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输送装置,其具有向远离搬送路径的方向顶回保持从动辊子的杆的释放机构。并且,该材料输送装置的释放机构具有修正与杆接触的接触部的初始位置的修正机构。因此,能够相应于板材的厚度而修正接触部的初始位置,将初始位置时的接触部与杆的间隔保持为固定。因此,能够不受板材的厚度的影响地将释放动作的期间保持为大致不变。
【专利说明】材料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输送装置,其向冲压装置搬送板材。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向冲压装置搬送冲压成型对象、即板材的材料输送装置。例如,在日 本专利公开公报2001-87830号中记载了一种向冲压装置输送片状部件的冲压输送装置。 该公报的冲压输送装置具有输送片状部件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0012段)。并且,日本专 利公开公报2001-87830号中,第二辊子通过利用弹簧的作用使摆动臂偏向下方,来在与第 一辊子之间夹住片状部件(0013段)。并且,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1-87830号中,冲压输送 装置具有用于解除第一辊子与第二辊子的夹持状态的释放机构(0014段)。
[0003] 在这种冲压输送装置中,被输送的片状部件的板厚发生变化时,与片状部件接触 的第二辊子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修正释放机构进行的释放动作的时机和升降 的量。以往,通过手动旋转设置于摆动臂的调整螺栓来进行该修正(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 2001-87830号中的0017段)。但是,与板厚的微小的不同相应地手动修正调整螺栓的位置 的操作对用户的负担大。并且,根据进行修正的操作者的不同,修正结果也容易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变更了板材的厚度时,用户的负担小且能够进行偏差 小的修正的材料输送装置。
[0005]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是一种沿着搬送路径搬送板材的材料输送装置, 所述材料输送装置具有:框架;第一辊子,其呈圆柱状,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旋 转;第二辊子,其呈圆柱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与所述第一辊子相反的一侧; 第一驱动源,其使所述第一辊子和所述第二辊子中的至少一方旋转;杆,其将所述第二辊子 保持为能够旋转,且所述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加压机构,其朝 向所述搬送路径侧对所述杆加压;以及释放机构,其向远离所述搬送路径的方向顶回所述 杆,所述释放机构具有:接触部,其与所述杆接触;第二驱动源,其产生用于使所述接触部 向所述杆侧移动的动力;以及修正机构,其修正所述接触部的成为移动起点的初始位置,所 述修正机构具有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三驱动源基于输入信号产生用于使所述接触部的所述 初始位置移位的动力。
[0006]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释放机构具有:凸轮,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 源而旋转;释放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置相应地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来使 所述接触部移动,所述修正机构利用所述第三驱动源而使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移位。
[0007]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材料输送装置还具有偏心联轴器,所述偏 心联轴器允许两轴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源的旋转轴和所述凸轮的旋转轴。
[0008]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第三驱动源是伺服马达。
[0009]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修正机构具有:滚珠丝杠,其通过所述第三 驱动源而旋转;块,其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滚珠丝杠移动,且所述块将所述凸轮保持为 能够旋转;以及直线导轨,其与所述滚珠丝杠平行地延伸,所述块沿着所述直线导轨移动。
[0010]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修正机构还具有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 限制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的与所述第三驱动源的主动动作相悖的移位。
[0011]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释放部件具有与所述凸轮接触的凸轮从动 部,从所述释放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接触部的距离比从所述释放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 凸轮从动部的距离短。
