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针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231394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钻针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两切屑排出沟的钻针结构,特别是一种通过其中一切屑排出沟的两段螺旋倾角调整与另一切屑排出沟的三段螺旋倾角调整,使得钻刃部的头部段具有对称双切屑排出沟而身部段的两切屑排出沟重叠的钻针结构。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线路高密度与高精度的线细化发展,其钻孔加工已大量使用超小直径的钻头,且市场对印刷电路板的高品质、高需求量和快速供应的竞争下,要求钻头达到高精度、高进给速率、良好的孔壁品质及作业中不折断的加工条件,已是普遍的期望和需求;其中为了提升作业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对于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贯穿孔钻凿加工,乃是采用多片重叠印刷电路板进行贯穿孔钻凿加工,因此需使用越长的钻头,且钻头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快速的排屑功能。在传统钻针结构中,形成有两条相对向的切屑排出沟,且一般钻针惯用设计乃根据加工所需的容屑空间、排屑力与尾段卷屑、塞屑的可承受程度设计固定单一切屑排出沟的螺旋角度,此种设计虽可使用于现行一般难度较低的加工条件,然其缺点为当加工难度提高而需要增加容屑空间及排屑力时,其尾段卷屑及塞屑已达到上限无法再调整,容易遇到设计瓶颈,同时钻针的刚性并容易受到螺旋角度的影响。另一种钻针结构中,为了获得较佳的切削性,其钻蕊采由钻尖向后斜伸的一种正锥设计方式,此种钻针因蕊厚的渐渐变大,使得钻针后段容屑空间逐渐减少,因此一般使钻针前端的切屑排出沟螺旋角度较小,而钻针后端的切屑排出沟螺旋角度较大,以通过后段切屑排出沟螺旋角度大、切削距离长及容屑空间的增加,解决钻针后段容屑空间较前端少的问题,然而此种较大切屑排出沟螺旋角度的设计易发生严重尾段卷屑问题,导致钻针加工品质不良与断针问题。由于钻针的切屑排出沟的螺旋角度会影响钻针的容屑空间与排屑力,角度越大容屑空间越大,所以传统另有一种切屑排出沟的螺旋角度前端大后端小的结构,借以增加钻针前端的容屑空间,然而此种后端螺旋角度变小的设计与钻针蕊厚渐渐变大使容屑空间逐渐减少的现象相抵触,使得钻针后端易有塞屑的问题产生,易导致钻针加工品质不良与断针问题。上述无论是单一螺旋角度、或螺旋角度前端小后端大、或螺旋角度前端大后端小的设计,均会有钻针容屑空间大小与实际使用需求不符的问题,且皆会对加工产生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钻针结构,其能提高钻针整体刚性强度,具有增加容屑空间及排屑力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钻针结构,包含一钻柄部;以及一钻刃部,连接钻柄部,钻刃部依序包含一钻尖端、一头部段及一身部段,身部段的外径小于头部段的外径;以及一第一切屑排出沟及一第二切屑排出沟由钻尖端螺旋且对称设置于钻刃部,第一切屑排出沟包含一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及一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第二切屑排出沟包含一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及一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其中具有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的第一切屑排出沟与具有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的第二切屑排出沟呈对称分离,而具有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的第二切屑排出沟与具有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的第一切屑排出沟重叠。如上所述的钻针结构,其中,该第二切屑排出沟的该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更细分为一前身部段螺旋倾角及一后身部段螺旋倾角,该前身部段螺旋倾角与该后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角度相异。如上所述的钻针结构,其中,该钻刃部的该身部段的外径为该头部段的外径的 80%至 95%。如上所述的钻针结构,其中,具有该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二切屑排出沟与具有该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的重叠范围介于5%至100%之间。如上所述的钻针结构,其中,该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与该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的
角度一致。如上所述的钻针结构,其中,该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及该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角度变化范围为5度至85度。如上所述的钻针结构,其中,该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及该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角度变化范围为5度至85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针结构,通过一切屑排出沟的两段螺旋倾角调整与另一切屑排出沟的三段螺旋倾角调整,使得钻刃部头部段具有对称的双切屑排出沟,且钻刃部的身部段则具有一合流的单一切屑排出沟,以提高钻针整体刚性强度,具有增加容屑空间及排屑力的优点。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钻针结构的外观平面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 钻针结构12 钻柄部14 钻刃部16 钻尖端18 头部段20 身部段22 横刃24 第一切屑排出沟26 第二切屑排出沟θ 1 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θ 2 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θ 3 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0030]θ 4 前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 后身部段螺旋倾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钻针结构的外观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钻针结构10包含一钻柄部12及一钻刃部14,钻刃部14连接钻柄部12,又钻刃部14依序包含一钻尖端16、一头部段18及一身部段20,且身部段20的外径小于头部段18的外径,于一实施例中,身部段20的外径为头部段18的外径内缩5%至20%而成;钻刃部14由钻尖端16 向后斜向研磨有两对称的切削刃(图中未示),且各切削刃顺钻刃部14向后延伸旋绕以形成横刃22及两螺旋对称的两切屑排出沟,两切屑排出沟分别为第一切屑排出沟M及第二切屑排出沟26,其中第一切屑排出沟M以形成于头部段18及身部段20的位置区分设有两段式螺旋倾角,分别为一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θ 