意的原点位置,因此能够不改变外壳2内的原点位置传感器29的固定位置而容 易地对喷嘴31的原点位置进行调整。
[0050] 由于与中空轴11的冷却介质通路17连通的喷嘴31的钻孔32Α、和相对于钻孔32Α 以直角配置的喷嘴通路35的连接部形成为平滑的弯曲形状,因此冷却介质以及空气流通 时阻力小,并且在冷却介质以及空气喷射开始以及停止时难以产生冲击,因此能够防止产 生噪声,并且能够降低喷嘴31的冷却介质以及空气的流体力,从而能够防止喷嘴31脱离, 能够提高耐久性以及可靠性。
[0051] 由于能够对冷却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53的开闭进行切换,由此根据需 要选择性地从喷嘴31喷射冷却介质或空气,因此能够通过喷射冷却介质高效地进行润滑、 冷却、去除切屑、防止熔敷,并且能够通过喷射空气适当地进行冷却、去除切屑、去除冷却介 质以及干燥。
[0052] 接下来,参照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 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 详细地说明。
[0053]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70中,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喷 射装置主体51的外壳2与阀外壳54作为一体外壳71而一体化,在一体外壳71内收容有 喷射装置主体51的可动喷嘴单元3以及马达4、和冷却介质供给阀52、空气供给阀53以及 分支接头58。
[0054] -体外壳7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喷射装置主体室72,其收容可动喷嘴单元3以及 马达4 ;大致L字型的阀室73,其由与喷射装置主体室72的一端部相邻的大致长方体的室 73A以及与喷射装置主体室72的一端部相邻的大致长方体的室73B构成。收容于喷射装 置主体室72的可动喷嘴单元3的入口通路19,插通于在喷射装置室72与阀室73的室73A 之间的隔壁74形成的槽74A并向室73A内延伸。在阀室73的室73A内收容有冷却介质供 给阀52以及分支接头58,在室73B内收容有空气供给阀53。冷却介质入口接头56以及空 气入口接头63设置于阀室73的室73B的与室73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壁。
[0055] 在一体外壳71且在喷射装置主体室72的与室73B相反一侧的侧部形成有安装部 75,该安装部75在与喷射装置主体室72以及阀室73的一侧的侧面部相同的平面上延伸。 另外,在与喷射装置主体室72、室73B以及安装部75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布线基板76,该布 线基板76用于将来自马达4、原点位置传感器29、冷却介质供给阀52以及空气供给阀53 的布线(未图示)与导线65连接。
[0056] 通过这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70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0057] 此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冷却介质供给阀52与空气供给 阀53彼此的位置颠倒。另外,也可以将冷却介质供给阀52、空气供给阀53以及分支接头 58-体化而形成为两位三通切换阀,并且通过切换该切换阀,从而将冷却介质或空气选择 性地供给至入口通路19。
【权利要求】
1. 一种冷却介质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嘴; 马达,其对所述喷嘴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 冷却介质连接单元,其用于将冷却介质供给源与所述喷嘴连接; 空气连接单元,其用于将空气供给源与所述喷嘴连接;以及 切换阀,其设置在所述喷嘴与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源之间、以及所述喷嘴与所述空气供 给源之间,选择性地将所述冷却介质供给源或所述空气供给源与所述喷嘴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空轴,其与所述喷嘴连接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冷却介质通路; 壳体,其供所述中空轴以能够旋转并且液密的方式插入; 贯通孔,其设置于所述中空轴的侧壁并且开口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入口通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经由所述贯通孔而与所述冷却介质通路连通,并且与 所述切换阀连接, 所述中空轴的一端部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以配置在同轴上的方式连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介质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以及所述马达与所述切换阀一体化。
【文档编号】B23Q11/10GK203843597SQ201420200679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中束由一 申请人:美蓓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