[0012]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材料输送装置还具有:输入部,其接收表示 板材的厚度的信息的输入;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从所述输入部输入的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三 驱动源的动作。
[0013] 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还基于从所述输入部输入的信息来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源的动作时机。
[0014]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材料输送装置,能够通过来自第三驱动源的动力自动地修正 接触部的初始位置。因此,能够减轻用户修正操作的负担。并且,能够进行偏差小的修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材料输送装置的纵剖视图。
[0016]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材料输送装置的纵剖视图。
[0017] 图3是材料输送装置在图2的A-A位置的纵剖视图。
[0018] 图4是材料输送装置在图2的B-B位置的纵剖视图。
[0019] 图5是示意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1] 〈一 ·第一实施方式〉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材料输送装置1A的纵剖视图。该材料输送 装置1A是沿着搬送路径90A搬送板材9A的装置。如图1所示,材料输送装置1A具有框架 10A、第一辊子21A、第一驱动源211A、第二辊子22A、杆30A、加压机构40A和释放机构50A。 框架10A具有搬入板材9A的搬入口 11A和搬出板材9A的搬出口 12A。
[0023] 第一辊子21A和第二辊子22A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呈大致圆柱状延伸。第一辊子 21A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框架10A旋转。使第一驱动源211A动作时,第一辊子21A通过第 一驱动源211A的动力而旋转。第二辊子22A被配置在相对于搬送路径90A与第一辊子21A 相反的一侧。并且,第二辊子22A被杆30A保持为能够旋转。杆30A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 框架10A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由此,第二辊子22A能够接近和退离第一辊子21A。
[0024] 并且,加压机构40A向搬送路径90A侧对杆30A加压。在材料输送装置1A中搬送 板材9A时,利用加压机构40A的压力将板材9A夹在第一棍子21A与第二棍子22A之间。而 且,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第一辊子21A旋转来向搬出口 12A侧搬送板材9A。
[0025] 释放机构50A是向远离搬送路径90A的方向顶回杆30A的机构。释放机构50A具 有接触部614A和第二驱动源63A。使第二驱动源63A动作时,接触部614A通过第二驱动源 63A的动力而向杆30A侧移动。而且,通过接触部614A与杆30A接触,向远离搬送路径90A 的方向推动杆30A。其结果是,成为第二辊子22A离开第一辊子21A或者板材9A的释放状 态。
[0026] 并且,该材料输送装置1A的释放机构50A具有修正机构70A,修正机构70A修正接 触部614A的移动的起点、即初始位置。因此,能够相应于板材9A的厚度修正接触部614A 的初始位置,从而将在初始位置时的接触部614A与杆30A的间隔保持为固定。
[0027] 特别是,该修正机构70A具有第三驱动源71A。第三驱动源71A基于输入信号产生 用于使接触部614A的初始位置移位的动力。因此,能够通过来自第三驱动源71A的动力自 动地修正接触部614A的初始位置。因此,能够减轻用户修正操作的负担。并且,能够进行 偏差小的修正。
[0028] 〈2.第二实施方式〉
[0029] 〈2-1.材料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
[0030]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材料输 送装置1的纵剖视图。图3是材料输送装置1在图2中的A-A位置的纵剖视图。图4是材 料输送装置1在图2中的B-B位置的纵剖视图。
[0031] 该材料输送装置1附属于冲压装置,是向冲压装置搬送冲压成型对象、即金属制 的板材9的装置。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材料输送装置1具有框架10、驱动辊子 21、从动辊子22、杆30、杆用气缸40和释放机构50。
[0032] 框架10是与冲压装置相邻设置的大致箱型的框体。材料输送装置1的驱动辊子 21、杆30、杆用气缸40和释放机构50被框架10支承。如图2所示,在框架10设置有搬入 口 11和搬出口 12。板材9从搬入口 11搬入框架10的内部,并沿着设置于搬入口 11与搬 出口 12之间的搬送路径90被水平搬送至搬出口 12侧。
[0033] 驱动辊子21是在搬送路径90的下侧主动旋转的圆柱状的辊子。在本实施方式 中,驱动辊子21相当于第一辊子。驱动辊子21在与板材9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水平 延伸。如图4所示,驱动辊子21的两端部经由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架10。并且,驱动 辊子21与第一驱动源、即第一马达211连接。使第一马达211动作时,驱动辊子21以水平 延伸的旋转轴210为中心旋转。