1及一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θ 2,第二切屑排出沟沈以形成于头部段18及身部段20的位置区分设有一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θ 3 及一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其中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更细分为一前身部段螺旋倾角θ 4及一后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使得位于头部段18的第二切屑排出沟沈与第一切屑排出沟M 呈对称分离,而随着第一切屑排出沟M的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θ 1改变为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θ 2,与第二切屑排出沟沈的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θ 3依序改变为前身部段螺旋倾角 θ 4及后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使得位于身部段20的第一切屑排出沟M及第二切屑排出沟 26逐渐重叠结合在一起。于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切屑排出沟M的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θ 1与第二切屑排出沟26的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θ 3 一致,而位于身部段20的第一切屑排出沟M 的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θ 2小于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θ 1,位于身部段20的第二切屑排出沟的26的前身部段螺旋倾角θ 4及后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分别小于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 θ 3及等于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θ3(亦即Θ4< Θ3= θ幻,惟不限于此,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θ 3亦可与后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为大于或小于的关系,如此通过第一切屑排出沟 24的螺旋倾角的两段式改变及第二切屑排出沟沈的螺旋倾角的三段式改变,使得具有前身部段螺旋倾角θ 4及后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的第二切屑排出沟沈逐渐与后段的第一切屑排出沟对结合在一起。其中,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θ 1、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θ 2、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 θ 3、前身部段螺旋倾角θ 4及后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的角度变化可由5度至85度任意变化。另一方面,第一切屑排出沟M及第二切屑排出沟26结合在一起意指具有前身部段螺旋倾角θ 4及后身部段螺旋倾角θ 5的第二切屑排出沟沈与具有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θ 2 的第一切屑排出沟M为自5%重叠到100%重叠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同时采用在钻刃部的身部段调整第一切屑排出沟及第二切屑排出沟的螺旋倾角与形状的方式,使钻刃部14由对称双沟合并为单一切屑排出沟,可大幅下降钻刃部本身加工的研削量,以达到刚性强化的效果,同时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整体切屑排出沟的沟形与角度,以达到增加容屑空间及排屑力的目的。[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针结构包含一钻柄部;一钻刃部,连接该钻柄部,该钻刃部依序包含一钻尖端、一头部段及一身部段,该身部段的外径小于该头部段的外径;一第一切屑排出沟及一第二切屑排出沟由该钻尖端螺旋且对称设置于该钻刃部,该第一切屑排出沟包含一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及一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包含一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及一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其中具有该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与具有该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二切屑排出沟呈对称分离,而具有该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二切屑排出沟与具有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切屑排出沟的该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更细分为一前身部段螺旋倾角及一后身部段螺旋倾角,该前身部段螺旋倾角与该后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角度相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钻刃部的该身部段的外径为该头部段的外径的80%至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二切屑排出沟与具有该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该第一切屑排出沟的重叠范围介于5%至 10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与该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的角度一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头部段螺旋倾角及该第一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角度变化范围为5度至85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头部段螺旋倾角及该第二身部段螺旋倾角的角度变化范围为5度至8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针结构,其设置有对称的一第一切屑排出沟及一第二切屑排出沟,第一切屑排出沟具有二段式螺旋倾角,第二切屑排出沟具有三段式螺旋倾角,使得位于钻刃部头部段的第二切屑排出沟与第一切屑排出沟呈对称分离,而位于钻刃部身部段的第二切屑排出沟与第一切屑排出沟逐渐结合。此种钻针结构设计具有强化整体刚性强度的优点,但又可维持与公知的对称双沟钻针同等的容屑空间及排屑力。
文档编号B23B51/00GK202291542SQ2011203985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李振稼, 简松豪, 邱世峰 申请人:创国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