[0034] 从动辊子22是被配置在搬送路径90的上侧、即相对于搬送路径90与驱动辊子21 相反的一侧的圆柱状的辊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辊子22相当于第二辊子。与驱动辊子 21相同,从动辊子22也在与板材9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水平延伸。但是,在本实施方 式中,从动辊子22的直径比驱动辊子21的直径小。并且,如图4所示,从动辊子22的两端 部经由轴承被杆30保持。在搬送板材9时,从动辊子22与板材9的上表面接触,并随着板 材9的移动而从动旋转。
[0035] 杆30是将从动辊子22保持为能够旋转的上下移动的部件。杆30具有基端部31 和末端部32,基端部31被配置在比从动辊子22靠搬出口 12侧的位置,末端部32被配置在 比从动辊子22靠搬入口 11侧的位置。在末端部32设置有顶推螺栓33。基端部31被连接 为能够相对于框架10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因此,如图2中的箭头91所示,杆30以 基端部31为中心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并且,杆30旋转时,从动辊子22和顶推螺栓 33也跟杆30 -同上下移动。
[0036] 杆用气缸40是向下侧对杆30加压的加压机构。杆用气缸40的气缸杆41的下端 部与杆30的上表面接触。向杆用气缸40供给压缩气体时,通过该气压对气缸杆41产生朝 向下侧的压力。由此,杆30被向下侧、即搬送路径90侧按压。其结果是,从动辊子22与驱 动棍子21或者板材9接触。
[0037] 但是,本发明的"加压机构"也可以不必是气缸。可以使用各种弹簧机构代替气缸 对杆30施加朝向下侧的弹性的压力。
[0038] 释放机构50是为了从驱动辊子21或者板材9分离从动辊子22,而向上侧、即远离 搬送路径90的方向顶回杆30的机构。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释放机构50具有 释放部件61、凸轮62和第二马达63。
[0039] 释放部件61是通过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来在凸轮62与杆30之间传递动力 的部件。释放部件61具有第一臂部611和第二臂部612,第一臂部611从旋转中心610向 凸轮62侧延伸,第二臂部612从旋转中心610向顶推螺栓33侧延伸。在第一臂部611的 末端设置有与凸轮62接触的凸轮从动部613。在第二臂部612的末端设置有与顶推螺栓 33的下端部接触的接触部614。
[0040] 另外,通过未图示的释放部件用气缸对释放部件61的第二臂部612施加向下的压 力。由此,释放部件61的凸轮从动部613-直与凸轮62接触。
[0041] 凸轮62是以旋转轴620为中心旋转,并由此使凸轮从动部613上下移动的部件。 使用从旋转轴620到外周面的距离不等的板状的部件作为凸轮62。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 62的外周面具有基准面621和突出面622,基准面621是以旋转轴620为中心的圆弧状,突 出面622比基准面621向外侧突出。
[0042] 第二马达63是使凸轮62旋转的第二驱动源。使第二马达63动作时,其动力传递 至凸轮62,从而凸轮62以旋转轴620为中心旋转。并且,凸轮62旋转时,凸轮从动部613 相应于凸轮62的与凸轮从动部613接触的位置而上下移动。于是,如图2中的箭头92所 示,通过释放部件61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使释放部件61的接触部614上下移动。
[0043] 在此,以凸轮62的基准面621与凸轮从动部613接触时的接触部614的位置为 "初始位置"。在接触部614被配置在初始位置时,顶推螺栓33的下端部与接触部614之间 存在间隙。并且,当凸轮62旋转、突出面622与凸轮从动部613接触时,凸轮从动部613下 降。于是,接触部614从起点即初始位置向上方移动,并与顶推螺栓33的下端部接触。其 结果是,杆30克服杆用气缸40的压力而上升。像这样,第二马达63产生用于使接触部614 向顶推螺栓33侧移动的动力。
[0044] 并且,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马达63的旋转轴630与凸轮62的旋 转轴620之间存在偏心联轴器64。偏心联轴器64允许两轴相对移动地连接第二马达63的 旋转轴630与凸轮62的旋转轴620。因此,在后述的修正机构70工作时,能够使凸轮62的 旋转轴620上下移位,并将第二马达63的动力传递至凸轮62。
[004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释放部件61的旋转中心610到接触部614的距离比从 旋转中心610到凸轮从动部613的距离短。因此,利用杠杆作用,凸轮62能够通过比接触 部614将顶推螺栓33向上方顶起所需的力小的力,将凸轮从动部613压向下方。因此,能 够通过更小的力使释放机构50进行动作。并且,因为对凸轮62施加的压力变小,因此能够 抑制凸轮62的旋转轴620的位置偏移。
[0046] 并且,该材料输送装置1具有控制部80和输入部81,输入部81接收对控制部80 的信息的输入。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控制部80和输入部8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 图。如图5所示,控制部80分别与输入部81、上述的杆用气缸40、释放部件用气缸、第一马 达211、第二马达63、后述的第三马达71和后述的制动机构73电连接。
[0047] 控制部80既可以由具有CPU等运算处理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构成,或者也可以由 电路板构成。输入部81既可以由键盘和鼠标构成,或者也可以由触摸屏式的显示器构成。 控制部80基于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来自输入部81的输入信号,控制杆用气缸40、释放部件用 气缸、第一马达211、第二马达63、第三马达71和制动机构73的动作。由此,进行材料输送 装置1中的板材9的搬送动作、释放动作和修正动作。
[0048] 在该材料输送装置1中,从搬入口 11搬入的板材9在被夹在驱动辊子21与从动 辊子22之间的同时,通过驱动辊子21的旋转而被搬送至搬出口 12侧。并且,在连续地搬 送多个板材9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使从动辊子22从板材9的上表面向上方退离的释 放动作。该释放动作通过使释放机构50的第二马达63动作,并经由凸轮62和释放部件61 使杆30上升来实现。
[0049] 另外,若使用伺服马达作为第二马达63,则能够任意地调节凸轮62的转速。因此, 能够通过第二马达63控制从动辊子22的上升和下降的时机。
[0050] 〈2-2.修正机构〉
[0051] 接着,对释放机构50所具有的修正机构70进行说明。修正机构70是在变更了搬 送对象即板材9的厚度时,使凸轮62的旋转轴620上下移位,从而修正接触部614的初始 位置的机构。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修正机构70具有第三马达71、传动带机构 72、制动机构73、滚珠丝杠74、块75和直线导轨76。
[0052] 第三马达71是产生用于使修正机构70动作的动力的第三驱动源。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框架10的顶板部的上表面配置有第三马达71。第三马达71与来自控制部80的驱动 信号相应地产生动力。并且,第三马达71的动力经由传动带机构72和制动机构73传递至 滚珠丝杠74。但是,也可以省略传动带机构72和制动机构73,而直接连接第三马达71的 旋转轴与滚珠丝杠74。
[0053] 滚珠丝杠74在框架10的内部上下延伸。在滚珠丝杠74的丝杠轴的表面形成有 螺旋状的螺纹槽。块75被固定在与该螺纹槽组装在一起的螺母751上。并且,块75经由 轴承将凸轮62的旋转轴620保持为能够旋转。第三马达71的动力传递至滚珠丝杠74时, 滚珠丝杠74以铅直轴为中心旋转。于是,螺母751、块75和凸轮62的旋转轴620作为一体 上下移位。
[0054] 并且,直线导轨76具有与滚珠丝杠74平行延伸的一对轨道。沿着该一对轨道对 块75进行上下引导。由此,能够使螺母751、块75以及凸轮62的旋转轴620精确地上下移 位。并且,能够抑制力矩载荷造成的块75的振动。
[0055]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伺服马达作为第三马达71。伺服马达能够应答性好 地输出与输入信号相应的动力。因此,能够使螺母751、块75和凸轮62的旋转轴620更精 确地上下移位。
[0056] 制动机构73是用于防止滚珠丝杠74的不必要的旋转的机构。例如能够使用电磁 制动器作为制动机构73。制动机构73在与来自第三马达71的主动的动力相悖的外力作用 于凸轮62的旋转轴620时,限制该外力引起的滚珠丝杠74的旋转。由此防止凸轮62的旋 转轴620产生不应有的移位。
[0057] 在变更了搬送对象即板材9的厚度时,首先,材料输送装置1的用户向输入部81 输入表示该板材9的厚度的信息。另外,向输入部81输入的信息既可以是板材9的厚度本 身的数值,也可以是与厚度相应的号码或者记号等。
[0058] 控制部80基于从输入部81输入的信息使第三马达71动作。由此使滚珠丝杠74 旋转,从而使螺母751、块75和凸轮62的旋转轴620作为一体上下移位。于是,凸轮从动部 613与凸轮62的移位相应地上下移动。其结果是,释放部件61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 从而释放部件61的接触部614的位置上下移动。
[0059]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材料输送装置1中,只要用户向输入部81输入表不板材 9的厚度的信息,便能够自动地修正接触部614的初始位置。由此,不受板材9的厚度的影 响地将初始位置时的接触部614与顶推螺栓33的下端部的间隔保持为恒定。若将释放螺 栓33的下端部与接触部614的间隔保持为恒定,则能够将由凸轮62的旋转产生的释放动 作的期间保持为大致不变。
[0060] 并且,修正机构70通过来自第三马达71的动力而动作。因此,不需要手动地修正 顶推螺栓33的下端部与接触部614的间隔。因此,能够减轻用户修正操作的负担。并且, 能够进行偏差小的修正。
[0061] 在此,为了修正顶推螺栓33与接触部614的间隔,也可以考虑在杆30侧设置修正 机构。但是,在作为可动部的杆30设置修正机构时,杆30的惯性变大。对此,在本实施方式 中,不在杆30而在释放机构50侧设置有修正机构70。因此,能够不增大杆30的惯性地修 正顶推螺栓33与接触部614的间隔。并且,能够通过使以往被固定的凸轮的旋转轴移位, 来以低价格实现可靠性高的修正机构70。
[006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从释放部件61的旋转中心610到接触部614的 距离比从旋转中心610到凸轮从动部613的距离短。因此,在修正机构70动作时,接触部 614的位移量比凸轮62的位移量小。因此,能够更精密地修正接触部614的初始位置。
[0063] 〈3.变形例〉
[0064] 以上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 式。
[0065] 例如,在变更了板材9的厚度时,也可以不只变更接触部614的初始位置,还变更 第二马达63的动作时机。具体地说,控制部80基于从输入部81输入的信息变更第二马达 63的动作时机即可。像这样的话,能够在与板材9的厚度相应的更合适的时机进行释放动 作。
[0066]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凸轮62的旋转轴620上下移位来修正接触部 614的初始位置。但是,也可以通过使释放机构50的其他的位置移位来修正接触部614的 初始位置。例如,也可以通过使释放部件61的旋转中心610上下移位来修正接触部614的 初始位置。
[0067]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源使第一辊子旋转。但是,第一驱动源也可 以不使第一辊子旋转而使第二辊子旋转。并且,第一驱动源也可以使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 这两方旋转。即,第一驱动源只要为了搬送板材而使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中的至少一方旋 转即可。
[0068]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和第三驱动源分别使用了单 独的马达。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个马达实现这些马达中的两个或者三个马达的功能。即,也 可以经由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将从一个马达得到的动力分配到多个地方。
[0069] 并且,各部件的细节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在不发 生矛盾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组合出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各构件。
[0070]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向冲压装置搬送板材的材料输送装置。
【权利要求】
1. 一种材料输送装置,其沿着搬送路径搬送板材, 所述材料输送装置具有: 框架; 第一辊子,其呈圆柱状,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 第二辊子,其呈圆柱状,且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搬送路径与所述第一辊子相反的一 侧; 第一驱动源,其使所述第一辊子和所述第二辊子中的至少一方旋转; 杆,其将所述第二辊子保持为能够旋转,且所述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在限定的角度 范围内旋转; 加压机构,其朝向所述搬送路径侧对所述杆加压;以及 释放机构,其向远离所述搬送路径的方向顶回所述杆, 所述材料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机构具有: 接触部,其与所述杆接触; 第二驱动源,其产生用于使所述接触部向所述杆侧移动的动力;以及 修正机构,其对所述接触部的成为移动起点的初始位置进行修正, 所述修正机构具有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三驱动源基于输入信号产生用于使所述接触部 的所述初始位置移位的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机构具有: 凸轮,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源而旋转; 释放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凸轮的旋转位置相应地在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来使所述 接触部移动, 所述修正机构利用所述第三驱动源而使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移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输送装置还具有偏心联轴器,所述偏心联轴器允许两轴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 第二驱动源的旋转轴和所述凸轮的旋转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驱动源是伺服马达。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机构具有: 滚珠丝杠,其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源而旋转; 块,其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滚珠丝杠移动,且所述块将所述凸轮保持为能够旋转; 以及 直线导轨,其与所述滚珠丝杠平行地延伸, 所述块沿着所述直线导轨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机构还具有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限制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的与所述第三驱 动源的主动动作相悖的移位。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部件具有与所述凸轮接触的凸轮从动部, 从所述释放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接触部的距离比从所述释放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 述凸轮从动部的距离短。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输送装置还具有: 输入部,其接收表示板材的厚度的信息的输入;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从所述输入部输入的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三驱动源的动作。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基于从所述输入部输入的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源的动作时机。
【文档编号】B21D43/09GK104096776SQ201410126008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9日
【发明者】森永章吾, 田中康宏 申请人: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